韓艷秋
【摘要】小學數學教師采用單元結構化教學模式開展多樣化授課活動,不僅可以把碎片化的教材內容融合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實現學科知識的系統化教學,還能借此培養學生結構化認知的意識,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使其構建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同時,提升結構化學習的能力.文章從結構化視角出發,分析了單元結構化教學的特征,闡述了教師開展單元結構化教學的具體措施,包括確定單元結構化授課要點、重塑單元結構化教學目標、創建單元結構化教學活動.
【關鍵詞】小學數學;單元教學;結構化教學
傳統的小數數學教學依據教材內容進行知識碎片化教學,這不僅割裂了學科知識的整體性,還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影響了他們知識建構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的提升.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數學教師可以采用單元結構化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把所學內容進行科學分類、歸納和整理,使其在知識系統化梳理過程中提升思維結構層次,提高整合認知和體系建構的能力,從而真正改善學生數學學習的質量.
一、單元結構化教學模式概述
“單元結構化”教學是把教學材料中的授課單元與結構化模式進行科學融合,具體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以教材單元為切入點,以學科素養培養為導向,以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為目標,進行知識結構化、系統化講授的一種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教師在此種模式的指導下,不僅要合理重組與整合單元授課內容,開展有深度的結構化探知活動,還要借此訓練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逐層探究學科知識,探索知識之間的關聯,使其打造一個更有邏輯、更加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從而提升其單元結構化教學的質量.
二、小學數學單元結構化教學的特征
(一)整體性特征
單元結構化教學應當以“整合”為前提,教師需要把碎片化的教學內容進行科學銜接,將課程資源、教學活動、授課方法進行合理融合,以此來增強數學課程的整體性,對學生開展有效的知識結構化教學,借此使其形成正確的系統化認知意識,構建出完整的單元知識體系.
(二)生長性特征
在單元結構化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探索同一個主線下數學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帶領學生根據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結構化知識框架.這樣既符合了學生螺旋式上升的思維發展特點,又能突顯出單元結構化教學的生長性特征,同時,這種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使其得到穩步成長.
三、小學數學開展單元結構化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確定單元結構化授課要點
梳理與整合單元重難點知識是數學教師實施單元結構化教學的重要前提.教學材料是數學教師進行知識講授的主要參考資料,也是課程教學的基礎.對此,在進行單元結構化教學之前,教師需要深度解讀教材內容,要把碎片化的單元知識點進行科學整合,同時,要分清單元中的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合理規劃單元知識講授的結構與層次.這樣既可以使教師更加明確課程教學的內容和知識講授的順序,又能增強數學課程的層次性、結構性與關聯性,為實現科學的單元結構化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以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課程為例.此單元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圖形、分析圖形、描畫圖形的方式,知道各種四邊形圖形的名稱和形狀,能夠對圖形進行科學分類,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掌握兩種圖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針對上述單元授課內容,教師需要對其進行結構化梳理與重組,明確課程教學的重難點知識(如表1).
數學教師厘清上述單元教學內容之后,可以根據表格信息設計逐層遞進的結構化知識講授活動,讓學生能夠由易到難地學習單元知識,掌握單元學科技能.
(二)重塑單元結構化教學目標
對于數學單元結構化教學而言,課程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首先取決于授課內容是否合理,其次則取決于教學目標是否科學.由此可見,數學教師在開展單元結構化授課活動之前,需要基于單元整合教學要求、學科知識結構化特點、單元教學內容、學生思維螺旋式發展特征等,科學制訂單元結構化教學目標.這樣既可以讓數學教師更加明確教材單元知識結構化教學的最終目的,又能幫助學生更加快速地找到課程學習的方向,從而為實現高效的單元教學奠定堅實基礎.
以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八單元“克和千克”課程為例.此單元教學內容包括: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了解“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掌握應用測量工具測量物體質量的方法,掌握用質量單位正確表示物體質量的方法.針對上述知識點,數學教師需要根據當前班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學習能力,結合單元課程標準,設計明確的單元結構化認知目標(如表2).
數學教師考慮到多方面因素,綜合素養要素設計上述課程教學目標,既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課程探知的方向,又能依據目標設計科學合理的結構化授課活動,從而使單元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
(三)創建單元結構化教學活動
在明確數學單元結構化授課內容與目標之后,教師需要結合上述信息設計多樣化知識探究活動,如單元推導認知、單元知識梳理、單元知識應用等,讓學生通過完成單元化學習任務,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整體認知,提升結構化學習的質量.
1.開展單元知識推導探知活動
根據單元結構化教學的生長性特征,數學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創建單元知識推導探知活動,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地探究數學概念或數學理論,使其在逐步理解單元重難點知識的同時,得到思維發展,提高推導探知、逐層認知的能力.另外,教師還需要借此啟發學生的關聯思維、發散思維,使其認識到單元知識之間的關聯,從而提升其數學結構化學習的質量.
以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課程為例.此單元包括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乘法、兩位數乘整十或整百不進位乘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乘法等知識.對此,教師可以創建單元知識推導活動,先針對較為簡單的乘法算式對學生進行提問,使其通過解答問題了解兩位數乘一位數算式的進位算法.比如,乘法算式12×6中,個位數2與6相乘的得數大于10,如何進行進位計算?然后,教師再設計簡單的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算式,讓學生根據兩位數乘一位數知識進行算法推導,探究算式的運算思路,掌握正確的兩位數乘法運算方法.比如,12×12算式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分別與第一個因數相乘,再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分別與第一個因數相乘,最后將兩個得數錯位相加.之后,教師再設計簡單的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算式,指導學生根據之前兩部分知識點進行運算方法推導,從而得出進位乘法的運算規律.數學教師設計單元知識逐層推導教學活動,既可以提高學生關聯探知、推導認知的能力,又能借此發展他們的多維思維,改善其單元知識結構化逐層學習的效果.
2.開展數學知識體系建構活動
對于單元結構化教學來說,讓學生了解單元知識的結構層次,了解學科各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是這一教學模式的主要目的.對此,在數學單元整合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從結構化教學視角出發,先讓學生初步了解教材單元內容,再引導學生探究單元數學理論、數學概念、數學公式等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指導學生通過科學分類與整合的方式構建富有邏輯的單元知識思維導圖.在知識體系建構活動中,教師既可以啟發學生的邏輯思維、關聯思維、整合思維,又能培養他們結構化探知的意識,使其在思維導圖繪制過程中提高知識梳理、科學整合的能力.
以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四則運算”課程為例.數學教師先帶領學生學習單元知識,讓學生了解四則運算的含義,知道四則運算包含的元素,引導學生根據加減乘除算式的運算規律,分析不含括號和包含括號的四則運算算式的運算順序.另外,教師要帶領學生探究四則運算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如:被減數=減數+差,被除數=商×除數等.之后,教師需要鼓勵學生根據課堂所學內容,自行繪制單元思維導圖,把與四則運算相關的知識點按照具體類別進行梳理與總結,從而構建出完整的四則運算知識體系(如圖1).
數學教師指導學生繪制單元知識思維導圖,既可以提高學生知識系統化梳理與建構的能力,又能使其在知識體系建構過程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3.開展單元知識整理實踐活動
數學教師若想讓學生對單元知識形成更加深刻的認知,可以創建整理實踐教學活動.在此項授課活動中,教師需要根據班級學生的課堂認知情況、實際學習能力、思維發展特征、日常生活閱歷等信息,設計與其最近發展區相符的生活化知識實踐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對單元知識進行科學整理,同時,借此提高其將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意識,提升學生合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以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折線統計圖”課程為例.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生活,圍繞復式折線統計圖知識設計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解答問題的同時,提煉和概括單元重難點知識.例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組統計數據信息,如北京和廣州從9月1日至9月10日期間的平均氣溫數據.然后,教師讓學生根據數據統計表信息自行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直觀呈現兩個城市平均氣溫在10天之內的變化情況,以及城市之間的氣溫對比情況.之后,教師讓學生分析折線統計圖中的數據,用語言表述其中有價值的信息.比如:從圖中可以看出廣州的氣溫明顯高于北京;北京的氣溫在不斷下降;廣州的氣溫較為平穩;月初廣州和北京的氣溫較為接近,但月中兩座城市的氣溫差距變得較為明顯,根據這一趨勢可以判斷出北京日后的氣溫會更低.而后,教師要讓學生結合上述現實生活問題,總結折線統計圖和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相關知識.例如,折線統計圖的含義、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征、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繪圖步驟、折線統計圖分析方法和表述方法、折線統計圖在實際問題中的作用等.數學教師開展單元知識實踐與整理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結構,又能提高學生將知識靈活應用于現實的能力,使其感受到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系.
結 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為了進一步提升課程教學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可以采用單元結構化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按照單元知識的難易程度進行推導性探索與研究,指導學生探尋單元知識之間的關聯,構建合理的數學系統化知識體系,鼓勵學生靈活運用所學內容解決實際問題,以此來提高學生單元結構化認知的意識和能力,提升學生課程整體化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方建榮.基于單元整體的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J].天津教育,2022(33):13-15.
[2]王宜靜.基于單元整合的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實踐與研究[J].小學教學設計,2022(26):4-6.
[3]陳萍萍.單元整合視角下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策略探討[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15):69-71.
[4]陳紅.單元整體教學讓小學數學結構化課堂更高效[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2(8):50-52.
[5]王哲燕,段安陽.小學數學“結構化”單元整體教學的理解與實踐[J].教育科學論壇,2022(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