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婕
【摘要】“真趣”是指意趣、樂趣.其中“真”指的是教學內容要真實,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注重知識的來源與實際生活的結合.“趣”則是指課堂教學要有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并適時應用適合學生水平和發展需要的教學方法.數學教學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課堂中主動學習.文章從“真趣”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結合相關教學經驗,對“真趣”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與案例進行分析,旨在讓學生在“真趣”理念下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真趣;小學數學;實踐與案例
引 言
在“真趣”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強調將真實生活情境融入課堂,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實踐,讓學生在探索中發現數學的奧秘,體驗成功的喜悅.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得到一定程度的轉變,由原來的嚴肅課堂變成當下的真趣教學,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有一部分急需解決的問題,影響了教學質量,對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十分不利.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中,教師大多按照教材內容或是提前制作好的PPT課件進行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授.但是在這樣的數學課堂上,學生卻很難認真地聽講,無法全身心投入數學學習,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
(一)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很多教師都是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教學,無法將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小學數學課堂中.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傳授式教學方式,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無法自主學習,難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也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要創新數學課堂教學方法.
(二)教師不能及時給予學生指導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根據課本進行數學概念的闡述,這使得教師難以有效掌握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和參與情況.因此,很多學生都會出現對教材內容掌握不牢固的情況.同時,個別教師為了避免自己在教學中出現失誤,也會忽視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觀察和分析.
(三)數學課堂缺乏趣味性
數學課堂雖然需要教師通過講授、板書等方式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但也需要教師的講解具備一定的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如果教師的教學缺乏趣味性,就會出現上課氛圍枯燥、授課效果欠佳等現象.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而不是讓學生自己思考、探索、發現知識.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記憶知識、練習知識,缺少思維訓練,也無法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四)缺少對學生評價體系的構建
缺乏評價體系建設是當前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存在的問題之一.傳統教育模式下存在評價體系不夠完善等問題,導致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學習評價時也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是只注重成績,缺少思維形式的評價;其次是評價方式過于單一,僅倚仗書本教學,知識面太窄;最后是缺乏對學生評價體系構建方面的研究和探討,學生對于評價結構不了解、不重視,在課堂上不愿意為了評價體系中暴露的缺點做出改變.
(五)缺少對學生學習過程中興趣變化情況的分析與了解
小學數學知識本身具有一定難度,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必須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了解學生學習興趣變化情況以及不同時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等,保證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而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往往容易忽略對學生興趣情況的了解和掌握,也不能根據學生學習興趣變化情況來調整教學方式和方法,造成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對數學知識產生恐懼心理.
二、“真趣”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
(一)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養
“真趣”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不斷創新和發展教學方法,有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首先,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動態,從而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其次,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教師需要不斷反思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不斷修正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
例如:在教授小學數學的“分數”這一概念時,教師可以將“真趣”理念融入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中發現分數的應用,如切蛋糕、分糖果等場景,讓學生了解分數的實際意義.其次,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直觀演示、小組合作、游戲競賽等,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分數知識.同時,教師也應指導學生獨立研究,掌握分數的特性和計算原則,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有趣之處及其應用價值.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能提高教學能力,學生也能牢固掌握分數相關知識,從而提高師生的數學素養.
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引路人,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所以在“真趣”理念下,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以適應新課改形勢下對教師的要求.首先,教師應該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這是提高自身綜合素養的基礎.第一,教師要不斷完善自身,提升自身對課堂活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的綜合運用能力.第二,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其次,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知識水平.只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知識水平,才能運用不同形式、不同內容、不同方法來開展教學活動.
例如:在教授小學數學的空間與圖形知識時,教師需要具備豐富的空間想象力和圖形感知能力.為了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教師可以參加相關的培訓和學習,學習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了解最新的科技手段和教學資源,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書籍和資料,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和視野,加強個人的文化修養與整體素養.在具體的授課實踐中,教師應采取多樣的教育技巧與策略,如多媒體教學、實物展示、學生演示等,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空間與圖形的魅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如制作幾何模型、探索空間關系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真趣”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是指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探索并克服困難,掌握新的知識與技巧.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能夠借助安排學生小組內的互動討論、動手實操以及對問題的深入研究等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自主探究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同時,教師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鼓勵學生敢于嘗試、勇于創新,從而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樂趣和成就感.
例如:在教授小學數學幾何圖形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學習.首先,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幾何圖形的實物或圖片,讓學生觀察并描述這些幾何圖形的特點和性質.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探究幾何圖形之間的關系和規律,同時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實踐操作等方式進行探究,并分享自己的發現和成果,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三)利用數字化設備進行教學
教師在課堂上利用數字化設備進行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只是簡單地用語言來講解數學知識,沒有給學生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間,這樣不能讓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產生共鳴,而在“真趣”理念下的教學,教師能夠有效運用多媒體教學素材來施教,讓學生能夠通過觀察圖片和視頻等來理解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授“比例”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圖片和視頻.通過圖片和視頻幫助學生理解“比例”這一概念.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
(四)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需要與時俱進,在“真趣”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根據生活實際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優化教學內容,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奇心強,對于外在的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傾向,在數學教學中融入“真趣”理念,從生活出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小游戲,將數學概念與學生所喜好的內容融合,喚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熱情.
例如,在進行“勾股定理”的教學時,可以設計一個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小明從山頂下山剛好走了30米,上山時小明走了另一條路,回到山頂原來的位置,比下山時的路多20米,而從下山的終點到上山的起點的路線與上山、下山的路線剛好構成一個直角三角形,上山路線為斜邊,問:小明從下山的終點走到上山的起點,走了多少米?”在學生思考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畫出小明行走的路線,并利用勾股定理解決問題.通過生活化教學,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數學知識的應用點.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細節和方法的優化,加強對生活化數學知識的應用,幫助學生解決日常難題.
三、“真趣”理念的教學創新點
第一,由灌輸式教學改為快樂式課堂.小學數學課堂中的一味灌輸式教學,學生被迫接受知識,嚴重缺乏主動性,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而在“真趣”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授課中,教師更重視打造一個充滿樂趣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在愉快輕松的環境里掌握數學知識.
第二,由封閉式教學改為開放式教學.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封閉式教學模式,即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聽講.而在“真趣”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更加熟練地利用開放式教學手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想法.
第三,由重理論改為重實踐.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常常偏重于講授理論知識,卻不重視實踐技能的培養.在“真趣”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將理論知識帶到了實踐操作中,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來鞏固和深化理論知識.
第四,由單一講解改為互動式教學.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通常采取單一講解的方式,學生往往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在“真趣”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更加熱情地參與到與學生的互動中,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思考,形成互動式教學.
四、案例分析
為了更好地說明“真趣”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下面將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進行分析.
案例:來自小學五年級的數學課,教學內容是“小數除法”.
首先,教師通過設計一個有趣的“小數游戲”引入課題,讓學生在游戲中了解小數除法的概念和運算的規則.在游戲中,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有一定數量的“小數卡片”,學生需要通過小數除法運算來比較卡片的大小,從而決定勝負.
其次,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自主探究小數除法的運算方法.在小組討論中,學生積極發言、互相交流,共同探究小數除法的運算方法.
最后,教師設計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小數除法運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計算食物的分量、分配工作時間等.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著力于提升學生自行尋求知識的能力、團隊合作的意識以及實際操作技能,使課程內容生動有趣,確保學生能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里掌握數學知識.
結 語
“真趣”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教師應當重視提高學生的獨立研究技能、操作技巧及創造力.同時,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以適應學生的需求和時代的發展.相信未來,小學數學教學將繼續朝著更加多元化、個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任文彥.讓思維真正發生:“真趣”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與探索[J].讀寫算,2024(8):59-61.
[2]韓杰.讓思維真正發生:“真·趣”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2020(16):72.
[3]靳亞光.“真·趣”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與探索[C]//新課程研究雜志社.“雙減”政策下的課程與教學改革探索論文集(三十).[出版者不詳],2023:99-100.
[4]林宏.讓思維真正發生:“真?趣”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與探索[J].小學教學參考,2018(35):75-76.
[5]蔡妍.“不教之教,理趣共生”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變革探究[J].科學大眾(智慧教育),2022(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