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兒教育領域,音樂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奧爾夫的教學法注重的是音樂和學生之間的感情聯系,通過調動他們對音樂的感覺來指導他們,讓他們更多地融入到他們的課堂中,讓他們進入到音樂的教育之中。可以說,它是一種具有很高的感染力和親和力的幼兒教育方法,所以被普遍承認。
關鍵詞:奧爾夫教學法? 音樂教育? 幼兒音樂課堂? 教學實施
將奧爾夫的音樂教法運用于兒童的音樂課堂,既是新時期開展兒童音樂教育的需要,也是一種很好的適合兒童的學習特征和認識規律的教學方式。在當前的幼兒園中,大部分的幼兒園都采用了以演奏為主的“模擬”方式;讓孩子反復地、機械地模擬音樂。這種方式造成了兒童對音樂的抗拒。為了克服這個問題,奧爾夫的“音樂教學法”被引入到了兒童的音樂教育之中,它以其特有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發自內心地去感知音樂。感受到音樂所能產生的濃厚情緒,并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這對早期兒童的音樂知覺具有重要意義。
一、奧爾夫在幼兒音樂教育觀的應用
(一)元素性與創造性
“元素”的音樂不僅與它自身有關,而且還與舞蹈、語言相關聯。奧爾夫所提倡的“原始性”的音樂教學,其根本出發點也是“原始性”和“創造性”。他清楚地說:“最要緊的就是要讓兒童自己去發現,自己去創作”,而“模仿”正是創作的先決條件。
奧爾夫教學法對于曲式的探索,是從模仿到登堂入室。首先,用圖形的方式,將作品的結構展現在他們面前,讓他們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曲式的存在。同時,他們還可以通過老師所提供的元素性材料,為他們的即興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綜合性與實踐性
奧爾夫認為,音樂、動作、語言三者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這種教育方法的終極目標是使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完整的音樂經驗,使他們能夠在音樂中盡情地歌唱,并學會隨樂起舞的技巧,并得到精神上的滋潤,而不是單純地只會一種技巧。建立一個綜合性的音樂教育體系,將舞蹈、歌唱、聲勢律動等具有原始多樣性和多樣性的藝術表達方式融入到一個完整而又充實的美學經驗之中,這就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無窮無盡的力量來源。
在幼兒音樂教學的這個環節中,老師們要引導學生們充分運用自己的發散性思維,并將其與聲勢韻律和語言表達相結合,把不完美的即興創作當作是一種音樂實踐的體驗,緊緊地把握住“音樂始于人的自我”的觀點,讓老師們以興趣來實踐自己的初衷,確保老師們在夯實基礎的同時,還能對學生進行個體化和綜合性的培養,從而讓他們發掘出自己的音樂才華;重視培養音樂作品的自主性,實現欣賞、歌唱、創作;綜合運用多種方面的藝術技巧,如:舞蹈和舞臺演出。
二、奧爾夫教育方法與幼兒音樂教育的契合度
(一)“審美感知”與奧爾夫的幼兒教育方法
“審美感知”與人文積淀、人文情懷、美學情趣等密切相關。珍視生命、完善個性等核心素質的根本要求是“體驗、感悟、理解和把握”,在兒童的音樂教學中,它的思想表述是“感受到音樂的審美,建立起與其它專業之間的全面關系,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音樂。”奧爾夫以“原本性”為基本思想,善于使學生在節奏、舞步、朗誦等有樂感的活動中積極地投入;彈奏時,要直觀地感覺到樂曲,先進入樂曲的實質,然后才能思考樂曲的內涵,以樂曲自身而非言語來建構樂曲的意境;這種觀念旨在強調自然的音樂美,旨在加深兒童對音樂的認識與認識,這與兒童早期音樂教學中“審美感知”的觀念表達相吻合。
從“原本性”的概念出發,引申出語言與教學相結合,動作與教學相結合的奧爾夫教學方法。這兩個部分的學習都是讓同學們通過最簡便的方法,親身參加到音樂中去,利用一些簡單的聲勢和動作,跟著音樂一起創作出一些句子,配合著拍手、跺腳等節奏,讓同學們真正地去體會到音樂,從而實現了“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力,發展學生的音樂感覺和鑒賞能力”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親自參與音樂活動的教學,符合“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增強集體意識和合作能力”的課程目標,也是培養學生人文底蘊的有效途徑。
(二)“藝術表現”與奧爾夫幼兒教育
奧爾夫的教學方法,就是讓孩子們在音樂教育中,有信心、有感情地唱歌,并愿意參加其他的音樂表現、創作活動,并在團體演出和練習中,達到“藝術表現”這一課程的目的。不管是奧爾夫教學方法中的語言和動作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或者是奧爾夫的樂器教學方法,或者是演唱和音樂劇教學方法,都強調了教師和學生共同的音樂練習,并不是以語言來構建教學環境,而是以音樂來構建教學環境;讓學生在音樂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言語和肢體語言,來表現自己的音樂,創造自己的音樂,讓他們感受到音樂的“美”,感受到合作與創造的樂趣。特別是《奧爾夫舞步》與《奧爾夫樂器》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能讓學員在演奏中更好地運用定音調樂器,更能感受到一種單一節奏型的多聲部合奏。
三、奧爾夫音樂教學在幼兒園的實施現狀
《兒童音樂教材》一共有五冊,除了第一冊是開始,其他幾冊都是無序的。這種安排的目的在于告訴教師不必遵循一定的次序,也不必采取固定的教學方式和內容,教師可以依據自身的教學特點、地域特點和兒童當前的經歷和愛好來進行教學,教師不僅僅是一位教師,更是一位毋庸置疑的課程設計者。奧爾夫大學的一名年輕的老師,名叫凱勒,他曾說:“在課堂上,老師們總是在不斷地尋找新的東西,并在課堂上進行現場演示,這種細心的態度是其它老師所不能相比的。”①看似簡單的過程中,老師卻要思考怎樣才能讓這顆種子茁壯成長。②
四、奧爾夫教學法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問題與解決
(一)存在的問題分析
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認為,老師既是教育的創造者,也是教育的情境創建者,更是兒童經驗發展的引領者。所以,在幼兒學習表達的過程中,必須及時、恰當地介入幼兒的藝術表達過程。由于目前幼兒音樂老師自身水平受到限制。老師對于奧爾夫的教學方法和所學水平都還停留在比較基礎的層次上,這一刻,幼兒園老師的音樂教育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
所以,在實際的實施中,老師對奧爾夫音樂教育系統的理解還不夠透徹,不能把其區別于傳統的音樂教育系統。在進行教育的時候,老師們經常不能忠實地貫徹執行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更多地注重音樂自身的原生性和音樂活動本身的音樂性,沒有能夠正確地把握音樂技術和技巧與獲得音樂感覺的細微聯系,忽略了孩子在進行游戲時的情緒體驗和態度趨向,甚至忽略了孩子們獲取音樂的能力。
(二)如何提升幼兒園教師的音樂素養
奧爾夫的音樂教育體系,甚至幼兒園的音樂教育,能否在未來得到持續的發展和提升,將極大地取決于幼兒園教師的基礎素養和教學能力。無論是奧爾夫音樂教學系統還是《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中倡導的音樂教學,都是強調音樂自身的感覺,強調音樂自身的融會貫通,這就需要更多的音樂老師具備更高的綜合能力和更高的音樂素養。由此可以看出,高師院校的音樂教學已逐漸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
適當的激勵性措施,有利于教師自身的發展。所謂激勵,其實就是用獎懲手段來對老師的工作業績進行正面或負面評價,這也是管理學科的一個重要原則。激勵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正面激勵,另一種是消極激勵。正面鼓勵是一種鼓勵措施,鼓勵教師在音樂素養上表現突出,工作成績優異者,鼓勵其不斷進取。而所謂的消極激勵,主要是指對于在實際工作中表現出的不良行為,應該對其進行批評,乃至進行相應的處罰(物質、精神均可),以促使其意識到自己存在的缺陷,并進行糾正。
(三)高度重視奧爾夫音樂教學
在實施《教育法》和《教師法》的過程中,要對高校的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對高校的發展提出相應的建議。積極推進新《勞動法》的貫徹落實,促進各類幼兒園的用工體制改革,營造一個有利于引進高素質的人才的體制條件。此外,相關部門還應該指導各個教育研究小組,進行相應的區域教育研究,并建立各種與之相關聯的教育組織,為不同層次的幼兒園提供有針對性、有計劃的奧爾夫音樂教育法的在職后訓練,從而提升教師的總體素質。
另外,教師還應該把網絡上的各種資源與多媒體技術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這樣,奧爾夫的教學就會變得更加生動、直觀,更具有感染力和魅力,把孩子們帶進了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擴大了孩子們的音樂眼界,培養兒童的意象思考能力,并將兒童的視覺、聽覺、共鳴器官進行全面的開發,進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結語
兒童的音樂教學是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奧爾夫看來,奧爾夫的“啟蒙”理論是一種符合幼兒思維發展特征與發展規律的、適宜幼兒學習的“啟蒙”理論;通過對兒童進行教育,可以幫助兒童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個性,這對培養兒童的表達能力和感知能力有很大幫助,可以讓兒童的總體個性與社會、自然相協調,最終達到人的全面協調發展。
奧爾夫教學方法是當今國際上有很大影響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的先進與開放,是我們應該向它學習的地方。也期望奧爾夫教學方法在國內能夠得到更進一步的推廣與運用。
注釋:
①劉杜芳. 課程視野下的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碩士.
②多金·古德金著,劉沛摘譯.新千年的奧爾夫音樂教育. [J].音樂教育者雜志.2001.11.
參考文獻:
[1]廖乃雄.論音樂教育 [M]. 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
[2]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7.
[3]鄭魏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音樂教學的實踐應用分析[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2018.
[4]吳靜慧.淺談現代幼兒音樂教育中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生命力[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
[5]彭儉.淺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學前健康教育領域的應用[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23):93-93.
[6]劉杜芳.課程視野下的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碩士.
作者簡介:劉詩雨,江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