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教育數字化視域下教育出版范式變革

2024-06-25 00:42:44劉超毛芳
中國數字出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高等教育

劉超?毛芳

摘 要 文章從順應教育數字化轉型趨勢、推動出版融合高質量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教育出版集團角度論述了教育出版范式變革的必要性。教育出版范式變革是全方位、深層次、多維度的變革,具體實施應著重把握四個方面:重構生產關系,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用戶思維,堅持需求牽引、應用為王、服務至上;解放傳統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創新升級;進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一流的數字化智能化的基座支撐能力。教育出版范式變革過程中應處理好四個方面的關系,確保行穩致遠。

關鍵詞 教育數字化;教育出版;范式變革;高等教育

2022年,我國全面開始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教育數字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出版工作者,如何順應教育數字化轉型趨勢,在新的坐標系中找準教育出版的位置,推進教育出版范式變革,推動出版融合高質量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教育出版集團,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

課題。

1 教育數字化轉型與教育出版范式變革

“十三五”以來,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從起步、應用階段,逐步進入融合、創新階段。教育數字化作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時代特征、高級階段[1],反映了當前教育信息化正從融合應用向創新發展不斷演進。

1.1 從教育信息化到教育數字化

“高等教育數字化不是一般的策略問題,而是影響甚至決定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問題”。在教育數字化轉型期,“大學要通過數字技術實現治理現代化,為教與學提供全過程、智能化、個性化服務,滿足學習者的多元需求”,轉型期后將進入智慧階段,實現整體變革,形成全新生態[2]。教材數字化是教育數字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教材可連接教材與資源,打通教材與教學,整合學習與測評,是聯通課程、教學、師資和實踐的樞紐,在教育數字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1.2 從融合發展到范式變革

從2010年新聞出版總署發布《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到2022年中宣部印發《關于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一路走來,出版業的轉型升級、融合發展一直在探索中前進,在調整中深化,取得了不少成績,但與國際一流出版集團,與文化強國、教育強國的要求相比還存在差距。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不斷重塑教育形態、出版形態,紙質教材作為知識主要載體的地位已被改變,高校教材采購陸續放開,國際教育出版巨頭都已完成或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外部形勢的復雜嚴峻已不容許再猶疑彷徨,我國教育出版融合發展必須也必將迎來范式變革的全新階段。

2 教育出版范式變革路徑探析

教育出版范式變革是融合發展的高級階段,是全方位、深層次、多維度的變革,重點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2.1 重構生產關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教育數字化背景下,教育出版的勞動對象從以文字為主拓展為多模態教學資源,勞動資料從紙張、印刷裝訂機器擴展到各種軟件、平臺和工具,勞動者也從單一的內容審核人員發展為適應數字化轉型需要的復合型人才。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先進生產力不斷取代落后生產力的歷史進程,生產力發展了,生產關系就要相應地發生變化或者變革,以新的生產關系代替舊的生產關系。教育出版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變化,必須重構生產關系,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教育出版新范式[3]。

2.1.1 組織架構:從支撐到主營

合理的組織架構能為出版范式變革提供內在動力和組織保障,而組織架構的滯后則會阻礙范式變革的推進。長期以來,高等教育出版領域產品形態以融媒體教材(紙質教材+數字資源)為主,其業務模式和盈利模式仍然以紙質教材為主,數字化業務和人員處于支持和輔助地位,目的是希望傳統業務和新興業務能夠一體化發展,實現整體轉型。但現實中,傳統出版部門的人才結構、知識技能、業務流程、市場營銷、績效考核等往往難以滿足融合發展的需要,傳統業務部門開展新興業務的意愿和能力不足。與此同時,數字部門處于輔助地位,缺乏獨立的選題權,亦缺乏轉型的壓力和動力。最終,業務部門和數字部門難以形成合力,依托傳統出版部門實現數字化轉型速度緩慢,難以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

傳統出版社的組織架構難以滿足新興出版在技術、內容、流程、營銷、版權、財務等各個環節的需求,必須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及考核評價方式優化,使得數字業務不再處于從屬支撐地位,而是新的經濟增長點,是主營業務。通過生產關系的重構,充分釋放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和壯大新興業態,激發組織活力,構建出版新范式,開啟發展新階段。

2.1.2 流程再造:先立后破

業務流程再造是對企業經營活動的核心流程進行深入研究,推動企業進行流程重構,幫助企業在外部環境(如市場、技術等)發生巨大變革的時代,從舊發展模式快速迭代到新發展模式,推動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傳統的編輯業務流程是出版單位基于紙質圖書的出版過程建立起來的,受當時出版產業所處發展階段以及對編輯業務客觀規律認識所限。出版數字化轉型必然會引發傳統編輯業務流程的徹底變革,打破原有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順應數字化轉型趨勢,對原有業務流程進行重構,實現指導思想、思維方式、工作流程等全方位的轉變。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轉變,從制造業向互聯網服務業轉變。

2023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將“先立后破”作為經濟發展指導原則提出,引起廣泛關注。“先立后破”是針對“先破后立”而言的,指的是先創造出新機制,然后在此基礎上再打破舊機制,做好新舊模式之間的銜接和切換,在新機制正式成熟之前,原有的模式還將運行一段時間。對于出版業務流程再造而言,也可以借鑒“先立后破”的思想,不強制改變原有業務流程,在保留原業務流程的基礎上建立新的業務流程,新舊業務流程并行一段時間,逐步過渡到新業務流程。

2.1.3 產品研發: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優勢

數字教材是教育出版范式變革、重構生產關系、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數字教材業務對于教育出版單位而言不同于一般的數字產品,數字教材業務運轉需要全新的組織架構、業務流程、制度規范、運營體系、技術支撐,是一個涉及全局的系統性工程。以數字教材為切口,有利于開啟教育出版范式變革,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優勢。

2023年11月20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四項重點任務,其中包括“以數字教材為引領,建設一批理念先進、規范性強、集成度高、適應性好的示范新形態教材”[4]。2023年11月1日,在主管部門的支持下,國內69家高等教育教材出版機構、技術企業、學術研究機構、社會團體等發起成立了高等教育數字教材創新發展聯盟,是我國數字教材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事件。作為聯盟首任理事長單位,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高教社”)已初步建成新一代數字教材生態體系,形成從數字教材創作、審核、發布、應用的完整閉環,通過為學校提供一套工具、一個平臺和多種應用模式來支撐數字教材建設和應用。“云創”是高教社自主研發的數字教材創作、出版平臺,入選中宣部出版局2023年出版業科技與標準創新示范項目。“云創”支持多種類型數字媒體資源呈現,實現內容模塊結構化,提供智能化知識服務工具,支持作者、內容編輯、數字編輯、設計人員的多方協同工作,實現數字出版全流程在線可視可控,無縫對接基于云原生和AI技術的智能審核平臺,利用大語言模型為作者提供智能目錄、文本潤色、原文比對、智能詞典、智能插圖、智能出題、智能問答等支持,集成知識圖譜工具,人機協同生成教材知識圖譜,通過區塊鏈技術有效實現知識確權、保護和應用。除“云創”外,高教社還建設了數字教材發布和閱覽平臺,支持電腦端閱讀和手機端閱讀,為作者和讀者提供專屬空間。在應用層面,數字教材可與在線教學平臺(如愛課程、智慧職教、iSmart、ICC等)聯通,支持課前、課中、課后多種應用場景,構建基于數字教材的線上教學服務新生態。

2.2 從讀者到用戶:需求導向,用戶中心

從需求端來看,教育出版新范式的構建關鍵是用戶思維的建立,以用戶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堅持需求牽引、應用為王、服務至上。著眼于中國傳統教育思想和新時代育人要求,充分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提供人才培養解決方案,滿足學生、教師、學校對高質量數字教材、高品質教學服務、高水平教學管理的需求。

2.2.1 著眼中國傳統教育思想

以“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學相長”“知行合一”等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工業化時代的班級教學模式下,這些教育理念往往難以實現。數字化轉型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為中國傳統教育理想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教育出版要思考如何借助新的技術手段、在新的教育范式下使中國傳統教育思想展現新的生機與魅力。

數字化學習使得學生可自定步調,按照自己的節奏和學習目標,隨時隨地學習,系統可針對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認知風格、知識掌握情況等進行個性化學習資源推薦、個性化學習路徑規劃,通過人工智能教學助手和自適應學習系統,使得教育內容和節奏與學生的個人興趣和能力匹配,這些都使得孔子在2 500年前提出的“因材施教”成為可能;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在學生需要的時候提供及時和必要的幫助,不包辦和替代學生去思考,不直接給出答案,利用選擇性學習資源、隱藏式呈現、智能在線問答、習題解析等,在恰當的時機給學生需要的幫助,細節中體現傳統啟發式教學思想;教育數字化打造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立體化教學環境,使得“有教無類”這一教育公平思想得以更好地實現;虛擬仿真實驗、即時測評學練結合等,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學思結合、“知行合一”;數字化環境下,師生可以更好地交互、討論、互動,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學生也可以參與教學內容的更新維護,甚至可以在數字素養方面成為老師的老師,新的范式下傳統的“教學相長”理念得到更好地體現,教師和學生都可實現終身成長。

2.2.2 著眼新時代育人要求

數字時代對于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從以知識為重轉向以能力和素質為重,人們對于自主性學習、個性化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現實需求日益增強,更偏好靈活便捷的學習方式,更加重視混合課程和彈性學習,追求高質量學習體驗。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才觀、知識觀、課程觀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并推動了教育范式的轉型。新興技術若用于強化知識傳授型人才培養模式則難以適應時代要求,需要遵循數字時代人才成長規律,革新教育理念,重構教育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空間等。

教育出版范式變革要著眼新時代育人要求,隨著教育范式的變革而改變。要發揮數據要素深度賦能人才培養優勢,強調從“以教促學”轉向“以學促教”,從主觀經驗式教學轉向數智驅動式教學,從結果性評價轉向過程性評價和綜合性評價,充分彰顯育人的主體性、全面性、發展性。要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連接、共享、自主、開放、適切的人才培養體系,理論與實踐并重、“師–生–機”協同,多空間融合、多模式融合、全過程融合、產學研融合,釋放育人效能。要健全數字素養培訓體系,引導師生主動適應數字變革,加強師生數字意識、數字知識與技能、數字化教學創新與應用等。要充分利用新一代數字技術,依托學習科學創新理論,重塑學習流程,構建智慧學習空間,創新學習范式,探索集知識服務、學習支持、教學支持于一體的未來學習中心建設,引領傳統學習向智慧學習轉變,探索基于學科專業的教育數字化解決方案,為學習者提供智能化學習服務、個性化學習支持、多元化學習路徑、多模態學習場景、沉浸式學習體驗等全方位支持服務,支持自主性學習、引導式學習、探究式學習、項目制學習、實踐性學習,滿足不同階段、不同需求的學習者,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2.3 解放傳統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編輯助手

出版行業解放傳統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提高內容審校效率和質量,為編輯和出版工作助力。編輯助手,包括構建和提升音、視、圖、文智能審校能力,推進智能能力與業務場景的融合,同時還包括為編輯提供知識服務和智力支撐,提升編輯的人機協同能力、業務創新能力。

2.3.1 智能審校的深度應用與優化

近年來教育出版單位編輯審校工作壓力不斷增大,使得編輯難以投入更多精力進行產品策劃與推廣,不利于編輯成長和業務長遠發展。如何充分把握和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出版,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編輯生產力,推進出版業從人員密集型到智能密集型轉變,是學界與業界共同探索的重要課題。

高教社多年來一直嘗試各類信息技術在教育出版的應用,2023年起進一步深化智能審校工具的應用和優化,為編輯減負,為出版賦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出版產能。高教社利用已有智能審校工具,根據不同學科(思政、文科、經管法、理科、工科、生物、醫學、外語等)、不同層次(本科、高職、中職等)、不同類型(紙質教材、數字課程、試題庫、數字教材、有聲書等)稿件特點,充分調研一線編輯使用智能審校工具中遇到的問題,完善智能審校工具功能,依據不同業務場景和學科專業進行定制化配置,更好地滿足實際業務需求。如解決誤報率過高的問題,完善公式樣式與正斜體大小寫等審校功能,完善語言文字基礎核查功能,改進查重功能應用范圍,提升多模態教學資源審查能力等,并通過優化用戶體驗、增強場景適配性,提高編輯使用的便利性和有效性,提升使用意愿,最終使智能工具更好地融入編輯日常工作。

2.3.2 從員工培訓到知識服務

智能工具能夠賦能編輯,使用智能工具的編輯比不使用智能工具的編輯更具優勢。但智能審校系統并不能完全取代編輯,編輯工作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除字詞、體例等方面的問題,編輯要保證書稿內容的嚴謹性、科學性,表述的規范性、適宜性,尤其是政治方向、出版導向、價值取向等問題,遠不是機器所能駕馭的。除智能審校外,建設和完善編輯知識服務平臺,為編輯提供知識服務,對編輯成長和企業智慧的匯聚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知識服務平臺包括知識體系建立、知識資源建設,編校案例庫、意識形態專題庫、學科知識庫建設,智能檢索、智能問答、互動交流、外部知識庫和數據庫對接等。知識體系可以以層次結構或圖譜形式展示,與知識資源和案例有機關聯。除了通用知識,還可以定制學科個性化知識庫和專題知識庫,如專業術語名詞庫、標準規范庫、政策文件庫、試卷樣題庫、編校規范案例庫等,通過緊跟行業和學科專業發展前沿,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完善。同時,編輯知識服務平臺還可以集成利用外部資源,內聚外鏈,幫助編輯隨時獲取權威、專業、全面的數據支持,減輕編輯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3.3 科研引領,智力支撐

教育出版社承擔著傳播知識、培養人才和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使命。教材是國家事權,是立德樹人的載體,當前教材建設工作一方面承擔著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面臨著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和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挑戰。雙重壓力下,如何為編輯提供智力引領和支撐,實現教材建設創新突破和高質量發展是必須思考的問題。開展教育出版研究,成為破解難題、引領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方面,研究工作能在決策層面為教育出版指引航向。通過研究提升教育出版服務教育、服務各級各類學校和師生用戶、參與教育教學改革的能力,發揮對教育的正向促進作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開展教育、出版、技術方面的研究能從具體操作層面為教育出版業務賦能。市場調研、需求分析、選題策劃、產品設計、技術研發、標準制定、應用推進等方面,都離不開研究工作。

近年來高教社不斷加強和完善研究板塊的設置,在已有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教材發展研究所、教育出版研究中心(出版智庫)、“智能+”教育融合出版創新與應用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2023年獲批國家高等教育教材綜合研究基地,并成立高等教育出版社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研究中心,就是要在智力支撐和引領上為編輯賦能,結合業務需要開展集中研究攻關,深化對教材建設和數字化轉型的規律性認識,強化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支撐。

2.4 教育出版新基建:打造數字化智能化基座

教育出版范式變革必須進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必須有一流的數字化智能化的基座支撐,才能在新賽道中形成出版單位的新優勢。底座基座不堅實、不挺拔、不牢固,支撐力就會大打折扣,核心業務、核心數據、核心能力要牢牢抓在自己手中。互聯網服務是持續運營、不斷迭代的,僅靠技術外包不行,最終還是要實現自主自立自強。教育出版范式變革必須順勢而為、搶抓機遇、提前布局,加大數字化智能化基座建設,提升支撐能力,只有厚實底座的強支撐、優服務,才能支撐得起教育出版未來的發展空間。

2.4.1 技術基座:補短板

技術作為生產力第一要素,對于產業的轉型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教育出版發展離不開技術的加持。基礎技術能力可以說是基座的基座,建設和完善基礎技術支撐體系,為業務發展提供優質、高效、安全的技術和服務支撐,是出版單位轉型升級補短板的必然舉措。目前我國出版業的技術能力和技術應用依然存在短板,技術積累薄弱、研發能力不足是教育出版范式變革的痛點和堵點。教育出版范式變革必須夯實技術基座,解決卡脖子問題,推進成熟技術應用和前沿技術探索,通過數智基座打造、知識圖譜構建、多模態數據采集分析、學習者畫像描繪等,為用戶提供更精準、更智能、更便捷的產品和服務,在產業鏈的重組和再造過程中始終掌握話語權和主導權。

高教社始終將技術應用放在突出的位置,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技術能力,建立了以云原生為代表的技術中臺,以統一資源中心為代表的數據中臺,以統一用戶中心、統一支付中心、統一安全中心、能力共享中心等為主的業務中臺,為全社各類業務平臺提供支撐。同時,緊跟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與頭部技術公司合作,構建業務驅動的教育大模型,包括教育出版基礎大模型、學科大模型、場景大模型三個層次,為學生、教師、編輯、作者提供各類服務。高教社在技術體系和技術能力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未來教育數字化轉型、教育出版范式變革所要求的技術支撐能力相比,還有差距,還需要進一步夯實基座,補短板,構建與教育出版新范式相匹配的穩定而強大的技術支撐力。

2.4.2 內容基座:揚優勢

優質內容資源是教育出版單位的立身之本,是相較教育技術企業的核心優勢,強化內容資源管理,建設內容基座,是數智化基座建設的重要工作之一。內容基座建設應在傳統內容資源管理的基礎上,著重從資產化、知識化兩個方面進行提升。

從出版角度而言,運用區塊鏈等技術加強對多模態資源的版權管理,為內容資源資產化、進行版權經營和持續版權開發提供基礎支撐。在企業會計制度中,資產指經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出版單位所擁有的優質數字內容是重要的企業資產。建立有效的內容資產管理模式,提高資產效益,是出版單位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內容資源資產化管理的目標是實現資產價值最大化,核心是建立內容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通過選題策劃、交稿、合同簽訂、審讀加工、發布、應用、修訂等上游、中游、下游各環節的貫通,基于全生命周期數據進行內容資產的認定、采購、備案、加工、上傳、導入、審核、驗收、入庫、使用、更新、分攤、審計、評估、核算、減值、盤點等,實現業財一體,促進資源的發現和利用,準確掌握內容資產的數量和價值[5] 。

從教育角度而言,必須推進多模態資源的知識化轉化和積累。利用人工智能和知識圖譜技術,將資源與知識圖譜關聯起來,實現從資源到知識的進化,建立資源之間的有機聯系,進而實現資源—知識—智能的不斷飛躍。通過人機協同,對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知識化加工,使教學資源得到精準化管理和更有效地利用,使內容基座更加扎實,更有支撐力。

2.4.3 數據基座:新型生產要素

數據在數字經濟發展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數據作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后的第五大生產要素,已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環節,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催生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成為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

教育出版單位必須正確認識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的價值和意義。在數據互聯互通的基礎上激發數據要素潛能,將數據作為教育出版范式變革的關鍵引擎和重要驅動力,以數據基座匯聚融通全域數據要素,盤清數據家底,完善數據治理,基于“數聯”突破多終端、多應用、多源異構數據的融合應用壁壘。出版社有大量數據,包括前端選題數據、中端生產數據、后端應用數據,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靜態數據和生成性數據,內部數據和外部數據,等等,但數據分散,缺乏數據治理,數據的價值沒有充分挖掘。解決此問題,需要進行全媒體(紙質、數字)、全生命周期(策劃、生產、應用)、全業務(線上線下不同業務)的數據管理和治理。全社一盤棋,進行跨平臺、跨部門、跨業務的統籌,構建統一的數據模型、數據標識,進行數據匯聚、數據關系建立和挖掘、數據治理以及數據服務(輸出),充分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和創新引擎作用,使各級管理者和每位編輯對每項業務都能做到一屏通覽、心中有數。

2.4.4 服務基座:知識圖譜與教學助手

教育出版單位向互聯網教育服務轉型,有兩個重要的服務基座,即知識圖譜與教學助手。

知識圖譜是目前發展最快、應用最廣的一種知識表達和處理工具。2020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啟動部分領域教學資源建設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完成“知識圖譜構建”等工作。2023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戰略性新興領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體系建設工作的通知》提出要“編制專業核心教材知識圖譜”。教育知識圖譜基于課程標準或學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構建,充分考慮知識點的相互關系、教學要求以及與學習資源、測評資源的關聯等。教育知識圖譜作為教育知識的載體,是教育知識引擎的核心部件,是實現教育智能化的關鍵基礎設施和重要技術工具,是實現各種智能化教育信息服務的基礎。

教學助手是教育出版單位為用戶提供服務的載體和依托。教學助手致力于為教師和學生提供需要的教學服務、學習支持、教學支持,整合各類學習資源、學習空間、智能引擎、學科工具等,服務課前、課中、課后各種學習場景,和備課、上課、作業、考試等各教學環節,幫助教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學校更好地管。

3 教育出版范式變革要處理好幾組關系

在國家大力推動文化數字化、教育數字化的大背景下,教育出版融合發展正邁入范式變革新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好幾個方面的關系。

(1)一是要處理好分工與合作的關系。教育出版轉型升級、范式變革的一個核心就是融合、互聯,傳統出版與新型出版融合發展,教材、課程、教學、實踐、師資融合發展。融合意味著聯結更緊密,但是融合也需要分工,如何在分工的基礎上實現融合,處理好分工與合作的關系,在分工的基礎上進行高質量的合作,實現1+1>2的效果,是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

(2)二是要處理好發展與安全的關系。尺寸教材,國之大者。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體現國家意志,是事關未來的戰略工程、鑄魂育人的基礎工程。教育出版工作者要時刻以“教材無小事,教材是天大的事”的意識,做好數字化背景下的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防險。

(3)三是要處理好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的關系。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在很長一個時期是并存發展的。統籌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意味著要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實現相互支撐、相互促進。這需要我們對行業有深刻的洞察,同時也需要有足夠的創新精神和主動超前布局的能力。

(4)四是要處理好中國特色與國際傳播的關系。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無法也不能封閉和孤立自己,必須學習和借鑒國際先進理念和技術,推動我國教育出版數字化的發展進步。同時,我們也要立足中國國情,扎根中國大地,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出版企業,在保持開放包容的同時,自信自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實現中國特色與國際傳播的統一。

4 結語

當前,我國教育數字化轉型已按下加速鍵,技術對教育和出版的沖擊日益加劇,文化強國、教育強國建設對教育出版提出更高要求。面對新的發展形勢,教育出版單位必須盡快推進范式變革,以自我革命的勇氣和魄力重構生產關系,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堅持需求導向、用戶中心,強化數字化智能化基座建設,構建新時代的競爭優勢,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教育出版集團,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高質量教育體系和文化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郭紹青.教育數字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級發展階段[EB/OL].(2022-05-31)[2023-11-15].https://mp. weixin.qq.com/s/sbEjIBYKQdNIO1UT9JzkAQ.

[2] 吳巖.在2023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大會上的主旨報告[EB/OL].(2023-12-25)[2023-12-26].https://mp.weixin.qq.com/s/Ij09IEPhuGkuI_EuGNmPkA.

[3] 姚森.社會發展簡史(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4] 教育部印發“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建設實施方案[EB/OL].(2023-12-08)[2023-12-15].https://new.qq.com/rain/a/20231208A02YLM00.

[5] 毛芳.基于中臺理念的出版單位統一資源中心建設:以高等教育出版社為例[J].中國傳媒科技,2021(6):129-132.

[6] 夏立新,楊宗凱,黃榮懷,等.教育數字化與新時代教育變革(筆談)[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62(5):1-22.

[7] 姜樹彪.智慧教育時代教育出版數字化轉型機遇和實施路徑[J].中國編輯,2023(8):51-54,66.

[8] 劉邦奇,胡健,袁婷婷,等.教育數字基座賦能數字化轉型:內涵、框架及典型場景[J].開放教育研究,2023,29(6):101-111.

[9] 李冰冰.教育出版融合發展組織架構新實踐[J].出版廣角,2022(9):40-43.

[10] 劉琦,王華麗.出版數字化轉型與編輯業務流程再造的思考[J].中國編輯,2023(9):68-71,85.

[11] 龍啟銘.人工智能時代下智能審校的應用探析[J].傳播與版權,2022(6):39-41,45.

The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Publishing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Education

Chao LiuFang Mao

Higher Education Press Co.,Ltd.,Beijing 100120,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a paradigm shift in educational publis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ing to the trend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ublishing integration,and building a first-class educ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wi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article proposes that at the macro level,the paradigm shift in educational publishing needs to address several sets of relationships. At the micro level,the shift is comprehensive,deep and multi-dimensional. We can focus on four aspects: reconstructing production relations,carrying out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establishing a user-centric mindset,adhering to demand-driven principles,prioritizing application and prioritizing service;liberating traditional productive forces,developing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and supporting innovation and upgrades;carrying out new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and building first-class digitally intelligent pedestal. In the process of the paradigm shift in educational publishing,we should carefully manage four relationships to ensure the steady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Keywords Educational digitization;Educational publishing;Paradigm Shift;Higher education

猜你喜歡
高等教育
教學和管理層面的高等教育服務思考分析
科教導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1:03:53
高校雙語教學現狀與創新分析
科教導刊(2016年26期)2016-11-15 20:12:30
在線性代數課程教學中引入MATLAB的簡單介紹
考試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44:56
法津實驗教學的思考
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的對策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22:25
大數據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推動研究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51:57
各地區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水平協調性分析
時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3:56:28
關于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4:33:08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53: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jizz| 2022国产无码在线| 国产福利大秀91| 欧美日韩导航|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一级做a爰片久久免费| 亚洲精品第五页| 又污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亚洲婷婷丁香|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日韩天堂网| 日韩av手机在线|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精品人妻AV区|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婷婷伊人久久| 蜜桃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欧美|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欧美成人国产|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999在线免费视频|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毛片网| 9cao视频精品| 亚洲av无码人妻| 无套av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色婷婷综合在线| 亚洲综合香蕉|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广东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 美女国产在线|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91在线日韩在线播放| 97av视频在线观看| 99r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日韩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视频a|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精品福利国产|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视频在线| 五月天在线网站|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久久国产乱子|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色悠久久综合|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