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翠?梁晨

摘 要 構建實踐教學體系能夠優化職業教育實踐教學供給資源配置、協調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與職業發展的適應度、促進高職院校產業學院特色化發展。借鑒系統論,以貫通漸進為基準,以組織結構為引導,以能力提升為根本,以多元一體為目標,構建了由驅動系統、主導系統、支持系統和評價系統4個子系統、實踐教學觀念、實踐教學目標、實踐教學課程、實踐教學過程、實踐教學管理、實踐教學保障以及實踐教學評價7個要素組成的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實踐過程中應以人才培養標準為參照,提升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的適應度;以問題為引領,激活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的動力源;以崗位能力結構為基準,建構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的主支脈;以共建共享為準則,拓寬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的實踐域。
關鍵詞 產業學院;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多元主體育人
中圖分類號 G71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4)14-0012-07
實踐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獲取、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國家高度重視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對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的價值做出新論斷的同時,也對職業院校深化實踐育人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例如,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就提出:“加強實踐性教學,實踐性教學學時原則上占總學時數50%以上。”[1]作為深化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內容,產業學院育人環節的深層次變革之一就是深化實踐教學改革,破解產教融合中學用脫節的弊病,提升高職院校產業學院人才培養的適應性。然而,受辦學主體多樣化、實施利益多元化等因素影響,目前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常出現混亂、組織無序、課程銜接不深入等困境。長此以往,必將導致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下降,職業教育類型特色缺失。基于此,本文以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為研究內容,通過對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的價值論、本體論和實踐論的深入研討,探索建構了以“四系統七要素”為核心框架的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以期為提升產業學院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增強高職院校產業學院適應性提供有益探索。
一、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價值闡釋
高質量、系統化、深入協調的實踐教學體系,既是正確優化職業教育資源結構的基礎,還是提升產業學院人才培養類型特色的核心要求,更是實現人才創新能力與個體職業發展需要相適應的關鍵。通過對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中涉及的要素進行關系重組,能夠充分確保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層次性、系統性和動態性[2],使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成為一個有機的動態整體,從而暢通人才的成長渠道。
(一)優化職業教育實踐教學供給資源配置
職業教育的供給資源既包含共同參與職業教育的院校、企業、社區機構等多元主體,也包括各多元主體間的獨特資源。例如,職業院校可提供專業教師、校園文化環境、課程教學體系等方面的資源,企業所獨有的工作場地設備、先進一線經驗、企業文化環境等方面的資源,社會所提供的政策支持、環境營造等方面的資源,共同組成了社會圈層中職業教育的多重供給資源。產教融合背景下,如何高效利用、合理配置這些復雜多樣的資源成為制約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而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明確了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權責義務,明晰了實踐教學的觀念、目標、過程、管理、保障與評價要素,能夠確保校企雙方共同圍繞產業學院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貢獻各自力量與優勢資源,最終實現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下的共建、共通、互惠、共享。因此,可以說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是化解當前校企資源配置不均問題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充分調動企業通過多種形式積極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積極性。
(二)協調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與職業發展的適應度
當前,受高校畢業生不斷增多、經濟發展滯緩等現實因素的制約,社會就業崗位需求量下降,大批學生尤其是高職院校畢業生出現就業難問題。究其原因在于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缺乏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與創新素養。實踐教學作為產業學院培養創新型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是提升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連結的重要橋梁和手段。通過制定科學、規范、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基于產教融合的理念調動院校與企業的各項資源,全方位保障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學生實踐教學活動有序開展,有利于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創造精神與創業能力,豐富學生對接一線崗位的實際經驗,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從而有效解決高職院校學生就業難的現實困境,同時也為推動學生未來職業適應性乃至終身發展創造條件。
(三)促進高職院校產業學院特色化發展
職業教育是與區域發展聯系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產業學院作為深化產教融合、培養高質量技術技能型人才、對接區域經濟發展的辦學模式,直指破解校企關系的深層重構、人才培養體系的結構化變革、辦學形態的多元化探索等制約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困惑[3]。為進一步增強產業學院區域適應性、人才培養針對性,需構建科學合理的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而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內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和創新創業能力及其他社會綜合能力的必要環節,是深化專業理論知識、更新未來就業觀念的必要條件。通過完善及優化實踐教學體系,有利于整合校企雙方優勢資源共建高質量產業學院,傳承高度匹配崗位需求的技術技能,培育適應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職業歸屬感,提升社會民眾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為確立和鞏固職業教育類型地位提供社會支持。
二、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原則
(一)實事求是原則:以貫通漸進為基準
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是充分融合職業院校辦學特色、現代化教育理念與產教融合的實踐教育,在實踐體系構建中應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一是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為參照,構建與確立過程中應因地制宜,根據辦學層次、專業特色、企業類型、學生特點等現實情況,結合學校產學研融合背景下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目標等,合理安排課程實驗、實習實訓、社會實踐等不同類型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內容、方式方法,以充分確保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二是以專業標準為指引確立靈活特色體系,能夠為學生量身定制適應未來職業崗位實際需要的實踐教學能力,掌握完備的操作技能與一線工作經驗,創造靈活適宜的實踐環境與機會,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創新能力、工匠精神。三是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確保針對性和規范性。規范有序指事物或系統內部組成的諸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穩定有序處于永恒的運動變化之中,即有序是動態的、變化的有序。當事物組成要素具有某種約束性、呈現某種規律、符合大部分社會成員需求時,則稱該事物或系統是規范有序的,這是體系中各系統要素趨向穩定、保持動態平衡的必然結果。具體而言,職業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內部的各項組織安排需要結合高職院校辦學實際與定位,結合教育部指導意見、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建設方案等,堅持實事求是、科學規范,明確落實有關實踐教學的課時、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方面的要求,制定相應的指標體系和考核標準,努力達到實踐教學體系所涉及的眾多部門間、上下級間的規范有序,切實保障產業學院內部實踐教學工作平穩運行。
(二)系統性原則:以組織結構為引導
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性工程。當今社會所需的職業教育人才應當具備極高的綜合素質、道德修養、工匠精神、操作技能等。這要求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需系統考慮、統籌安排,在各個環節落實和保障實踐教學的開展。系統性主要指實踐教學體系內部存在著相互聯系、相互協調和相互作用的系統要素,各要素之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遵循系統性原則,運用系統論的研究方法進行統籌安排,考慮各部分要素之間,從局部到整體、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系統規律,將實踐教學要素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促使產業學院實踐教學的系統要素相互支持、相互滲透、相互培養、協調統一,構成產業學院人才全過程培養的有機整體。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涉及課程、教學、教師、評價等方面內容,因此,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需要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依照目標先行、過程統領、支持保障、評價反饋的思維邏輯,對實踐教學內部諸如目標要素、課程設置要素、教學內容要素等內容進行系統規劃、統籌兼顧、合理分配,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幫助學生充分掌握崗位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使其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三)實踐性原則:以能力提升為根本
實踐是人們有目的、有意識地改造世界的能動性活動,是一種合乎規律性與目的性的人類社會活動。實踐性是指具備實踐特性的活動或事物。實踐教學對于培養學生一線崗位能力、實踐能力、應用能力、思維能力、合作能力等綜合能力具有建設性意義。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首要堅持的原則就是實踐性原則。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論觀點指出,理論必須同實踐相統一,脫離了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脫離了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實踐育人是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本質特征。因此,必須進一步強化實踐性原則,以優質的實踐教學環境培養學生嫻熟的動手實踐技能。以產業學院及區域特色專業為基準設置實踐課程,以一線崗位職業所需綜合能力安排實踐教學目標及內容,以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真實的操作環境組織實踐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人人皆可成才的觀念指導開展實踐教學評價,以此培養真正具備崗位工作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四)創新性原則:以多元一體為目標
堅持創新,就是要求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過程善于捕捉有育人價值的因素,勇于探索新型實踐教學模式,不斷深化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觀念、過程、管理、保障、評價機制的改革。一是從理念上,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區別于一般性實踐教學體系,其具備高效相互銜接的產教融合關系,對接整個產業鏈、產業群等,是圍繞整個產業鏈發展需要創設的系統化教學理念;二是從教學形式上,注重在實踐過程中對產業、崗位、關聯性產業等的系統化觀照,教學主體不再局限于學校教師,教師組成是多元化的,學生學習是靈活性的,整個教學過程中以項目為導向,以任務為指引,各參與主體圍繞共同的目標進行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探索;三是在評價機制上,注重對原有評價方式的打破,各參與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原有相關理念和規章制度進行解構和重構,探索契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評價機制;四是價值的創新,人民滿意是衡量職業教育高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各參與主體既要實現對傳統生源的培育,對非傳統生源的觀照,同時還應探索對區域中成人的繼續教育和就業人員的再教育,以此提升職業教育的區域適應性和吸引力,辦好符合當地發展需要的職業教育。
三、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要素確認
借鑒系統論,本文構建了由驅動系統、主導系統、支持系統和評價系統4個子系統,實踐教學觀念、實踐教學目標、實踐教學課程、實踐教學過程、實踐教學管理、實踐教學保障以及實踐教學評價7個要素組成的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見圖1。各系統要素既相互聯系又和諧統一于實踐教學體系這一整體圈層內。
(一)實踐教學驅動系統
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驅動系統是整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基礎端。實踐教學驅動系統包含實踐教學觀念要素與目標要素兩個方面,從理念、觀念和目標層面預設了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發展及育人質量的方向問題。
1.實踐教學觀念要素
對實踐教學的內涵、價值、功能、定位的正確理解是順利開展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的關鍵。合理的實踐教學觀念不可缺少,樹立恰當的實踐教學觀念將從意識形態層面保障實踐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在當前國際化、數字化、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產業學院中的教師與學生需具備現代性實踐教學觀念。第一,重視生成性實踐教學的課程觀。生成性的課程觀強調知識的動態生成,知識的獲取必須由學習者本人在生活和實踐中獲得。它強調在教學中應基于產業學院的獨特育人要素,在真實的活動空間培養學生掌握實踐知識、經驗與技能。第二,獲取可操作性直接經驗的學習觀。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的實質是學生在真實環境中親自動手操作以構建直接經驗的過程。第三,師生雙向互動交流的教師觀。實踐教學是師生平等對話、教學相長的動態過程,教師以“指導者”“幫助者”的角色取代傳統“灌輸者”的角色,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特征和實際需求,注重引導不同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與多樣化理解。
2.實踐教學目標要素
實踐教學目標要素是整個實踐教學體系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主導和決定了實踐教學過程的開展成效,是學生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預期獲得的終極效果的預判。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其中承擔著非常重要的導向作用[4]。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目標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創造能力等基本的職業素養,以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全面發展。究其本質而言,它是整個實踐教學體系的出發點和歸宿,起著統領和指引作用,對于職業教育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至關重要。設定產業學院實踐教學目標時,應進一步將其細化為實踐教學知識目標、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綜合目標等子目標,既包含總體培養目標,也應根據產業學院的人才培養規格、實際情況、辦學特色制定各學院、各專業、各年級、各階段的具體目標;既要有行業、用人單位或部門的專家與教育部門的研究人員參與,也要有學校教學管理人員、任課教師和學生代表參與[5]。
(二)實踐教學主導系統
實踐教學主導系統是實踐教學驅動系統的核心和具體體現,展現了實踐教學課程的內容、形式、方法等具體實施過程,是推進實踐教學具體過程實施的重要抓手,主要由實踐教學課程、內容、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材、教學環境、教師指導等組成。
1.實踐教學課程要素
課程既包含學校向學生傳授學科的知識體系,也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預期與非預期的學習結果,是幫助學生產生積極教育影響的各因素的綜合。其中,實踐教學課程是多種課程中的重要類型,是鞏固和深化理論知識、增強學生動手實操能力的有效途徑。產業學院實踐教學課程更是承擔了培養學生知情意行、形成職業素養和人生規劃的重要功能,這對于保障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至關重要。在當前課程和教學不斷改革的主線中,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課程的最大特征是動態性,具體而言,課程的模塊化、綜合化、多元性和主動性是過程化和生成性的。產業學院實踐教學課程打破了原有靜態和狹隘的教學壁壘,整合了實驗、實訓、實習、技能競賽、作品設計、社會實踐等多樣化教學形式,以探究性學習和活動,真正意義上教授給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能力、遷移能力和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
2.實踐教學過程要素
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過程涉及實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使用、教師指導等內容。教學過程不僅是單方面傳遞人類文明成果和科學理論知識的階段,也是全方位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的過程。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過程要素并不是靜態、分裂和單一的,而是強調綜合性和動態生成的。實踐教學過程應以項目導向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充分整合,以真實的教學情境設置實踐教學內容,以行動為導向設計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教師和學生在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活動中是緊密配合、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協同體驗的共生主體,通過完備的實踐教學內容、靈活的教學組織形式、多元情境化的教學方法、開放生成性的教材、針對性和專業性強的教師指導等具體要素的綜合運用,將達到實踐教學課堂的最佳效果,以促進學生真正掌握崗位操作技能。
(三)實踐教學支持系統
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得以高質量運行還需要許多外部條件加以支持和保障,本研究將其劃分為實踐教學管理要素和保障要素。實踐教學支持系統是高職院校產業學院順暢運行的根本保障,是實踐教學體系運行質量的重要外部條件與制約因素。從這一系統結構看,其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即實踐教學管理要素和實踐教學保障要素。實踐教學管理要素主要包含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實習管理機構、實習教學管理制度等;實踐教學保障要素主要指當前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教學場所、實訓基地、實踐教學設備等。這其中涉及政府、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社會組織等多方主體,以自身獨特優勢為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的順暢運行提供相應保障與支持。
1.實踐教學管理要素
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管理主要指依據科學的管理理論、原則和方法,在充分發揮制定、調控、管理、監督、改進、指導等功能價值的基礎上,對產業學院整體的實踐教學工作、實踐教學過程、實踐教學資源、“雙師型”教師隊伍等要素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以保障全校教學工作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地進行。教學管理是確保學校教學工作正常運行的基礎,是促進教師不斷發展的外部動力,還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由于高職院校產業學院的建設涉及多方主體和產業要素,致使產業學院對于大量人力和物力資源的管理極其復雜。對于產業學院實踐教學管理而言,具體包括管理機構、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等內容,不僅要建立產業學院整體實踐教學監管體系,針對實踐教學質量制定完善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還需深入一線開展實踐教學,加強檢查、監控和指導,及時反饋信息并加以整改,以提升實踐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從而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2.實踐教學保障要素
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保障是指為了完成實踐教學任務所必須具備的各類資源,主要包括師資隊伍、實踐教學基地、設備、網絡平臺之類的外部實體資源,是保證實踐教學各環節順利運行的關鍵要素。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保障體系應具有仿真性的實踐教學環境,“雙師型”專兼職教師隊伍,比較完備的、先進的技術設備設施[6]。產業學院“雙師型”實踐教學教師隊伍的完善有助于學生在其專業指導下掌握科學實踐操作技能。產教融合基地是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其開放程度以及內部的教學設施、設備資源是否先進完善成為制約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從職業教育的跨界屬性來看,高職院校產業學院融合多方主體的利益需求,產業學院實踐教學的高質量運行必然需要眾多主體提供的外部資源條件作為支持,共同構成了產業學院獨特的實踐教學保障要素。
(四)實踐教學評價系統
實踐教學評價系統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動態的評價內容與評價方式,為實踐教學體系提供反饋和完善機制,起著至關重要的調節作用。實踐教學評價是依據一定的標準、原則和目標,對實踐教學各個環節的教學情況進行系統化的考核和評價,以測量實踐教學實施效果和質量與預期目標和標準的實現程度如何,并作出相應的價值判斷促進反思與改進。
實踐教學評價主要包括實踐教學評價方式、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效果等。對于產業學院實踐教學評價而言,應注重綜合運用形成性評價,高度重視過程性評價,確保評價方式常態化。同時,產業學院實踐教學的評價主體是多元化的,引入職業院校教師、學生、企業、社會第三方評價機構等多方視角參與評價過程,全方位保障人才評價的合理性和全面性。實踐教學評價內容具有過程性、全程性、生成性等特征,包括對于學生實踐教學過程中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與情感態度的綜合性考核評價,具有一定的廣度、深度和代表性,面對不同個性的學生也體現出相應的差異性評價。在產業學院實踐教學評價標準層面,充分體現了評價標準的科學性。
四、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的實踐路徑
(一)以人才培養標準為參照,提升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的適應度
從職業院校的辦學性質看,職業院校作為一種區域性人才培養場域,其辦學定位必然圍繞三個維度展開。首先,立足區域發展需要,合理優化現有人才培養標準。辦學定位扎根于區域,服務區域發展需要是提升職業院校區域適應性的關鍵,衡量一所院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是關注這所院校是否具有高質量的區域適應性,這一適應性體現在專業設置的區域引領和人才培養的區域支撐。在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中應通過對區域產業結構和人才發展需要,靈活修正自身的人才培養標準,實現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的區域適應性。其次,以崗位為參照。對于學校而言,其影響的另一表現就是院校在教育過程中的就業率,而職業院校是典型的以職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這一過程中衡量學生就業質量的主要因素便是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因此,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應積極對接崗位能力,加強學生的崗位適應性教學,實現學生的高質量成長。最后,結合人才培養的多元特征,構建多元化人才實踐教學路徑。從質量標準看,職業院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是職業院校和產業主導的教學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深度緊密化的產教融合是關鍵,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質量標準的制定已不再是傳統以知識為導向的人才質量體系,其應轉變為以產業為導向,以崗位能力為指引的衡量標準,同時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質量標準是學校和企業領銜的多元利益參與主體共同制定,應依據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和院校發展的基本定位,注重高質量的實踐導向。總之,在完善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過程中,精研學校的發展定位與質量標準尤為重要。
(二)以問題為引領,激活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的動力源
問題導向教學理論來源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加拿大醫學教育學者霍華德·巴羅斯提出的“問題學習理論”[7]。該理論的核心概念是通過對教學過程中真問題的遴選和證實,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提升學生研究能力。首先,立足實踐。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問題的發現者、探索者、分析者和解決者,教師在整個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處于引導地位,為學生問題解決提供相應的支撐和幫助。其次,面向真問題。真問題區別于假問題的典型特征是其具備真實度高的可操作環境,具有可實踐性,而假問題中常存在相應的偽命題,看到的只是相關問題的表面。對于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過程而言,應以企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為重點,通過情境創設推動學生探索相關問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再次,以指向學生技能成長為根本目標。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對問題的探索和解決為目標,通過對自身現有的知識儲備、教師隊伍及教學資源的運用,以實現對某一問題的高效解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全面參與的,需要與教師共同探索與努力。最后,以項目為支撐。項目式教學是實踐教學過程中所常用的教學形式,即圍繞某一教學難點和教學問題進行探索,整個項目的解決和探索是在多元參與的前提下集體進行攻關的過程,其間學生和教師是相互協作的。在項目引領式教學過程中,項目設置是教學的載體,其承載任務是教學的核心[8]。整個項目具有嚴密的邏輯結構和環環相扣的操作思路和方法,從項目選題遴選、驗證方法、資料收集、結果呈現等環節都是互為邏輯和彼此銜接的,以高質量的項目為依托,促進問題得以高質量解決的同時,造就高質量實踐教學體系。
(三)以崗位能力結構為基準,建構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的主支脈
立足崗位發展需要是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創設的關鍵指標。產業學院是與產業鏈、崗位鏈、專業鏈、教育鏈等緊密相連的教學組織,具有與崗位不可分割的邏輯屬性。首先,從目的看,實踐教學體系創設的根本目標在于產業所需、區域所求的高技術技能型人才。這必然要求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在目標上緊密對接高端產業實現專業高端,專業設置圍繞產業調整需要和區域經濟發展調整。其次,從過程看,實踐教學體系是扎根于崗位和行業之內的。對于學校而言,其是以育人為導向的教育組織,必然在人才培養理念、學習材料來源等方面應具備一定的制度和機制的規約。應然狀態下,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是與崗位和產業能力等的發展密切關聯的,在對接崗位發展和調整中學校應靈活變更自身的專業設置和教學規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再次,從實踐內容上看,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是以企業和行業等為主導的實踐教學范式,在這一過程中學校、企業、行業等多元利益主體共同參與學生的培養,以職業勝任力為培養內容,通過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學活動和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的從業意識、從業態度、崗位勝任力等的培養和塑造。最后,從實踐路徑上看,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是基于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深度教學和實踐。各參與主體以構建實踐共同體的形式,共同圍繞個體的職業生命周期的成長和發展需要,靈活組織教育材料和活動,進行相應的教育和培養方案的設計和實施,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技術技能的形成。
(四)以共建共享為準則,拓寬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的實踐域
高質量產業學院的創設是深化產教合作共同體建設、提升企業辦學主體地位確立的關鍵[9]。從本體視角看,產業學院視角下教學體系的創設是正確厘定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育人本源的關鍵,即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是什么”的問題。實踐教學是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關鍵,這就對實踐教學提出更高期望,要求實踐教學緊跟企業技術水平的發展[10]。作為典型的組織,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是多個組織要素共同圍繞共性機制進行重組以形成新的組織的過程。基于此,要準確把握產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的協同共享內涵,還需要從兩個特性展開相關的論述和詮釋。一是育人目標的共同商定。從個體成長和企業發展來看,校企雙方的最大利益點在于對人才技術技能的高要求,對于個體而言,如果想要在畢業后高質量就業,在現實的教育過程中也需要通過刻苦的專業學習和技術實踐以錘煉自我的能力和技術水平,積累相應的人力資本和技術資本,而對于企業來講,其要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則需要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的支撐,校企必然需要通過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對人才的培養標準和培養要求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制定。二是協同特性的深入探討和準確把握。當下隨著復合型人才需求標準的推出,傳統以單一專業為主要支撐的人才培養路徑逐漸難以適應新發展思路下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這必然需要各教學體系間打破彼此間的隔閡和利益壁壘,通過協同來提升人才培養的競爭力。同時,保障產業學院實踐教學的高質量運行需要多方主體不同資源和不同理念、文化、制度、資源等的高效協同,更需要充分發揮不同利益主體間的共生作用。
參 考 文 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的通知[EB/OL].(2020-09-16)[2023-09-15].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29/content_5548106.htm.
[2]江樹勇,任正義,趙立紅.基于系統論的工程實踐教學體系設計研究[J].高教論壇,2009(3):81-83.
[3][9]王屹,張雪翠.高職院校高質量產業學院創設的理論之思、生成邏輯與實踐路徑[J].現代教育管理,2022(10):74-81.
[4]莫雷.教育心理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78.
[5][6]俞仲文,劉守義,朱方來,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實踐教學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82.97.
[7]王永釗,程揚,李麗軍.職業院校專創融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22(8):28-32.
[8]祝木田,劉哲.新時代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2(12):98-102.
[10]尹偉民,孫健,李德方.職業院校產業學院的建設路徑及保障研究——基于江蘇省南京市的案例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5):22-27.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Industrial Colleg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Value Elucidation, Elements Validation and Practical Pathways
Zhang Xuecui, Liang Chen
Abstract? Building 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an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coordinate the adaptability of studen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ies to career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distinctiv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olleg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rawing on system theory,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gradual progress, guided by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with ability improvement as the foundation and diversity as the goal, 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dustrial colleges has been constructed, consisting of four subsystems of driving system, leading system, supporting system and evaluation system, and seven elements of practical teaching concepts, practical teaching objectives, practical teaching courses,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sses, practical teaching management, practical teaching guarantees, and practical teaching evalu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talents cultivation standards should be taken as a reference to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the industrial college; taking problems as the guide and activating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the industrial college;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job abilities, constructing the main branch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the industrial colleg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broadening the practical scope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the industrial college.
Key words? industrial colleg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multi-dimensional subject of education
Author? Zhang Xuecui, PhD candidate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Liang Chen, PhD candidate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