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 要】 復習課是高中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類課型,單元整體復習課旨在幫助學生系統梳理知識、鞏固技能、提升素養等。本文針對傳統復習課存在的局限性,如碎片化、機械式、過度灌輸和表層化處理等問題,以北師大版選擇性必修三Unit 7為例,探討并提出了一種基于主題意義建構的整體復習策略,以期助力學生實現深度學習。
【關鍵詞】主題意義 建構主義 單元整體教學 復習策略
單元復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其核心價值在于引導學生系統梳理所學內容、強化知識基礎、增進技能水平、培育學科素養。高效的單元復習有助于學生填補新課學習的空白、查找遺漏,同時還能促進學生建立知識間的聯系,提升語言運用能力、鍛煉思維品質、拓寬文化視野。然而,現實中的復習課常常是教師大量講解詞匯、短語、句型,并輔以試題演練,學生忙于記憶和機械練習,但實際上并未真正參與到復習過程中,自主性學習缺失。此類復習方式單一,忽視單元主題語境的構建,難以建立起各語篇間的內在聯系,且停留在瑣碎、表面的復習層次,無法有效地對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訓練。基于上述問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秉持深度學習理念,結合單元整體內容,打破碎片化復習格局,構建各語篇間的聯系,使其成為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通過建構大概念促使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從而推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聚焦主題意義,實施單元整體復習的重要性
基于主題意義建構的教學設計方案,圍繞單元主題語境,單元各語篇相互關聯、交互運作,共同促進師生雙方的適應與發展。基于主題意義建構的單元復習,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單元主題語境和學生既有知識背景,依托教材及相關語篇,創造有助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復習情境,使得復習過程既立足于文本,又超越文本。
實施基于主題意義的單元整體復習能夠有效解決復習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在教師創設的一系列主題情境中,逐步整合語言知識、技能及文本內容,形成融知識與能力、情感與品質于一體的復習網絡,拓寬復習視野,確保學習任務充滿思維挑戰。學生在領悟、拓展和升華主題的過程中,逐步構建起語言知識體系,不僅鞏固了單元基礎知識,而且在真實情境中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推動了英語學科的深度學習。同時,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不斷提高綜合運用語言能力和批判性、創造性思維,提升思維品質,深刻理解單元內容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形成文化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進一步培養和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二、聚焦主題意義建構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復習實踐
課標將主題置于課程內容六大要素之首,強調其不僅是限定語言和文化知識學習范圍的重要因素,也是賦予語言學習意義的語境,同時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在單元整體復習中,教師應在主題意義指導下設定復習主線,構建關聯性強的任務鏈,體現出復習的整合性、關聯性、延展性及可檢測性。
下面以北師大版英語選擇性必修三Unit 7 Careers為例,深入探討基于主題意義建構的單元整體復習設計理念。
1. 深度解讀語篇,構建主題意義,體現單元復習的整合性
本單元以“人與自我”和“人與社會”為主題語境,圍繞職業話題,通過對話、訪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等多種文體形式,探討職業類型多樣性、個人職業選擇與個人興趣、技能和品質之間的聯系,以及適應未來職業發展趨勢所需的素質和技能等內容,具體涉及的語篇類型和主題意義見表1。
分析單元各自然語篇,我們可以發現,本單元各語篇之間并不是孤立的,各語篇除了承載各自的主題意義之外,還有一定的關聯,形成小觀念,例如,Topic Talk,Lesson 3,Viewing Workshop和Reading Club 2都是談論影響職業規劃的因素;Topic Talk的語篇二,Lesson 1,Lesson 2,Lesson 3以及Reading Club 1
主要講述了職業成功所需的品質與技能;Lesson 2,Lesson 3,Writing Workshop和Viewing Workshop相互關聯,形成本單元的第3個小觀念—如何應對未來職業發展趨勢。各個小觀念層層關聯,構成了本單元的整體大觀念,即:思考未來的職業規劃,樹立終身學習觀,提升自身素養,緊跟時代發展,為應對未來職業發展趨勢做好充分的準備。單元主題意義建構如圖1所示。
就本單元主題而言,學生通過新授課中教師布置的任務,對自己的未來職業發展方向和職業領域要求必備的技能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規劃,具備了一定的話題認知基礎、語言知識基礎和語用能力基礎,但學習的知識較為碎片化,對主題內容和語言缺乏整合性梳理和運用。在復習課中,為避免對教材低效且重復地利用,教師以單元整體復習課的形式,通過Review,Reshape,Retell,Reflect and Reacquaint五個活動,實現對單元內容綜合性、整合性、關聯性的回顧,突出活動的實踐性,實現用語言做事的目的,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性和創造性思維。
2. 創設單元整體復習情境,建立單元知識關聯性
實現單元教學總目標的關鍵在于學生對各獨立篇章的深度理解。因此,教師有必要創設切實可行且合乎邏輯的復習情境,助力學生搭建舊知與新知、本節課內容與語篇內容之間的橋梁,以增強復習成效,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在本節復習課之前,教師為學生呈現本單元所有語篇,引導學生總結概括各語篇的主要內容,并就各語篇提出1~3個問題。以Topic Talk為例,問題如下:What do you want to do and why? What qualifications are needed? What skills and qualities are needed? 設計該活動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提煉關鍵問題的形式,回顧每課時所學內容,為重構各語篇的關聯做鋪墊。
課堂活動一:Review。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創設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在任務驅動下探究單元主題意義。課堂伊始,教師播放高一學生Monica的視頻,視頻文字內容如下。
Monica is a grade-one student in our school. Recently, she is struggling with subject selection, but she totally has no idea about which subject she is going to choose. Her teacher suggested considering her future career, but the problem is that she doesnt know how to explore her future career neither. So she is asking for your suggestions.
運用多模態資源呈現Monica遇到的實際問題,學生在此真實任務情境的驅動下,迅速梳理本單元各語篇,提取可以給Monica提建議的功能句,重構單元各語篇的關聯,為輸出做準備。
課堂活動二:Reshape。在此環節中,學生就課前對每個語篇提出的問題,回讀各個語篇,從語篇中提取關鍵詞,回答課前提出的問題,并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圍繞單元主題,將各個語篇關聯起來,建構整個單元的整體框架,運用所學內容,為Monica提出選科及未來職業規劃的建議。
在此活動中,學生小組合作,重構單元內容,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梳理單元整體框架,并通過仔細研讀語篇,擴充規劃未來職業所需的語言及功能句,為整體輸出做好儲備。
3. 策劃主題意義探索實踐,激發學生思維延展性
真實恰當的情境創設構成各類學習活動展開的基礎背景,而這些活動正是實現主題意義建構的核心環節。在創設了真實情境之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入深度探討的學習進程。該階段的活動不能僅局限于學習理解類和應用實踐類活動,教師還應設計基于情境的遷移創新類活動,促使學生深度思考,激發學生思維的延展性。
課堂活動三:Retell and Reflect。學生在初步完成單元語篇關聯之后,通過復述、反思等活動,內化單元語言知識,并借助思維導圖(見圖2),邏輯清晰地闡述如何為未來職業做規劃。
在該活動中,學生結合思維導圖對如何開展職業生涯探索進行清晰、有條理地介紹,并且能夠結合單元內容和個人生活實際進一步對每個要點進行闡釋,實現了對單元主題語言的內化。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思考如何為未來職業選擇做好規劃。另外,為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在學生根據思維導圖復述完如何為未來職業做規劃之后,教師接著追問:What other suggestions can you make to explore your future career? 該活動的目的是促使學生基于文本,同時又要高于文本,打開思路,結合個人生活實際,創造性地就如何做好職業規劃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并與同伴分享,最后以小作文的形式,運用準確的語言,有邏輯地呈現自己的觀點。學生習作展示如下。
To explore our future career, we can have an internship. An internship can give us the opportunity to gain hands-on experience in an industry that interests us, enhance the qualifications on our CV and help us decide whether the job is right for us and our career goals.
該學生習作談到為了未來的職業,可以實習,因為實習可以提供動手實踐經歷,提升我們的資歷,并且能夠幫我們更準確地找到未來的職業目標。內容合理,語言精練,邏輯清晰,并且巧妙地使用了本單元所學語言知識。
課堂活動四:Reflect and Reacquaint。在該活動中,教師播放另一段有關Monica的視頻,視頻內容回扣課堂伊始的任務,包含Monica聽了以上有關職業規劃的建議的收獲,并且延伸到更多方面的規劃,視頻文字內容如下。
After listening to your sincere suggestions, Monica appreciates them a lot. Apart from that, she is curious about your map of the future career, like what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 and what you want to major in at university.
該活動旨在引導學生遷移到第二個任務情境,運用單元所學內容和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介紹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大學專業規劃以及落實規劃的具體方案,引導學生認真反思自己的人生及職業規劃,形成積極的職業觀和人生觀,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延展性思維。
4. 制定單元整體復習評價量表,實現教學目標可檢測性
完整的教學活動包括教、學、評三個方面。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處理好評和教、學之間的關系,推動教、學、評一體化。基于單元內容整合關聯圖,教師制定單元復習課的目標如下。
(1)基于“探索未來職業”的主題,以提煉關鍵問題和中心詞的方式,梳理并整合每課時主要學習的內容,完成思維導圖。(學習理解、應用實踐)
(2)在新的情境下,有邏輯地闡釋如何做好未來職業規劃。(遷移創新)
(3)基于所學內容和語言,就如何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創造性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結合生活實際介紹自己的未來職業規劃和落實方案。(遷移創新)
教學目標的實現有賴于學習活動的開展,而活動的實施體現教學目標的可檢測性和可評價性。為了實現教、學、評一體化,本節課的每個活動都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自評、組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此外,教師還設計了評價量表,以便更具體地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見表2)。
在本節單元復習課中使用該評價量表,有效地檢測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了單元整體復習目標的實現。同時,學生在真實任務情境的驅動下,對單元主題意義進行探究,而單元整體輸出任務能夠有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體現核心素養的落實。
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教師圍繞單元主題語境設置真實的任務情境,促使學生在真實任務中探究單元主題意義,體悟所習得語言知識點的內涵,并借助口頭表達和書面寫作展現綜合理解,這樣結構化的知識體系更有利于記憶和遷移應用,增強學生語言產出的多樣性,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質量,同時也見證了學生學習方式由單純“解題”轉向“解決實際問題”,從機械“刷題”轉為主動“做事”,有力地推動了學生語言技能、文化素養及思維方式的整體協同發展。但同時,也存在一些挑戰:這種整合復習方法能否覆蓋所有高考要求的基礎知識點和關鍵能力?新增的單元整合材料包含大量新穎語篇素材,對于基礎知識較為欠缺的學生群體而言,他們是否具備充分吸收并內化這些新知識的能力?雖然有種種顧慮,卻不應該否定改革。學無止境,教無止境。只要改革可以滿足學生和教師的訴求,這些探索和實踐就是有意義的。
(作者單位:北京中學)
責任編輯:趙繼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