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婷婷
摘要:當前,一些企業不重視全面預算管理,影響其在市場中穩定發展,也影響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企業應結合自身的發展現狀,引進先進的管理觀念,提高管理質量水平。同時,構建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為企業管理創造有利條件,發揮全面預算管理作用優勢,有助于為企業發展提供支持和動力,提升經濟效益。基于此,本文分析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實施要點,并提出優化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預算管理;實施;優化;策略
DOI:10.12433/zgkjtz.20240939
現代企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因此其生存壓力不斷加大。為了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管理層必須認識到改革創新的重要性,積極建立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增強企業的運營管理能力,并且提高資源利用率,防止財務風險,增強發展的動力,提升企業的綜合實力。
一、全面預算管理概述
全面預算管理是指企業在某一個時間段內,針對業務活動和財務支出情況實施全面、系統的專業分析與規劃,同時合理配置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等資源,促進經營活動及規劃順利開展,并實施全過程監管,結合具體情況實施科學專業的考核,并將考核結果反饋至管理層和各個部門,依據具體情況對預算管理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和完善,從而有助于企業達成戰略目標,更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全面預算管理的基本原則如下:
一是一致性。企業預算編制與戰略目標及發展計劃相一致。預算目標應明確、可量化,并與長期規劃相符,以確保財務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二是全面性。全面預算管理要考慮各個管理層和部門的財務需求和業務需求,包括銷售、生產、研發、市場營銷等方面。預算編制應全面覆蓋企業的各項支出和收入,并對不同部門和項目予以綜合考慮。
三是參與性。全面預算管理需要各個管理層和部門員工的積極參與和合作。預算編制過程應是一個參與式的過程,各個部門和管理層應共同參與預算的制定和討論,以確保預算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四是靈活性。全面預算管理要求預算編制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在預算執行過程中,企業可能面臨各種變化和挑戰,預算應具備調整和修正的能力,以適應外部環境和內部需求的變化。
二、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實施要點
(一)預算編制階段
預算編制階段是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環節,是制定財務計劃和控制支出的基礎,預測未來經營業績并確定經營方向。在這個階段,各部門和業務線應充分溝通和協作,收集各個方面的預算需求和數據,制定業務部門的預算計劃,并提交預算授權審批,確保預算計劃符合企業戰略目標和財務規劃。
在預算編制階段,企業應收集各部門的運營情況,包括銷售量、成本、人力資源、生產能力、市場需求等數據和信息。企業根據數據和信息制定預算計劃,明確各部門的預算目標和指標,并制定實現預算目標的具體措施。預算部門將各部門的預算計劃匯總并形成企業的整體預算計劃。
在預算編制階段的另一個關鍵環節是預算授權審批。企業應嚴格審查預算計劃,包括檢查預算計劃的邏輯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等,以保證預算計劃與企業戰略目標和財務規劃相符。審查結果直接決定企業是否需要對預算計劃進行調整與優化。在預算計劃通過審查后,企業應根據預算計劃的審查結果,分配合理的經費和資源,確保預算計劃能夠得到有效的執行和管控。
另外,企業還要加強各部門的溝通和協作,提升協同能力,以確保預算計劃的有效執行。同時,企業還應加強內部管理和控制,確保預算計劃的執行符合財務規章制度和管理要求。
(二)預算執行階段
預算執行階段是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確保預算計劃順利實施,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在這個階段中,企業應關注預算計劃執行,加強管控,及時做好預算計劃調整工作,確保企業在合理的預算控制范圍內高效運營,實現經營目標。在預算執行階段,企業應實時收集各部門的運營數據和情況,如成本、銷售額、利潤等,監控預算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此外,企業應分析預算計劃執行的原因,比如是否因為市場變化、經濟環境變化或管理失誤等,然后根據分析結果調整預算計劃,以保證預算計劃與實際情況相匹配。
在預算執行階段,企業要采取措施加強內部管理和控制,遵守預算計劃和財務規章制度,嚴格控制支出,提高資產利用效率,確保預算計劃的有效執行。同時,加強與各部門的溝通和協作,提高各部門之間的配合和合作,促進運營效率和經濟效益的提升。
(三)預算調整階段
預算調整階段是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階段,企業要審查預算計劃,檢查計劃邏輯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等,以保證預算計劃與經營目標相符合。當審查結果認為需要調整預算計劃時,企業應該及時制定調整方案,并開展預算調整審批。具體而言,企業對制定和評估調整方案,包括對調整方案的可行性、成本和效益進行評估,以保證方案與企業經營目標相一致。
企業開展全面預算調整審批工作,以確保方案得到有效的執行。在執行調整方案時,企業要及時通知各部門和業務線,確保方案順利實施。同時,企業定期評估調整方案,保證調整方案效果與實際情況相符。
(四)預算決算階段
目前,企業實施的預算控制模式大多從目標和內部資源兩個角度進行研究,其內在含義通常包含兩個指標,即數量與金額。數量是指企業在過去的生產和運營中所能支持的各種活動的規模和程度,以及在開展這些活動時內部資源的總量。而金額是指項目計劃期間預提費用與后期費用比較、預算資源與實際采購費用比較、預算人工費用和實際支出費用比較、預期利潤與實際效益比較等。
企業預算控制模式因其分類標準的差異而呈現出不同的發展趨勢,如按預算管理的程度的差異,將其劃分為松散預算控制和嚴密的預算控制;著重于責任劃分與個體計劃的實現,從預算起點開始,注重利潤、成本、預算控制等。企業應根據當前的市場動態和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模型。企業推行預算控制模式,是為了通過這種運作方式,實現對各個部門的資源有效整合,減少業務活動不受控制的風險,從而增強預算管理的有效性。在此基礎上,企業需要將資源和計劃相結合,提高內在力量和外在競爭力,從而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三、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優化策略
(一)科學制定預算管理工作目標
全面預算管理工作要將企業發展作為根本,促進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在新時代背景下,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增加,因此企業必須提升自身實力,確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促進預算目標的實現。而企業在開展日常生產經營活動時,要確保預算目標的實現,將遠、中、短期規劃與預算目標融合。企業的目標制定要做到“以人為本”,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使員工日常工作更加積極主動,提高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實際效果。企業的預算工作與目標保持一致,將預算指標看作基礎,促進企業長期發展目標與日常經營活動之間的融合。以戰略為導向,科學化制定全面預算管理目標,站在實際的角度,融合于行業發展現狀與市場環境全方位考慮。
除此之外,在制定預算目標時,企業還要保證預算目標具有應變能力以及調節能力,與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相匹配,并提升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全面提升企業的發展水平,科學制定預算管理工作目標。同時,企業也要考慮短期與長期發展目標,將整體發展與預算目標同步考量,這樣才能使預算管理工作更加具有科學性。
(二)完善預算編制模式
在應用全面預算管理時,企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完善預算編制模式。
其一,制定明確的預算目標。確保預算目標與企業的戰略目標一致,并根據市場環境和競爭狀況合理設定預算目標。預算目標應具體、可量化、可衡量,并與部門和個人的目標相對應。
其二,引入參與式預算編制:通過引入參與式預算編制,鼓勵各部門和員工積極參與預算制定過程。部門經理和員工提供關鍵的信息和意見,以確保預算計劃更加準確和可行,并提高預算執行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其三,加強數據收集和分析。確保準確、及時、全面地收集和分析與預算相關的數據。采用現代化的財務管理系統和技術工具,自動收集和分析數據信息,保證數據信息精準性和真實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失誤。
其四,綜合考慮不確定性和風險因素。在預算編制過程中,財務管理人員要考慮不確定性和風險因素,包括市場波動、競爭壓力、法規變化等。企業建立風險管理機制,對可能影響預算目標的風險進行評估和應對,并制定應對策略。
其五,引入靈活性的調整機制。預算計劃應具備一定的靈活性的調整機制,以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和內部需求變化。企業定期進行預算評估和調整,根據實際情況對預算目標進行必要的修訂,確保預算計劃的適應性和可持續性。
(三)實施業財融合
業財融合是指企業生產經營業務與財務部門之間的有機融合。在全面預算管理背景下,財務人員更加精準、有效地編制預算報表和財務預算計劃,將預算指標與業務開展中的各項工作指標以及業績考核指標實現匹配聯動。全面開展預算管理,促使業務部門工作與財務部門數據信息統計結果緊密連接與匹配。
在業財融合過程中,全面的預算管理體系,可以促使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在實踐中緊密結合。預算管理人員能夠及時發現與業務開展相對應的財務數據方面反映的實際問題,一旦出現財務風險或業務開展方向和技術支撐的偏差,也可通過全面預算模式的應用及時進行數據信息的反饋交流。尤其對于超出預算的情況,可以通過預警數據指標的生成,獲得更好的風險防控效果提供數據支持。這對企業的長遠發展,以及業務部門工作的順利開展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促使企業在常規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依托資金資源的全方位支持,更好地開展項目,推進主營業務的發展。
(四)加大執行力度
其一,根據企業發展的主要特性,從合適的角度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并引入前沿的管理理念,做好預算編制工作,以確保預算方式的多樣性與前沿性,從而提高全面預算管理的實施效率。
其二,企業結合全面預算管理的落實情況,開展更深層次的分析與嚴格的考核,以加強全面預算管理的執行力。在編制考核體系時,企業需要注重預算考核目標的合理性,把成本控制、資金利用以及預算目標等合理添加至預算考核目標內,以加大預算執行力度。
(五)注重信息化建設,建立信息化平臺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信息化技術的不斷進步,當前一些企業在發展中面臨信息化建設較為滯后,信息化技術發展不夠理想,信息化水平較低等問題。因此,現代企業必須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平臺,實現數據信息傳輸與共享。
其一,企業要正確認識信息化建設對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積極引入和應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逐漸完善配置信息化設施設備,以此有助于全面預算管理的有效開展和實施。
其二,企業要設立信息化管理機構,培養信息化人才,要求其掌握信息化技術設施設備的使用方法技巧等,通過建立ERP系統,以此提升數據傳輸的效率和質量,實現信息交流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實時性,逐漸優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
其三,企業通過建立信息化平臺,實現數據信息的共享,能夠對項目進行全方位覆蓋,促進預算管理與業務流程深度結合。在經營過程中,企業實現預算和業務二者間數據信息的動態管理及互通互聯,及時了解預算實施的情況,從而規范全面預算管理,通過借助大數據技術以此對預算管理進行深入的專業分析,最終生成具體總結報告,全面提升預算管理的成效。
(六)制定合理完善的考核機制
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可以加強經營績效與戰略目標之間的聯系。為了保證預算工作最終執行效果,實現預算目標,企業必須制定嚴格且合理的考核機制。通過實際情況與最終預算數據結果的對比,企業不僅要從管理層考核,更需要將考核貫徹落實到各個部門中,權、責、利三者相互統一,以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考核全體員工。考核機制應選取量化、量性結合的模式,形成穩定全方位的考核體系,將企業長遠發展目標與階段業績完美融合,充分調動員工開展預算工作的積極性與創造意識,將員工與企業形成發展共同體。管理層將實際結果與最終預算內容進行全方位的對比后,深入剖析產生差異的原因及責任,對于如市場環境或法律政策發生改變等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而言,不能將責任一味地推卸至預算部門。對于可控的內部原因而言,企業應逐層劃分管理人員、部門負責人及基層工作人員的責任,獎罰分明,以此保證企業戰略目標高質量的實現。
四、結語
綜上所述,預算管理是企業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通過全面、科學地制定預算計劃,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提高管理效率和經營能力。企業應注重預算管理的實踐和方法,不斷優化預算管理體系,提高預算管理的質量和效益,以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褚紅文.戰略視角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的構建研究[J].財會學習,2022,325(08):52-54.
[2]李瑩.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下企業預算成本管理及控制[J].財會學習,2022(33):116-118.
[3]孫瑨.大數據時代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研究[J].上海商業,2022(04):59-61.
[4]管偉.分析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成本控制中的作用[J].財會學習,2023(10):67-69.
[5]陳仕霞.集團公司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優化措施探討——以H集團公司[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3(06):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