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棒楠
摘 要:隨著全面閱讀活動的持續推進以及家長對家庭教育的日益重視,幼兒早期閱讀已成為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幼兒期刊作為幼兒早期閱讀的重要載體,其市場定位和內容質量顯得尤為關鍵。本文通過對市場需求、幼兒期刊特點及現狀進行深入分析,揭示幼兒期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旨在助推幼兒期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更好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幼兒期刊;早期閱讀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4)06-0068-04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初始階段,幼兒早期閱讀則是全民閱讀的基礎。幼兒期刊作為一種專為0-7歲幼兒設計的閱讀刊物,憑借獨特的優勢與功能,成為了幼兒早期閱讀的重要媒介之一。在全民閱讀浪潮的推進下,幼兒期刊市場潛力很大。然而,在這一背景下,幼兒期刊面臨著圖畫書與數字經濟的雙重沖擊,市場占比呈現出下滑趨勢[1]。因此,認識幼兒期刊存在的問題,探尋其未來的發展路徑,對于幼兒期刊出版從業者重拾信心、促進幼兒早期閱讀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幼兒期刊的特點
(一)內容上:圖文并茂、主題人物貫穿、劃分精細
幼兒期刊基本上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指出,0-7歲的幼兒處于感知運動階段和前運算階段,以直覺行動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他們來說,圖畫是最淺顯易懂的文字。幼兒期刊上的圖畫信息不僅能被幼兒識別,吸引其注意力,也對幼兒的想象力、審美感知、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幼兒期刊中的文字信息不僅方便家長講述、與幼兒互動,還有助于幼兒初步感知文字、培養前書寫能力,為“幼小銜接”做準備[2]。
在幼兒期刊的編排策略中,主題人物的設置占據著重要地位。幼兒期刊有自己的主題人物,并圍繞主題人物展開故事。學者宋研和梁佳麒對《幼兒畫報》和《嘟嘟熊畫報》進行深入研究,發現其主題人物的故事占比為65%,并且這些主題人物的呈現都是將動物擬人化,年齡與幼兒相仿。這種編排方式更容易讓幼兒接受期刊內容,并逐漸與主題人物建立深厚的情感連結,從而激發幼兒對期刊內容的持續興趣,在無形中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與思維模式,為未來的學習與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3]。
幼兒期刊的年齡階段和內容劃分比較細致。比如,《東方娃娃》目前分為8種期刊。其中,《卜卜刊》《寶寶刊》是針對0-3歲幼兒的刊物,整體畫面呈現暖色調、大特寫,讓幼兒有的聽、有的玩、有的想,激發他們探索世界的興趣;《智力刊》《繪本刊》《美術刊》《科學刊》《英語刊》是針對3-8歲幼兒的刊物,能促進其社會認知、語言發展、藝術創造、科學啟蒙、數學思維等方面的發展。此外,《保教刊》專門針對幼教工作者,傳遞了最新的幼教理念。
(二)時間上:定期連續出版
3-6歲是幼兒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持續閱讀,可以提高幼兒的傾聽、表達、審美能力,豐富幼兒對世界的認知,培養他們的情緒情感[4]。幼兒期刊通過定期連續出版的方式,不僅能培養幼兒持續閱讀的好習慣,還為家長在選擇適合幼兒的讀物的內容和類型上提供了很大便利。目前,多數幼兒期刊實現了年齡化和專業化的細致劃分,這為缺乏育兒經驗的家長提供了有效指導,他們可以根據期刊的欄目設置、目標讀者群體以及個人需求,為幼兒訂閱合適的讀物,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家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總的來說,定期連續出版的幼兒期刊在促進幼兒閱讀能力發展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三)形式上:提升幼兒閱讀體驗
目前,幼兒期刊已經突破了單一紙質形式的限制,邁向多元化發展道路,構建了一種聽、說、讀、做一體的綜合性閱讀模式。比如,《小聰仔》的科普版幼兒期刊呈現了真實的高清大圖和嚴謹的科普知識,配備了科普音頻和相關主題的微視頻,不僅提升了幼兒的閱讀體驗,還激發了他們對科普期刊的閱讀興趣;《東方娃娃》將優秀的原創繪本、兒童文學作品引入舞臺表演,為幼兒打造了一個立體化、形象化以及交互化的閱讀世界。
此外,為了培養幼兒對閱讀的興趣,部分幼兒期刊還推出了親子共讀類讀物。比如,《幼兒畫報》為0-4歲幼兒設計的親子共讀刊,通過一些經典繪本、兒歌童謠、趣味游戲、陪伴故事以及生活認知故事等內容,為家長和孩子提供共同成長的平臺。親子共讀刊物的設計,不僅讓家長意識到親子閱讀對幼兒認知、情感、技能等方面的重要性,還為家長提供了實用的指導策略,確保他們在與孩子共同閱讀時能夠得心應手,推動親子閱讀活動順利進行。
二、幼兒期刊的發展現狀
(一)目前的幼兒期刊市場潛力大
2001年,教育部發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要重視幼兒閱讀教育,為幼兒提供優質的閱讀材料,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和前閱讀能力。2016年,為了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事業的發展,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提出“堅持少兒優先,保障重點”的基本原則,強調少兒閱讀是全民閱讀的基礎。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育兒觀念的更新,家庭對幼兒期刊的需求日益凸顯。家長普遍認識到,科學育兒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然而在實際育兒過程中,許多家長都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急需一種有效的指導和支持[5]。幼兒期刊能夠滿足家庭對科學育兒和高質量親子關系的雙重需求。因此,作為幼兒早期閱讀關鍵媒介之一,幼兒期刊蘊含的市場潛力很大,未來將受到更多家庭的關注和期待,成為家庭育兒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幼兒期刊發展呈下滑趨勢,個別期刊在逆流中快速發展
2016年,章華榮在研究中發現,所調查的20家幼兒期刊有70%發展并不樂觀[6]。本文在查閱相關文獻后發現,幼兒期刊的問題可歸結為內容、品牌建設、新媒體融合三個方面。其中,內容問題包括原創性不足、“小學化”明顯、質量不高、定位不精、偏離了《3-6歲兒童發展指南》的要求等,品牌建設問題包括品牌規劃、評價缺乏、欄目設計不新穎、刊物定位不精確、版面設計單一等,新媒體融合問題包括平臺運營不佳、多數停留在對內容的二次加工而未進行創新等[7-11]。但是,也有不少期刊在逆境中取得了顯著成績。比如,《幼兒畫報》兩次榮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在2018年3月獲得第三屆全國“百強報刊”榮譽,并入圍2021、2022年度中國郵政發行百強榜;《東方娃娃》在2018年3月也獲得了第三屆全國“百強報刊”榮譽,同年其銷售額取得了天貓雙11雜志訂閱單品的第一名;2000年后市場上出現的新興幼兒期刊《小聰仔》《阿阿熊》也在快速發展。
三、幼兒期刊存在的問題
(一)未充分貫徹兒童觀,內容呈現“小學化”傾向
當前,一些優質幼兒期刊的內容緊貼幼兒生活,旨在促進幼兒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全面發展。但是,也有一些幼兒期刊較為迎合家長,認為幼兒認識的字、會背的古詩越多越好,“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在對幼兒的培養上呈現出“小學化”傾向。這種做法不僅起不到積極作用,還會對幼兒造成傷害[12]。葉平枝、趙南指出,過度“小學化”容易損害幼兒的生理健康,打擊幼兒的個性與自信力,甚至使其產生厭學心理[13]。
(二)缺乏對深層次教育“大概念”的關注
故事所傳達的中心思想即“大概念”,這是貫穿學習內容的連接點,也是進入深度學習的出發點。當前,部分幼兒期刊在內容深度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充分挖掘所設置故事背后蘊含的深刻道理,導致故事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但是,仍有一些優秀期刊的創作理念與呈現方式為我們提供了值得借鑒的范例。比如,《東方娃娃·繪本版》巧妙融合了我國原創繪本與國外經典繪本,既展現了中華文化的魅力,又引入了國際視野。此外,每期都附有閱讀指導,讓幼兒享受故事樂趣的同時,也能夠潛移默化地領會和吸收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對“大概念”的深度挖掘,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引導幼兒逐漸從關注圖像表面向追求本質轉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深度學習[14]。
(三)與家園聯系的方式有待改進
傳統的幼兒期刊主要通過送刊入園、定期實地考察以及舉辦刊物相關演講和宣講會等方式與幼兒園建立聯系[15]。但是,受限于地理位置,這些方式會耗費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難以實現全面覆蓋。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幼兒期刊開始與數字媒體進行結合,開通各種平臺賬號作為自己與外界溝通的窗口。盡管如此,部分期刊在與用戶互動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其中包括信息呈現多,但與用戶互動性不強、用戶黏性不高,更新頻率較低,網站、推文瀏覽量不高等[16]。比如,《阿阿熊》的微信公眾號此前的更新內容多為《阿阿熊秒動畫》系列故事的分享及訂閱消息,更新頻率也比較低,與用戶的互動性比較弱。長此以往,這種缺乏反饋和互動的狀態可能使得公眾號經營者逐漸喪失維持更新的動力。
四、幼兒期刊的發展策略
(一)加強對內容質量的把控,注重內容的適切性和教育性
期刊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內容[17]。2015年1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解放軍報社時指出,“對新聞媒體來說,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創新都重要,但內容創新是根本的。要多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官兵,了解第一手材料。要善于觀察,在眾多材料中發現好材料,找到反映時代精神、反映官兵面貌、能夠引起廣泛共鳴的材料。要善于思考,深入發掘好材料的內涵,梳理和闡發好材料中蘊含的雋永的精神和深刻的道理,運用豐富的新聞語言、形式、方法、技巧創作出精品力作來”[18]。這一重要論述強調了內容的重要性。因此,幼兒期刊要強化內容生產。
首先,遵循《3-6歲兒童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的指導原則,為幼兒提供符合其年齡階段及身心發展需要的內容,避免“小學化”傾向。《綱要》中指出,幼兒教育內容應具備全面性和啟蒙性,并全面覆蓋健康、語言、藝術、社會、科學五大領域,促進幼兒認知、情感、技能等多方面能力的發展。比如,《幼兒畫報》就是以五大領域為目標導向,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說兒童的語言,打造屬于兒童的期刊[19]。同時,《指南》作為連接《綱要》與教育實踐的橋梁,詳細闡述了各個年齡段的幼兒在不同關鍵經驗方面的發展水平,并在此基礎上為教育實踐提出了可操作化的指導建議。因此,幼兒期刊在進行內容策劃時,應緊密圍繞《指南》和《綱要》中提出的幼兒發展目標,選取既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又能激發其興趣的內容作為期刊的創作主題。
其次,做到以幼兒為本,深入貫徹“一日生活皆課程”理念,并呈現每個故事背后的“大概念”。期刊要精心挑選與幼兒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故事素材,邀請幼兒教育專家對故事進行深度剖析,挖掘其中的教育內涵,并將剖析內容以文字形式附在故事之后,或通過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手段進行展示,從而充分釋放故事的教育潛能。比如,《小聰仔》一直堅持以兒童為本,引進一種學齡前兒童科學啟蒙讀物的出版模式———繪本類科普刊物,制作了科普主題期刊《小聰仔·自然》。該期刊中的植物、動物、科學現象,都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到和觀察到的,集趣味性、真實性和探索性于一體,旨在幫助幼兒更好地認識和理解現實世界。此外,《小聰仔·自然》還邀請國內科普專家、幼教專家、兒童插畫師等對期刊內容進行審查,確保讀物質量。
(二)創新融合形式,注重多元化發展
在中國期刊協會六屆二次理事會上,吳尚之先生提出了六個工作要點,其中一個尤為關鍵,即加強融合創新,促進期刊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探索產業融合創新、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式與盈利模式,推動期刊高質量發展[20]。針對幼兒期刊的創新,我國學者進行了深入研究,可概括為產品形式創新和盈利方式創新兩個方面。
在產品形式創新方面,隨著媒體融合的持續演進,傳統期刊逐漸從二維空間向多維空間轉變。這一轉變不僅體現在期刊融合了音頻、視頻、光盤、點讀筆等多媒體元素,還體現在與二維碼、3D閱讀刊物、立體書的深度融合,甚至實現了期刊與AR技術的創新融合[21]。比如,《看圖說話》除了以實體雜志的形式呈現,還融入了互動游戲、大語文拓展、音頻講解、視頻演示等內容,促進了幼兒視覺、聽覺、動覺、邏輯思維及表達能力的共同發展[22]。除此之外,還利用AR技術給幼兒帶來沉浸式、交互式體驗,讓他們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也在科技的助力下拓寬視野、提升認知[23]。
在盈利模式創新方面,我國學者傾向于運用案例分析法來提煉和總結目前新穎的盈利方式。比如,許雅健深入剖析了《開心幼兒》的盈利模式,提出通過打造品牌IP實現二次變現,通過舞臺劇、木偶劇、動畫、影視、微信、微博視頻等多種線上線下形式開展特色教育服務活動。這種策略強化了期刊的品牌形象,并通過IP孵化、開發、變現與二次變現的過程,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開心幼兒》運用此方式將“亮亮熊”與圖書、廣告、玩具、服裝等產業相結合,借助品牌IP效應,擴大了影響力[24]。此外,曹艷提出構建“期刊+”創新模式,比如“期刊+自媒體”“期刊+公益”“期刊+教育”等,為幼兒、教師及家長提供一套完整的線上服務體系,進一步拓展期刊的功能[25]。
(三)提高互動性,充分挖掘用戶需求
首先,幼兒期刊要積極與新媒體融合,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打造線上宣傳平臺,并注重與用戶互動[26]。比如,《幼兒畫報》微信公眾號通過每日更新《金龜子講睡前故事》系列內容,開辟“育兒寶典”專欄,為用戶提供專業的育兒指導,同時,通過在線問答、用戶反饋等方式,與用戶積極互動,進一步激發用戶熱情,提高用戶黏性。其次,積極與社區合作,通過宣講會、交流會等形式,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最后,期刊要定期整理和分析用戶反饋的建議和問題,深入了解家長和幼兒閱讀的需求,不斷優化期刊的內容和形式,滿足每個家長和幼兒的個性需求。
五、結 語
對幼兒期刊進行深入研究,不僅可以了解其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還有助于規范幼兒讀物,推動幼兒期刊的高質量發展。本文通過闡述具體案例,深入探討了幼兒期刊的發展策略,指出幼兒期刊應以《指南》和《綱要》為指導原則,為幼兒提供優質、深度的閱讀內容。同時,注重形式創新,充分挖掘用戶需求,探索新型盈利模式,從而實現幼兒期刊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曉曄,王壯.學前教育供給視角下幼兒期刊專業化發展路徑[J].中國出版,2020(5):27-31.
[2] 陸薇,史貝貝.兒童圖畫書的創作要素及其對幼兒的影響分析[J].教育導刊(下半月),2021(5):44-48.
[3] 宋妍,梁佳麒.中國幼兒期刊的主題故事研究--以《幼兒畫報》和《嘟嘟熊畫報》為例[J].亞太教育,2016(4):2-3.
[4] 孫晨雨.幼兒閱讀能力培養有關鍵期[J].教育家,2018(15):40-41.
[5] 馬麗莎.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幼兒期刊欄目設計內容選擇[J].老區建設,2016(22):51-52.
[6] 章華榮.傳統低幼類期刊的現狀與前路[EB/OL]. http://www.cptoday.cn/news/detail/1760,2016-09-01.
[7] 費飛.融媒體時代幼兒期刊品牌化發展路徑探析[J].今傳媒,2022,30(7):85-90.
[8] 曹艷.融媒體時代幼兒期刊的新媒體轉型與跨界融合發展[J].新媒體研究,2021,7(11):69-71.
[9] 馬麗莎.新媒體時代下幼兒期刊的發展創新[J].知識窗(教師版),2015(11):56-57.
[10] 葛智星.找準特色,打造精品幼兒科普期刊--《小聰仔·自然》的編輯之道[J].傳播與版權,2019(3):43-45+48.
[11][12]曲亞洲.淺談幼兒期刊的幼兒特性觀照[J].出版發行研究,2013(12):79-81
[13] 葉平枝,趙南.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危害、原因及對策[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8):70-74.
[14] 宗德柱.大概念教學的意義、困境與實現路徑[J].當代教育科學,2019(5):25-28+57.
[15][16]費飛.融媒體時代幼兒期刊品牌化發展路徑探析[J].今傳媒,2022,30(7):85-90.
[17] 曲亞洲.如何打造幼兒期刊核心競爭力?--以《東方娃娃》雜志為例[J].出版廣角,2013(21):58-59.
[18] 人民日報.習近平:堅持軍報姓黨堅持強軍為本堅持創新為要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思想輿論指導[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5/1227/c64094-27981000.html,2015-12-27.
[19] 趙繤,楊明靜.淺析《幼兒畫報》的品牌經營戰略[J].新聞世界,2012(7):185-186.
[20] 沈金萍.中國期刊協會六屆二次理事會在京舉行[J].傳媒,2019(2):78.
[21] 《幼兒美術》期刊采訪《能演講的猩猩》立體書責編黃思思[J].幼兒美術,2019(4):40-41.
[22] 王愛軍.新媒體時代幼兒期刊編輯素養探討--以《看圖說話》為例[J].編輯學刊,2022(2):83-89.
[23] 李莉.AR技術在幼兒期刊中的應用與嬗遞[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22):177-178.
[24] 許雅健.精品IP全媒體產業鏈建設思考--以《開心幼兒》為例[J].新聞前哨,2020(12):103-104.
[25] 曹艷.融媒體時代幼兒期刊的新媒體轉型與跨界融合發展[J].新媒體研究,2021,7(11):69-71.
[26] 劉鈺潔.基于品牌建設的中國幼兒期刊發展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20.
[責任編輯:宋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