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源
摘 要:興趣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提升學習興趣就是提升學生學習的內核驅動力。在家校結合共育的背景下,老師通過家長的協助,不僅能夠多元開發學生的興趣,還能夠深化學生的興趣持續性發展,讓學生以興趣為出發點,更好地投身于學習中,并體會到學習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使得學習效率事半功倍。本文總結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針對性地研究提高家校結合背景下學生學習興趣的措施和方法,提出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途徑,希望對教學改革和發展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家校結合;學習興趣;方式探究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5-0057-03
家校結合的實現,離不開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努力。盡管孩子的大部分教育行為是在學校發生,但是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家校結合得到重視,才能更好地發揮家長的核心作用。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必須共同承擔起教育責任,共同分享經驗、共同進步、共同監督,才能夠讓孩子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隨著科技的發展,家校溝通的方式更加網絡化、信息化,拓展了家校合作實施的多樣性[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家校結合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新時代教育的發展趨勢。教師和家長根據孩子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現,及時了解學生真的學習和心理狀況,更加明確孩子的學習興趣所在,從而能更好地從興趣出發對孩子提供指導,提升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通過對學生興趣的激發,讓學生變得“想學、會學、主動學”。學校和家長通過更有效的家校合作,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探索適合的學習方式、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激發學生的內核動力,達到學有所成學有所樂的教育目標。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教學目標上有一致的方向,不斷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既是家長的期盼也是老師的心愿。學校需要與家庭充分溝通,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開發和提升。
(一)促使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最大限度形成合力
家長要從實際情況出發,找到影響學生學習習慣的根本因素;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勢和不良行為。對學生的學習習慣有了直觀的了解后,家長需通過自身行為的潛移默化,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和環境,而教師要發揮教育引導作用,因材施教,為學生培養適當的學習習慣。家校朝著一個方向使勁,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二)全面了解學生動向,有效彌補缺漏
部分家長和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孩子交沒交作業、做沒做題等行為尤為關注,但對孩子全面學習動向的了解卻知之甚少。這種只重視學習成果、忽略學習態度和狀態的做法,容易導致學生處于被動學的狀態,習慣被家長和教師推著學習。通過家校合作,一方面,要加強家庭參與教育,家長要發揮榜樣作用,以身作則,與孩子共同培養學習興趣,糾正不良的學習習慣,比如,當孩子沉迷手機網絡時,能夠及時糾偏,鼓勵他發現學習上的樂趣,遠離游戲和無聊的事。教師要在與家長溝通中,把握學生的學習程度和動態,及時調整對學生的授課計劃和方式,結合學生不同的學習進度。家長和教師雙方全面了解學生動向,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達到有效地彌補缺漏,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三)更好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消除厭學情緒
由于學生具有個體差異性,不同學生對學習知識的承受和心理調節能力各不相同,無論是家長和教師,都需要通過主動且良性的溝通掌握孩子的學習情緒和心理健康狀況。家長要參與到孩子教育的過程中來,教師也要給家長提供良性的教育反饋,提高家長與教師的有效溝通互動。教師及時將學生在學校的差異性表現告訴給家長,家長給予孩子力量和溫暖,雙方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為孩子保駕護航。
(一)提升溝通頻率,找準學生興趣不足的原因
高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可以在學校和教師對家長的指導中產生。因此,家長和教師應該注意溝通的頻率和質量。家長通過主動與教師進行溝通,結合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制定可行性的學習計劃和方案。
有的家長從不主動找老師進行交談,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以后就是教師的責任了,對孩子的學習做起來甩手掌柜。甚至還有的家長面對老師的主動聯系,會產生厭煩的心理,認為教師多此一舉的行為給他帶來了麻煩,這樣只會導致孩子處于一種不健康的監督狀況。例如,孩子原本是喜歡課外書閱讀,但是家長覺得會浪費時間,不如把閱讀的時間拿來鞏固課堂知識,長此以往,學生對作業和課堂知識的反感越加嚴重,而教師也不明所以,沒有辦法對癥下藥。只有父母通過日常觀察了解孩子的興趣趨勢,同時結合教師對孩子學科的進度反饋,雙方共同努力找到根本的原因,才能明確孩子學習興趣不足的根源所在。
(二)關注學生心理,恢復學生對學習的動力和熱情
每個學生的身體狀況、心理水平、學習程度都存在差異性的狀況,要想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要打造適應于個體教育計劃,讓學生既能掌握學習的知識,又能收獲學習的成就感。教師需要和家長交流,共同商討、制定學習的興趣提升計劃,恢復學生對學習的動力和熱情[2]。
例如,當學生沒有取得自己理想的學習成果,自身情緒低落的時候,如果沒有得到家長的鼓勵,反而是被家長責罵埋怨,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瞬間被澆滅,他們會認為自己對學科的興趣和努力學習的實踐,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不僅會失去興趣,也會因為遭受責怪而產生消極的心理情緒。因此,只有教師和家長共同對學生的身心狀況有明確的把握,才能夠在教學實踐中更好地發揮引導和示范作用。家長及時將孩子的情緒反饋給教師,教師和家長共同拿出辦法來進行調整,孩子的心理健康得到了重視,才能發揮個人的學習動力和熱情到學習中去。
部分特殊家庭的學生,面對不好的家庭環境可能會產生自卑內向的心理,不敢于自我表現,甚至會因為擔心被別人嘲笑而異常消沉,沒有辦法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并與家長進行交流,讓學生摒棄自卑的同時,讓家長給孩子營造積極樂觀的家庭氛圍。通過優化家庭關系、改善家庭的心理環境,打消學生的厭學心理,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承受學習中的坎坷和挫折。同時,教師也應當在教育過程中引導全體學習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摒棄一些陋習和不良言行。通過家長的不斷鼓勵和教師的包容,讓學生對學校學習產生情感和期待,消除有可能產生厭學行為的不良隱患。
(三)積極參與學生活動,營造積極學習的氛圍
學習行為不是單一的接收知識,教育行為也不是單一的灌輸。提升學習興趣的前提,是有積極的學習氣氛和向上的學習態度。新時代的教育行為應該是豐富活潑的,家長和教師應該通過積極參與到學生的趣味活動中,才能更好給學生帶來寓教于樂的輕松體驗。
比如,教師和家長可以通過小小的活動儀式,增強學生的知識體驗感。在家庭中,可以組織家庭成員的知識競賽,設置相應的獎懲機制,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或者是開展家校共讀,家庭成員以形成固定的模式,每天陪學生閱讀,每個人都可以對閱讀內容各抒己見,讓學生在探討中發現不同角度下的閱讀體驗。
再比如學生在對待學習任務,有拖延、磨蹭或者在課堂上注意力分散等小動作的表現時,家長應當主動從家庭教育中找原因,審視自己在家是否經常要求孩子寫作業的時候,自己卻去玩手機、刷網絡短視頻、打撲克、大聲說話等。孩子的行為習慣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影像體現,因此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做好表率工作。同時良好的學習習慣也離不開教師的監督,課堂的學習行為和課外的學習思維,教師扮演的是絕對的領航員角色,通過教師正確把握良好學習習慣的方向,在父母的良好帶動和示范下,使孩子能夠具象化理解良好學習習慣的必要性,并且在二者的結合下找到適合自身的節奏。
(四)針對學科特點,增加實踐活動提升興趣
實踐出真知,學生只有通過實踐活動才能領悟知識的真諦,要想提升學生的興趣,就要創造相應的實踐條件。教師應當結合學科的特點,制定可行的實踐方案和活動,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執行力,讓學生有機會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不同學科的實踐需要落實到不同的場合中。比如,新時代對學生的閱讀水平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想要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提升語文學習的樂趣,需要教師將課程講好,同時能夠和學生一起在課外閱讀中找到共鳴[3]。教師可以組織相應的書籍閱讀交換,分享對彼此感興趣的書的見解和看法,鼓勵學生給家長和同學們推薦書籍并說明推薦理由,讓家長和學生都能夠在實踐中提升閱讀的樂趣。
再比如,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其他學科也是同樣的方法,通過學科的趣味實踐的開展,讓家長參與到課外的活動中。可以讓孩子通過一些生活場景,商場購物、廢品買賣、觀察開水狀態、觀察植物生長、觀察家用電器的巧妙使用等等的一些小實驗,讓孩子從中找到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對不同的場景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再通過日常的點滴生活,把孩子的周末、假期的休閑方式變成對學科知識的小實驗,讓孩子在實踐中鞏固知識,同時加深孩子的記憶,延長孩子對相關興趣的持久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持久性決定了家長和教師需在教育的全過程中攜手共進,家校共育不能是曇花一現的亢奮,也不能是階段性的一蹴而就,更不是臨時抱佛腳的一時興起,需要家長和教師共同投入極大的熱情和精力來實現對學生的不斷培養,以此來達到學習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的目標。
同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家長和教師要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協作中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興趣是一項持續性工作,需要教師承擔起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家長做好言傳身教的示范,共同發力把學生的被動學轉變為主動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在工作和實踐中,家長和教師需要不斷摸索從而磨合出有效地教育之道,需要不斷深化教學手段、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方法,并且不斷地總結反思和自我改進,才能更好地實現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和提升,最終達到提升學習效果、全面發展的目標。
(責任編輯:陳娟)
[1]李雪梅,周靜,汪凌等.興致勃發,趣味無窮——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師生問卷調查報告[J].教育科學論壇,2024,(04):57-59.
[2]江躍霞.家校共育助力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培養[J].第二課堂(D),2024,(01):39-40.
[3]李莉,汪楚雄.混合式教學對于提高高職院校“色彩構成”課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研究[J].教學學術,2023,(02):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