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華

【摘 要】本文基于學業質量層面,針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展開相關研究探討,旨在全面優化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質量,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學業質量 小學語文 作業設計
“學業質量”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的一個全新的板塊,為課程的實施提供了系統化、可拆解的標準支架,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了分層次評估,是高效測評與精準教學的重要抓手,是高質量作業設計的理論支撐。當下,一線教師應充分理解學業質量的內涵,以各學段學業質量描述中的相關標準為依據,科學設計作業,重構作業樣態,真正發揮作業的助學功能,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
一、明確目標任務,重構作業結構
小學語文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不同的語文要素,即目標任務。作業設計時,教師既要注意語文要素之間的垂直聯系,掌握好年級和單元之間、單元和單個文本之間語文要素的排列順序,同時也要重視每個語文要素之間的水平聯系,把準每個單元語文要素的側重點,對整組要素進行系統性的構建。
例如,“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是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這一要素指向第三學段“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學業質量標準,因此,這一單元閱讀作業設計應當緊扣“借助具體事物”。教師在設計閱讀作業時,依照這組課文的特點和先后順序,將語文要素分解為幾個相互聯系的小點,從而構成整個單元的要素脈絡(如表1)。每篇文章聚焦分解后的語文要素就是本課的作業目標,每課的作業應當是對目標任務進行細分后的落實,從課前預學、課堂共學到課后延學,為學生的學習搭建支架,并適時評價學習目標的達成度。這樣一課一得,扎實推進,階梯式作業推動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閱讀、思考、理解、運用。
二、注重學業表現,優化作業內容
學生的學業表現直指學科的關鍵能力培養。小學語文作為基礎學科,主要是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行培養,但對于不同學段有著不同的目標要求。如對于“體會語言文字的文化內涵”這一學業質量目標要求,第一學段提出要“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第二學段提出要“感受漢字的書寫特點和形體美”“初步感受漢字的文化內涵”“初步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第三學段提出要“感受漢字的構字組詞特點,體會漢字蘊含的智慧”。從表述上看,它呈現了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也可以此為考察檢驗的標準,使學生隨著能力發展,學業表現也隨之不斷上升。當然,教師對于學生的學業表現,也可在進一步優化作業內容上來實現。
例如,“壺”這個生字出現在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巢”是四年級上冊現代詩《秋晚的江上》要求認識的生字,依據第二學段“感受漢字形體美”“初步感受漢字的文化內涵”的學業質量目標要求,學習生字“巢”可以設計這樣的作業:一見到“壺”這個字,就會讓人聯想起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手持茶壺,傾倒香茶細細品;或手持酒壸,傾倒美酒開懷暢飲。那么,當你看見“巢”這個字的時候,腦海里會浮現出怎樣的畫面?請照樣子寫下來。
這項作業摒棄傳統對生字抄寫、組詞等機械識記的方式,而是將“壺”字與人生情景相聯系,構建漢字的認識情景,并以該情景為依據,讓學生對“巢”字進行聯想,還原其象征,并將其轉移至學生熟知的情境中,構建其含義和意象。這樣的作業精準對標第二學段學業質量目標要求,既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又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還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加強他們對漢字的認識和喜愛,領略中華傳統的韻味。
三、融入生活情境,豐富作業形式
對于小學生而言,無論是認知能力,還是情感思維,尚未達到成熟發展階段,因此,需要以更直觀、更富有趣味性的情境創設,對學生實施科學引導,培養其學習興趣,增強其情感體驗。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一定要注意從學生的具體學情出發,將學生所熟知的生活化內容引入作業設計中,在豐富作業形式下達成循序漸進的培養目標,發展學生的關鍵能力,使學生能夠將所學語文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增強實踐探究能力。
例如,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是一組以“金秋時節”為人文主題的文章,有古詩詞也有當代散文。本組課文的學習旨在引導學生領略大自然的神奇之美,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學習這組課文時,正值金秋,于是在完成本單元學習后,教師設計了一份“尋找秋的足跡”的綜合實踐作業。
秋天的落葉、秋天的雨、秋天的聲音、秋天的味道……都藏著獨特的秋韻。你一定也想用自己的作品展現秋天吧!請選擇你喜歡的方式,在“采擷意”記錄卡上完成你的秋之作。
畫一畫:用手中的畫筆定格你最愛的秋景。
寫一寫:用摘抄的詩文表現獨特的秋之美。
做一做:用剪貼的落葉留住秋姑娘的腳步。
其他: 。
這份作業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去尋找秋天的足跡,把在秋天的所見所聞,先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可以用繪畫、手工、超輕黏土等藝術形式呈現,可以搜集跟秋天有關的優美語句、詩文,還可以把自己的秋天見聞制作成小視頻。然后展開小組分享,每個學生都說一說有關“秋天”的發現。最后鼓勵學生再動筆寫一寫。學生的日記里不僅言之有物,而且有的學生還洋洋灑灑地寫出了具有詩情畫意的秋日風光,還有學生將春夏秋冬進行了對比,突出了對秋天的喜愛。無論在創意上,還是在文筆上,學生的作品都各有特色。這樣,學生的語文素養就獲得了全面提升。由此可見,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不僅要緊密結合課本資源進行延伸,還可將作業內容與生活中的資源相聯系,從作業設計的形式和內容兩方面進行挖掘。
總之,為了能夠全面提升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質量,教師要以學業質量為抓手,注重理論聯系實際,不僅注重作業結構的橫向貫通和縱向銜接,還要使課內知識進行有效的課外延伸,豐富作業內容,在重構作業結構下,進一步優化作業形式,使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呈現新樣態,展現新功能、新價值。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鼓樓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