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國安 黃新卓 蘆忠文
中圖分類號:G807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14.000
基金項目:伊犁師范大學綜合實力專項提升課題《學校體育引領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路徑研究》(22XKAY33)。
備注:null
作者簡介:姚國安(1999—),男,碩士在讀,無職稱; 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
通信作者:蘆忠文(1967—),男,碩士研究生,正高級-教授; 研究方向為學校體育學,luzhongw@163.com。
普通作者:黃新卓(2001—),男,碩士在讀,無職稱; 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姚國安(1999—),男,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
第二作者:黃新卓(2001—),男,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
通訊作者:蘆忠文(1967—),男,碩士,教授,研究方向為學校體育學,E-mail:@luzhongw@163.com
項目來源:伊犁師范大學綜合實力專項提升課題《學校體育引領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2XKAY33
摘? 要:在二十大提出了高質量教育強國背景下,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對新時代學校體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實困境及實施路徑進行研究。通過闡析新時代背景下學校體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所面臨的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轉換困難、學生意志品質和主觀能動性的培養面臨挑戰、培養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路徑探索、規范體育比賽中的規則意識和法治意識培養難度大、網絡平臺的建設與管理存在困難這五個方面的現實困境,提出了凝練教學主題、調適教學方式、豐富課程內容、規范體育比賽、構建網絡平臺這五個方面的實施路徑。堅持“以體樹人、以體立德、以體促學”,推進新時代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加快教育強國建設進程。
關鍵詞:新時代;學校體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施路徑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Shool Sports in the New Era to Forge the Sense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YAO? Guoan, HUANG Xinzhuo, LU Zhongwe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Ili Normal University, Yining,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s? 835000 China)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this paper uses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and survey method to study the practical dilemma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school sports in the new era to forge the sense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By expounding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theme transformation of patriotic education,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will, quality and subjective initiative, the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cultivating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and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he difficulty in cultivating the awareness of rules and the rule of law in standardizing sports competitions,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network platfor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dilemmas of condensing the teaching theme, adjusting the teaching method, enriching the curriculum content, and standardizing the sports competition. Construct a network platform and implement the path and guarantee in five aspects: policy guarantee, talent guarantee, material guarantee, network guarantee and effectiveness guarantee.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sports, establishing morality with sports, and promoting learning with sports",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chool sports in the new era, and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strong country in education.
Keywords: New era;School sports; Forge the sense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Implementation path
在新時代背景下,學校體育不僅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也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隨著國家對學校體育工作的全面加強和改進,特別是到2022年實現配齊配強體育教師、開齊開足體育課等目標的提出[1],學校體育的發展步伐明顯加快,政策體系不斷健全,條件保障愈加堅實[2]。這些措施和成果的取得,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廣闊的空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旨在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3]。這一意識的鑄牢,對于維護各民族利益、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具有必然要求,同時也是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然要求。新時代給予學校體育新的時代任務,必須破解學校體育以技術學習為主線、組織活動目標單一、追求形式、較少關注學生品德、情感變化等縱深問題。通過分析新時代學校體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關政策,研究邊疆地區學校體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路徑并融入強國發展戰略,對推進區域學校體育順應時代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1新時代學校體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實困境
1.1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轉換困難
首先,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需要與時俱進,但實際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難度。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新的思想、觀點和論斷不斷涌現,這就要求愛國主義教育能夠及時更新其內容和形式,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然而,如果愛國主義教育不能有效地實現主題的轉換,還停留在以往的主題上,就會導致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發展的教育嚴重缺位[4]。其次,愛國主義教育的頂層設計亟待加強和改進。當前,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缺乏貫通性、組織缺乏系統性、內容也需要進一步優化[5]。這表明,在愛國主義教育的規劃和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混亂和不足,需要通過頂層設計來加以解決。最后,愛國主義教育必須貼近青少年的生活,不能遠離或者脫離生活實際[6]。總的來說,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轉換困難主要表現在主題更新不及時、頂層設計不足、批判與建設之間的平衡難以把握以及教育內容與青少年生活實際脫節等方面。這些問題的存在,要求我們在推進愛國主義教育時,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探索和創新,以確保愛國主義教育能夠真正深入人心,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1.2學生意志品質和主觀能動性的培養面臨挑戰
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中,學生意志品質和主觀能動性的培養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首先,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學生面臨的誘惑越來越多,這使得他們在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時容易產生逃避心理,缺乏堅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氣。其次,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過于注重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導致學生的學習動機不足,缺乏自我驅動的能力。此外,家庭和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例如,家長的期望值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對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影響到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意志品質的培養。
1.3培養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路徑探索
邊疆地區的學校在如何通過豐富課程內容培養學生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方面面臨著一些現實困境。這些困境不僅源于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教師專業水平有限,還涉及到學生對傳統體育活動興趣不高以及對文化遺產保護意識不足等問題。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和政策傾斜,這些資源往往集中在少數地區和學校,導致其他地區的學生難以接觸和學習到這些優秀的體育項目。同時,教師隊伍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方法有待提高,許多從事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教師并非本民族的專業人士,他們可能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來有效地教授這些傳統項目。此外,當前的教學方法可能過于依賴現代體育設施和技術,而忽視了傳統體育活動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價值,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最后,年輕一代可能對傳統體育不感興趣,需要通過宣傳和教育提高他們對傳統體育的認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1.4規范體育比賽中的規則意識和法治意識培養難度大
體育比賽中,規則意識和法治意識的培養非常重要。它們不僅關系到比賽的公正性和安全性,也直接影響運動員、教練員和觀眾的行為舉止。然而,要在體育領域內實現這一目標并非易事,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困難。其中,規則意識的復雜性、法治意識的缺失、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等都是其中的因素。要想在體育領域內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種規則,特別是與個人權利保護相關的法律規定。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和賽事規模的擴大,新的比賽規則和技術規則不斷涌現,這給運動員和教練員帶來了更高的學習成本。此外,體育競賽中缺乏嚴格的法律制裁機制,也導致運動員和教練員在面對潛在風險時缺乏足夠的自我約束。
1.5網絡平臺的建設與管理存在困難
雖然構建網絡平臺可以增強育人實效,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可能會受到影響,因為學生的心靈可能成為技術的奴隸,制約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意味著在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教育時,如何平衡技術的利弊,保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2新時代學校體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施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匯報時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疆面臨新機遇,要有新作為。”[7]邊疆地區學校體育首先要堅持守正,才能創新,各學校可以通過凝練教學主題、調適教學方式、豐富課程內容、規范體育比賽、構建網絡平臺,優化新時代學校體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施路徑,充分發揮學校體育的育人功能、文化功能和社會化功能。
2.1 凝練教學主題,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主義精神
邊疆地區學校體育課程建設的核心任務是確定并實施一個能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促進民族團結與文化傳承的體育教學主題。[8]學校需要進行頂層設計,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論述,并對體育教師進行專業培訓,使之將愛國精神和民族團結理念有效融入教學內容。體育教師需要轉變角色,關注學生心理發展和品德教育,深刻理解育人目標的深層含義。教學主題的設計應基于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精神,強化他們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識。總之,邊疆地區學校體育課程的建設和教學主題的確定,旨在實現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同時促進民族團結與文化傳承。
2.2 調適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意志品質和主觀能動性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邊疆地區各學校需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學校體育課程教研活動,進而調適體育課程建設的教學方式,改變傳統的以體育技術學習為主線的體育教學方式,重視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傳統的體育教學往往只注重學生是否掌握所學的體育技術,教學方式也以身體示范為主,這種教學方式完全忽略了學生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學生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習,制約了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研究顯示,參加滑冰、滑雪運動的學生比普通學生具有更高水平的堅韌性和自覺性。邊疆地區冰雪旅游資源豐富,學校體育可以加大冰雪項目的開展,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還可以運用多學科交叉融合理念,將其它學科中適用于體育教學的內容與體育課程內容相結合來制定教學計劃,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3 豐富課程內容,培養學生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通過在學校開設民族傳統體育課程來豐富課程內容,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邊疆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所以本地區流傳下來許多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國家體育總局也投入了很多資金支持少數民族體育的發展。邊疆地區各學校可以通過開設本土的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讓不同民族的學生學習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向各民族學生弘揚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加深各民族學生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理解。而且,通過豐富課程內容,營造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強各民族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邊疆地區需要采取積極措施,增加教育投資,提升教師專業培訓,加強宣傳和保護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讓更多學生受益于豐富多樣的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培養他們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2.4規范體育比賽,培養學生規則意識和法治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匯報時強調:“要著眼長治久安,高舉法治旗幟,用好法律武器,提升法制化水平,筑牢穩定的法治基礎。”法治是現代文明的制度基石,法治意識是指人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認可、尊崇、遵守和服從,法治意識決定了一個國家法治建設的未來。所以,必須高度重視學生法治意識的培育。比賽就意味著會有輸贏,有輸贏就意味著會有規則,通過體育競賽可以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和法治意識。創設比賽情景,營造出比賽氛圍,然后詳細講解比賽規則,最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輸贏觀,讓學生認識到比賽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輸贏,而在于在比賽中收獲珍貴的友誼。
2.5構建網絡平臺,增強育人實效
在當今網絡迅猛發展的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都受到了影響。尤其是在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期間,人們對數字化網絡更為依賴,線上教學、線上辦公、線上購買生活物資等都離不開網絡的支撐。學校通過構建網絡平臺,能夠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學生和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交流,給平時內向且不敢和同學、老師面對面交流的學生提供另外一種交流方式,拉近學生和老師的距離。學校通過構建網絡平臺,能夠增強育人實效。在學校官網專門建立民族文化板塊,并設置討論區、答題區、開展知識競賽,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網絡細雨潤物的作用,實現學生的“無聲”教育。
3結語
教育本來就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事情,是一個長期的培養和影響的過程。基于文化戍邊的需要,邊疆地區學校體育始終堅持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追求為目標。隨著對體育功能價值研究不斷深入,體育的人文精神,體育的育人價值被重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黨中央多次強調的重要內容,新時代學校體育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真正的做到“以體樹人、以體立德、以體促學”,引領學生“和光同舞”、“和光同行”、實現“和光同輝”的目標,為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建設教育強國的基礎工程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2020-10-15].
[2]學校體育要抓住時代發展新機遇.中國教育報,2020-10-22.
[3]習近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J].求是,2024(03).
[4]卓艷苗,蔡曉良.習近平關于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重要論述研究[J].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23,28(01):117-123.
[5]林藝蕾.新時代高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創新路徑研究[J].科教導刊,2021,(28):80-82.
[6]刑靜.新時期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黨史博采,2022(10):48-49.
[7]習近平在聽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匯報時強調牢牢把握新疆在國家全局中的戰略定位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建設美麗新疆[J].中國宗教,2023,(08):2.
[8]孫中芳.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現狀與教育路徑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