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方位呈現了當代國家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傳統文化,高度凝練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中的價值精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是各類思政要素構成的育人整體,其有效構建和內涵發展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實現和價值彰顯。借鑒國外價值觀有益經驗,結合我國高校實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深刻把握其內在機理和價值闡釋,通過建立評價機制、制定評價指標、構建模型標準等方式探索“融入”的效果,對于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師生中的認同、踐行,優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評價機理,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和外延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評價實施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4)07 -00? -06
一、引言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相互激蕩的歷程,因應了我國發展自信與世界演變趨勢的本質關系,揭示了教育發展與強國事業的內在邏輯。價值觀教育作為一項系統性、復雜性兼具的科學研究,涵蓋教育學、心理學、哲學、政治學等多個學科,其內容極具豐富性和延展性。在國外探討價值觀理論和核心價值觀的研究中,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是由美國著名學者R.英格爾哈特(R. Inglehart)領導的世界價值觀調查項目(World Values Survey)。該項目所提出的觀念,如“世界價值觀地圖”和“后物質主義價值觀”,已經得到了國際學術圈的廣泛接受。在英格蘭,著名的道德教育專家M.J.泰勒(M.J.Taylor)通過其著作《歐洲價值觀教育:基于26國調查的比較研究》(Values Education in Europe: A comparative overview of a survey of 26 countries in 1993)深入探討了歐洲各國在價值觀教育上的歷史背景、發展目標和教育內容的差異性。在澳大利亞,學者T. 洛瓦特(T. Lovat)與其他合作者共同編纂的《價值觀教育與學生福祉國際研究手冊》(International Research Handbook on Values Education and Student Wellbeing)匯聚了11個國家學者的智慧,對多個主要國家在價值觀教育的歷史演進、理論焦點及改革實施等方面進行了綜合性的國別研究和比較分析。在國內,楊曉慧教授課題組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根據不同國家政治制度類型、社會發展程度、民族文化傳統等因素,最終將日本、新加坡等10個國家確定為價值觀教育研究對象,努力探索構建“國外價值觀教育數據庫”,批判吸收國外價值觀教育有益經驗,促進中外價值觀教育的內涵比較,形成了政治、精神、文化等方面不斷提升的中國式獨特表達[1]。劉建軍教授則認為,價值觀教育中要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構建馬克思主義信仰體系,讓更多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堅定對中國夢的信心以及對黨和政府的信賴[2]。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著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3]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內核扎根于時代前沿與歷史規律之中,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現代性轉化的體現,也主動回應了全球化條件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訴求。因此,在價值觀的界定方面,盡管不同國家的具體內容各有差異,但其價值觀的形成都是根植于本國或本民族的社會發展歷史中的,都是帶有濃烈的社會特性、民族色彩、國家意識的。因此,我們更加迫切需要深刻把握和洞察國外價值觀教育的歷史特征和發展現狀,在國際比較中客觀認識中國、面對世界,以更加自信的底氣和更加開放的格局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結合我國國情而言,科學有效構建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既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賡續與迭代,又是戰略性、全局性優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范式,更是將價值理想、價值愿望和價值追求落實到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重要保障。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內在機理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一種思想觀念,而且是一種話語類型。它不僅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重要內容,更為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一種新的話語方式[4]。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培養體系涉及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等,而貫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體系”[5]。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聚焦理論武裝、學科教學、日常教育、管理服務、安全穩定、隊伍建設等6大改革攻堅方向[6]。因此,只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方能把新時代黨對人才培養的要求落到實處、見到成效。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多維契合
1.兩者具有教育目標上的一致性。第一,從“融入”的目的來看,他們有著相同的社會背景、時代特點和教育環境,無論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研究還是融入分析,都必須契合大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體系、行為范式。第二,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內涵和功能實現著眼,大學生既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對象,這意味著大學生在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中,并不單單是一種單向的、被動地接受著思想教育的對象,而是同時兼具主觀能動性的主體。第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種理念引導,將其落實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從而以更高要求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為“融入”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力量。
2.兩者具有教育方法上的契合性。第一,在目標追求方面,兩者在方法上具有高度的同一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都著眼于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形成與發展,通過將精神意蘊內化于心,將實踐能力外化于形的雙重教育方式來實現教育目的。第二,在任務使命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緊緊依靠青年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負的歷史使命、主體責任和時代目標。基于這種認識,兩者在任務使命上的默契主要表現在:“融入”的方向任務是引導大學生走好“中國道路”,“融入”的內在要求是引導大學生弘揚“中國精神”,“融入”的重要使命是引導大學生凝聚“中國力量”[7]。
3.兩者具有教育方法上的同適性。第一,在教育方法的抉擇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都要尊重教書育人規律、學生發展實際和社會環境變化,通過選擇契合學生個人特點的方式方法更有利于教育活動的推進和提升。第二,在教育方法的甄別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及改進高校思想政治體系建設都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融入”工作既要把握學生成長規律,也要體現時代性和創造性。例如,組織學生參與亞運會、世界互聯網大會等志愿服務活動,不僅能夠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交流能力和國際視野,實現全程全方位育人。第三,在教育方法的運用和實踐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所采取的方式方法都具有較強的普適性和互鑒性。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指引方向
1.強化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理念導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8]。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核心是通過指標體系的科學建構,體現“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的價值理念。“融入”的關鍵是要將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擺在極其重要的位置上,用新思想、新內容啟發學生、培養學生,讓學生在學習成長中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在社會實踐中練就本領、砥礪品格、升華思想,使廣大學生能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接續奮斗。這既貫徹了黨和國家關于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新要求,也彰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中的引領作用和價值導向。
2.豐富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實質內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是開展評價工作的邏輯起點與主要依據,是促進評價工作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的關鍵。“融入”工作是由若干個具體指標與評價標準有機組成的統一體,主要通過確立科學統一的評價標準、評價尺度、評價內容,規范的指標設置、指標權重等,引導和促進評價工作步入系統化、精準化、高效化的軌道。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在理論層面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還需要在實踐層面設定涵蓋思想認同、行為實踐等多個維度的評價指標,細化為具體的行為表現和成效反饋,形成一套完整的評價機制,同時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足進行及時調整和優化。總之,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工作目標任務的可否達成,對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調控、糾偏、完善具有重要影響。
3.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的引領能力。國外價值觀教育的一個突出特點就在于其公開性和顯在性,即在課程中圍繞特定價值觀進行專題探究式教學,以使學生認知和認同特定的價值觀[9]。其具有代表性的價值觀是以日本、韓國等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東亞國家普遍開設的道德倫理課程,以美國、法國、英國等受資本主義文化熏陶的西方國家廣泛開設的公民價值觀課程。而結合我國高校實際,在具體融入評價指標體系的規導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是否經得起多方檢驗,就在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過程中,是否能將核心價值觀評價指標體系以較為強大的引領力和滲透力,凝聚評價主體的認同感,意識到自己觀念和行為上的差距,按照評價指標體系中蘊含的價值觀塑造和提升自己的政治覺悟與道德品質,通過自我教育、自我錘煉、自我監督,不斷提升道德素質和文化素養。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提供有效載體
1.國家層面:厚植家國情懷,融入愛國主義教育體系。融入愛國主義教育體系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核心要義。要引導教育學生感悟家國文化、民族精神和時代力量,結合時代發展的總體狀況和內在矛盾,通過學思悟踐,引領大學生“守真、啟真、誠真”,讓愛國主義精神扎根心田,帶動青年學生聽黨話、跟黨走,緊緊依靠廣大人民、深深扎根中國大地、努力奉獻偉大祖國。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錘煉品德,學習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筑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根基。另一方面,還要引導青年學生實學實干,走出簡單的知識訓練和理論灌輸,通過實踐教育源源不斷地培養具有人民情懷、政治自信、道德表率、創新引領、擔當奮斗、全球勝任的時代新人。
2.高校層面:拓寬知識維度,融入課堂教育教學體系。融入課堂教育教學體系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主要渠道。課程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往往決定了人才培養的最終成果,是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的核心要求。因此,要在學科設置、專業發展、教材建設、師資引育中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元素,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要強化教學組織,引入數字化手段,改革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模式;要從“教得好”和“學得好”兩個角度,在“學科思政”中為學生注入核心動力,形成可持續、可推廣的教學模式;還要助推“融入”從知識層面的理解到價值層面的變革,進而實現從價值層面引領行動層面的轉化,激發學生內生動力,實現螺旋式升級迭代。
3.個人層面:增強綜合素質,融入個人成長提升體系。融入個人成長提升體系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重要維度。在這一過程中,高校應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教育策略,構建支持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環境,重視個性化教育和差異化指導,滿足不同學生的成長需求。大學生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要緊緊圍繞傳統與現實、個人與社會、人文與科技等維度的新時代課題,進一步點燃學生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夢想,提升學生專業基礎和能力基礎,不斷挖掘發展潛質,在潛移默化的融合中增進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要幫助學生培養創新思維,樹立創新意識,激發創新志向,淬煉創新人格,在濃厚的創新氛圍中培養造就一批知識、能力、素質、人格全面發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素質創新人才。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價值闡釋
縱觀西方發達國家和部分亞洲國家的課程設置,并沒有明確地設置通識性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而是通過一種無形的方式,將國家的民族的價值觀念與學校的課程教育結合一起,以此來不斷提高價值觀教育在國民教育中的地位,加強和完善符合國家特點和民族特色的價值教育體系。
(一)為鞏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提供指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在實踐中汲取人類一切有益文明成果、適應經濟發展、時代變遷要求的基礎上提煉而成的,擁有深厚而廣泛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與中國傳統價值觀念的高度融合。高校作為社會思潮的集散地和意識形態斗爭的輿論主戰場,能否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和話語權,事關高校在宣傳輿論領域的引領力和向心力。發揮高校全員育人功能,就是要團結、凝聚和引領專家學者定期開展有組織、有計劃的意識形態的、研究,特別是對國際國內意識形態領域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深入分析、科學判斷,引導學生準確客觀地把握意識形態問題。
(二)為引領思想政治體系發展確立方向
大國博弈持續演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各種價值體系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碰撞。通過國家理想、教育知識和個人能力這三個維度,構筑了一個環環相扣、逐步推進的人才培養機制。這三個方面互為支撐,相互連結,各承其責、重點各異,為人才的規律性和系統化培養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基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根本框架中,實現了理想信念、關鍵能力、基本素質培養與個人成長、社會發展、國家利益的價值導向的有機統一,從而加強了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內涵構建,為其指明了價值導向和發展方向。
(三)為推進評價標準科學構建提供保證
構建符合時代發展與實踐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對思想政治工作進行科學有效評價,是推動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10]。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道德指引的“最大公約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能夠以社會大眾普遍認同的價值原則為評價標準,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做出可靠評價。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評價實施
是否形成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是判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否實現引領作用的核心要素。評價工作的科學化和系統化要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大數據分析、在線監測等手段,來收集和分析評價數據,提高評價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可以更全面地捕捉到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程度、價值觀念的內化情況以及在實際行動中的體現,從而更準確地評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效果。要充分發揮高校價值觀教育的陣地作用,持續關注建立科學的領導機制、整合機制和評估機制,著力推動學校、社會和個人的多方聯動,推進評價實施工作迭代優化、螺旋上升。
(一)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的評價機制
1.建立有力的領導機制。將思想政治工作納入高校發展建設全局是一個系統性、戰略性工程。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運行架構,首先要強化組織領導建設,以“高標準、嚴要求”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要細化工作職責,明確任務部署,實現層層落實。一方面要加強各級部門的統一管理。從“黨委統一領導、各方齊抓共管”的總要求出發,分工明確,責任內化,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過程、監督、評價和效果有機統一。另一方面是完善工作責任制度。按照權責統一、權責對等、科學高效的原則,明確管理者和實施者的責任和權力,同時發揮責任制度的督導作用,對治理結構、治理體系、治理資源進行綜合考量,提升領導能力。
2.建立有效的整合機制。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途徑、手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最終從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信仰層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一是整合高校內部的力量。各職能部門、院系協同推進,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完善高校對運行機制的“認識、認知和認同”,系統提升青年學生政治品質、人文素養、道德情操,建設高質量、具象化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二是匯聚高校、家庭、社會力量。青年學生的成長是在社會、家庭、學校等多維空間共同促進的,要深化家校協同、校地協同,形成合力,做好“引、助、聚、化”,加強價值觀引導、責任感培育以及人格完善推動融入機制實現效能最優。通過高校內部力量的整合,高校與家庭、社會力量的匯聚,以及多渠道、多平臺的教育實踐,不斷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融入,旨在培養出具有良好政治品質、人文素養和道德情操的新時代青年,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持和精神動力。
3.建立科學的評估機制。建立科學有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評估機制,就是高校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過程中,為促進其要義、理念融入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各個要素環節的構成方式、作用方式和運行方式總稱,同時還要注意實踐環節的整體運行把控和對教育實踐活動運行的合理有效調控。該評估機制的建立,旨在通過精確度和操作性的結合,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目標化、常態化和細致化。為此,需要高校構建一套完備的評估指標體系,這包括但不限于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知程度、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等方面的量化指標。此外,評估機制還應涵蓋教師的教學方法、教育內容及其在學生心目中的價值觀影響力等維度,以全面審視和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的滲透力和引導力。在評價過程中,高校應采用多種手段和渠道,通過問卷調查、深度訪談、案例研究、參與觀察等方式,獲取多角度、多層次的數據支持。同時,評估結果的反饋和公開,能夠增強校內外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認識和信任,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具體經驗總結形成系統化、精準化的操作方法,將實踐活動中凝練的成功做法形成規范化的工作方式,將操作中的科學形式規范為具體的行為標準,及時掌握“融入”的進度和效度,為制度的運行和發展提供動力。
(二)制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評價指標
1.構建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具有可評價、可量化的、融入效果的評價指標體系是一個系統化、專業化的評價過程,必須合理篩選體系維度,認真檢視指標內容,審慎認定評價對象,合理確定評價標準,以此強化評價活動的規范性、有效性。首先,進一步挖掘融入規律和內涵,通過定性評估和定量評估相結合,設立一級、二級、三級指標,在確定了特定的觀測點之后,對各個指標的權重進行了分配,通過一致性檢驗和分析,最終得到一套科學動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統的作用過程評價體系”。其次,按照事先制定好的具體評價指標體系,對兩者融合效應進行測評,并測算出特定的數值,通過理論深化與實踐交互,使各內容元素與相應的評價等級相匹配,從而實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合效應與發展趨勢的全面、高效、科學地分析。在此基礎上,對所取得的成就進行總結復盤、迭代優化,使評估制度由隨意性向規范化、由臨時性向長期性轉變,對評價內容的確定、框架結構的解析等關鍵環節中所暴露出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與反思,增強評價指標體系的可操作性。
2.建立有效的評價指標內容。建立并不斷完善評價指標是將評價工作落地落實的關鍵環節,如何從諸多評價指標中篩選出可定量處理、可定性評價、能反映融入質量的有效指標是一項極其專業的技術性工作。作為一個包含校院兩級協同合作、互聯互動的鏈條式評價系統,它涵蓋了數個不同的子系統評價項目,每一個子系統評價項目又可再劃分為數個單獨模塊。因此,在評價指標的整體設計理路上,該融入體系研究可以采用層次分析法,通過將整個融入體系中的具體目標所對應要素劃分為多個不同子系統項目,進而在每層次不同子系統項目的具體指標里遴選出最能體現體系融入過程和結果效能的具體指標要素。依據《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具體精神,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工作轉化為6個不同的維度并對其進行測量,通過以下6個維度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具體如下:
以上指標體系覆蓋高校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黨委學生工作部、黨委研究生工作部、本科生院、研究生院、人事處、團委、馬克思主義學院等相關職能部門和院系,將各部門和院系在體系構建中應承擔的具體任務、投入的資源分解為評價要素,通過“黨委常評、部門互評、學院自評、學生參評”的立體評價,體系,形成科學化、系統化的育人體系。
3.運用科學有效的評價方法。根據評價的復雜性,通過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價,形成精準畫像。定量評價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成效的精準評價,運用運籌學、統計學等方法推算出有價值、可量化的精確數據,從而得出評價結論;質性評價主要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統中的基本情況進行模糊的表述,采用訪談、分類、歸納、驗證、匯總等形式,在邏輯和主觀判斷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全面的評價。量化評估通常通過測試、問卷等手段,針對具體的評價指標執行定量化分析。這種方法的評價過程相對穩定,不易受到主觀因素的干擾,允許對結果進行縱向和橫向比較。然而,它的局限性在于未能充分展現各高等學府的特色和差異。另一方面,定性評價主要依賴于評估者的經驗和能力,這對評估人的知識體系、分析能力以及管理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并且對評估過程中的主觀元素較為敏感。定性評估以評估人的經驗與能力為主,它對評估者的知識結構、分析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評估者的主觀因素也比較敏感。基于此,應充分發揮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的各自優勢,進一步提升評價機制的科學性、規范性。
(三)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評價模型
1.評價模型構建的基本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作為一項系統性評價,不僅注重量化測評,還應是對“融入”的整體強調。“融入”工作是一個復雜多變的整體性工程,其功能與作用的發揮受到國家政策、社會理念、大眾思維等社會客觀條件的約束和高校內部各部門各環節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影響。因此需要把模型構建放到思想政治整體工作中去思考、分析和設計,要從指標的環節要素、體系設計、理路優化、過程方法、比較分析、效果檢驗等一系列環節構成的一個相對完整的整體系統。
2.評價模型構建的基本框架。在評價模型的構建中,要通過數字賦能,立足“融入”評價的易于理解、便于操作、可以復制等原則,形成一套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價研究體系。以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為手段,為評價方搜集數據、分析原因、準確判斷、清晰描繪和效果檢驗等方面提供數字化支持。依據評價指標體系,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統融合的效果進行評估,并得到一個定量的評分,將這個評分作為基準,使之與對應的評價等級相匹配,從而能夠準確地掌握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總體效果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實現從碎片化治理到推進整體智治的轉變,同時對評價中尋找到的不足和問題,及時研究、準確分析、積極改進。
3.評價模型構建的效果反饋。效果反饋是對質量進行測評的基本手段,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不可少的保障環節,它要求根據“融入”評價的結果對評價的環節要素、指標體系、理路優化、過程方法、效果檢驗等作出積極的轉變,以保證評價的及時性、科學性和長效性。評價效果反饋是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效應的生命線,它為評價指標的制定、實施的過程進行評估,在發揮優勢、總結經驗的同時,也能發現存在的問題,從而為改進和完善評價系統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評判標準。因此,高校不但要改進和優化評估系統,“更要建立一個有效性高、觀測點多的思想政治工作反饋機制”[11]。
五、結束語
面對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交融交鋒的錯綜復雜新形勢,強化國際視野和時代思維,總結國內外價值觀教育的內在規律和有益實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提供有益鏡鑒。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廣大師生中從“宏觀研究”到“具象融合”,不斷優化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構建完善,著力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的制度機制,提煉出科學合理的、開放大氣的新理論、新范疇,概括出體現時代特征和應用價值的新實踐,不斷開創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教育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楊曉慧.中外大學生價值觀教育調查與比較[J].教育研究,2022,43(3):97-109.
[2]劉建軍.論馬克思主義信仰體系[J/OL].求索,2020(4):5-13[2023-12-01].https://www.doc88.com/p-43547326834152.html.
L.[3]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EB/OL].(2023-05-29)[2023-12-01].https://china.cnr.cn/news/20230530/t20230530_526269178.shtml.
[4]劉建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啟示[J].當代中國價值觀研究,2016,1(02):34-40.
[5]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2).
[6]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教思政[2020]1號[A/OL].(2020-04-22)[2023-12-0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5/15/content_5511831.htm.
[7]姜偉軍.“中國夢”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D].武漢:中國地質大學,2017.
[8]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9]孫成,任志鋒.國外學校價值觀教育課程及其實施路徑[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3):30-38.
[10]馮剛,史宏月.建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方法與路徑[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5):145-152.
[11]梁曼.“五育并舉”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77(9):89-92.
編輯/陳晶
作者簡介:華向理,男,部長,研究方向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項目:浙江大學第十期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研究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體系研究”(2021ZDSZYB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