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碧琴 陸珊 周納宇
摘 要:近年來,被譽為“海上大寨”“海底銀行”的獐子島公司接連被曝出財務舞弊丑聞,2020年公司因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而遭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獐子島作為我國重點農業企業,財務舞弊行為嚴重影響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與資本市場的良性發展。文章基于內部控制五要素從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方面進行分析,挖掘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由此有針對性地提出完善公司內部控制的舉措。
關鍵詞:內部控制 獐子島財務舞弊成因 完善公司內部控制制度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6-071-03
一、引言
財務舞弊是指單位管理層、治理層員工或第三方使用不正當或非法的故意行為,從而導致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報。近年來,企業財務舞弊現象層出不窮,尤其是農業上市公司,由于其行業經營多為分散型,現金支付為客戶交易的主要方式,再加上生物資產自身具有難以計量、盤點困難等特點,更是成為財務舞弊的重災區。2020年6月,證監會對獐子島公司開出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
二、獐子島財務舞弊事件始末
(一)公司簡介
獐子島集團成立于1958年,是一家以水產養殖為主,集海珍品育苗、養殖、加工、貿易、海上運輸于一體的綜合性海洋食品企業。
(二)獐子島事件梳理
2014年10月30日公司發布公告稱,海洋牧場因受冷水團影響,2011—2012年投放的蝦夷扇貝種苗將面臨絕收。會計處理上,對105.64萬畝、賬面價值為7.35億元的蝦夷扇貝進行核銷處理,同時對2011年投放的43.02萬畝蝦夷扇貝計提巨額存貨跌價準備,計提金額為2.83億元。此次核銷導致公司當期出現7.6億元的經營虧損。2017年獐子島公司底播蝦夷扇貝再次出現大面積死亡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公司秋季抽測存貨結果存在嚴重失實,獐子島公司信息披露涉嫌違法。2019年11月15日,獐子島發生第三次扇貝死亡事件。此次事件將直接造成公司經營虧損約3.92億元。調查發現,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缺陷。
(三)獐子島事件總結
2014年以來,獐子島公司接連發生四次扇貝重大死亡事件。2019年獐子島公司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公司主要通過虛減營業成本、營業外支出和虛增資產減值損失,信息披露虛假記載等手段進行財務舞弊。公司財務舞弊行為之所以能不輕易被察覺,原因包括:一是,生物資產具有特殊性,其具有生長周期、生長狀況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盤點監測過程存在技術困難。二是,生物資產計量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三是,生物資產存量盤點和生長狀況監測存在技術困難。此外,獐子島公司內部控制存在嚴重缺陷。
三、獐子島財務舞弊成因分析——基于內部控制角度
(一)內部環境角度
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組織結構方面,獐子島公司內部職能交叉嚴重,權責過于集中。獐子島“冷水團”事件發生以來,高管離職頻繁,2015—2020年共有9名高管離職。在這種情況下,高級管理員通常為了追求短期績效而忽視企業管理。人力資源方面,從獐子島員工目前學歷水平及年齡結構來看,員工學歷層次整體不高,大多數員工集中在高中及以下,雖然海洋養殖類企業對員工學歷及專業技能要求不高,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高質量的海洋養殖業將對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獐子島公司員工年齡結構偏大,40歲以上占總人數比例高達51.04%,由此,公司人力資源結構需進一步優化。
(二)風險評估角度
風險識別方面,獐子島公司未能對生物資產管理面臨的重要風險進行識別,未對所投放的海域環境變化實時監測,對影響生物資產生長的環境因素重視程度不夠等。風險評估方面。獐子島公司存在生物資產盲目擴張的問題,風險評估存在缺陷。公司在擴增撒播海域之前沒有提前測算撒播海域的容積率及養殖密度,未對撒播海域水質、氣溫、沙質等影響生物資產生長的環境因素進行風險評估。10年內,底播蝦夷扇貝播撒面積擴增近6倍,從2006年的65.6萬畝增加至2013年的338萬畝。此外,公司在前一批生物資產種苗成熟收獲前又投放新一批生物資產種苗,造成存貨嚴重擠壓。
風險控制方面。獐子島公司存在日常監督制度形同虛設、生物資產監測預警效果不佳的問題。在日常監控方面,獐子島公司對日常監控重視不夠,海岸線上僅有一處監控設施,主要對種苗密度、水溫情況進行監測,對水質、敵害等情況的監測還需要依賴人工。此外,透過兩次扇貝死亡事件分析后發現,獐子島公司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形同虛設。
(三)控制活動角度
采購活動控制環節,獐子島公司采購流程設計不合理。培育活動控制環節,獐子島公司培育環節監管不力。海洋采捕部門工作人員既負責生物資產捕撈工作,又參與生物資產生長情況的監測和驗收,職責交叉嚴重。淺水區采捕工作人員的盤點過程,公司可通過現有的技術設備手段對其實施監管。到了深水區,公司將難以準確跟蹤到采捕人員的盤點軌跡。
(四)內部監督角度
內部監督是確保其他內部控制要素有效實施的基礎。包含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
日常監督方面,獐子島公司內部監督機制存在缺陷,對生物資產管理各環節監管不力。采購環節,缺少對采購人員采購過程的監督,公司內部監督制度流于形式;撒播環節,缺少第三方監督機構在場,也未借助監控設備實施記錄監控;培育環節,管理層對公司已有的海域監控能力不足,投放、捕撈等環節,缺少專業人員全程參與。
專項監督方面,扇貝死亡事件發生后,獐子島成立了專門調查小組,但在調查過程中,未能找到關鍵風險點,同時也未將責任明確至各部門及各負責人。
(五)信息與溝通角度
信息披露方面。獐子島公司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瞞報和延遲披露的問題。2014年深交所對獐子島公司沒有詳細對外披露異常“冷水團”事件和未及時、有效披露公司經營發生重大變化等問題進行通報批評。2019年獐子島扇貝死亡事件調查結果顯示,公司披露的《關于2017年秋季底播蝦夷扇貝抽測結果的公告》《年終盤點公告》和《核銷公告》存在虛假記載和披露不及時。
內部溝通方面。獐子島公司內部溝通存在不及時、不順暢的問題。一方面,獐子島公司組織結構趨向扁平化,管理層權利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公司信息橫向傳遞不順暢,各部門之間缺少溝通,部門聯合機制尚未建立。
四、對策與改進措施
(一)調整組織結構
獐子島公司首先要制定和完善高層權力制約機制,將治理層和管理層的職能區分開來,確保監事會作用充分發揮,營造更為和諧的內部環境;其次,股權方面,獐子島公司需通過健全董事會機制,吸引新投資者加入,健全股權激勵機制以改善股權高度集中的現狀。
(二)優化人力資源結構
針對高管離職率高問題,首先,獐子島公司應注重保護高管權益,營造一個相對穩定的內部環境;其次,提升績效與薪酬體系的有效性,利用股權激勵等方式將高管與公司利益緊密結合,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加強公司人才儲備。
員工結構的優化方面,獐子島公司可通過招聘和培訓的方式,改善員工的學歷結構,激發員工的創新能力。其次,員工入職后,公司需按照崗位任職要求對其進行崗前培訓,使員工了解掌握崗位技能。
(三)風險評估體系的完善
風險評估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首先,企業應對現有的風險進行識別并對已識別的風險進行篩選;其次,對于篩選出來的風險按照重要性排序,針對重大風險,應制定具體的風險解決方案。
1.有效識別風險。獐子島生物資產管理包括采購、驗收、培育等環節。首先,應有效識別生物資產管理各環節的風險,具體包括:采購環節,公司應明確各部門職責范圍,避免職能交叉;驗收環節,公司應完善生物資產驗收標準,規范工作人員驗收操作流程等;培育環節,撒播種苗前應對即將撒播的海域環境實時監測。
2.合理評估風險。識別生物資產管理風險后,再對所識別的風險進行評估。例如,培育環節,投放生物資產之前,應對不同種類生物資產生長密度進行推算。在風險評估前不應盲目擴增投放海域撒播面積或增加生物資產投放數量,盲目擴增投放海域撒播面積和增加生物資產投放數量不僅會提升公司生物資產管理成本,還會增加捕撈難度。同時,公司還可以邀請專業機構對漁業公司特有海域環境進行精確預測,包括蝦夷扇貝等生物資產所能耐受的海域深度、密度、PH值等條件等。
3.完善風險預警機制。獐子島公司生物資產管理風險客觀存在,應進一步完善風險預警機制,加強風險控制。采購環節,針對采購人員收受賄賂,采購信息不透明情況,應加強內部監管體系建設,對采購過程實施全程監督。培育環節,基于海洋環境不可預測性及多變性特點,可增加海洋監測點,對水溫、氣候及海洋底質情況實時監測。當海洋環境發生變化、生物資產狀態出現異常時,應及時將相關信息反饋至管理層,管理層核實信息后,立即成立緊急事件預案小組,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四)控制活動的規范
1.規范采購工作流程。針對獐子島公司采購環節信息不透明,工作人員職能交叉問題,公司應進一步加強采購管理,規范采購人員行為,對采購環節實施全程監督。首先,公司應嚴格履行采購管理程序和供應商管理評價控制程序,明確采購人員的職責權限;其次,應采購部、質檢部門等多部門共同參與,并對招標過程進行公開;最后,驗收環節,保證采購人員與驗收人員、驗收人員與捕撈人員不是同一人。
2.改進生物資產驗收標準。(1)制定嚴格種苗驗收標準。獐子島公司必須制定嚴格的種苗驗收制度。制定嚴格驗收標準,一方面是對現有驗收制度的補充完善;另一方面,能有效降低人為因素對驗收結果的影響。同時,種苗驗收時還要對品種等信息進行詳細的記載,對于記錄情況還要定期進行復核、審查,保證信息的完整和真實。(2)借助技術手段檢驗幼苗質量。驗收環節,獐子島公司驗收人員判斷種苗是否達到收獲標準通常以主觀判斷為主。在此過程中,驗收人員很可能因自身專業判斷能力不足,將還未成熟、生長狀況不佳的幼苗捕撈入庫。因此,應借助新技術,對抽樣幼苗的質量進行分析,確認幼苗健康程度和達到成熟收獲階段后再進行捕撈。
(五)內部監督的強化
1.強化內部監督作用機制。針對獐子島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的問題,首先,應確保監事會的權力能有效發揮,避免管理層對監事會的干預。其次,加強監事會人員的專業培訓,達到制衡董事會和管理層權力的目的。最后,設立管理監督機制,對生物資產采購、驗收、投產、采捕、出售各環節實施監管。
2.建立內部舉報制度。基于水產養殖行業及生物資產特殊性,獐子島公司僅依靠外部審計部門監督和內部監管機構監管,難以避免生物資產管理問題發生。因此,需在現有的內部監督制度基礎之上,建立員工舉報制度。
(六)信息與溝通的改善
信息披露方面,針對獐子島公司生物資產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充分的問題,公司應嚴格按照證監會要求對生物資產信息進行詳細披露,此外,公司從未披露自身內部控制問題,導致內部控制出現問題時,不能及時有效解決。獐子島公司應對內部控制標準作進一步細化,并按照要求進行披露,提升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
內部溝通方面,針對獐子島公司上下溝通受阻問題,公司應著力疏通各個組織環節,建立良好的部門溝通機制,促使公司的各項經營決策能夠及時傳送至決策層,幫助其作出決策。信息橫向傳遞方面,獐子島公司應加強各部門協同交流,搭建部門間的溝通平臺。
五、總結
本文從內部控制角度出發,對獐子島公司生物資產管理問題的成因進行深入剖析,發現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基于此,本文結合內部控制五要素基本內容提出解決獐子島生物資產管理問題的對策,完善公司內部控制制度,有利于生物資產管理問題的解決,并對獐子島公司生物資產管理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為其他水產養殖公司解決類似問題提供了依據,對以非消耗性生物資產為主的農業公司也有一定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韋一.基于內部控制視角下的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問題[J].經濟研究導刊,2022(31):96-98.
[2] 何倩鳳.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失效與財務舞弊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22(09):146-148.DOI:10.19932/j.cnki.22-1256/F.2022.09.146.
[3] 張立婧,梁瑩.內部控制視角下財務舞弊動因及治理研究——以EK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為例[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2(02):109-112.
[基金項目:2022年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院級青年基金項目《內部控制視角下農業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成因及對策研究》課題編號(QN2022-16)。]
[作者簡介:朱碧琴(1996—),女,漢族,湖南道縣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財務會計及高校管理研究。]
(責編: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