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凌宇 孫寧娜
摘要:基于勸導設計理論的戒煙用戶需求分析研究以及對“今日抽煙App”交互界面中的現存問題,通過案例分析的方法總結出戒煙App界面中勸導設計的應用策略,引導戒煙用戶形成持續的App戒煙行為。并通過問卷調查、用戶訪談、競品分析等用戶研究方法,總結出目前存在的與戒煙App交互界面相關的勸導設計問題,同時引用案例分析法,歸納總結出勸導設計理論在戒煙App平臺界面設計中的創新應用策略。
關鍵詞:勸導設計;戒煙App;FBM行為模型;界面設計;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TP39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4)10-0133-05
引言
通過數據顯示,2022 年國內IOS 市場上就有300 多個戒煙類App。相對于傳統戒煙方法,戒煙App 的出現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具有干預覆蓋面廣、成本低廉、功能多樣等優勢[1]。但是通過市場上用戶的評價來看,現有的戒煙App 的交互界面雖然豐富了戒煙用戶的戒煙途徑,使戒煙用戶的戒煙效率獲得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因為界面信息架構、功能、整體布局、反饋信息的不恰當,且移動端戒煙的戒煙方式使戒煙用戶缺少自我約束和競爭意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戒煙用戶戒煙能力和動機的提升,無法完全發揮App戒煙的最佳效果。勸導設計是一種旨在“通過勸導技術改變人們的行為或態度”的設計與方法,是以非強制性手段借助對人們的勸導和社會影響達到人們的行為變化和意圖改變的目的[2]。而戒煙App作為個人健康領域的產品,可從勸導設計的角度優化其界面設計增加用戶的戒煙動機,提升用戶的戒煙動機的持續性和戒煙的成功率。本文將以勸導設計理論為基礎,通過用戶研究分析出戒煙App 產品界面中影響用戶戒煙行為的問題,對戒煙App 產品界面的設計方法在勸導的角度上進行研究,對今后戒煙App 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將會有指導意義。
一、FBM行為模型
如圖1 所示,縱軸代表用戶在進行目標行為過程中動機的高低的變化,從上往下動機逐漸減弱,橫軸代表用戶目標行為過程中能力的難易變化,越向左越困難。白色的星號標識代表了目標行為,提示作為這個平面上的點,可以存在于引發目標行為的任何位置。紅線區分了行為的發生區域,當個人動機和能力使其行為處于區域之上,那么有效提示將提升個人目標行為的執行力,如果處于紅色區域之下,目標行為將不會發生[3]。FBM 行為模型可以通過信息提示,觸發行為動機,提升行為能力,幫助用戶達到預期的行為意圖,從而更好地完成行為目標。
二、“今日抽煙App”交互界面的研究
通過市場調研“今日抽煙App”下載量最高。其核心功能分別是“抽煙打卡”“數據分析”“煙民俱樂部”,使用最頻繁的是“抽煙打卡”功能,但是手機端打卡方式的準確性不足限制了用戶使用“今日抽煙App”的能力,使用戶的戒煙動機降低影響用戶的計劃完成率。勸導設計可以通過對界面功能、視覺信息呈現、界面信息反饋等設計進行優化,提高戒煙用戶使用“今日抽煙App”的能力,提升用戶戒煙動機,使用戶以極高熱情來完成戒煙的目標行為。
(一)目標用戶定位
由于在勸導理論中使用相同的勸導方式,對不同人群的勸導力也會不同。為了使勸導策略更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將參考DISC 性格模型理論,對戒煙用戶進行分類,提出有針對性的勸導設計策略,從而提升用戶使用App 戒煙的效果。
(二)DISC 性格密碼
DISC 性格模型理論最早見于威廉·莫爾頓·馬斯頓的《正常人的情緒》一書,DISC 性格模型定義了4 種基本因子(D 支配、I 影響、S 穩健和C 服從),這4 種基本因子經過各種復雜方式組合在一起[4]。馬斯頓認為,外界的刺激在經過人體大腦的處理后,會產生兩種反應。
1. 戰斗或者逃跑,也就是DISC 理論中的D(支配)和C(服從)兩類人群。他們嘗試去解決問題時所能夠接受的處理方式最為直接,要么征服問題要么逃避問題,所以在解決問題時經常會造成沖突。
2. 溝通或者誘導,也就是DISC 理論中的I(影響)與S(穩健)兩類人群。他們嘗試解決問題時更容易遷就他人從而回避沖突。因此I(影響)與S(穩健)兩類人群對待外界挑戰與刺激的接受方式(溝通與誘導)與福格教授所闡釋的勸導理論借助說服和社會影響,而非使用強制性的手段去達到使用戶的意圖和行為發生變化的目的基本契合。
繼續分析用戶在使用“今日抽煙App”的過程中心理狀態可以發現,用戶在使用“今日抽煙App”時常常產生懷疑心理。其主要原因是用戶本身的戒煙需求和App 提供的需要不相符時產生的強烈抵觸情緒。將用戶的質疑心理結合DISC 性格理論來看:
D(支配)型人群更加具有主見,自身的能力和動機都高于其他類型人群,只需要配合適當的提示就能使得D(支配)型人群的動機和能力持續保持在較高水平。
I(影響)型人群更加善于傾聽和接受意見,并且有興趣去和任務的制訂者去做互動,其外部動機較高。所以增加一些勸導設計中“激勵”和“競爭”的機制會提升觸發目標行為的概率。
S(穩健)類人群傾向,即內部動機一般能力維持在較高水平,只要自己下定決心,就會達成自己預期行為。如何將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并通過有效的提示傳達給S(穩健)類人群,將是S(穩健)類人群發生目標行為的關鍵。
C(服從)類人群是4 種類型中最難實施勸導的目標人群,因為提升動機,增強能力配合以恰當有效的提示才有可能激發行為,三者缺一不可。
根據上文研究,與“今日抽煙App”策劃團隊取得聯系,采用標準的DISC 性格分類與行為決策調查問卷進行人群分類問卷分析。本次問卷共154 人進行DISC 性格傾向測試,回收有效問卷150 份。其中I(影響)型在總人數占比最小,人數為12 人,S(穩健)型所占比例最高,人數為72 人,C(服從)型為36 人,D(支配)型為30 人。因此,結合上文分析將本次研究的目標用戶定位S(穩健)型人群更具有勸導意義。
(三)“今日抽煙App”界面設計研究
招募符合勸導設計用戶目標的7 名S(穩健)型用戶對其使用“今日抽煙App”的使用情況進行用戶訪談,結合DISC 理論分析其性格特征得出本次研究的S(穩健)型用戶的性格特征為:
1.S(穩健)型用戶做出的決定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大部分S(穩健)型用戶最初戒煙計劃制訂都選擇了控煙計劃進行戒煙,而不是直接戒斷。說明S(穩健)型用戶在準備戒煙的時候決心不足。所以在App 界面設計中對于S(穩健)型用戶需要適當的使用提示刺激S(穩健)型用戶不斷提升其戒煙動機,從而促進戒煙行為的達成。
2.S(穩健)型用戶更愿意接受溝通,相對于其他人群更追求互動,因此增加App 內朋友圈之間的相互戒煙交流,將極大提高該任務的完成率。
3.S(穩健)型用戶雖然不會直接質疑放棄戒煙計劃,但是他們在心里會減少對App 部分功能的信賴感,所以個性化的內容將更有勸導力。
三 、“今日抽煙App”界面戒煙行為分析
結合戒煙管理性質將戒煙用戶使用今日抽煙App 戒煙的周期分為4 個階段,分別為行動期、計劃期、實行期和堅持期。而后對S(穩健)型用戶在使用“今日抽煙App”戒煙的過程中按照三要素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圖2),這樣更有利于在戒煙App 使用動態過程中把握S(穩健)型用戶戒煙狀態的變化。
(一)行動期
S(穩健)型用戶戒煙行動期是從下載并決定使用App 戒煙開始的。通過分析,該App 注冊界面中,注冊頁面流程混亂。通常的注冊方法是用戶在正式進行操作之前需要免費注冊賬號,而后進入主頁。“今日抽煙App”是用戶先進入主頁后點擊軟件首頁左上角的用戶頭像進入個人中心界面點擊下方的“登錄”按鈕,依次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后點擊下方的“登錄/ 注冊”(圖3)。這會使用戶在注冊信息時花費過多的找尋時間,影響用戶使用App 戒煙的積極性。
(二)計劃期
S(穩健)型用戶戒煙計劃是通過“今日抽煙App”為自己的健康目標制定戒煙計劃,并初步開始執行。正式計劃戒煙之前App 需要對用戶性別,煙齡,香煙的類型,以焦油量4 個方面基本情況進行統計。(圖4)“今日抽煙App”首頁中的“跟換香煙”模塊可以查詢到香煙類型,但用戶點擊“跟換香煙”之后卻無法直接更換香煙的種類,而是需要根據提示進入“個人中心”點擊“基本信息”最后通過進入“品牌/ 價格/ 焦油含量”模塊后點擊添加才可以進行更改。這種反饋方式沒有滿足用戶的預期效果,且需要花費額外的精力,造成用戶體驗下降,限制了用戶戒煙能力及積極性。
(三)實行期
1. 抽煙打卡是S(穩健)型用戶戒煙實行期獲取戒煙數據,完成戒煙計劃的重要方式,抽煙打卡界面也是“今日抽煙App”界面設計的重點之一。“今日抽煙App”頁面中(圖5),打卡方式是在App 內點擊“抽一支”進行打卡,“抽一支”按鈕需要長按2.5 秒后才會顯示打卡成功。在客觀上會造成用戶打卡時由于疏忽造成戒煙數據的不準確,主觀上部分S(穩健)型用戶由于偷懶或者缺乏監督存在漏打的現象,僅僅獲得界面數據上的戒煙“成功”,從而影響用戶實際戒煙效果。
2. 用戶進入“查看數據”頁面時通過點擊左上角菜單按鈕,或者點擊主頁面上的各項抽煙數據進入。首頁面上“戒煙日歷”和“更換香煙”兩項功能模塊只有圖片標識且圖片標識沒有明確指向性,易造成用戶誤點現象。“查看數據”作為用戶在打卡過程中的重要功能,在首頁面中卻沒有獨立的功能模塊,所以需要從用戶需求角度出發,重新考慮其優先級。
(四)堅持期
1. 堅持期中用戶是通過對戒煙行為的長期堅持,達到控制煙癮或解除煙癮的目的。“今日抽煙App”堅持期中,戒煙用戶是一個群體,以增強用戶之間關注與交流也能夠進一步激勵用戶保持更好的戒煙積極性。“今日抽煙App”社交圈共有4 個社交模塊分別是“戒煙交流”“YYDS”“CPDD”“00 后”。4 個社交模塊的劃分除了“00”后是針對青少年戒煙聚集的討論區之外,其余3 個功能模塊并沒有實際區分,加上將“社交圈”的過度分割,實際上用戶之間交流溝通更加分散,討論話題也不集中(圖6)。
2. 堅持期期間,額外的獎勵措施會提升S(穩健)型用戶戒煙持續性。“今日抽煙App”中用戶完成每日戒煙計劃后,平臺會給予相應的成長值,不同的成長值代表不同的戒煙等級,等級最低的是驛丞,最高是皇帝,除此以外,積分沒有其他的額外兌換方式,無法引起用戶兌換興趣。導致難以激發用戶通過完成戒煙計劃迫切獲得積分的內驅力(圖6)。
四 、“今日抽煙App”界面的視覺信息呈現
(一)App 界面的版式通常可劃分為信息類與功能操作類。信息類顯示界面是以信息文字顯示為主,這種界面的版式通常采用滿版式、上下版式、左右版式;比如“今日抽煙App”中的數據分析界面,這類界面著重于顯示出更多的信息。而功能型界面大都是為了引導用戶進行操作,常用的是上下分割型、左右分割型、中軸型等,比如“今日抽煙App”的換香煙界面(圖7)。雖然使用了上下分割模式,但分割的區域面積分布不均勻,導致使用者的視覺效果不均衡。
(二)圖形在交互界面中是指為產品及功能需求所設計出的兼具藝術與功能屬性的所有視覺要素。圖形還可以快速吸引人們注意力,及時傳達有效信息。當圖片和文字同時出現時,人們首先關注肯定是圖片。“今日抽煙App”“戒煙日記”“社交圈”和“香煙計劃”模塊都采用圖片的形式引導用戶。(圖7)但是由于“社交圈”采用啤酒為圖片代表社交,實際上在沒有文字提醒時會造成用戶的選擇上的困擾。
(三)App 界面設計中,文字是溝通信息的工具,也是一種表達方式。文字的字體,大小,顏色在確保文本的可閱讀性的前提下,來強調界面的優先次序。如“今日抽煙App”數據分析功能模塊(圖7)用戶在查看抽煙數據信息時報的信息內容如基礎統計、抽煙記錄等提示信息會使用字號較大、顏色較深的文字起強調作用;而次要信息如全部數據、歷史數據等用常規文字。但是頁面上的所有文字都選擇了相同字體,這會使得界面文字的辨識度不高,易產生視覺審美疲勞。
(四)不同的色彩代表著不同的心理感受的反應,可以激發喚醒用戶的記憶和想象[6]。通過對市場占有率較高的“戒煙App”界面色彩進行對比研究發現(圖8),戒煙App 界面常以綠色調與白色色調作為色彩主色。綠色代表意義為清新、希望、安全、寧靜且綠色配合淺灰色給人以舒適平靜的感受,增加用戶的閱讀時長。白色易給人簡約專業的感覺,能夠增加用戶對該產品的信任和依賴。“今日抽煙App”界面的色彩主要選擇白色和黃色,黃色并沒有綠色帶給用戶的沉浸感更強。所以在色彩選擇上白色和綠色更適合作為戒煙App 的色彩主調。此外,色彩是一種跨語言的交流形式,起到突出重點信息的功能,“今日抽煙App”的主頁面上數據信息采用紅色來顯示,起不到強調作用,這會使得用戶查看數據時難以抓住信息的重點。
五、 “今日抽煙App”交互界面中的勸導問題
(一)“今日抽煙App”中阻礙用戶能力提升的問題
結合上文分析“今日抽煙App”用戶注冊流程不規范,“跟換香煙”“數據分析”功能優先級靠后增加了用戶操作步驟,其次,打卡方式的局限性使得抽煙數據的不準確,部分圖形與產品功能的不貼切增加了用戶的腦力消耗時間,從而導致了用戶能力的降低。
(二)“今日抽煙App”中影響用戶動機的問題
通過對S(穩健)型用戶使用“今日抽煙App”過程中戒煙行為分析發現,用戶戒煙動機提升方面存在以下問題:首先,用戶對吸煙各項數據的不理解導致前期戒煙決心弱,“社交圈”模塊劃分過多導致話題不集中。其次,在界面中主題色彩的選擇不合理,白色和綠色為主題色彩易引起用戶的沉浸感。等級機制缺乏競爭性以及積分功能的獎勵激發不了用戶的兌換熱情,這些都影響了用戶在戒煙過程中的動機持續性。
(三)“今日抽煙App”中的信息提示問題
提示是勸導設計動機、能力要素在交互界面設計中集中表達。對“今日抽煙”界面中的提示進行梳理,按照Fogg 教授關于提示的分類整理發現,“今日抽煙App”提示類型較單一,火花型提示以及引導者型提示只集中放在首頁,整個戒煙流程缺少火花型提示,這也從側面解釋了S(穩健)型用戶戒煙動機不足、戒煙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圖9)。
六、“戒煙App”界面的設計策略
(一)簡化策略
通過前期了解,S(穩健)型的用戶在戒煙活動期的積極性比較高,而戒煙活動才剛剛開始,戒煙意識也亟須進一步增強。所以此期的提示主要任務就是提高用戶的操作能力。通過引導者的提示,讓目標行為更易于實現。針對前期注冊方式繁瑣復雜,可以在用戶初次注冊界面置于打開App 界面之后,并在完成后進入個人信息填寫頁面時,根據用戶吸煙量和焦油量對身體影響的知識普及,讓用戶在行動期通過強化自我認知更加堅定戒煙動機。其次,針對打卡方式的局限性可以采用可穿戴設備進行智能打卡,每次打卡的情況通過信號提示反饋給用戶,這樣可以減少用戶在抽煙時候的精力消耗,增加數據的準確性,通過信號提示反向提升用戶能力(圖10)。
(二)個性化策略
1. 在戒煙堅持期,隨著用戶使用時間增長,能力處于最高水平,動機開始逐步提升。通過增加火花型的提示,可以進一步激勵戒煙者內心持續戒煙的動力。引入競爭機制,將用戶之間的戒煙數據進行排名,通過競爭方式激發用戶的好勝心,同時會重視對自己戒煙行為的自律性。除此之外,增加“重要他人”模塊,讓戒煙者在乎的生活中的人群參與進來,降低戒煙過程中的孤獨感并提升成就感,幫助用戶獲得內心的愉悅。
2. 戒煙者用戶在完成戒煙任務時,戒煙效果的反饋形式將以可視化效果為前提,以用戶最容易接受的形式展示,從而幫助增強用戶的戒煙積極性;完成戒煙任務時,用戶也將獲得一定的效果回報和部分積分獎勵,兌換的獎勵方式以用戶喜好為出發點,豐富其獎勵形式,并激發戒煙者用戶的兌換興趣。對于未完成戒煙計劃的用戶給予一定積分的處罰,采取適當的激勵手段使戒煙用戶能夠積極提高自我戒煙能力,激勵戒煙行為的持續性,促進用戶最終戒煙成功率的提高(圖11)。
(三)提醒反饋策略
在實行期期間用戶的能力處在較高水平,動機處于最低水平。用戶在此期間,由于缺乏監督,存在著僥幸心理。此時,更加需要完善信號提示強化用戶戒煙動機。反饋信息必須準確、能夠有效觸達用戶,才能激發目標行為。為了提高信息反饋的及時度和有效性可以通過對戒煙計劃完成情況的及時反饋,以及對用戶未完成計劃時的及時提醒,有效提升吸煙者的戒煙率。具體措施如下(圖12)。
1. 未完成戒煙任務立即觸發報警,可以有效提升戒煙任務的完成率。完成任務后觸發數據更新提醒,可以使S(穩健)型用戶可以第一時間了解自己的任務完成情況及不足之處,幫助S(穩健)型用戶形成了良性的戒煙習慣。
2.S(穩健)型用戶當未達到戒煙目標后觸發報警,在單次反饋的基礎上還可添加階段性反饋。例如,用戶完成當日的戒煙計劃之后都會得到當日的戒煙數據,App 可以通過當日計劃的完成情況推斷出用戶是否可以完成階段性任務并給予提醒,從而增強S(穩健)型用戶的戒煙的成功率。
結語
勸導理論的應用給戒煙App 產品的發展帶來了更寬廣的市場視野。文章結合了消費者調查研究與戒煙App 的應用實踐,分析并總結了目前戒煙App 界面設計中存在的勸導問題,并根據消費者在設計戒煙App 4 個階段三要素的需求,結合戒煙App 針對相應的交互界面,給出了創新的設計方案。在分析中可以發現,準確的提示信息及引導是勸導理論有效應用的根本基礎。只有設計師把握了這些關鍵點,戒煙用戶在使用戒煙App 時才能獲得正向并持久的戒煙體驗。希望通過這些研究,能夠幫助戒煙者增強專業戒煙意識,促進戒煙行為的發生與持續。
參考文獻
[1]林炳亮,陳天麒,肖琳.手機戒煙App的發展與研究現狀[J]. 醫藥衛生科技2022,(30)03:3-18.
[2]馮陽. 移動端智能手機軟件產品的UI設計研究[D] .青島理工大學,2017.
[3]孫寧娜,李賀.基于勸導設計的中學英語在線學習界面設計策略研究[J].包裝工程2020,41(18):18-131.
[4]熊一鵬.基于技術升級條件下的老人手機UI設計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8.
[5]Helbing,D,IllesJ. Farkas,P.Molnar,and T.Vicsek,Simulation of Pedestrian Crows in Normal and evacuation Simulations [A]. In Pedestrian and Evacuation Dynamics[C],M.Sehreekenberg and
S.D. Sharma(eds),2001:21-38.
[6]孫沈楠.女性服裝購物網站用戶界面設計研究[D].長春工業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