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陳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非常有限,他們的生活經歷也非常缺乏,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還不足。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因此相較于其他學科,具有很大的學習難度。如果教師運用了錯誤的教學方法,就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影響,導致學生的參與程度降低、學習熱情下降,從而對教學效果產生不利的影響。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是最常見的一種,它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文章在以問題為導向的基礎上,結合目前的數學教學實際情況,對問題教學方法進行了一些探索,以期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一些參考,以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創造性思維;教學模式
在教育教學不斷優化發展的過程中,如何運用創造性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已成為教育從業者關注的焦點。
在小學的啟蒙階段,將問題導向式教學法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教學模式。以問題為指導,讓學生在面臨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自由地展開自己的探索,從而深化自己對新知識的理解,并提高自己對新知識的掌握,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數學課堂上更高效地學習,更扎實地掌握知識。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一)“滿堂灌”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古語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是許多教師在教學時所持的一種固定思維,正是由于這樣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導致了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即便是在新的教育大背景下,大部分教師還是采用了“滿堂灌”的方式。在這樣一種只知其結果,不去探究其原因的“灌輸式”教育方式下,不但會讓小學生盲目地依靠教師來學習數學。長此以往,也會讓他們在數學學習中的邏輯思維能力變得更加薄弱,只能順應教師的思路開展學習,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
(二)問題導向式教學的設計不夠完善
數學的學習和人們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是密切相關的。然而,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很多教師在提出引導性的問題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從書本上得到理論性的結論,過分注重于書本上的知識,而忽視了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并沒有真正地培養學生的理論與實際應用能力。因此,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并沒有意識到對問題進行探究的實際應用意義,也缺乏在日常生活中面對不懂的問題時進行主動探究的能力。長此以往,這將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獨立思考意識的形成。
(三)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始終在教學中占“絕對主導”地位,全程把握課堂的走向。雖然,在當前“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理念下,很多小學數學教師都想要重視并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他們仍然會不由自主地以自己的想法為主導,發出教學命令。在這樣一種教育方式下,沒有發揮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只能導致學生“機器化”和“自主性”的逐步喪失。
二、問題導向式教學實施的目的要求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果要開展高效的問題導向式教學,就必須對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整理,而不能只停留在簡單知識的學習上。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學生可以對知識中所涉及的每一個元素展開整合和理解,從而構建出具備一定綜合知識建構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的知識系統。
首先,教師要使學生能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現實中的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取得較好的學習結果。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獨立尋找現實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新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與把握。最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良好健康的學習習慣和思想品質的培養,并積極地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及相關現象。
三、問題導向式教學應用于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意義
(一)促進課堂導入
導入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直接關系課堂的有效性,也關系教學的實際效果。因為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差,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所以,數學教師需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措施,讓教學氛圍變得生動起來,從而讓學生能夠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問題導入”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使學生能夠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從而為“問題”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的教學方式。
(二)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問題導向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有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不少教師忽略了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但是在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將生活與數學知識之間的關系建立起來,為學生營造出一個生活化的學習環境,從而降低他們理解數學知識的難度,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更好地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
(三)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問題導向式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分析、探究,尋找問題的答案,進而能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數學思維模式。一般而言,對數學問題的解答,通常都是一成不變的,而對問題求解的思考過程則是多種多樣的。在運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不同的思維角度、不同的解決方式來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讓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四、實施問題導向式教學的對策
(一)教師轉變傳統教育理念,提升自身教學素質和能力
首先,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改變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課堂主人”,應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引導他們去探索問題,讓他們養成思考的良好習慣,而不是強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率。在備課方式上,盡管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但教師也要做好開展問題導向型課程的前期工作,指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索,挖掘探索的樂趣,讓探究性思維扎根于他們的心靈,讓他們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
其次,教師應注意與學生開展有效的交流,培養與學生的親密關系。只有對學生的生活與知識有了全面的了解與掌握,才能確保自己能夠及時地了解他們的需求,從而能夠更好地指導問題教學,從而改善問題導向式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豐富問題導向式育人方法教學實踐模式
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要積極地進行創新,探索問題導向式方法更多的育人路徑。
例如,在學習“統計”時,教師可以采取“實踐活動+問題導向”的教學方式,首先要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出發,收集數據,畫出一張統計圖表,然后再讓學生根據圖表來解答“數據的變化有什么規律”“數據說明了什么”之類的問題,讓他們能夠掌握一些數據的分析方法,并從數據的角度來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事情。
又如,在“簡易方程”的知識點講授中,教師可以采取“以問題為中心+協作、互相幫助”的方式,提前準備一些難度不等的應用題,讓每一個小組都可以自己去解決,把相關的問題當作是引導小組一起討論、探究、質疑和總結的動力,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并幫助他們在應用題中,根據所知道的條件,推導出各種公式,從而讓他們的思維更加靈活,并提升他們的運算能力。教師要給每一個小組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講述自己的學習成果。在這個過程中,小組與小組之間可以互相提問,在問題導向下,反觀所列方程,敢于提出疑問,以此為基礎,整理解題思路,并達成一致。
盡管創新可以幫助教師有效地運用問題導向式的育人方法,但是,教師仍然需要關注的是,在教學模式中要體現出合理性、實效性、生本性,要主動地去學習和實踐,去積累自己的教改經驗,并將學生的學情進行比較和分析,避免教學愿景與現實相脫節,從而賦予問題導向式教法更具科學性,進而能夠更好地落實小學數學育人目標,實現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合理進行問題創設
為了使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迸發出更強大的效益,數學教師必須設身處地地站在學生的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將所講述的數學知識相結合,劃分本章節學習的重難點,按輕重緩急進行知識講解,以幫助小學階段的學生深層次地理解所學內容。
在課堂上,教師還要提倡學生群體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運用聯想、想象、總結、歸納等多種方法,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在整體上,將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和探索的欲望都充分調動起來,這對學生迅速地解決一個抽象的數學問題是有利的,可以幫助學生在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之間實現同步發展。
例如,在教學“測量”時,最基本的目標就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總結,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毫米和厘米的相互關系,從而讓他們有一個基本的概念。首先,在教學初期,教師可以準備好電話卡、醫療保險卡、黑板擦、書本等各種不同的教學工具,可以先讓班上的學生用估算的方法,對各種物品的長寬高做一個簡要的概覽,并將所得到的數據分別記錄下來。其次,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測試,以檢驗學生之前的估計,并指導學生在測試的基礎上,對單位換算進行深入的研究。對生活中厚度約為1mm的物品進行實例呈現。在課堂上,學生群體可以通過相互交流、共同總結的學習方式,解決教師所布置的數學學習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地進入所創造的問題情境中,創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數學學習環境,并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探索意識和團隊意識。最后,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本章節的重點學習任務進行集中匯總,并詳細地指明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而增強學生群體的學習印象。
(四)營造濃厚學習氛圍
一個班級的學習氣氛是否濃郁,與這個班集體的學習熱情是分不開的。所以,數學教師要發揮好自己的引領作用,可以適當性地緩解小學階段學生過重的作業壓力,對學生的學習任務進行再分配、再調整、再優化,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并且教師要引導小學生更有效、更自主、更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在確保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
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直線、射線、線段和平行線”的知識內容時,因為本章節的知識難度系數比較大,因此,教師群體的引導就變得非常關鍵。首先,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下,教師可以通過導入一些直觀的幾何圖像,幫助學生形成一些立體的空間概念。其次,根據課文內容,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利用已有的圖畫工具,使學生能夠熟練地繪制出相應的圖畫。教師將大部分的課堂時間都交給了學生,這樣既能有效地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營造出一種既有人文關懷又有知識魅力的數學課堂。最后,為了加強學生對相互垂直這一知識點的認識,可以采取折一折、摸一摸、說一說、畫一畫等多種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理解,培養學生辨別和質疑的能力。
總之,教師應讓所有學生一起參與進課堂,并對他們進行持續的總結,引導他們在錯誤中汲取學習經驗,在成功中分享快樂,在實踐中提升他們的參與感。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本章節的核心知識,還能激勵學生不斷地摸索數學學習技巧,營造全新的育人環境。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采用問題為本的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在課堂上,教師應通過問題的引入、問題的探究和問題的解決三個環節來進行問題導向的教學。在運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對問題進行合理的設定,強化課堂的引入,進行教學的探索,并建立一套新的教學評估系統,將問題導向式教學的效果發揮到最大,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質效,強化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質。
參考文獻:
[1]張彩虹. 如何在小學數學中應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研究[J]. 科技資訊,2020,18(19):89-90+93.
[2]潘軍義. 如何在小學數學中應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研究[J]. 學周刊,2019(35):68.
[3]雒軍. 問題導向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地位研究[J]. 當代家庭教育,2019(22):130.
[4]陳亮霞. 淺議問題導向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地位[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04):66+68.
[5]岳禎. 問題導向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甘肅教育,2021(15):95-96+99.
[6]張向斌. 如何在小學數學中應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研究[J]. 新課程,2021(20):57.
[7]張彩虹. 如何在小學數學中應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研究[J]. 科技資訊,2020,18(19):89-90+93.
[8]石伶俐. 小學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模式研究[J]. 求知導刊,2022(18):38-40.
(責任編輯:張涵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