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的實施意見》指出,要“深化體育與教育的結合,大力推進校園女子足球的發展進程,并強化高校高水平女子足球運動隊的建設力度?!盵校園女子足球是發展足球事業不可或缺的一環,不僅能有效促進校園足球的普及與提升,更能夠進一步推動性別平等及體育項目多元化發展[2。在政策引導下,各地高校積極響應,不斷推動校園女子足球建設工作,總體發展勢頭良好。西南醫科大學作為四川省較早開展校園足球建設的地方性高校,以體醫融合為特色,女性學生占比較高,自2004年年初便創立校園女子足球隊,各項校園足球管理激勵制度完善,競賽體系成熟,校園足球文化豐富。經過20余年發展,西南醫科大學校園女子足球隊在2024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高校女子組的比賽中斬獲總冠軍,成為四川省近年來校園足球開展的標志性成果。探究西南醫科大學在校園女子足球建設方面開展現狀以及成功經驗,對促進我國高校校園女子足球項目的持續優化,提升校園足球的綜合水平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一、研究方法
(一)問卷調查法

本文針對西南醫科大學校園女子足球運動的開展現狀,采取分層抽樣的方式,隨機抽取200名西南醫科大學非體育專業大一至大五各專業的女大學生,確保覆蓋不同學業階段與學科背景,且校隊成員與普通學生比例符合實際分布。調查問卷內容涵蓋校園足球教學、訓練、競賽、場地設施、支持保障等多個方面,以全面了解校園女子足球的開展情況。
(二)訪談法
針對研究內容,對女子足球代表隊隊員(22人)、教練或足球教師(8人)以及體育部門工作者進行深入訪談,旨在從隊伍建設視角審視西南醫科大學校園女子足球開展所存在的問題,從而探尋有效的解決方案。
(三)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軟件,對問卷采集的數據整理匯總并進行描述性分析,找出當前影響校園女子足球可持續發展的因素,為政策建議提供理論支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西南醫科大學校園女子足球項目保障情況分析
1.足球場地配備情況
足球場地以及相應的設施設備是順利開展校園女子足球的基礎要素3。從訪談中得知,西南醫科大學現建有較完善的足球場地設施,其中包含3片標準十一人制足球場和4片五人制足球場(表1)。同時,學校配備了一系列先進的訓練器材,足球、人墻、訓練背心、標志桶、戰術板等一應俱全,為校園足球日常開展創造了極大的便利條件。
2.校園女子足球隊經費配置情況
大部分受訪者對球隊經費的評價較為積極。有13人認為經費完全滿足球隊需求,占據了受訪者的絕大多數,表明他們對當前的經費狀況感到滿意,認為學校的支持力度足夠,能夠讓他們在沒有后顧之憂的情況下專注于訓練和比賽。7人認為經費基本滿足球隊需求,能保證正常開展訓練和比賽,這說明球隊的基本運營和活動得到了保障,但可能在一些額外的、提升性的支出上會有所限制。然而,也有1人認為經費一般,勉強維持,有時會有困難,還有1人認為經費嚴重不足,極大限制了球隊的發展。這些數據反映了西南醫科大學女子足球隊在經費方面雖大體能夠滿足日常需求,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和挑戰,需要學校及相關部門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表2)。
(二)西南醫科大學女生參與足球運動現狀調查
1.西南醫科大學女生參與足球運動興趣調查
西南醫科大學非體育專業女大學生對參與足球相關活動的興趣程度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分化趨勢。僅有21名女生表示對足球相關活動“非常感興趣”,占總人數的 10.5% ;78名女生表示“感興趣”,占比 39% ,是最為普遍的情況;不感興趣的女生占比同樣較高,其中65名女生表示“不感興趣”,占比 32.5% ;這一數據反映出,在當前階段,西南醫科大學女大學生群體足球運動的參與度仍然不高,甚至有部分學生對足球運動反感,該背景下如何激發和提升她們對足球的興趣,成為校園女子足球發展的重要挑戰(表3)。


2.西南醫科大學女生參與足球運動動機調查
西南醫科大學女大學生參與足球運動動機選項最多的為鍛煉身體需求,其中參與體育考核和交友需求也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以上情況表明,非體育專業的女大學生在參與足球運動時,除了考慮社交和興趣因素外,也很注重通過運動來改善自身的身體狀況和調節心理狀態。相比之下,家人、朋友、老師影響這一動機選項選擇的人數較少,反映出當代女大學生自我認識較強,在運動項目選擇上外部因素的推動作用較小。其中有一部分學生參與足球運動是為了獲得一技之長和緩解學業壓力,說明仍有部分學生希望參與足球運動并將其發展成為終身體育鍛煉項目。就調查結果來看,在校女大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動機是多元化的,既有內在的個人需求,也有外在的社會因素(表4)。
3.西南醫科大學女生每周參與足球運動頻率調查
為深入了解西南醫科大學女大學生參與足球活動的狀況,本文對她們每周參與足球活動的頻率進行了統計和分析。調查發現,西南醫科大學女大學生參與足球活動的頻率分布具有一定規律。有15名女生明確表示她們每周完全不參與足球活動,占到調查總人數的 7.5% 。每周參與足球活動1次的女生人數最多,達到128人,占比高達調查總人數的 64% ,這一現象的主要成因與該?!洞髮W體育》足球選修課的開展相關。此外,每周參與2至3次足球活動的女生有45人,在總人數中占比 22.5% ;每周參與足球活動次數達到4次及以上的女生數量相對較少,僅有12人,占總人數的 6% 。以上數據揭示了西南醫科大學女生在參與足球活動方面參與程度,為學校進一步促進校園足球運動的普及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信息。學校應針對不同參與頻率的女生群體,設計并實施更加精確和有效的推廣策略和干預機制,以期激發更多女大學生對足球運動產生興趣,鼓勵她們積極參加校園足球運動(表5)。
(三)西南醫科大學女生足球相關消費情況調查
西南醫科大學女大學生在足球相關消費方面的具體行為和偏好。數據顯示,有127名女生每年在足球相關的消費金額在100元到300元之間,這一數字占據了調查總人數的 63.5% ,表明大多數女生在足球運動上的經濟投入相對保守和理性。她們可能更傾向于購買一些基礎的足球用品,如球衣、球鞋等,而不會進行太多投入。在消費金額稍高的區間,即300元到500元之間,有45名女生,占比 22.5% 。這部分女生可能對足球運動有著更深層次的熱愛和參與度,她們不滿足于基礎足球裝備,還可能購買更專業的裝備或參加更多的足球活動。對于年均足球消費超過500元的女生,盡管人數相對較少,但她們的存在仍不容忽視。其中,有18名女生的消費金額在500元到1000元之間,占比 9% ,而消費金額超過1000元的女生有10名,占比 5% 。這些女生均是足球運動的深度參與者,可能經常參加比賽、訓練營或購買高端裝備,其消費行為與對足球的熱情以及專業追求密切相關(表6)。



通過以上數據不難發現,西南醫科大學女大學生在足球消費層次上具有多樣性,反映了她們在足球消費上的個性化和多元化趨勢。這些數據為學校在制定相關體育活動和消費政策時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依據,同時也為校園足球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
(四)學業因素對女生參與足球運動的影響調查
醫學院校學習壓力大,課程負擔重,學生需要大量學習醫學相關專業課程,如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這些課程學習任務重,考試難度大,學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學習,在學業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學生參與足球訓練和比賽的時間和精力受到了嚴重的干擾。部分被調查者表示,在考試周和課程作業較多的時候,只能放棄足球訓練,優先完成學業任務,多數受訪女生( 58.5% )認為課程安排對足球參與僅產生輕微影響,而無影響的比例為 19.5% 。另有22% 的學生感受到較大影響,但無人表示課程安排對足球參與有嚴重影響。這反映出學業壓力雖對足球活動有所干擾,但并未達到完全阻礙的程度(表7)。
在訪談中了解到,該校護理學院、麻醉系、醫學影像系等近十個二級學院均有自主開展院系女子足球隊日常訓練工作的記錄。這些隊伍隊員對足球運動具有較高熱情,盡管面臨著繁重的學業壓力,依然堅持參與足球訓練。
受訪女生在平衡學業與足球訓練時所采取的策略不同。其中,通過選擇減少訓練次數人數最多,共計129人,占比64.5% 。這表明大部分女生在面臨學業壓力時,會選擇適當減少足球訓練的次數,以確保學業不受影響。為平衡足球訓練而調整學習計劃的僅有22人,占統計總人數的 11% 。這部分女生試圖通過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以兼顧足球訓練和學業。請假補課的人數較少,僅有5人,占總人數的2.5% 。另外,仍有 22% 的學生在面對學訓矛盾時選擇放棄足球活動。這一比例雖然低于選擇減少訓練次數的人數,但仍然不容忽視(表8)。因此,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在學業和足球活動之間找到平衡,學校和相關部門應當給予高度重視,并采取一系列的支持鼓勵措施,有效地解決學生在校園足球訓練中的學訓矛盾,確保校園足球在學校范圍內的有序開展。




(五)西南醫科大學女生對女子足球校隊發展關注情況調查
在校女大學生對學校女子足球校隊的關注情況不僅反映了學校對校園女子足球隊伍比賽的宣傳力度,也反映出高校校園足球精神文化的建設情況,更直觀地體現了普通女大學生在足球技能提升和發展方面有無明確的追求和目標。調查發現,西南醫科大學普通女大學生對女子足球校隊的發展情況非常了解的僅為35人,揭示了該校在女子足球代表隊宣傳動員上的不足,也反映出女大學生群體對自身足球運動高水平發展不具有明確的目標(表9)。
(六)西南醫科大學女生對校園足球活動內容滿意度調查
在西南醫科大學女大學生參與校園足球活動的抽樣調查中,85% 的學生曾參與過校園足球活動(涵蓋課程、社團活動、比賽活動等多種形式),僅有 15% 的女生未曾參與。在200名參與調查的女生中,有92人對內容表示“滿意”,這一數據占據了調查總人數的 46% ,顯示出大多數女生對當前的足球活動內容持肯定態度。此外,“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人數分別為21人和37人,這兩部分加起來占到了 29% ,表明她們對足球有著濃厚的興趣,或者認為足球運動內容豐富、有趣,能夠滿足她們的運動需求。仍有42人對足球活動內容表示“不滿意”,占比 21% ,以及8人表示“非常不滿意”,占比 4% 。這一部分女生的反饋不容忽視,她們的不滿可能源于多種原因,如足球教學內容可能過于單調,缺乏創新和變化,或者活動難度與她們的實際運動能力不匹配,使得她們難以跟上課程學習或訓練進度,從而感到挫敗和不滿。此外,教學方法可能也未能充分調動她們的興趣,缺乏互動性和參與感,導致她們對足球課的整體體驗不佳(表10)。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參與度較高
西南醫科大學女大學生對校園足球的興趣呈現出顯著的分化現象,參與動機也展現出多元化特征,但對學校足球校代表隊的了解程度相對較低,足球整體消費水平不高。
2.學訓矛盾顯著
西南醫科大學校園女子足球訓練與競賽體系亟須優化,學訓矛盾顯著。
3.競賽活動頻次較低
足球競賽活動頻次偏低、覆蓋面狹窄,學生參與度不高,未形成對女性友好的多元化校園足球環境。
(二)建議
1.提升足球價值認知
學校應從發展理念上構建性別平等的校園足球生態文化,提升高校女大學生的足球價值認知。通過競賽推廣消除高校女大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性別刻板印象”,深化女大學生對足球運動價值的理解,進而激勵更多同學積極參與足球運動。
2.優化學訓體系設計
整合理論與實踐課程,設置彈性課程安排,推行模塊化課程,學生可根據自身學習進度和實訓安排靈活選擇足球課程。增設過渡銜接課程,在基礎學習階段與專業實訓階段之間開設過渡銜接課程,逐步減小學習與訓練時間沖突等問題。

3.提高競賽活動頻率
增加校內足球場地設施的開放時間和使用效率,為更多學生提供踢球和比賽的機會。定期舉辦比賽,鼓勵各院系組隊參加,提高競賽頻率。同時,加強與校外足球俱樂部的合作,邀請專業教練來校指導,提升球隊水平。此外,利用學生社團組織足球友誼賽和交流活動,豐富校園足球文化。
4.強化保障措施
學校應加大對校園女子足球的資金投入,大力發展校園足球文化,保障校園足球開展擁有充足的場地和器材,同時強化教師隊伍的建設,重視教師隊伍在教學工作之余的培訓與學習,確保教師知識體系的及時更新,保障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博
參考文獻:
[1]邢穎.高校女子足球選項課的制約因素與出路尋繹[J].當代體育科技.2016(7):110-110
[2]劉軍.普通高校女生足球選項課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161-162.
[3]宛憲峰.姚舜禹.劉杰.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對高校校園足球開展的制約[J]當代體育科技.2019.9(9):87-88.
[4]劉佳興.王艷.新時代高校校內足球競賽的價值意蘊以及發展策略[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16).2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