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軍隊改革的不斷深入,近年非現役文職教員招錄比例越來越多,面對數量日漸龐大的文職教員隊伍,如何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升教員教學能力、適應教學崗位、穩定教學隊伍是各軍隊院校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文職教員的教學隊伍現狀、教學及科研方面所面臨問題,然后著眼于實戰化需求,從院校和教員兩方面對教學能力提升、人才激勵機制、長期穩定發展等方面進行論證,提出一套適合于軍隊院校文職人員服務部隊、高素質能力的路徑。
【關鍵詞】非現役文職教員|教學能力|激勵機制|人才培養
為了適應軍事發展需要,許多國家的軍隊均配有文職人員,雖然不同國家對文職人員的定義不同,但文職人員的工作職責相似,為部隊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和服務支持,以確保正常運行。隨著我軍文職人員制度愈趨成熟、制度的不斷完善,軍隊文職越來越多地進入大眾視野,被人們認可與肯定。
我軍面向社會招聘的文職人員越來越多,特別在軍隊各院校內,非現役文職人員逐漸成為教員隊伍的主力軍,無論是基礎課還是專業課的課堂中均大量出現文職教員的身影,優秀的非現役文職教員能夠為教員隊伍注入活力,對院校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非現役文職教員的素質能力對軍隊院校教學質量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1]。
一、當前非現役文職教員現狀分析
隨著各軍隊院校非現役文職教員逐漸增多,為軍校發展帶來了“紅利”的同時也給院校帶來了教育管理上的挑戰,對非現役文職教員來說,他們在自我身份認同、教學能力、服務部隊、為戰抓教等方面與現役教員存在著較大的差別,主要表現在:
(一)缺乏身份認同感,環境適應時間較長
在大規模的非現役文職招聘以前大家對文職的概念還比較陌生,隨著近年非現役文職的數量逐漸增多,既有來自于地方高校的應屆畢業生,也有來自于地方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不管來自于哪里,都匯聚到軍隊這個大家庭,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面對這一全新陌生的工作與生活環境,無論工作屬性、學習模式、生活紀律等問題均存在意識層面的秩序重新調整,因此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融入適應”過程[2]。
(二)教學經驗欠缺,教學基本功不足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通過社會招聘的非現役文職教員大部分為沒有教學經驗的應屆畢業生或社會企事業在崗人員,因此普遍存在缺乏實際教學經驗、教學基本功欠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學方法不成熟、教學流程不熟悉、課堂應變能力較差、對學員學情不了解等,因此軍校教員這一崗位給初入職的新教員帶來較大的挑戰。
(三)服務部隊經驗欠缺,科研創新動力不足
軍隊院校不同于普通院校,所培養的人才直接輸送至最前線,為戰抓教是軍隊院校所迫切關心的問題,因此授課模式、授課內容等方面需要貼近部隊、面向戰場。對于非現役新教員來說,普遍缺乏一線服務部隊經驗,大部分人具備良好的專業儲備,但如何將相關專業與部隊實際應用相聯系存在一定的脫節,不能很好地將課本知識與實戰經驗融為一體,缺乏“軍味、戰味”,加之在科研創新方面更顯動力不足,因此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明顯存在“力不從心”的感覺。
二、文職人員能力提升舉措
(一)加強思想引領,強化責任使命擔當
一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政治素質是一名軍校教員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立場、掌握黨的先進教育理論,牢記“四個意識”是作為一名軍校教員扎根教學崗位所必須具備的思想基礎。
二是增強軍隊文化意識。軍隊院校是為打仗而生、為打仗而建,圍繞實戰搞教學、著眼打贏育人才是軍校與地方院校最大的區別,作為一名沒穿過軍裝的教員,對軍營中的政治教育、紀律要求、保密檢查等缺乏文化認同,因此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文職教員就需要先當好一名兵,具備優良的軍事理論素養,了解我軍優良傳統和光榮使命,自覺融入軍隊環境,強化使命擔當。
三是培養“大先生”的優良品質。2021年4月習總書記考察清華大學時曾提到“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作為軍校教員要加強師風、師德建設,用廣博的知識去教育學員,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學員,增強職業使命感和光榮感,弘揚奉獻精神[3]。
(二)建立健全培訓機制,筑牢任職基本功
培訓作為開啟新教員任職的必經之路,有計劃地組織層次分明的崗前培訓對于新教員來說必不可少,根據文職教員的發展階段,從教學基本功、崗位能力、部隊鍛煉等方面打造多樣化的培訓方式,從方面提升教員的履職能力。
一是組織軍校特色的崗前培訓。以我校為例,文職人員入職之初除了參加海軍組織的崗前培訓,大學和學院有專門給文職教員量身打造的培訓方案,邀請各個學院、教研室授課經驗豐富的老教授進行授課,讓文職教員能夠在短時間內對學校的定位與發展、學院各專業特色有全面系統的了解。
二是組織層層遞進式教育教學培訓。校內設置崗前培訓、教學審定、主講資格認定等一系列任職培訓計劃有助于新教員迅速適應崗位、找準定位。校外發揮地方優秀高校優秀的教師培養模式,組織新教員赴地方高校、兄弟院校進行鍛煉學習,并結合線上教學培訓快捷方便的優勢,開拓新教員的教育視野、接觸前沿教育教學訊息,幫助新教員打好基礎,快速完成角色轉變、站穩講臺。同時鼓勵文職教員參與軍內外教學競賽,以賽促進、以賽促教、以賽促學,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找到短板,持續改進,形成良性循環機制[4]。
三是組織軍事職業培訓。根據不同兵種、不同專業要求,所培養學員任職方向等,通過代職鍛煉、短期培訓、工廠實習、調研及演訓等方式了解一線部隊崗位需求,有助于提高新教員的軍事職業素養,加快文職教員對部隊的了解,有效解決課堂教學“戰味不濃”的現象,且為今后的教學能力、科研創新能力的提升奠定扎實基礎。
(三)發揮“傳幫帶”作用,鍛造磨礪教學能力
剛入職的新教員,大多數是剛畢業的應屆生或缺乏教學經驗的社招人員,教學基本功尚未扎實,教學風格尚未成型,與其自我摸索費時費力,效果也差強人意,不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經驗豐的老教員、優秀教員學習,建立“導師制”,通過一對一、多對一的方式發揮“傳幫帶”作用[5][6]。
傳——充分發揮導師作用,一名文職教員可配備本教研及不同領域專業導師2-3名,傳的過程有老教員以學術講座、專題授課的形式開展,也可以是新教員積極主動全程跟聽老教員授課,學習授課經驗。
幫——充分發揮專家督導作用,在新教員上課前、上課中、上課后幾個關鍵階段加強教學督導,通過自評、互評、試練講的方式幫助新教員發現存在的問題、探討改進提升方式。
帶——充分發揮服務一線作用,制定專業對應部隊崗位輪換、院校內相關專業崗位借調等措施,通過帶教帶學、部隊實習、一線鍛煉等方式,以貼近實戰的角度提升新教員崗位任職能力,培養為戰育人使命感。
這種“傳幫帶”模式通過傳授多年的授課經驗、提升教員自身軍士素質,幫助新教員形成教學風格,最后帶出一批素質過硬、能力扎實、為戰育人的教學團隊。
(四)健全考核優化激勵機制,暢通職業發展渠道
為了極大的發揮非現役文職人員的教學能力,穩定教學團隊,建立健全考核方式、優化激勵機制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加強考核指揮棒作用。為了適應新時代多元化的特點,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構建一套多元化、系統性的考核體制,有助于提高教員的工作積極性,增強使命的緊迫感、提升主人翁意識。考核過程應圍繞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進一步細化考核細則、優化考核流程,構建一套上中下三級考核機制,上—部門主官評價、中—同事互評、下—學員評價,構建一套全方位、系統化的考核機制,為文職教員晉升、續聘等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二是建立崗位晉升激勵機制。構建一套適合于文職人員的長期發展機制,鼓勵優秀文職人員學歷提升、職稱評審、評選評優等方面發揮模范作用,積極營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激發鼓勵廣大文職文員建功立業的積極性[7][8]。
三、結語
非現役文職教員為軍隊院校教育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對軍隊院校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但也對院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文職是新編制、新序列,但不代表我們責任輕、作用弱。文職與現役軍人,只是編制、序列不同,但責任同樣重大。作為文職教員應該從思想上、行動上、觀念上轉變,向現役軍人看齊,發揮主觀能動性。隨著制度建設的完善、人才培養流程的優化、發展空間的提升,文職教員的大舞臺已逐步建立,文職教員應順應時代發展不斷提升自我能力,為軍隊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鄭椿霖,耿明華.打造不穿軍裝的兵—西方國家軍隊文職制度管窺[J].環球掠影,2006(24):42.
[2]孫紅巖等.軍校文職教員實戰化崗位勝任力模型構建的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0(11):71-73.
[3]王志敏等.提高軍隊元宵文職人員教學能力的實踐與思考[J].亞太教育,2015,5(15):283-284.
[4]張素琴等.實戰化背景下軍校文職教員教學轉型研究[J].科技視界,2018(13):207-208.
[5]孫紅巖等.軍隊文職教員崗位勝任力培育路徑[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20,22(6):77-80.
[6]施紅星.士官院校文職教員教學能力建設研究[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21,23(1):70-73.
[7]王娟.淺談非現役文職教員的“四有”擔當[J].經濟研究導刊,2016(227)132-136.
[8]李瑞紅等.關于如何加快文職教員專業改裝的幾點思考[J].科教導刊,2019(2):18-19.
(作者簡介:董彩萍,海軍航空大學,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水下聲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