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改進與優化策略進行闡述,旨在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 核心素養 作業設計 改進與優化 策略
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鞏固知識、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作用,是落實育人目標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深入探究核心素養視角下語文作業設計改進與優化的策略,為作業設計的創新及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一、設計前置作業,啟發思考增強感知
不少教師認為作業只是用于課堂學習或是課后練習環節,沒有充分認識到作業在課前預習環節的作用,導致學生的預習與課堂學習脫節。為了改善這種局面,教師應積極轉變理念,充分認識到作業在預習環節的作用,并給學生布置一些前置性的作業,讓學生在這些作業的指引下得以深入思考課堂知識內容,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以《觀潮》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預習課文的作業,讓學生在課前通過自主閱讀,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以及作者的觀察方法,了解文章運用怎樣的寫作手法對景物進行了細致刻畫和描述,思考如何運用這些表達方法和技巧對自己的寫作進行優化,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同時,教師還可給學生提供與本課知識內容有關的微課,讓學生在微課的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進行預習,并用特殊符號標注出不懂的地方,便于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學習。這樣,學生就會在前置性作業的指引下更好地感知、理解新知,從而促進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的提升。
又如,教學《牛和鵝》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前置性作業來做好課堂學習的準備工作,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帶領下感知、理解新課內容。問題可以是:“我”原來對待牛和鵝的態度分別是怎樣的?之后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轉變?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在課堂起始環節,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進行交流探討,借此檢查了解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以及課前預習的效果,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在思考、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發展。這樣,學生對課文內容就有了較深刻的感知和理解,教學效果就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二、設計分層作業,尊重差異滿足需求
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其獨特之處是新課標背景下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因此,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語文作業應將分層設計理念引入,通過設計難易不同、層次分明的作業來滿足不同能力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在進行個性化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鞏固知識、發展技能。
以《海上日出》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可以結合文本內容設計不同層次和類型的作業。比如,基礎型作業是與本課知識內容有關的作業,圍繞這一類型作業可以設置“看拼音寫漢字(詞語)”“給生字注音”“組詞、選詞填空”等不同類型的習題。提升型作業是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和思想內涵理解、感悟的作業,這種類型的作業相對于基礎型作業來說難度有所提升。可以讓學生思考文章描寫了海上日出怎樣的景象,以及不同情況下的海上日出景象,等等。之后,教師還可以進一步設置拓展型作業。這種類型的作業往往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可以讓學生思考如何將海上日出的景象生動地刻畫出來。教師不用指定學生必須完成哪一種作業,而是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選取其中的一種或兩種作業來完成。如此,便能讓不同層次、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在分層作業的指導下得到有針對性的鍛煉。
三、設計課外閱讀作業,開闊視野發展素養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閱讀類作業的設計,讓學生在閱讀大量優美篇章的過程中逐漸開闊視野,提升核心素養。
以《白鵝》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累文中描述精美之處,使學生通過深入閱讀了解如何對動物的特征進行細致刻畫和描述。完成課堂教學活動之后,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設計課外閱讀類作業。比如,給學生提供與動物有關的文章,讓學生通過對比閱讀,了解這些文章分別從哪些角度來描寫動物的特征,從而使學生對這類文章的寫作思路和方法有更深刻的認識。
四、設計融合作業,激發審美提升素質
語文作為基礎性的課程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理解其他學科知識,因而從學科融合的角度出發,合理規劃、設計作業顯得十分重要,這是打破學科壁壘、強化不同學科關聯性的有效方式。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學科融合類作業的設計,在不斷豐富和完善語文課程內容的同時,促進學生審美素養和語言綜合素質的提升。
教師可以從激發學生審美意識的角度出發,融合美術學科,通過設置繪畫類的作業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以《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以及書中插圖進行繪畫,將爬山虎的葉子、腳及其如何向上爬的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為了使學生畫出的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在直觀畫面的引導下更好地進行繪畫。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圍繞學生所畫的內容與學生進行互動,并讓學生以自評、互評的方式評價自己或他人繪畫中的優點與不足,從而使學生的審美意識得到充分激發。
又如,教學《海上日出》這篇課文時,為了使學生對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觀有深刻的認識,教師同樣可以給學生布置繪畫任務,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自由聯想和想象,將海上日出的奇觀借助畫筆生動地展現出來。同時,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將一些關鍵的字詞描繪出來,如“鑲了金邊”“一剎那間”等。為了使學生對海上日出的整個過程有直觀認識,教師還可讓學生以連環畫的形式表現這個過程,使其審美認知能力和創新思維得到有效提升。這樣,學生在融合性作業的指引下,也能充分感受到不同學科的魅力以及學科之間的關聯性。
五、設計實踐作業,激活思維遷移運用
注重學生思維品質和人文情懷的培養是核心素養視角下語文作業設計的重要目標。然而這一目標的達成單靠設計書面類的基礎作業是遠遠不夠的,從實踐拓展的角度出發設計形式多樣、豐富多元的作業就顯得十分迫切和重要。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設計豐富多彩的實踐性作業,讓學生在親身參與、體驗的過程中,感受到語文學科的無窮魅力,感受到人世間的真、善、美。
以《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給學生布置實踐性的作業。比如,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如小狗、兔子、小鳥的“住宅”,探究它們的“住宅”是用什么做成的,有著怎樣的特點,等等。讓學生將觀察的過程和結果以觀察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之后在課堂上進行展示、交流。此外,教師還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給某一動物制作“住宅”,并將自己的制作過程以視頻的方式記錄下來。如此,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探究能力得到了有效鍛煉,學生在參與實踐以及靈活運用知識的過程中也能實現素養的內化。
總之,結合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創新作業設計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重要舉措。小學語文教師應深入探究核心素養背景下作業設計的有效思路和方法,充分發揮作業的作用和功能,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愛民.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策略[J]. 天津教育,2020(33):159-160.
[2]李磊.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實踐性作業設計初探[J]. 中小學教學研究,2021,22(01):64-67.
[3]徐雯.“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要點探討[J]. 小學生(中旬刊),2023(0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