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教材為例,探討了主題教育與中小學教材編輯業務相結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讓教材編輯通過主題教育學習,養成全面、系統、綜合政治素養的具體做法,并以實踐效果證明了主題教育與業務相結合對編研出版更多培根鑄魂、啟智增慧、適應時代要求的精品教材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主題教育 編輯業務 教材編輯 實踐研究 創新方法
黨的二十大精神內涵豐富,既有政治上的高瞻遠矚和理論上的深邃思考,又有目標上的科學設定和工作上的戰略部署。我們要把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起來,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政治性、思想性、戰略性,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2023年4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使全黨始終保持統一的思想、堅定的意志、協調的行動、強大的戰斗力,努力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作為教材編輯,如何全面理解、吃透精神實質,并將其有效轉化進教材,不僅需要較高的政治站位,還需要扎實的理論功底,而這兩點需要通過主題教育與具體業務相結合來實現。因此,主題教育與教材編輯業務相結合,對于綜合提升教材編輯人員政治“三力”、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適應時代要求”的精品教材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主題教育與教材編輯業務結合的重要意義
出版業在文化事業中發揮著傳播先進文化和為社會提供優質精神食糧的重要作用,這就要求作為出版行業核心力量的編輯隊伍應該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和專業技能。[1]我國教育出版是為國家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服務的,是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教育出版編輯必須有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和出版導向的能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并對教育、科技、人才進行統籌安排、一體部署,吹響了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號角。教材編輯作為教育出版編輯隊伍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所生產的文化產品即教材具有示范性、教育性的功能,更需要具有很高的政治素養。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的頭腦的任務,教材編輯必須對黨的二十大精神先學一步、學深一層,切實武裝好自己的頭腦。
教材編輯的工作任務是編輯教材。教材是學生首要的、基本的文化資源和精神食糧。同時,教材是國家事權,決定著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必須體現國家意志。我國的教材編輯和出版必須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服務。教材編輯業務正是朝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目標,將體現國家意志的價值觀和文化知識進行系統融入、整理和編輯,用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因此,主題教育學習是幫助教材編輯明確工作性質、任務和目標的必要手段,是教材這一文化產品的屬性和教材編輯的工作屬性共同決定的。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編輯出版高質量教材是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基礎,也是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高質量教材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政治立場鮮明,凸顯思想性的教材。要想編輯出版高質量教材,教材編輯就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只有通過主題教育學習不斷提高教材編輯的政治站位,不斷提升其政治判斷力、領悟力和執行力,才能切實提高他們對教材意識形態的把關能力,把黨和國家的意識形態要求落實到教材當中,切實推動高質量教材建設。
二、主題教育與教材編輯業務結合的實踐路徑
2024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鞏固拓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果的意見》指出,為鞏固拓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以下簡稱“主題教育”)成果,推動廣大黨員、干部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更加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堅持以學鑄魂,持續做好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化、轉化工作;堅持以學增智,不斷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悟規律、明方向、學方法、增智慧;堅持以學正風,推動全黨以自我革命精神解決黨風方面的突出問題;堅持以學促干,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當前,教材編輯主題教育與業務相結合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全面做好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教材工作。
(一)增強教材思想性
教材編輯要確保教材引導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要將黨的二十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同領域的部署系統融入各學科課程教材中。這就需要在主題教育中邀請各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來給教材編輯進行專項解讀。
教材編輯有了不同領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系統知識,才能將其與不同學科、不同學段教材內容相結合,才能做到各學段系統貫通、有序遞進、螺旋上升,確保各學科育人功能協調配合,橫向銜接。教材編輯接受上述主題教育也有助于將教材中的相關內容與黨的二十大精神對標對表,科學有序地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進教材,實現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全面進教材的目標。[2]
教材編輯通過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學細悟,使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統有機融入各學段、各學科課程教材當中,使教材意識形態屬性更加鮮明,鑄魂育人實效性更強。
例如:在歷史教材中寫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等表述,使學生了解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表述、新判斷,了解關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表述等。例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教材編輯就需要通過哲學、史學、國學等相關專業專家學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歷史進行深入解讀,有意識地在教材中展現中國的文明成果,增強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又如,在歷史教材中,通過問題設計引導學生深入了解黨的二十大精神,通過設置“課后活動”,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取得的各項科技成就;設置“材料研讀”,引導學生閱讀黨的二十大報告,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設置“問題思考”,引導學生結合當前國際形勢,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二)增強教材科學性
教材編輯要發揮教材的育人功能,在教材中科學有機地融入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彰顯我國在科技等專業領域建設中取得的豐碩成果,大力弘揚我國科學家的奉獻精神等,就要選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內容,并將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凝練的語言轉化為以講故事與講道理相結合、生動案例與抽象概念相結合,以小見大、圖文并茂的形式有機融入教材。例如,在物理教材行文中有機融入反映我國科技和建設新成就的圖片、事例、數據,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有意識地以我國科技成就為背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且通過主動探究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習題的設計中結合我國科技和建設新成就的素材,增強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在化學教材中設計拓展性欄目,通過介紹我國科學家的突出貢獻和奮斗精神,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科技報國的遠大志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不懈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材編輯通過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地梳理、全面地學習,結合學科特點和結構體系,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內容系統全面地落實到教材當中,使教材的科學性更強。教材編輯只有通過實踐性的研學和培訓,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閱讀學習實際,合理開發和利用課文資源,才能真正使教材有效激發學生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最終發揮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教材鑄魂育人實效。例如:在科學教材中設置了“拓展·科學家的故事”欄目,選用大量我國科學家(竺可楨、茅以升、伍獻文、趙其國、黃旭華等)的成就及成長故事,進行科學精神和愛國主義教育;設置了“拓展·科學與職業”欄目,介紹與科學有關的職業,進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育。以此使教材切實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所提出的“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
又如,在生物教材中,通過介紹生物學中的“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引導學生理解生命世界的物質性、統一性,以及生命世界的運動規律,為學生建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打下基礎。
(三)增強教材時代性
教材編輯通過主題教育全面理解黨的二十大精神蘊含的世界觀、方法論價值。這樣的主題教育可以使教材編輯在具體工作中,堅持好、運用好黨的立場觀點方法。例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所指出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運用其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中國的問題”。這也是教材編輯做教材工作所要遵循的指導思想。具體表現為保證教材內容堅持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例如:確保歷史教材在進行歷史闡述的時候堅持唯物史觀,摒棄歷史虛無主義。
教材編輯通過主題教育,全面理解黨的創新理論的歷史脈絡與實踐根基,對于在教材中給學生講清楚國情國策十分關鍵。如:思想政治教材通過介紹“黨的十九大、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介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就,更新脫貧攻堅數據,可以清楚地向學生闡釋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偉大歷史意義,幫助學生加深對黨的政治認同。
教材編輯通過主題教育,牢固樹立緊跟新時代、新形勢的意識,養成根據黨和國家公布的官方統計數據、材料及時更新教材相關內容的習慣,使教材更加充分體現新時代的偉大成就。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引述“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114萬億元,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達18.5%,提高7.2%,穩居世界第二位;谷物總產量穩居世界首位;制造業規模、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一;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使學生認識到新時代以來,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幫助學生感悟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
(四)增強教材適切性
教材不是官方文件,教材是“根據一定學科任務,編選和組織的具有一定范圍和深度的知識技能的體系”[3],是“教學過程中教師用來協助學生學習達到教學目標的知識信息材料”。[4]要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教材編輯必須做到將黨的二十大精神有機融入教材,而不能照抄照搬文件。這就需要在主題教育中邀請學科專家、教材專家、學習心理專家,針對教材的具體內容,一事一議地判斷如何用兒童青少年能夠理解并能夠引發他們興趣的語言和課文內容將黨的二十大精神靈活轉化到教材中。
教材編輯把從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獲取的理論成果和時政資源,與教材中關于培養時代新人的學科理念、知識、觀點有機融合,旨在使教材能夠更精準朝向育人目標,實現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教材這一進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融入與轉化。例如:教材編輯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結合不同學科特點和不同學段的學生實際,科學地選擇黨的二十大精神內容融入教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重新編寫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容,完整、系統闡述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本質屬性、特點和優勢等內容,并設計了適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啟發性題目,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實現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
綜上,主題教育與教材編輯業務培訓相結合,對于教材編輯更加全面、系統、深入地加強理論學習,完整、準確、全面領會政治思想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教材編輯只有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研學活動,并邊學邊用,才能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在教材編輯工作的發展思路、工作任務和具體舉措中,確保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教材的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確保教材內容的思想性、時代性、適切性,助力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
(作者單位系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