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皮艇球項目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其在國內以“跨項”為指導思想進行發展的實踐過程,對在當前國內體育大環境下某一新興項目如何在“跨項發展”理念指導下,以提高競技成績為目的進行整體發展的一般規律與運行特征進行研究,期望為國內新興項目的發展過程中應用“跨項發展”來實現項目水平的快速提高提供借鑒與啟發。結論:基于跨項的國內皮艇球項目的發展,可分為嘗試、探索與發展三個階段;從皮艇球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出跨項過程中應明確項目主要特征如項目主導因素特征的相似性,兼顧被轉項與轉項對象之間主要動作機制的一致性關系,加強跨項隊員對新項目規則的掌握與適應,以此為基礎分析原有項目競技能力與新項目所需競技能力所存在的限制性因素并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是新興項目快速發展的高效途徑,原項目選手已有的技能水平是跨項后專項能力發展的重要基礎。
關鍵詞:跨項;皮艇球;新興體育項目;發展策略
“跨界、跨項、跨地域的人才選拔”這一理念成為近年來國內體育界的熱點研究問題,早在2017年3月9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冬季項目備戰2022年冬奧會跨項跨界選材動員和座談會”中[1-2],基于以往我國參與冬奧會的備戰人員主要來自于我國東北三省地區,相對來說底子薄、基礎差的現狀問題,為了充分發揮出我國競技人才厚度優勢,利用我國競技體育的舉國體制優勢,制訂出將“跨項”這一理念作為打破當前備戰冬奧人員瓶頸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有效提高我國備戰 2022 年冬奧會的競賽水平;隨著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攀巖、沖浪、滑板、小輪車、空手道5個新興奧運項目的設置,“跨項”已不僅應用于冬季項目與夏季項目之間的跨界跨項,更在夏季項目與更大體育運動范圍領域中展開[3-5]。當前國內學術界人士對“跨項選材”的功能定位、現實意義、實現路徑以及與傳統選材的關系等方面已做出不少研究,但多限于理論構想、運動員個體及階段性成果分析等方面[6-10],在實踐中,新興體育項目如何應用“跨項”的理念進行發展的完整實踐案例卻鮮有涉及,特別是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傳統田徑、游泳、三大球外的新興體育項目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視野中并受到大眾歡迎,對于這些新興體育項目應如何有效發展便成當前迫切需求?;谶@一現狀,本文以國內新興項目皮艇球為例,對“跨項”理念在實踐中應用的完整過程進行總結與分析,期望為新興項目應用“跨項”進行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借鑒。
1 皮艇球運動發展現狀
皮艇球,在我國港澳臺地區也被稱為獨木舟水球或皮艇輕球,為國際皮劃艇聯合會正式承認的比賽項目,是近年來在國內發展較為迅速的一項小眾運動。皮艇球起源于歐洲,從1994年英國舉辦第一屆世界錦標賽開始,迄今已舉行了十三屆比賽(2020年世錦賽因新冠疫情未能舉行),其中前五屆只有男、女兩個比賽組別;從第六屆世錦賽開始增設了男子U21組別的比賽,但并沒有相應設置女子U21組別的比賽,直到2010年第九屆世錦賽這一現象才被打破,較為完整地設置了男子成年組與男子U21組及女子成年組與女子U21組至現在。皮艇球運動在亞洲開展時間較早,日本與中國臺北參與時間較早且成績穩定,伊朗則為后起之秀,亞洲國家參加皮艇球世錦賽的成績如表1。
表1 歷屆亞洲球隊參加皮艇球世界錦標賽成績
(資料來源:國際劃艇官方網站http:// www.canoeicf.com)
從皮艇球競技水平最高的世錦賽歷史成績來看,2000年之后,男子組方面德國獲得過1次冠軍,英國獲得了2次冠軍,法國和荷蘭獲得過3次冠軍,這四支球隊是傳統男子組強隊;女子方面,冠軍之爭一直在德國與英國之間展開,其中英國共奪得3次冠軍,而德國則拿到了6次冠軍。從成績上看,英國、德國、法國與荷蘭這四個歐洲國家在此項目上擁有傳統優勢。在亞洲國家中,無論男子組還是女子組,實力較強的是中國臺北、新加坡、日本和伊朗,其中男子組中國臺北隊曾拿到過世錦賽第8名的最好成績,女子組日本隊則拿到過第4名的亞洲球隊歷史最好成績。從參與人員看,多數國家皮艇球從事者都將其作為自己的第一主項,從少兒階段便開始了皮艇球的專項訓練,但由于皮艇球是非奧項目,很多皮艇球從事者在初級階段利用此運動培養出自身穩定的控艇與劃槳技術、良好的水感后,可以在高級階段轉到激流回旋項目中以尋求進一步的專業發展。在新興項目國家如亞洲的馬來西亞,則常將有多年激流回旋訓練基礎的運動員轉到皮艇球項目中,以求得在短期內加強皮艇球隊伍整體力量與競技水平。
2 國內皮艇球運動發展歷程
2.1 嘗試階段
在1995年由中國成都新津區舉辦的第六屆亞洲皮劃艇錦標賽中,便已設置了皮艇球比賽項目,雖然這屆比賽是在國內進行,但中國并未組隊參加;1999年在湖南常德舉行的第八屆亞洲皮劃艇錦標賽暨第二屆亞洲青年皮劃艇錦標賽中,同樣設置了皮艇球比賽項目,在這次比賽中,中國水上運動管理中心第一次組隊參加,當時國內的水上運動主管部門從參賽報名與組織的便利性出發,直接從皮劃艇競速項目運動員中選派了一支女隊參加,但由于準備倉促且存在項目轉換的適應性問題,最后的比賽成績并不理想。
2.2 探索階段
自2018年開始,中國皮劃艇協會決定大力提高與發展國內皮艇球運動的競技水平,并確定出以激流回旋項目運動員為基礎,以“跨項”為發展途徑的工作思路,在2018年國家激流回旋隊冬訓期間,組織專家論證國內皮艇球發展實施的工作方案,并首先在2018年冬訓過程中,對在四川米易進行集訓的國家激流回旋項目隊運動員嘗試普及與開展皮艇球運動。在這一嘗試與探索皮艇球與激流回旋項目結合的過程中,皮艇球僅作為一項激流回旋專項訓練結束后的副項進行,主要內容是讓激流項目的教練與運動員首先從規則上認識該項運動,了解與掌握皮艇球運動基本技術,并以參加2018年皮艇球世錦賽為檢驗這一階段成果的契機,但由于組隊與訓練時間過短,在這次比賽中“跨項組合”的成果并未體現出來。
2.3 發展階段
為了盡快提高水平,在國家水上中心三部的主導下,于2018年5月在寧波東錢湖舉辦了第一屆皮艇球裁判員培訓班,以普及皮艇球競賽規則為主要目的;在此基礎上,2018年10月在貴州省黔南州荔波縣的民族體育中心游泳館舉行的第一屆中國皮艇球冠軍賽,正式拉開了國內皮艇球運動開始進入“國家隊”組織發展的序幕。截止到2021年3月份,中國皮劃艇協會的組織協調主辦和舉辦了全國性以上賽事8次,包括全國皮艇球冠軍賽、全國皮艇球錦標賽、全國青少年皮艇球錦標賽、全國青年運動會皮艇球賽事、中國水上大會皮艇球賽事、世界休閑體育大會皮艇球邀請賽等,特別是在全國第二屆青年運動會上,要求所有激流回旋參賽單位捆綁式參加皮艇球項目的賽事,這一舉措大大提高了國內的皮艇球訓練熱情,如表2。
中國國家隊最近的世界比賽是在2019年10月24日至27日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舉辦的皮艇球亞洲杯比賽,取得歷史最好成績。在這次比賽中,由中國皮劃艇協會組織協調,以各省皮劃艇激流回旋隊的專業運動員為主體,以2019年全國皮艇球錦標賽的比賽過程和成績為基礎進行選拔,在聘請的新西蘭外教James Mitchel指導下進行統一集訓后組隊參加,并最終取得了U21女子組冠軍、U21男子組第三名的中國皮艇球隊參加國際性比賽的歷史最好成績,并實現了新興項目成績跨越式發展的目的。
3 國內皮艇球運動跨項發展歷程分析
3.1 確定從何跨項
3.1.1 項目主導因素的相似性分析是合理跨項的前提
1999年國家水上運動管理中心第一次參與皮艇球項目,從報名的便利性考慮,做出了以加速沖刺能力與力量素質較為優秀的皮劃艇競速項目運動員組隊參賽的決定。但從整個比賽過程來看,這種跨項思路在實踐中有較大問題,以個體能力為主導因素的競速類運動員在進行同場對抗類項目的比賽中出現了諸多不適應現象,比賽結果十分不理想。通過分析可知,由于在基本規則上的差異(如表3),皮劃艇競速項目的運動員所具有的專項能力與專項技術,只在皮艇球比賽開場的爭球階段和比賽過程中的移動階段中可以有其用武之地,在其他比賽階段中,皮艇球所需要的是對艇只進行多角度、多方位、多種行進狀態的控制變換,而皮劃艇競速項目的運動員則沒有進行過這種技術的訓練,這造成了第一次對皮艇球進行跨項的失敗,但也為今后皮艇球運動的跨項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2016年11月8日,體育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規劃》,這標志著國家為了加快推動水上運動發展,豐富水上運動產品供給,滿足群眾水上運動消費需求,激發水上運動產業和關聯產業的發展潛力與活力而準備進行的實質性舉措,也為我國水上運動的發展指明了方向。2018年起始,國內水上運動主管部門在重新觀察與評估皮艇球項目的發展前景與商業價值后,決定再次大力在國內發展皮艇球運動的競技水平。在這次的跨項過程中,在充分評估皮艇球項目特征的基礎上(如表4),確定了從激流回旋項目現有競技人才中進行跨項,并組隊參加世界皮艇球錦標賽。在這次比賽中,我國最終只在女子青年組的比賽中位列第19名,但運動員在整個比賽過程中的狀態是越來越好,也越來越適應皮艇球比賽的節奏,這為下一步皮艇球運動在激流回旋項目中進行跨項發展的思路奠定了良好基礎。
3.1.2 能量供應與關鍵技術動作特征的一致性是跨項發展的關鍵
根據資料研究,從項目能量供應角度分析,在一場比賽中,一個皮艇球選手平均中速和慢速向前劃的時間占29%±3%、對抗時間占28%±5%、休息性慢劃時間占27%±5%、操艇轉向時間占7%±1%、向后劃時間占5%±1%、沖刺劃時間占2%±1%、運球時間占2%±1%,在比賽中有69%±20%的時間運動員是以通氣閾心率以上的心率強度進行運動[11-13]。從最大強度的持續時間進行分析,100 s左右的全力劃要求運動員具備良好的力量耐力和糖酵解能力,但皮劃艇激流回旋又與其他以體能、技能或心理能力其中一種或兩種為主的項目有著不同之處。例如相比同樣是100 s左右的500 m靜水皮劃艇,只是在一個劃槳動作周期的有效性和穩定性上與皮艇球的劃槳動作具有一致性,在比賽過程中對于運動員所面對的比賽環境、承受的對手壓力和自身所應具有的抗干擾能力有較大差異;而激流回旋項目的比賽環境是復雜多變的,運動員需要根據賽道、線路和水流的不同隨時做出反應和調整,這種根據外界環境做出反應和調整的特點又不同于對抗性項目,使皮劃艇激流回旋雖然是一個計時性項目,但其需要在快速反應和調整的同時以最快的速度劃至終點,因此,皮劃艇激流回旋項目運動員具有較好的處理與應對復雜環境的能力,其在比賽中需要對復雜多變的激流環境及時作出反應,在維持身體穩定(艇和槳可視為身體的一部分)的前提下,不斷加速、減速和轉向,這些關鍵技術部分都與皮艇球比賽中的技術動作高度相似,為激流回旋選手向皮艇球項目的跨項打下良好基礎。
3.2 分析如何跨項
3.2.1 對項目規則的掌握與適應
隊員跨項之后首先面臨的問題便是對新項目規則的熟悉與適應。激流回旋項目運動員跨項到皮艇球后,由原先的計時競速到與對手的直接同場對抗,項目競技性質的變化要求運動員的比賽要素系統中增加了多種新要素。皮艇球在國內發展初期,無論是教練還是運動員對項目規則的熟悉度都處于一個較低水平,以國內裁判員水平等級為例(如表5),截止到2021年1月,在亞洲地區中,共有國際級裁判39人,其中擁有最高級別A級證書的只有3人,且全部來自中國臺灣地區;B級證書有11人,其中5人來自中國臺北,1人來自中國香港,1人來自伊朗,3人來自新加坡。從亞洲地區裁判員隊伍的架構來看,中國臺北無疑占有絕對優勢,這與皮艇球運動在中國臺北地區開展時間早、項目文化沉淀豐富而深厚有很大關系。相比較而言,中國大陸地區僅有C級國際裁判2人,無論是從裁判員的數量還是質量,都與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有不小差距,這也與中國大陸地區有組織地開展皮艇球運動時間較晚有直接關系。
針對這種現狀,在中國皮劃艇協會的主導下,我國從2018年開始開辦了多屆皮艇球裁判員培訓班,要求各個開展激流回旋項目的省市單位及社會愛好者踴躍報名參加,從基礎上提高國內項目從業人員對規則的熟悉水平。
3.2.2 對跨項制約因素的提升
激流回旋運動員在轉項皮艇球運動的過程中,從提高競技表現水平角度,首要工作是對新項目所需要的運動員競技能力要素與運動員原有競技能力要素體系的差異性進行分析,以回避激流回旋運動員從事皮艇球后所面臨的制約性因素。在確定了以激流回旋項目運動員為跨項選材對象后,應進一步分析激流回旋運動員與皮艇球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特征(表6),找出運動員在從事新項目過程中體能與技能上所存在的缺陷,以進行針對性的彌補。激流回旋運動員除了具備較高的體能水平之外,還掌握了在野水中合理的控艇能力、劃槳技術、讀水和認流能力,這使得激流回旋運動員進行皮艇球運動時具備了較大的水上優勢。進一步對皮艇球項目競技能力需求的分析,按照訓練學中的項群理論對皮艇球進行分析,皮艇球屬于同場對抗類項目,但與籃球、足球等同場對抗類項目不同的是,皮艇球的隊員是通過比賽隊員操控皮艇,在劃行過程中完成傳球、運球、射門等技術環節,因此從技術難度上,操作艇的技術應是考慮的首要問題。對于控球技術,因為所有的隊員都對籃球運動技術有著基本的掌握水平,所以在皮艇球跨項過程中,將控球技術放在了次要位置,而將控艇能力作為首要技術。在完成這一步驟后,下一步便是對激流回旋運動員從事皮艇球運動的短板——控球技術及進攻與防守戰術進行大力訓練,特別是通過多種賽事,讓運動員的各項能力在實戰中得到快速提升。
4 國內新興體育項目的發展策略——皮艇球為例
4.1 合理跨項是新興項目快速發展的高效途徑
從國內皮艇球運動發展的歷程來看,跨項是皮艇球競技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的基石工程,是新興后起項目快速提高運動水平的成功法則。以運行機制較為完善的傳統奧運項目為選材基礎,通過對比分析,建立其與最為適宜跨項項目之間的有效互通機制,是新興項目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合理的跨項選擇,是以先進選材理念超越時間、以跨項訓練積淀縮短時間、以科技助力追趕時間的有效辦法。激流回旋項目運動員向皮艇球運動跨項,是利用我國舉國體育優勢,體育統籌發展的一個有利舉措,是已有傳統項目人才為新項目的發展做出貢獻的具體表現,也是新興體育項目在國內實現跨越式發展,促進新項目競技體育人才快速成長的途徑,更是推動體育資源共建共享的一個重要渠道。以皮艇球為例,通過跨項方式選拔一批專項素質突出、具有良好意志品質、身體形態出色、身體機能優秀、運動天賦突出的激流回旋項目競技人才,在不放棄自己所從事的奧運類主項的前提下,轉項到皮艇球運動中,有效提升了國內皮艇球的專項競技水平。
4.2 限制性因素的分析與針對性訓練是重要提升方法
任何項目在進行跨項后,跨項隊員對于新項目都會存在體能與技能轉換的問題。面對新的項目特征,在確定短板的關鍵競技能力因素后,應以生物學為基礎,以新項目的競賽規則為依據,分析技能遷移和供能特點的相似性,考量跨項隊員的訓練方向、內容比重與安排。以皮艇球的跨項過程為例,進行跨項的選手都為激流回旋項目省隊層次的高水平運動員,控艇技術部分都已具備相當的穩定性,因而對于跨出項與跨入項之間的結合部分——控艇技術部分已高度擬合,所需加強的是控球與戰術部分。因此無論從國家隊的比賽成績或是國內聯賽的成績來看,激流回旋項目運動員日常除了專項訓練外,對皮艇球控球技術與戰術進行專門性訓練時間的長短,直接決定了跨項隊員水平的高低。
4.3 已有技能水平是跨項后專項能力發展的重要基礎
跨項的首要問題是確定跨項主體競技能力特征的可跨項性。一般認為在跨項過程中應從訓練年限和水平較低的層次中進行跨項,主要考慮到這個層次的運動員生物性特征優勢已顯現,且專項自動化程序不高,在技能方面還沒有形成較大定勢,因此項目之間的制約性與遷移性問題不大。這種跨項理念認為訓練水平越高,專項化水平則越高,在跨項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會越多。但從國內皮艇球跨項的實踐過程看,除了在生物學層次將隊員主要競技能力體能要素之間的一致性作為主要考慮因素外,如果項目選擇恰當,已有技能基礎是順暢跨越的重要基礎,如果被跨項的對象項目選取不當,將會為后期的繼續發展提高工作帶來較大障礙。以皮艇球為例,跨項的激流回旋運動員原有的激流專項運動水平越高,在皮艇球上表現出的競技水平也會越高,高水平激流專項隊員后期只要加強對皮艇球專項規則的理解和掌握,專項訓練的時長特別是比賽經驗的積累是跨項后運動員競技表現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徑。
參考文獻
[1]田麥久,劉愛杰,易劍東.聚焦“跨項選材”:我國運動員選拔培養路徑的建設與反思[J].體育學研究,2018,1(5):69-77.
[2]韓洪偉,戴健.競技體育跨項選材:規律·困境·反思[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1,38(1):116-123.
[3]繆律,史國生.從無序化到規?;哼\動員跨項選材的演進歷程與經驗思考[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0,39(3):72-79.
[4]王阿婷,曹宗航,熊焰.競技體育跨界跨項選材的學理基礎、實踐邏輯與實施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19(12):77-82.
[5]楊群茹.跨項選材理論溯源與關鍵問題解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9,45(6):95-102.
[6]關志遜,薛嵐.LTAD理論視域下的跨界跨項選材培養系統化實施路徑的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9,40(2):37-46.
[7]姜志遠,張莉清.經驗與啟示:以奧運會為導向的英國運動員跨項選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9,38(2):72-77.
[8]夏嬌陽,張曉明,楊新榮.冬奧會成功跨界跨項案例時空轉換特征[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1,44(4):120-131.
[9]黎涌明,陳小平,馮連世.運動員跨項選材的國際經驗和科學探索[J].體育科學,2018,38(8):3-13.
[10]李鑫.競技體育跨項選材的多元訴求、多維特征及實踐啟示[D].天津:天津體育學院,2020.
[11]SHEYKHLOUVAND M,KHALILI E,GHARAAT M,et al.Practical model of low-volume paddling-based sprint interval training improves aerobic and anaerobic performances in professional female canoe polo athletes[J].The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2018,32(8):2375-2382.
[12]SHEYKHLOUVAND M, KHALILI" E, AGHA- ALINEJAD H,et al.The effect of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on ventilatory threshold and aerobic power in well-trained canoe polo athletes[J].Science amp; Sports,2016(31):283-289.
[13]FORBES S C, KENNEDY M D,BELL G J.Time-motion analysis, heart rate,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canoe polo athletes[J].Journal of Strengthamp;Conditioning Research,2013,27(10):2816-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