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情緒;心理輔導課;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28-0084-03
【作者簡介】顏劍平,福建省石獅市蚶江中心小學(福建石獅,362700)教師,一級教師。
【設計理念】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指出,要幫助小學高年級學生克服學習困難,正確面對厭學等負面情緒,學會恰當地、正確地體驗和表達情緒,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良好個性心理品質。后現代心理學擺脫了“將人看作問題”的傳統治療觀念,其目標之一是盡可能地協助來訪者重新獲取對生活的控制感。五年級學生的情緒調適能力發展相對滯后,容易被負面情緒困擾,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忽視自身的情緒資源。
本課以“情緒不倒翁”為線索,結合繪畫和后現代資源取向的理念,通過活動引導學生感知情緒、挖掘情緒支持力量,激發學生管理情緒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玩轉“情緒不倒翁”
教師:同學們,我們來玩個游戲——我是“情緒不倒翁”。
PPT出示游戲規則:請你把“情緒不倒翁”放在手心,感受相應事件對“情緒不倒翁”的影響,用搖晃不倒翁的方式表示出來,影響越大(1~10級),不倒翁就搖晃得越快。
師生游戲。
事件:班級參加拔河比賽獲得第一名;與朋友鬧矛盾了;和爸媽談心;老師上課時突然走到我身邊;莫名其妙地被爸媽訓了一頓。
教師:游戲中提到的哪件事讓你的“情緒不倒翁”搖晃得最快?你覺得它會有什么感受?
學生1:莫名其妙地被爸媽訓了一頓,很不開心。
教師:老師能體會你的心情。
學生2:不爽、煩、不開心。
教師:面對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產生的情緒不太一樣。
學生3:與朋友鬧矛盾了,傷心、難過。
教師:與同學不和的體驗會讓人感覺不舒服。
教師: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和“情緒不倒翁”一樣會經歷各種情緒。如何跟這些情緒相處呢?今天,我們和“情緒不倒翁”一起探索。
設計意圖:通過“情緒不倒翁”帶領學生體驗情緒,初步融入“情緒不倒翁”的意象,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導入教學主題。
二、回顧“情緒不倒翁”
教師:我們剛剛和“情緒不倒翁”一起體驗了不少情緒,其中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或困擾你的情緒?它是在“情緒不倒翁”身體的哪個位置?請同學們用彩筆在學習任務單(見圖1)中以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來,并寫出困擾你的情緒。
學生完成后在小組內分享。
學生1:有一次,作業很多。可是,媽媽讓我陪弟弟玩。我特別生氣,故意把作業寫得很潦草,并且不情愿地陪弟弟玩。
學生2:我有三個朋友,會因為其他兩個人走得太近而不開心。
教師:如果用身體來表達學習任務單中的“情緒不倒翁”狀態,你覺得“情緒不倒翁”會如何搖晃?請同學們嘗試用身體表達出來。
學生活動。
教師:每個人都會受到情緒困擾。你勇敢說出來的時候,心情如何?
學生1:心情好多了。
學生2:平靜了不少。
教師:“情緒不倒翁”遇到事情時會有各種情緒,它會擺動身體,有時輕微擺動后很快停下來,有時擺動幅度大,一時半會不能輕易停下。可是,它終究會停下來,困擾自己的情緒終會慢慢得到消解。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探索是什么力量在支持著“情緒不倒翁”。
設計意圖:通過熱身游戲,帶領學生回顧困擾自己的情緒,讓學生在書寫、涂色與分享的過程中初步梳理、表達情緒,感受表達情緒后的心情。
三、探索“情緒不倒翁”
教師:剛才的活動中,同學們回顧了困擾自己的情緒,我們在這些情緒出現時可以做點什么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小組內交流。
教師:當情緒出現時,每個同學的“情緒不倒翁”都會晃動。你的“情緒不倒翁”有哪些支持力量?
PPT出示活動要求:請再次拿出學習任務單,把支持力量寫在自己的“情緒不倒翁”的肚子上,并用彩筆繪制屬于自己的“情緒不倒翁”,在臉上畫出你此刻的心情。
學生完成后在組內分享交流。
學生1:聽歌、吃東西、散心……其中,聽歌是我的“情緒不倒翁”最重要的力量來源。
學生2:我的“情緒不倒翁”的支持力量是喊出來、什么都不干、親近大自然、找人聊天、看書、聽音樂。
學生3:我的“情緒不倒翁”的支持力量主要來源是在紙上亂涂亂畫、喊出來、看書、哭一場、寫日記、做自己喜歡的事。
教師:你此刻的心情如何?
學生:有點開心,原來還有這么多力量可以支持我的“情緒不倒翁”。
教師:我們剛才通過“情緒不倒翁”感受了情緒,如果現在用你的身體去感受自己此刻的情緒,你會怎么晃動自己的“情緒不倒翁”。
學生:輕輕晃動,因為我現在心里比較平靜。
教師:老師能感受到你內心有了支持的力量。
設計意圖:通過組內交流,引導學生挖掘“情緒不倒翁”的支持力量,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激發學生管理情緒的信心。
四、收獲“情緒不倒翁”
教師: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我通過“情緒不倒翁”來感受困擾自己的情緒,找到了我的“情緒不倒翁”的支持力量,現在對自己更有信心了。
教師:同學們,現在請你把身體當作“情緒不倒翁”,再次感受被情緒困擾的時刻,感受你的“情緒不倒翁”的支持力量,希望在未來你有能力管理好困擾自己的情緒!
設計意圖:通過暢談收獲,鼓勵學生在受到情緒困擾時,嘗試使用相應方法進行情緒管理。
【教學反思】
本節課屬于情緒調適模塊。筆者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情緒體驗與表達,給予學生共情反饋,注重創設以“情緒不倒翁”為載體的體驗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活動、體驗、探索,從而提升管理情緒的信心。
本課不足:在實際授課時應注意時間分配,留給學生足夠的體驗、操作、表達的空間。這也是這一節課能否有效落地的關鍵之一。
【點評】
這是一節有意思、有意義、讓學生有觸動和收獲的課,有以下三個特點。
1.教學主題貼近學生實際需求。小學高年級學生易受負面情緒的困擾,而具備覺察與表達情緒、管理情緒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2.教學邏輯清晰流暢。授課教師運用“情緒不倒翁”的意象,生動直觀地讓學生體驗情緒來臨時的身體感受和變化,通過繪畫的方式引導學生覺察和表達情緒,自然過渡到探尋應對負面情緒的支持力量,教學邏輯層層遞進。
3.學生情感催化得當。課上,學生的感受隨著情境的推進不斷變化。授課教師運用共情、復述、追問等技術引導學生關注自身感受,在學生探尋支持力量時融入焦點技術,讓學生在看到支持力量增強后擁有面對負面情緒的信心。
如果授課教師在教學時能以更加包容的姿態引導學生覺察自己的情緒,基于學生立場鼓勵他們表達情緒,并看見每個學生內心的支持力量,或許這節課能收獲更好的效果。
(點評嘉賓:莊娥霞,福建省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心理健康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