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借助“欣賞式探詢”模式,整體謀劃,循序漸進,以匯聚內化于心的正向核心、構筑班級美好的共同愿景、優化外化于形的班級組織、推動班級未來的可持續化四維策略,賦能班級管理,助力班級良性發展。
【關鍵詞】“欣賞式探詢”模式;班級管理;正向核心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28-0077-04
【作者簡介】劉全東,廣東省中山市華僑中學(廣東中山,528400)教師,一級教師。
“欣賞式探詢”(Appreciative Inquiry)模式(見圖1)是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庫珀里德提出的一種組織發展和變革模式。筆者新接的初三班級,存在學生行為習慣問題突出、整體學習基礎薄弱、班級凝聚力缺乏、家校溝通不通暢等情況。基于“欣賞式探詢”模式的理念和操作流程,筆者以動員、激發、探詢優勢為導向的積極班級管理模式,由發現組織及其成員的優勢開始,確保班級利益相關者積極參與,共同設計、建設班級未來,實現班集體的顯著改善。
一、凝魂:匯聚內化于心的正向核心
“欣賞式探詢”的基礎是揭示班級的正向核心,即確定“我們班過去與現在最為成功的要素”,挖掘實現班級優化的潛在能力。
1.依托成長檔案,發掘自我正面能量
開學前,筆者建立了學生成長檔案,開展了“自我正能量”小調查,請學生“總結過去或現階段完成的最滿意的事情,并說說成功的原因”。學生在問卷中提及作文獲獎是由于合理規劃了暑假課外閱讀,校運會百米短跑奪冠得益于每天堅持大課間的體能訓練,短視頻剪輯大賽獲獎是因為主動鉆研視頻軟件課程等。筆者按照德智體美勞“五育”,將學生的“自我正能量”裝進檔案,并制作成“我的高光時刻”展示墻,利用開學第一課展示播放相關內容,傳遞學生的正面能量。依托成長檔案袋,發掘、收集、展示學生的正能量,旨在引導學生聚焦自己過去或現在的成功要素,發掘自我良性行為、實用方法、習慣養成等正向核心,提升自主發展能力,并有意識地固化個體正向核心,為未來成長注入動力。
2.巧設“榜樣畫像”,突顯他人向心力量
新接班級后,筆者開展了“榜樣畫像”活動,鼓勵學生尋找集體中他人的正向核心,促進學生互助互學、共同進步,為成長賦能。每天晚自習前,筆者聯合班干部、值班教師或年級主任開展“我為他的五育點贊”小活動,記錄和宣揚班級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善意行為。月末,將班級學生的小善舉繪制成“榜樣畫像”并邀請榜樣代表講述心得體會,營造積極關注他人正向行為的班級氛圍。一段時間下來,一些不良行為悄悄發生轉變,同伴之間的矛盾沖突也有所減少。巧設“榜樣畫像”既能引導學生深化對正向核心的理解,即正向核心不僅是學科成績的進步,還是道德品質、勞動技能、法治觀念、藝體美等多維度的綜合表現,也能讓被點贊者獲得教師、同伴的認可和肯定,進而再次強化自身的德行善舉,鞏固正向核心。
3.甄選班級形象,提煉班級核心價值
班級的核心價值是引領學生成長的導航標,是引領班級發展的精神力量。筆者組織了“班級形象我打造” 活動,指導學生通過演講故事、錄制視頻和撰寫文案等形式提煉班級的正向核心。學生播放“友誼杯”籃球賽視頻,提煉了團結與拼搏品質;班級志愿者一起參加抗疫服務,展現了責任與擔當品質;班級在期中檢測中獲得集體特優的成績,提煉了立志與堅持品質。學生在親身體驗的班級生活中感悟、構建、提煉班級核心價值,更易讓學生達成對班級正向核心的共識,增強對班集體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責任感,強化班集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同時,學生也對自我的言行舉止、成長目標等有了更具體和更高的要求,班級氛圍越發積極、健康和向上,為推動班級整體的積極改變奠定基礎。
二、筑夢:構筑班級美好的共同愿景
筑夢是在匯聚班級個體、他人和集體的正向核心的基礎上,借助深度對話、集體敘事等方式,勾勒以結果為導向的共同愿景,使其具象化、形象化,促使班級成員從現狀轉向更具價值和美好的未來。
1.構建學習成長共同體
為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筆者布置了一篇題為“攀登我的夢”的周記任務。在周記中,學生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講述了未來的理想職業;從近期的學科成績分析中,考量了心中的目標學校;從學科優勢中,總結了合適的學習方法等。趁熱打鐵,筆者周一結合周記內容,帶領學生分析班級榮獲“期中成績優勝獎”的原因,引導學生從個人的學習方法到科任教師的教學效果再到班級整體的學習態勢,在自然的對話、討論中,將班級共同愿景定為“登峰理想學校”,將“個人夢”與“班級夢”有機結合,引領班級前進方向。
2.構建健康身心共同體
九年級學生的學業壓力較大,一些學生可能會忽視體能與健康,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現象。基于此,筆者利用慶祝校運會獲得優勝獎的班級表彰大會,提出問題:“描述運動會上班級的精神狀態”“請同學們大膽想象,如果大家都保持這種精神狀態,我們班級的未來會是怎樣的?”經學生討論后,所描繪的班級狀態是“昂揚進取的精神,健康活力的身體”,最終實現身心健康成長。這種基于班級正向核心的積極提問,引導學生描繪一幅絢麗多彩的班級圖景,從而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提出一個班級全體成員認同的有價值的新命題、新目標,依從班級愿景積極行動起來。
3.構建良好人際共同體
“欣賞式探詢”強調共同愿景中的團隊成員是相互傾聽、彼此理解、有效交流、相互協作、互惠互利的和諧關系。新接班級后,筆者在與學生的談心談話中了解到,步入九年級后,大家面臨著許多新挑戰和新矛盾,渴望齊心協力應對挑戰和化解矛盾,在班級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生活環境。為此,筆者將以往班級籃球賽和幫助受傷同學的故事以情景劇的形式在班會課上演繹出來,象征著美好班級是齊心協力、同舟共濟的團體。一方面以體驗和故事的形式給予學生表達愿景的機會,另一方面在具體、形象的演繹中讓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成為班級的共同愿景,避免愿景的模糊性和抽象性,讓學生達成共識,積極建設和諧班級。
三、協同:優化外化于形的班級組織
厘清班級未來發展需要具備的各種條件,優化組織設計,充分利用組織中積極正面的潛能,有助于實現班級的共同愿景。
1.善借集體智慧,激發學習力
新接班級后,筆者在班級設置“小先生互助組”制度,“小先生”的標準由學生自主商討決定,互助小組目標也由組內成員集體協商而定,增強組內愿景共識,并鼓勵任課教師主動加入小組擔任組內導師,指導學生學習和生活。同時,筆者還邀請往屆的學長學姐開展“我的未來不是夢”經驗分享交流會,以現身說法的形式,為學生規劃未來提供借鑒參考。在班級內,鼓勵學習進步的學生主動分享不同學科的學習心得,為學生提供可操作性的學習方法。一段時間下來,組內成員形成了伙伴互學、互助聯動的和諧關系;小組自主確定的小愿景的完成也逐漸推動班級大愿景的實現,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團隊內成員之間的積極正向作用。
2.巧設班委課程,提升履職力
班委是班級良好生態發展的關鍵力量。筆者基于本班實際情況,開設班委培訓課程。第一,以職前宣導課幫助班委實現“職我合一” 。在招聘班委前的宣傳和引導課程中講述班委崗位與個性特征、興趣愛好、內在需要、能力強弱、年齡大小等密切聯系,引導學生知己知彼,匹配心儀的崗位。第二,職中技能課提升履職能力。以履行職責、人際交往、組織策劃等內容為基點,以主題講座、案例分析、經驗分享、實踐操作等為載體,全方位提升班委的實干能力。第三,職后拓展課促進真實體驗。筆者帶領班委走進社區、商場和企業,開展面對面職業訪談,引導班委了解不同職業的特點、能力要求以及與學校課程的相關性,促使班委在采訪中深化職業認知,在體驗中強化責任意識。
3.打造家委團隊,提高共育力
家委會是提高班級管理水平的得力助手,也是實現家校共育的橋梁。因此,筆者運用多種方式積極打造新型家委團隊。一是用“望遠鏡”思維培訓家委成員。培訓需要有長遠眼光,重方法輕理論,服務于班級共同愿景。因此,筆者開展了班級活動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親子關系處理等主題的家委培訓,并鼓勵家長將自己的成功經驗和方法傳遞給其他家長;結合家長在教育中的困惑,如手機管理、親子溝通等熱點問題,提供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法。二是用“放大鏡”思維評價家委工作。筆者主動收集家委為班級組織活動的照片、視頻等素材,重點表彰在家委會的協助下班級所取得的成就;通過班級微信群、美篇等平臺分享家委年度工作,放大家委團隊優勢和閃光點,增強家委的榮譽感和幸福感。
四、調適:推動班級未來的可持續化
調適階段是在師生協同、家校共育中完成組織再造并促進學生持續發展的調控、評價過程,鼓勵和表揚學生的點滴進步,促進學生不斷進步,實現班級共同愿景。
1.關注例外情形,尋求改變突破點
“欣賞式探詢”不同于“發現問題—分析原因—解決問題”的思路,強調“關注例外—正面行為—自我改變”的路徑。新接班級后,筆者發現有學生經常在課堂上睡覺,多次提醒也無效果。于是,筆者從學生某次課堂未睡覺的“例外”情況著手,了解該學生未睡覺的原因是“自主預習了新內容,有疑惑,感興趣”,得知后進行鼓勵和肯定,強化正面行為。從學生視角看,例外情形的出現表明學生已有良好的改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成功的原因,自己獨立完成改變,打破以往困境或狀態,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2.重視細小改變,強化積極行為點
“欣賞式探詢”采取的是“小改變”帶出“滾雪球”效應的積極行動策略。新接班級學生面對新教師往往渴望留下好印象,想一改以往的消極行為,但往往難以一次完成蛻變,時間久了,學生也就失去改變的信心與動力。筆者從“小改變”入手,在班級開展“微改變,微行動”變形記活動,讓學生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進行嘗試與實踐,這種成功的經驗會使學生產生信心及力量去處理更復雜的問題,進而帶動整個班級情況發生改變,強化積極行為。
3.開展多元評價,激發內生動力點
“欣賞式探詢”模式下的多元評價旨在增強整個班集體的“肯定能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樹立信心、維持動力。針對學業評價,筆者將結果考評與過程考評相結合,在傳統評價基礎上適時加入過程考評,即以月為單位評選出“強基杯”(各科綜合優秀)、“學壇爭霸杯”(全科優秀)、“翱翔杯”(單科優秀)、“松柏杯”(體育優秀)、“芒種杯”(單科或總分進步)、“百花杯”(音美優秀)等六個獎項的獲得者和提名者;并從作業完成度、課堂表現情況、晨讀和晚修表現情況、考試得分情況四個維度評分賦值,按照優(9~10分)、良(6~8分)、中(3~5分)、差(1~2分)四個分數梯度進行學業綜合評價,制作可視化的學業進步圖。
借助“欣賞式探詢”模式開展班級管理實踐后,新接班級的面貌發生顯著改變。值得注意的是,圍繞正向核心開展的“凝魂—筑夢—協同—調適”的“欣賞式探詢”班級管理模式,并非固定不變,只有在實踐過程中不斷調整優化,才能改善和提升班級管理效能,助力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庫珀里德,惠特尼.欣賞式探詢[M].邱昭良,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鐘志農.“欣賞式探詢”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中小學管理,2009(12):47-49.
[3]蘭紅梅.打造共同體,班級管理的新使命[J].中小學班主任,2022(2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