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 10.19764 / j.cnki.tsgjs.20240734
[本文引用格式] 劉越男,閆慧,周文杰.面向新質生產力的數據管理課程體系建設四維結構論析[J].圖書館建設,2024(3):21-23,30.
0 引 言
在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新時代,數據已成為社會發展的關鍵資源,數字經濟發展和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已成為當前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的主要抓手。具有高度數字素養的新型勞動者作為新質生產力發展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成為決定新質生產力建設成敗的關鍵一環。其中能夠勝任新型勞動對象——數據管理的專業人才更是新質生產力。數據管理學科作為以數據資源的管理、流通與應用為研究對象的重要領域,其學科建設完善與否不僅直接關系到數據要素有效利用和價值最大化的知識供給,而且也直接決定著能否培養出一大批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
新質生產力以創新為核心,強調科技進步、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追求高效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推動產業智能化升級,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在這樣的背景下,勞動者的數字基本素養和數據專業能力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勞動者的數字素養涵蓋了多個方面:既包括了信息獲取和處理的能力,這意味著勞動者能夠有效地利用互聯網等媒介,尋找到所需的信息,并能夠對其進行篩選、分析和整理;同時,也包括勞動者對信息安全和隱私的保護能力以及信息共享與合作等諸多能力。在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勞動者的數字素養將深刻嵌入其具體職業需求,成為決定勞動效率的關鍵因素。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正式更名為信息資源管理后,已將數據管理與數據科學作為其二級學科之一。面對國家推動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戰略需求,立足于信息資源管理學科的深刻轉型發展,中國人民大學將圖書情報碩士(Master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簡稱MLIS)的培養方向進行了適時調整,構建了一個數據管理方向的新型專業碩士課程體系,有效支撐了數據管理新型專業人才的培養。具體而言,中國人民大學立足圖書情報學(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簡稱LIS)核心課,高質量開設“LIS理論與方法”“信息組織”“信息檢索”“學術規范與論文寫作”等圖書情報領域傳統核心課程的基礎上,開發了由數據管護(Data Curation)、案例(Cases)、行業(Industry)和技術(Technology)構成的CCIT課程體系。本文旨在從數據管護、案例、行業、技術四個維度入手,對數據管理專業課程建設的主體框架進行深入剖析,以期為面向新質生產力的數據管理學科建設的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1 數據管護(Data Curation):構建起數據管理核心知識框架
數據管護是指對數據進行有效管理和維護的過程。它涵蓋了數據的收集、存儲、處理、分析、保護和共享等方面,旨在確保數據的質量、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用性。當前,隨著海量數據的產生,數據資源的價值空前增加,同時也面臨著丟失、不可讀、難以共享和復用等風險。為此,數據管理者需要打通數據資源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與維護,強調數據增值和共享。隨著不同領域數據激增和價值活化,跨學科的數據管護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構成了海量、多模態數據環境下數據保值增值的基礎。
數據管護作為數據管理的核心知識內容,是中國人民大學圖書情報專業碩士數據管理方向(MlisDA,以下簡稱數據管理專業碩士)課程體系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在中國人民大學數據管理碩士的課程體系中,數據管護課程占據了重要地位,包括“數據科學”“數據挖掘”“數據采集與保存”“數據可視化”“數據、模型與決策”“數據素養”等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旨在滿足當今數據管理領域對于專業人才的核心知識需求,培養具有深厚理論基礎、掌握科學方法的數據管理專業人才。在這些課程中,學生將學習到數據科學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方法,掌握數據采集、整理、挖掘、保存、可視化利用等方面的技術工具和最佳實踐,為未來從事數據管理相關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這些課程的開設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數據管理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其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其未來全面發展打下根基。
2 案例(Cases):實現數據管理知識傳授與應用場景的無縫銜接
起源于1870年哈佛法學院的案例教學,經哈佛醫學院發展,由哈佛商學院完善推廣,走向了世界,在應用性學科、場景性內容的教學中廣為使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于旨在培養高層次應用性人才的專業碩士教育,案例教學更是不可或缺的構件。全國圖書情報碩士(MLIS)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每年組織案例研討會和案例大賽推進教學案例的開發、研究和應用。作為新興領域,數據管理的理論構建和方法應用都處于快速迭代、尚未穩定成型的過程中,生動的案例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為他們提供了更貼近實際、更強調教學互動的學習平臺,更是引導其總結規律、發現真知、拓展應用的源泉,真正能做到于示范中啟發心智,于失敗處激蕩思維。
案例教學是數據管理專業實現預期教育目標的重要支撐。在中國人民大學數據管理專業碩士的課程體系中,不僅在相關的課程中設置了案例教學的環節,更是設置了“數據管理案例研討”“數據管理沙盤”“數據管理頂點課程(Data Administration Capstone)”等全案例性質的課程。在這些課程中,“數據管理案例研討”和“數據管理沙盤”課程通過具體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數據管理理論和方法,并通過與實際場景的對接,讓學生在模擬環境中體驗真實的數據管理挑戰和解決方案。立足于這些課程的學習,學生將有機會面對來自各個行業的真實案例,從中學習并掌握數據管理的核心概念和技能,培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據管理頂點課程”則更進一步地將學生置身于實際的數據管理應用場景之中,與行業導師直接互動,參與到真實的數據管理項目中。這種緊密結合實際的教學模式不僅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還讓他們直接感受到數據管理在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等數字化轉型中的重要性。通過與行業專家的互動,學生還可以及時了解行業最新動態和趨勢,拓展自己的視野,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好準備。
3 行業(Industry):引導數據管理深度嵌入動態發展的場景
數據要素通過對特定場景的賦能發揮其價值,“數據+行業”是數據管理實踐人才的必備知識模塊。這里的行業既指由圖情檔機構守正創新推動發展的信息管理行業,從事數據采集、開發、流通的新興數據行業,也指應用數據、和數據結合的其他行業,如文旅行業、制造行業等,通過與行業實戰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能夠從行業需求的角度來認識行業發展,還可以通過實踐項目深入了解行業內部的運作機制,為未來從事相關職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積累和職業素養熏陶。
數據管理的發展離不開行業的需求和推動。在中國人民大學數據管理專業碩士的課程體系中,行業課程占據了重要位置,包括“行業發展前沿”“數據資產管理”“大數據治理”“咨詢業實戰”“組織管理與領導力”等多門課程。這些行業課程全面關注著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和趨勢。隨著數字化時代的不斷演進,各行各業對于數據的管理和運用有著越來越高的需求。“行業發展前沿”課程通過深入研究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前沿技術,讓學生能夠緊跟行業發展的腳步,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好準備。同時,這些課程深入探討了數據管理在各個行業中的應用和創新。“數據資產管理”和“大數據治理”等課程從管理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數據資產,解決大數據帶來的挑戰和問題。
4 技術(Technology):驅動數據管理發展的關鍵動力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應用導致了數據生產量級和價值實現的躍遷,當之無愧為數據管理的科技底座。而計算技術經機械、電子、網絡時代的發展走入了智能計算時代,根據孫凝暉院士在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講座第十講《人工智能與智能計算的發展》,智能計算也經通用計算裝置、邏輯推理專家系統、深度學習計算系統的發展,進入大模型計算系統時代,多模態大模型、視頻生成大模型、智能具象、AI驅動研究是四個前沿方向。智能技術的應用也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識,正在深刻影響所有領域,數據管理首當其沖。
技術的迅速發展是推動數據管理學科不斷創新的重要動力。中國人民大學數據管理專業碩士的課程體系不僅注重理論和方法的傳授,更將技術類課程作為學科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實時更新。其中,“通用人工智能技術”“Python編程”“社會網絡分析”等課程就是這一理念的具體體現。“通用人工智能技術”課程于2023年推出,探討人工智能發展及其在數據管理中的應用,幫助學生了解人工智能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算法。“Python編程”課程則教授了Python編程語言的基礎知識和應用技巧,為學生提供了一種強大的工具來處理和分析數據。“社會網絡分析”課程則介紹了如何利用社交網絡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探索社會網絡結構和關系的規律性。這些課程面向未來挑戰的應對,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學生將在課程中接觸到各種真實數據和場景,通過動手實踐,加深對技術原理的理解,并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
5 小 結
在信息資源管理學科面臨深刻轉型的背景下,著眼于培養一大批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高素質新型勞動者,中國人民大學以數據管理專業碩士建設為突破口,已針對數據管理學科建設工作開展了深入嘗試。課程體系的設計實際上是對數據管理知識體系的建構。當前,中國人民大學對數據管理知識體系的構建思路可用“CCIT模式”來概括。具體包括以數據管護為核心知識體系、以案例教學為主要支撐框架、以行為發展與應用場景為基本驅動力、以技術發展與應用為關鍵推動力,構建起四個維度相互協作、互相推進、協作發展的整合體系。
面對數據要素市場的建設和數字經濟的崛起,數據管理專業的內涵和外延正在進一步延擴。為此,今后數據管理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建設與完善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例如,數據管理專業既需要設置維護數據質量、加強數據開發利用的課程模塊,同時還需要關注數據確權、流通、交易等環節的法律、經濟等屬性的內容,并將其有效納入未來的課程體系建設與完善過程之中。
綜上所述,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發展呼喚著信息資源管理領域培養更多適應數字化轉型需求的高素養數據管理專業人才。中國人民大學通過數據管理專業碩士項目的實施,構建起了以數據管護、案例、行業、技術為主體的數據管理課程體系四維結構。這四個方面相互支撐、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數據管理知識體系的發展框架,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也將以此為生長骨骼。我們將持續深化這四個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推動數據管理學科的持續創新,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作者簡介]
劉越男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院長。E-mail:liuyuenan@ruc.edu.cn。
閆 慧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周文杰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收稿日期: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