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以增進積極體驗為目標的干預模式在青光眼患者人文關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2年1月1日~9月30日收治的89例(178患眼)青光眼患者為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選取2022年10月1日~2023年6月30日收治的94例(188患眼)患者為觀察組,給予以增進積極體驗為目標的干預模式。比較兩組干預前和干預3個月患眼情況[視力、視野平均缺損值(MD)、眼壓]、臨床癥狀改善情況[采用青光眼癥狀量表(GSS)]、自我效能[采用漢化簡化版青光眼患者用藥自我效能量表(GMSES)]、心理狀況[采用心境狀態量表(POMS)、心理彈性量表(CDRISC)]和生活質量[采用青光眼生活質量量表(GlauQoL17)]。 結果:干預3個月,兩組患者視力、GSS、GMSES、GlauQoL17評分高于干預前(Plt;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lt;0.01);兩組MD值、眼壓、POMS、CDRISC評分低于干預前(Plt;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lt;0.01)。結論:以增進積極體驗為目標的干預模式能夠有效緩解青光眼患者癥狀、改善患者心理狀況,同時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積極體驗;青光眼;人文關懷;心理狀況;自我效能
中圖分類號:R473.77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8.012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8-0040-05
青光眼作為一種常見的眼部疾病,會逐漸損害視神經,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對患者的生活產生許多負性影響[1]。據研究統計,原發性青光眼是導致失明和不可逆視力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青光眼總人群的發病率較低,且年齡標化患病率較之前降低,但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高年齡段眼病增幅較明顯,青光眼的防控問題日益嚴峻。盡管青光眼起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遺傳、眼部感染、眼部損傷、情緒波動、家族病史等因素,可能增加患青光眼的風險[2]。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對健康關注程度的提高,人們對疾病防治不再局限于醫療手段的應用,而是更加注重患者的整體價值和生活質量,在這一背景下人文關懷逐漸成為醫療領域中不可忽視的方面。青光眼護理開始注重患者的整體體驗和心理健康,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3]。因此,本研究采用以增進積極體驗為目標的干預模式,探究在青光眼患者人文關懷中的應用是否具有重要的價值。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收治的183例(366患眼)青光眼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相關檢查確認符合《中國青光眼指南(2020年)》中青光眼診斷標準,且原發性青光眼者[4];②年齡33~87歲者;③患者或其家屬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損害視力類型的眼部疾病者如白內障、角膜混濁等;②存在與年齡相關性的黃斑變性者;③合并嚴重認知障礙和既往有其他精神疾病患者。選取2022年1月1日~9月30日收治的89例(178患眼)青光眼患者為對照組,男18例(20.2%)、女71例(79.8%),年齡(65.54±5.87)歲;青光眼類型:急性閉角型25例(28.1%),慢性閉角型33例(37.1%),原發性開角型31例(34.8%)。選取2022年10月1日~2023年6月30日收治的94例(188患眼)患者為觀察組,男21例(22.3%)、女73例(77.7%),年齡(64.29±6.72)歲;青光眼類型:急性閉角型27例(28.7%),慢性閉角型35例(37.2%),原發性開角型32例(34.1%)。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原則。
1.2方法
1.2.1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具體操作如下:①提供詳細的健康手冊。手冊包含有關青光眼的相關知識,涵蓋診斷、治療選項、手術過程、術后注意事項等內容,幫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相關疾病。②組織集中授課。向患者和家屬傳授青光眼相關重要知識。授課內容包括,如何正確使用藥物、如何調整飲食、哪些運動可以幫助減輕癥狀等。③與患者建立密切的溝通關系。傾聽患者痛苦和困惑,疏導患者不良情緒,并提供心理支持。④建議患者參加適當的運動活動。適度的體育鍛煉對減輕焦慮和抑郁癥狀產生積極影響。
1.2.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以增進積極體驗為目標的干預模式。具體措施包括:①針對性疏導。除提供必要的醫學治療和知識普及外,給予相關心理健康基本知識,幫助建立正確的認知和信念,明確青光眼是可以控制和治療的。關注患者在學習、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具體困擾,并提供學習技巧和適應性輔助工具,例如對正在讀書的患者,幫助其制訂合適的學習計劃,提供學習技巧和方法,幫助平衡視力保護和學習任務;對正在工作患者,通過提供職業咨詢和就業適應指導,幫助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需要了解每例患者的具體情況,包括病情的嚴重程度、眼壓的波動情況以及存在的其他相關病癥,并由專業醫生制訂個性化的干預方案,合理用藥。例如對于需要連續使用滴眼藥物的患者,可將藥物放置在醒目位置或者設置提醒鬧鐘;對于需要口服藥物的患者,建議在固定的時間和飲食狀態下用藥,以提高藥物的吸收效果。②組織討論:每月組織1次2~3 h的討論,讓青光眼患者分享近期生活積極事件,例如成功克服某種困難,或者經歷喜悅和幸福的時刻。在討論中引導患者思考如何保持生活中的積極體驗,總結積極心態的培養方法,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關系、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和培養興趣愛好等。同時,不定期分享積極案例,讓患者保持更積極的心態。③健康干預活動:每2周組織1次放松身心的活動,如冥想、呼吸練習、藝術創作等,幫助患者減輕壓力,保持積極心態。在活動中,鼓勵患者積極表達自己的情感,引導患者分享自己的快樂、感激和希望,讓其他患者感受到力量和鼓舞。此外,邀請專業醫生或心理咨詢師,為患者提供專業的健康咨詢和心理支持。通過講座、座談會或個別咨詢的形式,向患者傳授關于青光眼預防、治療以及心理調適的知識。
1.3觀察指標
1.3.1患眼情況于干預前和干預3個月,統計兩組患者視力、視野平均缺損值(MD)、眼壓。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表(等差級數:0.1~1.0)記錄患者視力,數值大則表明患者視力好;采用視野計記錄患者視野平均缺損值(MD),MD值大則表明患者視野差;采用眼壓計記錄患者眼壓,數值越大則表明患者眼壓越大。
1.3.2臨床癥狀改善情況于干預前和干預3個月,采用青光眼癥狀量表(GSS)[5]評估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此量表分為2個分量表,分別是SYMP6(6個條目,非視覺眼部癥狀)和FUNC4(4個條目,眼部視覺不適癥狀),每個條目0~100分,總分取平均值,得分越低則表示患者的癥狀越嚴重。
1.3.3自我效能于干預前和干預3個月,采用漢化簡化版青光眼患者用藥自我效能量表(GMSES)[6]評估兩組患者用藥自我效能,此量表分為2個維度,分別是克服用藥障礙(10個條目)和正確完成滴眼液給藥任務(6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3級評分法(1分:無信心;2分:有點信心;3分:非常有信心),得分越高則表示患者的用藥自我效能越高。
1.3.4心理狀況于干預前和干預3個月,采用心境狀態量表(POMS)[7]和心理彈性量表(CDRISC)[8]評估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POMS具有16個條目,每個條目0~5分,總分0~8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慮程度越嚴重;CDRISC有25個條目,每個條目0~4分,總分0~100分,得分越高則表示患者的心理狀況越差。
1.3.5生活質量于干預前和干預3個月,采用青光眼生活質量量表(GlauQoL17)[9]評估患者生活質量,此量表包括自我形象(2個條目)、焦慮(3個條目)、情緒(2個條目)、出行(2個條目)、日常生活(4個條目)、自我掌控(2個條目)和治療中的困難或挑戰(2個條目)7個維度,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1分:經常這樣;2分:有時這樣;3分:很少這樣;4分:全不這樣),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不同時間點比較使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干預前、干預3個月患眼情況比較見表1。
2.2兩組干預前、干預3個月GSS評分比較見表2。
2.3兩組干預前、干預3個月GMSES評分比較見表3。
2.4兩組干預前、干預3個月POMS、CDRISC評分比較" 見表4。
2.5兩組干預前、干預3個月GlauQoL17評分比較見表5。
3討論
青光眼是一種常見眼病,患者常常面臨著視力喪失、視野縮小和眼壓升高等不適,同時可能引發心理問題[10]。而本研究通過針對青光眼患者以增進積極體驗為目標的干預模式,為患者提供更多的舒適和愉悅的體驗,幫助緩解癥狀,改善心理狀況。
本研究發現,干預3個月,兩組患者視力、MD值、眼壓優于干預前(Plt;0.05),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以增進積極體驗為目標的干預模式,能夠有效緩解青光眼患者的癥狀。由于青光眼的特殊病理機制,患者經常感到眼部不適和疼痛,影響視力[11]。然而,通過參與社交、娛樂、運動等積極的活動,患者的注意力能夠更加集中于愉悅的感受上,能夠獲得更多的刺激和快樂,從而減輕對癥狀的注意和關注,進而減少疼痛和不適的感受。
青光眼的診斷和治療過程給患者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和負擔,需要通過個性化護理改善其心理狀況[12]。本研究發現,干預3個月,兩組CDRISC評分低于干預前(Plt;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lt;0.05)。說明以增進積極體驗為目標的干預模式,能夠改善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狀況。究其原因,首先,積極體驗的干預模式能夠幫助青光眼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通過與專業心理咨詢師的交流和指導,患者能夠學習到如何積極面對疾病,培養心理調適能力和自我控制感[13]。這種干預模式可以增強患者的自我認知、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能力,從而減少患者對疾病的恐懼和焦慮情緒。其次,積極體驗的干預模式能夠改變患者的思維方式和態度[14]。青光眼患者往往會陷入消極的思維模式,認為自己的病情無法控制,未來的生活會變得困難和痛苦,導致治療效果降低。然而,采用積極體驗為目標的干預模式可以幫助患者轉變這種消極思維,培養積極樂觀的態度,如通過讓患者分享自己積極的經歷,引導患者將這些積極體驗轉化為自我肯定和動力,促使其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并取得更好的結果,學會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關注生活中的美好和快樂,從而減輕心理負擔,提升幸福感。此外,積極體驗的干預模式還能夠促進青光眼患者的社交支持和情感交流。在干預過程中,患者可以與同樣面臨困境的他人進行交流,分享彼此的經驗和情感。這種交流可以建立理解和互助的情感支持網絡,使患者不再感到孤獨和無助。
本研究還發現,干預3個月,兩組GSS、GMSES、GlauQoL17評分高于干預前(Plt;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lt;0.01);兩組POMS評分低于干預前(Plt;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lt;0.01)。可能是因為參與者在干預過程中被引導關注和培養積極體驗,這種引導方式可以增強個體對自身能力的認知,提升自我效能。其次,積極體驗的培養可以增強個體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和滿足感。當個體經歷積極體驗時,會產生積極情感,使自己更加快樂和滿足,進而對個體的生活質量產生積極的影響,促進身心健康的提升[15]。另外,以增進積極體驗為目標的干預模式更注重社會支持網絡的建立,讓患者感受到他人的關心和支持。這種社會支持對于個體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質量起積極的影響。通過增進積極體驗,患者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從而增強信心和自尊心。
綜上所述,以增進積極體驗為目標的干預模式,能夠有效緩解青光眼患者癥狀、改善患者心理狀況,同時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質量。在未來的臨床實踐中,應更多地關注患者的人文關懷,提供更多的積極體驗,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參 考 文 獻
[1]李忠慶,張風祿.血清PEDF和FGF19及βEP診斷原發性青光眼及評估嚴重程度的應用價值[J].國際眼科雜志,2021,21(9):1593-1596.
[2]朱映芳,胡婕,楊友麗,等.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致病因素問卷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18,18(2):349-352.
[3]李娟.針對性心理咨詢對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視覺相關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20):105-108.
[4]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青光眼學組,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青光眼學組.中國青光眼指南(2020年)[J].中華眼科雜志,2020,56(8):573-586.
[5]楊新宇,趙梅,程旭,等.青光眼癥狀量表的漢化與信效度檢驗[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3,29(12):1594-1597.
[6]張琪琪,周文哲,林瑤瑤,等.簡化版青光眼患者用藥自我效能量表的漢化及信效度檢驗[J].中華護理雜志,2022,57(15):1914-1920.
[7]Petrowski K,Albani C,Zenger M,et al.Revised short screening version of the Profile of Mood States(POMS)from the german general population[J].Front Psychol,2021,12:631-668.
[8]Connor KM,Davidson JRT.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ess Anxiety,2003,18:76-82.
[9]張宇,呂啟圓,黃文敏,等.中文版17條目青光眼生活質量量表的信度與效度檢驗[J].現代臨床護理,2021,20(2):40-45.
[10]郭彥梅.焦慮、抑郁情緒對青光眼術后患者眼壓及不良事件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3,50(2):328-330.
[11]谷喬,劉洋.原發性青光眼患者綜合護理路徑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21,50(5):461-463.
[12]顧雪,秦虹,程曉娟.基于信息-動機-行為技巧模型的認知行為護理對青光眼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J].臨床與病理雜志,2022,42(8):1982-1987.
[13]李佳,關晉英,李蓉,等.正念減壓聯合團體健康教育對原發性青光眼病人負性情緒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20,34(6):1066-1069.
[14]李穎,常靜,陳志琪,等.積極護理元素規范化輸出模式在青光眼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22):1-3.
[15]陳曉琳,尹志勤,李思嬌,等.以增進積極體驗為目標的健康干預對空巢老人正性情感、負性情感及社會支持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9,33(8):1394-1397.
本文編輯:譚峰2023-12-16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