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是我國高等教育“以本為本”“四個回歸”建設一流本科教育,做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工作的重要舉措。隨著近年來數字技術已經深入到教育的全領域,利用數字技術構建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成為高等教育新常態。依托“兩性一度”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對當前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開展對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體系設計與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設計與建設的探索,完善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預期設想,通過具體實踐,基于數字化轉型,數智賦能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取得了預期的成效。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一流本科課程;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4) 09-0092-04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專業建設、師資團隊建設和人才培養都要通過課程才能落地和發揮效能。2019年10月,教育部發布《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全面開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按照“兩性一度”的標準逐漸消滅“水課”、建設“金課”,以OBE等教學理念形成課程建設的新態勢;截至2023年6月,共建設包括線上一流課程、線下一流課程、線上線下混合一流課程、社會實踐一流課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等5類課程共計10868門;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門頒布的《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深入應用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發揮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的作用,推動教育數字轉型[1];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更是強調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2];2024年1月,教育部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要不斷開辟教育數字化新賽道。堅持應用為王走集成化道路,以智能化賦能教育治理,拓展國際化新空間,引領教育變革創新。
教育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3],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混合式教學成為今后高等教育教學新常態。數智賦能一流課程建設,從內容體系、課程思政、課程資源、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創新和課程評價等方面進行創新發展,服務于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成為目前高校一流課程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
一、傳統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本科教學是高等教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工作的核心,因此,教育部提出了建設萬門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和萬門左右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的“雙萬”計劃[4]。全國各類高校依托已有的在線資源“MOOC”平臺,包括愛課程、超星學習通、智慧樹和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等,同時部分高校也自建了“SPOC”等校內在線平臺,通過這些在線教學平臺提供的教學資源與實體課堂相融合[5-6],各個高校建設了類型豐富、各具特色的一流課程。結合數字化資源構建線上線下結合的一流課程建設符合智能化時代教育教學的發展要求,使教育教學真正從傳統的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的模式轉變為全時空、全鏈接的個性化和終身教育模式。但是,目前混合式一流課程建設中,由于思維觀念、教學管理和資源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仍然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轉變傳統課堂教學教師為唯一中心的問題
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已有的“MOOC”和“SPOC”在線資源平臺,使之與現有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相結合,通過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創新,構建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進而利用數字化轉型推動整個課程的建設和改革,落實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從學校、學院、專業、教師、學生等五個層面做好新形勢、新技術、新業態下教育教學的全面變革。
(二)對學生學習成效評價不客觀、評價手段單一的問題
傳統課堂僅通過簡單的期末考試、平時作業或者測驗就給予學生評價,不客觀且單一化。如何以工程認證標準為依據,如何利用數字化轉型,探索構建注重學生學習成效和持續改進的課程考核多元評價體系,是課程亟須解決的問題。
(三)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兩張皮、硬融入”的問題
如何利用數字化轉型,深挖課程的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進行結合,形成系統性課程思政的教育環境和設計,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二、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設計與建設
(一)課程內容體系設計與建設
以數字化轉型為依托,按照“產教融合、數智賦能、項目引領、模塊化形式”進行課程內容重新編排,構建形成“223”的一流課程內容體系建設。即通過“雙”育人主線、“雙”向并重的內容建設、“三”個對接的課程內容重構,將課程知識學習、實踐技能掌握、創新能力培養和思政教育有機結合。1.“雙”育人主線:以貫穿教學內容全過程的無縫銜接的課程思政和知識能力培養為主線,做好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2.“雙”向并重的內容建設:構建計算機硬件知識和應用技能培養雙向并重的課程內容建設體系,以內容為根本,達成學生的知識、能力和育人目標。3.“三”個對接的課程內容重構:即課程內容與行業企業相對接;學生能力標準與行業企業標準相對接;學生多元化需求與個性化培養相對接。
(二)數字化教學資源設計與建設
結合學生中心、問題導向的理念,形成數字化為核心的課程資源建設實施路徑,主要是從教師和學生數字化理念建設,高校、專業、教師、課程和課堂融通,問題導向的課堂教學資源的實施,課程資源數字化平臺建設,數字化下教學方法、過程和內容國際化等角度展開。構建以線下教學資源建設為主體、線上教學資源建設為補充,線上線下結合、理論、實驗、第二課堂、學科競賽和真實項目案例的“多維立體”的數字化資源。1.線下教學資源主要包括教材的編寫,課程教學課件的制作、實驗實踐教學資源的構建,同時,將校企合作真實案例融入課程實踐環節,構建科教融匯案例資源建設;2.線上教學資源主要是通過愛課程、超星、智慧樹、ChatGPT、文心一言等平臺和模型,構建教學視頻、在線試題庫、在線討論、在線答疑等在線資源;3.仿真軟件資源主要是通過Multisim和VHDL等硬件開發語言,建立學生易學、易懂、易掌握的仿真實踐操作環境,并通過將新能源電池控制系統引入實踐教學,構建科教融合案例;4.建立學科競賽資源庫,以“挑戰杯”“互聯網+”以及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和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等為核心,構建“課-訓-賽-創-產”一體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以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做好理論課程、實踐實訓、學科競賽、創新創業驅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融合,利用數字化轉型解決關鍵節點間的脫節問題,構建雙創融合案例;5.課程思政資源庫:根據課程知識體系的主要內容分割知識點,編寫思想教育案例,利用“MOOC”“SPOC”等網絡學習平臺構建線上線下思政資源庫,將愛國情懷、科技報國、職業道德、工匠精神等潤物細無聲地融入教學過程,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并根據實際授課的效果及最新發展趨勢,不斷調整和完善案例庫;6.企業真實案例庫:借助校外合作企業,建立企業真實項目案例庫,校內教師和企業工程師雙輔導,構建產教融合案例。
三、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改革實踐路徑
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建設以教育部提出的“兩性一度”和新工科理念為指引標準,利用數字技術和智能技術,在教學內容及組織實施方面進行優化調整改革。
(一)課程教學內容
教學團隊編寫本課程教材,打破傳統的體系結構,重構教學內容體系。以貫穿教學內容全過程的無縫銜接的課程思政和知識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做好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雙育人主線”為重點,以產教融合為核心按模塊化體系結構組織各章內容,突出理論的系統性、加強教學與實踐應用的結合,統攝前沿知識的內容,體現了教學的高階性和挑戰度。以計算機硬件基礎課程為例,具體教學內容結構如圖1所示。
(二)課程的組織實施
在課堂教學組織方面,采用愛課程平臺、超星學習通平臺、ChatGPT、文心一言等,基于建構主義、掌握學習教學理論和有效教學等理論,開展以BOPPPS教學模式為核心的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組織如圖2所示,以線上任務驅動學生自主學習,以豐富的、分層次的教學資源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以測試和探究等活動來提高“挑戰度”。
課前,教師將學習任務、知識點思維導圖、本次課重難點講解視頻、課前預習測試題及拓展資源上傳平臺,通過學生自測掌握學情;
課中,以教師講授、學生提問、小組協作、討論、作品展示、歸納總結等形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指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疑難突破、知識檢測、歸納總結三個環節;
課后,學生利用網上答疑、課后測試、課后任務等功能進一步鞏固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究。
(三)課程成績評定方式
按照“兩性一度”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構建課程成績評定方式。課程考核和評定注重“知識、能力和育人”考核并重。采用“過程考核+最終考核”的多元方式進行評價,檢驗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學生學習成果達成度。即由過程考核評價成績+最終期末考核成績構成,過程考核成績(50%)和期末考試成績(50%)。過程考核成績由線上學習成績10%、平時作業(含隨堂測驗等)10%、大作業(設計、制作和報告等)10%和課內實驗20%構成。通過數字技術賦能教學評價方式的創新和變革,使教學評價能夠有效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和促進教與學的同頻共振。
四、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成效
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以“兩性一度”為準則、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產教融合為核心和數字技術為支撐,踐行“大應用觀”的課程教學新理念新范式。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資源、教學團隊和考核評價“五維一體”的課程建設新體系。
(一)依托產教融合,構建形成工程應用→項目融入→基礎理論→復雜問題解決→實驗實踐創新→工程應用的教學過程閉環體系。教學內容按照“職業素養+課程思政+能力養成”三維度進行重構,充分發掘思政元素,解決“課程不夠深、課堂不夠活、學生不夠忙、能力不夠強”的問題,提升了課程的“高階性”。
(二)依托智慧平臺和理實一體,以BOPPPS形式構建“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翻轉+討論”的課前線上自學,課上重難點領學與翻轉討論互學,課后自學與在線答疑討論的教學新方法,鼓勵學生“質疑、思辨、爭論、實證、創新”,提升了課程的“創新性”。
(三)運用數字技術、過程化評測、多元化考核、智慧化統計和數據化分析,形成“可衡量、可評價和可分析”的全方位、過程性和個性化考核評價體系,提升了課程的“挑戰度”。
五、結語
針對當前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問題,本文提出了數字化轉型的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從課程建設的體系與設計,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踐等方面進行了全面闡述。從一流本科教育角度來看,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和實踐是重中之重,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和其他智能技術,依托各類智慧平臺,不斷加強混合式課程建設的深度和廣度,是今后高等教育課程建設的著力點。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落腳點是有效課堂的達成、學生學習成效的提升和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為此,需要不斷加強數字技術和新的教學理念的融入,不斷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胡欽太,王姝莉,郭鋰. 政策工具視角下我國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現狀與審思[J].電化教育研究, 2024, 45(1):61-67.
[2]姜春玲, 封百濤. 基于OBE理念的應用型高校在線課程建設與應用[J].電子電氣信息學報, 2023, 45(6):59-62.
[3]張玲玉, 羅懷林, 胡光忠, 等. 人機工程學混合式一流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高教學刊, 2024(1):22-26.
[4]吳長偉, 高楊,孫栩,等. 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 2023, 37(6):77-82.
[5]趙文政, 張立國. 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國式基礎教育現代化:機遇、挑戰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4, 44(1):3-9.
[6]楊嵐. 教育數字化轉型對高校課程思政的影響[J].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3, 22(6):43-46.
(責任編輯:孟冬冬)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ixed First- 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heng Baozhi1" "Gao Yan2
(1. Schoo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to build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based on \" undergraduate education-oriented\" and \"four returns\", and to do a good job in educating people for the Party and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With the penetr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to the entire field of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y to construct hybrid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and mixed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s have become a new norm in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wo Dimensions and One Degree: High-Level, Innovative, and Challenging\"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mixed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 construction,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mixed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 system,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nd finally elaborates on the practice of mixed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mixed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s empowered by digital intelligence has achieved the expected results.
Key word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s; Mixed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