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足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足球技能,同時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此,在中學足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的設計原則上,教學內容的設計應與學生能力相匹配,教學方法的設計應注重實踐與反饋結合,教學評估的設計應全面公正地衡量學生的表現。在中學足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的設計思路上,應設計融合理論學習與實際技能的教學環節,規劃定期的校內外比賽以檢驗訓練效果,并制定靈活調整的教學策略以滿足學練賽需求。
關鍵詞:中學足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設計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4年鄭州市教育科學一般課題,《基于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中學足球教學探析》,立項編號:2024-ZJKYB-S09-001,研究成果。
一、引言
在現代教育體系中,體育教學承擔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任務,尤其是中學階段,體育教學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狀態、社交技能及團隊協作精神具有深遠的影響。其中,足球作為在全球范圍內極具影響力的體育項目,在校園體育課程中占據著突出位置。然而,傳統足球教學常常專注于技術和規則的教授,忽略了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有效融合。因此,發展一種融合學習、訓練與比賽的足球教學模式尤為迫切。本文將深入研究中學足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的設計思路,并探索如何通過整合理論學習、技能訓練與實戰比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完善其技能掌握,并促進其全方位能力的提高。期望這種一體化教學模式能有效提升足球及其他體育項目的教學質量,進而促進整個體育教育領域的持續發展與創新。
二、中學足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意義
(一)有助于提升學生足球技能水平
“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綜合了學習、練習和比賽三個環節,通過系統化的教學設計,實現了各環節間的相互補充和促進。在中學足球教學中采用該模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足球技能。
首先,這種模式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加深了學生對足球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中理論與實踐分離的局面,“學練賽”模式將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緊密相連,使學生能在掌握足球技術的理論基礎上,迅速在實際操作中進行嘗試和應用,從而可以有效提升技能掌握的效率。
其次,該教學模式中的及時反饋機制也極大提高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與實戰緊密結合的環節中,教師可直接觀察學生在實際比賽中的表現,并根據學生表現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訓練重點,以精準地指導學生改進技術動作和解決實戰中的問題。這有助于學生明確自身的進步和存在的不足,并針對性地提高自身技能[1]。
最后,在比賽環節中,學生有機會在真實的比賽環境中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親身體驗競技足球的挑戰與魅力,這可顯著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從而可以提高他們投入足球訓練和提升技術水平的積極性。
可見,“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在享受足球運動樂趣的同時,也能實質性地提升自身的足球技能。
(二)有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中學足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具體來說,在該模式下,學生在參與足球運動時,能在增強體質的同時,有效釋放學習中的壓力,調整心理狀態。
首先,從身體健康的角度看,規律的足球訓練能顯著提升學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這種適度的、持續的體育活動,對于青少年的成長尤為重要。同時,足球運動的多樣性和綜合性不僅能激發學生對運動的興趣,也可以鼓勵他們更積極地參與日常體育活動,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進而有效預防青少年常見的健康問題,如:肥胖和骨骼問題。
其次,在心理健康的培養上,學生通過足球活動,不僅能學習如何設定個人和團隊目標,還能在壓力環境下學會堅持和克服困難,以及如何處理失敗和挫折,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同時,團隊內部的互動和支持有助于學生減少孤獨感和社交焦慮,同時提升自信心和自尊心。
總之,通過這種全面的身心訓練,學生不僅可以在體育技能上得到提高,更可以在身體和心理上實現健康發展,從而可以為他們的長遠健康成長提供重要支持。
三、中學足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設計原則
(一)教學內容的設計應與學生能力相匹配
在中學足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設計中,須確保教學內容與學生能力相匹配。這要求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需全面考慮學生的年齡、體能、技能水平及心理發展階段,以避免教學內容過于簡單或復雜,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就感。教學內容的設計需按系統分類,逐步構建,以確保每個階段的教學都能與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技術水平相匹配。具體來說:
在“學”階段,教材的選擇和理論知識的介紹應能夠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
進入“練”的階段,教學設計應聚焦于技能的層級提升,從基礎動作訓練逐步過渡到復雜技術動作和戰術應用的實踐。在此過程中,教學內容的難度應與學生的技能水平同步提升,以確保學生在面對新挑戰時既感到充實又免于挫敗感。
至于“賽”階段,教學內容的設計應包括如何將所學技能和知識運用到實戰中,且比賽的安排應綜合考慮對手的實力和比賽的教育意義,以促進學生在真實環境中的技術應用和戰術執行。
通過這樣精心策劃的教學內容,學生能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持續感受到挑戰和成長的動力,從而有效推動他們的技術進步和個人發展。
(二)教學方法的設計應注重實踐與反饋結合
在中學足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方法設計中,應注重實踐與反饋有機結合,以便可以通過實際操作來鞏固理論學習,并通過及時反饋促使學生調整與完善自己的技能和理解。
在“學”的階段,教學方法的設計應該將足球的理論講解與實際操作相結合。這樣的安排不只有助于學生掌握足球的基礎規則和技術動作,更可以通過視頻解析和案例討論等手段,展示理論在實際比賽中的應用,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加深他們的理解。
到“練”的階段,教學的焦點應轉向技術和戰術的實際操作。此時,教師應設計一系列具體的技術練習,如:控球、傳球和射門,以及小規模對抗和戰術演練等,以確保學生掌握實戰中所必要的技能。在這些訓練活動中,教師應提供實時的反饋,指出學生的不足,并鼓勵他們針對性地進行改進。
在“賽”的階段,教學方法的設計應注重如何將訓練階段獲得的技能和戰術知識運用到比賽中。比賽本身成了一個學習的平臺,學生在這一環節中可將課堂和訓練的成果轉化為比賽中的實際操作[3]。比賽結束后,通過視頻回放和教練的分析,學生可獲得關于自身表現的詳盡反饋,這對后續的技能提升非常重要。
(三)教學評估的設計應全面公正衡量學生表現
在中學足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評估設計中,應設計全面且公正的教學評估系統,確保評估工具能全方位覆蓋學生在理論學習、技能訓練及實際比賽各環節的表現,并真實反映出每位學生的能力和進步。
在“學”的階段,評估應多維度捕捉學生對足球規則、技術術語及基本戰術的理解。除了傳統筆試外,還應利用學生的口頭表述和課堂互動等形式全面評價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
進入“練”的階段,評估設計則聚焦于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如:技術動作的精確性和戰術運用的實效。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觀察學生的訓練表現,結合視頻分析工具,進行詳盡的技術和戰術評估。這種方式有助于精確識別學生在實踐中的強項與待改進之處,從而為其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指導。
至于“賽”的階段,評估的重點轉向如何將訓練所得的技能和理論知識應用于競賽中。此階段的評估不僅審視學生的個人技能表現,還將深入觀察他們在比賽中的戰術理解、決策能力及團隊協作水平。
這樣的評估設計可以使教師準確掌握學生在整個“學練賽”過程中的發展情況,了解學生的具體需求,調整教學和訓練策略,以便讓學生清晰了解自身的進步與不足,從而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四、中學足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設計思路
(一)設計融合理論學習與實際技能的教學環節
在設計中學足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策略時,首先,要注重理論學習與實踐技能的有效整合,以便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可以通過具體的技能實踐,將這些知識應用于體育活動中,進而促使其加深理解并增強技能。教學計劃的制定應包括足球的基本規則、技術術語,以及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和運動營養學等多方面內容,并要能夠通過多樣的教學方法,如:課堂講解、互動問答和多媒體展示,使得理論知識的傳授不僅廣泛而且深入。
其次,在理論與實踐的融合過程中,設計需特別強調理論知識到實踐技能的無縫轉換。例如:學生在理論課上了解了足球運動中的力學原理后,應立即安排相關的實踐活動,如:足球技能訓練,以便讓學生親身體驗并觀察力學原理在實際運動中的應用。這樣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論,并提升他們將理論應用于實際問題解決的能力。
再次,教學設計中還應包括專門環節,以展示理論知識與足球技能之間的聯系[4]。為此,可通過小組討論和項目作業的形式,讓學生探討戰術理論如何應用于具體比賽,或分析比賽中球員的表現與其技術和戰術學習的關系。
最后,教師還應考慮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如: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來模擬真實的足球比賽環境,以便使學生在仿真環境中應用所學技術和戰術,進行即時的實踐和反饋。這種技術的引入可極大地提升教學的互動性和實效性,幫助學生在體驗中更全面地掌握足球運動的各方面知識。
由此,可確保“學練賽”一體化教學不僅僅關注理論的教授和技能的訓練,而是形成一個綜合性的學習過程,進而使學生不只能享受足球運動的樂趣,同時也能全面提升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的能力。
(二)組織定期的校內外比賽以檢驗訓練效果
在中學足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設計中,安排定期的校內外比賽,旨在通過比賽環節檢驗學生在“學”與“練”階段的技術與戰術掌握情況,從而確保他們能將課堂理論和訓練實踐有效轉化為實戰能力。
首先,在比賽初期,必須對比賽的頻率、形式和規模進行周密規劃,不僅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戰機會,也需注意避免過度密集的安排導致學生疲勞或受傷。
其次,比賽形式應多樣化,如:組織友誼賽、校際比賽及小型聯賽等,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興趣,同時使學生能夠面對不同的對手和環境時,全面鍛煉其應變能力和技術執行力。此外,設計中還應納入不同級別的比賽,使學生能在逐步升級的競技環境中測試和評估自己的進步,進而有助于他們進行自我評價和目標設定。
再次,比賽結束后的評估和反饋環節同樣重要,應包括對比賽錄像的回放分析及與學生的面對面反饋,以便學生能精準了解自己在比賽中的表現,明確自身的優勢和需改進之處。
最后,比賽活動的設計需要與學校的教學日程和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緊密協調,以確保比賽安排既能滿足教學目的,又不影響學生的常規學習和生活。
總之,通過定期組織的比賽不只有助于測試學生的技能,更有助于極大地增強“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和教育意義。
(三)制定靈活調整的教學策略以適應學練賽需求
在中學足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設計中,構建一個能根據學生進展、反饋及比賽結果靈活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的策略,可確保教學計劃能動態適應學生的發展需求,實現個性化教學目標。
首先,對教學計劃實施動態管理,確保它能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成果進行調整。比如:如果比賽中顯示出學生普遍在某項技術動作上存在問題,那么應迅速調整教學計劃,增強相關技能的訓練強度,或是重新設計教學方法,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有效掌握關鍵技術。為了支持這種靈活的調整機制,教學設計中必須包含一個高效的監控和評估系統。系統應持續追蹤學生在理論學習、技能訓練及比賽中的表現,并通過數據分析為教學調整提供依據。現代教育技術,如:在線學習平臺的使用,可實時記錄學生的學習活動和成績,為教師提供即時的反饋和評估。
其次,教學策略需考慮到教學內容的個性化。鑒于學生在足球技能掌握程度上的差異,教學設計應允許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個性化調整,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速度和能力[5]。這可通過實施分層教學活動來完成,例如:為技術較為嫻熟的學生和基礎較弱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訓練和比賽任務。
最后,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是確保靈活教學策略成功實施的關鍵。教師需要具備評估學生表現、調整教學策略和實施個性化教學的能力。因此,教學設計中應包括對教師的定期培訓,涵蓋教學方法、學生心理學以及技術動態等多個方面,以確保教師能高效執行教學計劃。
通過這樣綜合而靈活的設計,教學活動不僅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還能有效適應他們的學習進展和變化,從而充分發揮“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優勢,最大化教學效果。
五、結語
中學足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以其創新性的結構與方法,極大地增強了教學的實用性與教育的深度,為學生創造了一個更加豐富和動態的學習場景。本文詳盡設計了“學練賽”各個環節,不僅重申了理論知識與實際技能之間的緊密聯系,還特別強調了定期進行評估與必要時進行教學調整的重要性,期待這些教學設計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其實戰技能,并促進其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生峰.核心素養視角下“學練賽評”中職體育教學設計的實踐——以“足球單元教學”為例[J].科學咨詢,2021(12):119-122.
[2]肖錦鋒,林錫江.“學,練,賽”一體化視角下運用維度中“賽”環節的構建--以《足球:腳內側傳接球的運用方法》教學為例[J].體育教學,2022,42(11):12-14.
[3]晁恒.“學練賽評”教學模式在足球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體育視野,2022(18):77-79.
[4]蔣一見.“學練賽”視角下足球大課間的設計與實施[J].校園足球,2022(3):71-73.
[5]林國慶.“學練賽”一體化視角下的高中體育課堂評價[J].2021(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