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作為黨領導下培育接班人的主要陣地,高校承擔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其思想和品格無一不影響著后人,其精神具有豐富的時代價值和育人意義。高校在黨建工作內容上與學習李大釗具有契合性、在價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在高校黨建品牌化建設的過程中,有效結合李大釗的革命精神,深挖兩者之間的契合點,著重分析李大釗革命精神和高校黨建工作品牌化建設的聯動關系,基于目前高校黨建品牌化建設現狀,嘗試提出高校黨建品牌化建設的創新路徑,促進高校黨建品牌化建設提質增效。
關鍵詞:李大釗;高校學生黨建;品牌化建設;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4)06-0056-03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學習李大釗精神對于唐山地區高校黨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李大釗的革命精神是紅色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黨建工作品牌化建設具有引領作用,從而為高校基層黨建筑起堅實的理想信念堡壘,把握學習李大釗與學生黨建工作品牌化建設的內在關聯,切實提升學生黨建品牌化建設的實效性。
一、將學習李大釗融入學生黨建工作品牌化建設的意義
(一)創新學生黨建工作內容和形式
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大部分高校在學生黨員的學習教育中,往往是通過開展政治理論學習、主題黨日活動,來實現學生黨員的發展、培養和教育。學生黨建的內容以及形式較為枯燥、單一,但是也有很多高校的基層黨組織在黨員學習過程中,注重引用黨史黨情,創新黨史學習教育的形式,從促進黨建實際效果角度出發,結合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的教育積極意見來開展黨建工作品牌化建設。如,通過學習井岡山精神,錘煉學生黨員自力更生的人格、提升大學生團隊合作意識以及團隊積極性;通過學習長征精神,激發學生自豪感,強化學生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增強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
唐山具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這片土地孕育了為救國家和民族于水火甘灑熱血的紅色人物。比如,領導北方地區黨的工作、宣傳馬克思主義、開展工人運動的成兆才;奮勇抵抗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堅持武裝抗日的馬占山;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不僅是李大釗同志的革命精神,同時也建造了李大釗紀念館、大釗公園、冀東烈士陵園等紅色文化資源,為唐山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特別是品牌化建設搭建了廣闊舞臺,提供了珍貴的教育素材。這必將提高學生對紅色基因的傳承,提升學生對黨建教育的興趣進而強化黨課教育效果。
(二)堅定學生黨員理想信念
“堅定理想信念是終身課題,需要常修常煉,要信一輩子、守一輩子。”高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任,因此理想信念教育可謂學校黨組織在學生黨員教育培養工作中的首要任務,同時也是大學生黨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價值取向。然而在多元思潮沖擊的背景下,學生極易受到影響,為提升學生黨支部的凝聚力、增強黨建工作的凝聚效果,應形成學生黨員之間共同學習、互相督促進步的良好態勢,我國目前多數學校已經合理挖掘地方紅色文化,讓“過去”與“未來”有機有效結合,借此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學生的黨性修養、強化學生的理想信念,既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黨建品牌,也進一步引導學生時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堅定學生黨員政治立場與堅定理想信念,推動學生黨員始終在社會主義道路中前進、致力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拼搏奮斗。
(三)提升學生黨史系統化認知
黨史學習作為黨員干部的必修課之一,同時也是黨建工作的基礎。因此高校在開展黨建工作的過程中,應注重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大學生深入領悟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蘊含的強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2月20日召開的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要在全社會廣泛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普及黨史知識,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目的是使大學生了解四史,深刻理解只有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從而增強大學生學習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興趣,強化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認知,更加堅定“四個自信”。
李大釗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以及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和中華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奠基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提出要求以“進一步感悟思想偉力”“進一步發揚革命精神”等為學習重點。而李大釗率先高擎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自覺以及為共產主義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等,正是黨史中的部分重要內容。學習黨史的目的是以史為鑒,繼承遺志。李大釗的革命精神始終激勵、鼓舞著唐山地區的人民,而為了更好推進唐山高校學生學習和弘揚是李大釗卓越貢獻和崇高精神,將李大釗的革命精神融入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能夠引導學生更深入了解李大釗生平史、了解李大釗事跡、傳承李大釗的革命精神,也能夠使學生間接了解中共黨史、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由此可知,將紅色精神融入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不僅能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向縱深方向發展,引導學生黨員深刻領悟國家以及黨的新思想和新戰略,而且還能進一步引起學生黨員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黨員學習黨史的積極性。
二、唐山地區高校黨建品牌化建設現狀分析與困境思考
在第二十三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結合新時代背景,高校黨建工作品牌化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加強了基層黨支部凝聚力,符合時代發展,也為高校建設與改善提供了發展動力。近年來,很多高校通過不斷創新黨建模式、深化黨建內涵、豐富黨建形式,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黨建品牌,極大豐富了黨建工作品牌化建設的理論實踐。
(一)高校黨建品牌化建設現狀分析
本次調研采用問卷調查以及部分學生訪談形式,選取唐山地區高校的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580份,有效收回570份,有效率為98.28%。
(二)高校黨建品牌化建設困境思考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高校黨建品牌化面臨的主要挑戰是黨建品牌化創新力不高、探索中的黨建品牌化執行力不夠、初具規模的黨建品牌化影響力不足。因此為解決黨建品牌化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將學習李大釗融入學生黨建品牌化,對于將學習李大釗融入學生黨建品牌化建設,學生持贊成且支持的態度。
1.黨建品牌化創新力不高
黨建品牌化建設的意見自2015年11月發布后,企業、社區都紛紛開啟探索黨建品牌化之路。2018年首次提出全國各高校黨組織開展新時代高校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后,高校黨建工作品牌化有了明確目標和規范。盡管河北省高校的基層黨建工作呈現良好發展勢頭,但是就問卷調查結果來看,部分高校在黨建品牌創新力方面依舊存在問題及不足。高校黨建工作目前依舊受制于傳統的工作模式以及思維定式,從理論學習形式來看“兩學一做”“三會一課”等制度看似落地落實,但事實上開展方式方法仍然單一。如,主題黨日活動缺乏吸引力;黨建品牌與學科、專業以及學生實際需求等方面聯系不足;黨建工作仍存在評價方式陳舊、工序煩瑣、激勵不到位等問題,導致黨建參與者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
2.黨建品牌化執行力不強
黨建品牌化建設可以理解成基層黨支部通過創新黨建工作模式,達到提升其戰斗力和影響力、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然而在實際現實中,創新黨建工作模式打造黨建品牌化工作與高校中心工作脫鉤、脫節,并沒有把“品牌”理念真正融入服務中,也沒有覆蓋黨建工作的每一個角落,最終導致品牌成為“空中樓閣、海市蜃樓”,失去意義;另外目前許多在職黨務工作者實際上在從事專職黨務工作前并無相關經驗,在任職過程中也是邊學邊干,甚至有的工作者身兼數職,這也就導致他們對黨建工作熱情減退、疲于應付,因此存在對黨建品牌化執行力不強的現狀。
3.黨建品牌化影響力不廣
黨建品牌化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性任務,需要長期堅持且久久為功,黨建品牌化決定著黨建品牌的穩定性和長遠性,因此不僅需要推進黨建品牌的長遠規劃、合理安排,建立長效的保障機制,更需要擴大黨建品牌的影響力。
在高校黨建品牌化建設過程中,品牌活動宣傳是重要環節。解決宣傳問題,有利于調動黨員積極性進而擴大黨建品牌活動影響力。但是目前黨建品牌影響力廣度和深度不夠。如,已經形成品牌的黨支部傳播范圍途徑不廣,問卷結果顯示僅有32%左右的學生表示參加過學校組織的黨建品牌活動,通過分析問卷可知黨建活動的開展難以保證師生及時獲得活動信息,其活動效果也并不理想,因此黨建活動的影響力也大打折扣;而尚在探索中的黨建品牌在舉辦黨建活動時呈現出黨建活動內涵不足、吸引力不強,問卷顯示仍有35%左右的學生表示學校黨建品牌活動在形式上、內容上都過于形式化,進而導致參加黨員的積極性不夠高,因此黨建品牌教育引領作用就很難達到效果。
三、將學習李大釗融入高校黨建品牌化建設的創新路徑
黨建特色品牌化既能體現黨建工作水平與創新成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進黨建工作機制。將學習李大釗融入高校黨建品牌化建設,有助于高校形成立德樹人的協同效應、打造理論實踐更廣的紅色陣地,進而確保高校高質量、高水平育人,為三全育人提供保障。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將學習李大釗融入高校黨建品牌化建設也是學生所期待的,如,82%左右的學生認為兩者的結合符合新時期黨的建設要求、69%左右的學生認為兩者的結合能堅定受眾人群的理想信念、81%左右的學生期待參觀李大釗故居開展紅色研學活動。因此為更好推進將學習李大釗融入高校黨建品牌化建設,筆者認為可以通過構筑黨建品牌框架、注入黨建品牌靈魂、提升黨建品牌效力等措施,推動黨建工作品牌化建設。
(一)構筑黨建品牌框架
高校黨建品牌化建設始終以“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為總體要求,在整合學院黨建資源的基礎上,構建黨建品牌框架時以黨建為引領、注重強化學生的思想認同。在新時代背景下,人們處于社交媒體的海量信息包圍下,黨建品牌能否脫穎而出并取得成效不僅取決于黨建品牌的特色凝練還取決于黨建品牌框架的有效構建。
學生黨支部在充分理解學校黨委年度工作計劃的基礎上,應結合學院黨總支年度黨建工作計劃,及時準確地制定出本支部建設目標,制訂支部年度計劃,為將學習李大釗融入學生黨建品牌化工作奠定基礎,進而制定支部黨建品牌框架,明確黨建品牌的指導思想、設定支部創建黨建品牌目標、制定支部黨建品牌活動。在黨史理論學習的過程中,圍繞學習李大釗主題黨建月活動,定期舉辦演講、宣講、征文比賽等學習思想內化活動;在黨建實踐拓展活動中,充分發揮唐山地域優勢,多形式開展黨建紅色研學活動。
(二)注入黨建品牌靈魂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實現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的基本要求是以黨建為引領的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各高校亟須把黨建工作與事業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真正發揮高校治理效能提升。而高校黨建品牌建設需要用“品牌管理”理念來提升黨建工作治理效能,同時也需要為黨建品牌工作注入靈魂。
積極發揮紅色文化的指導作用,如,土木工程學院學生黨支部立足專業特點打造“砼心砼行”先鋒黨支部,馬克思主義學院建立“紅色在崗”先鋒黨支部,文法學院建立“正義衛士”先鋒黨支部,時尚設計系建立“時代先鋒”黨支部等。這些融合專業特質的黨支部,無論在形象宣傳還是內容建設上都將黨建與專業融合,為黨建品牌注入靈魂的同時也充分體現了高校黨建品牌特色。
(三)提升黨建品牌效力
作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可靠接班人的陣地,高校始終立足于其使命和責任,在黨建工作中應該追求廣泛的受眾、持久的價值性,進而使得黨建工作更有意義,以達到提升黨建品牌效力的作用。高校在自覺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把支部建立在學科上,通過輔導員思想引領、專業教師學術培育,發揮高校基層組織在管理、教學第一戰線的戰斗堡壘作用。如,學生黨支部推行“砼心砼行-黨群零距離”黨建品牌活動,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三角形聯系網絡,建立專門的宣傳渠道,通過社交軟件、文稿平臺、專題網站等網絡平臺,落實幫扶工作要求,致力于解決學生來自“學習、生活、心理、就業”方面的困難,形成“線上線下——雙線共推”的工作模式,進而擴大黨建工作的輻射面以及黨建品牌的效力。
在高校基層黨組織中將學習李大釗引入黨建品牌工作,提高黨建品牌質量、提升黨建品牌效果,通過將紅色文化有機有效融入黨建工作,增強黨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進而擴大黨支部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7).
[2]胡寶偉,米華全.黨建引領高校治理現代化的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10).
[3]黃滟■,基于紅色文化的高校黨建工作品牌化建設實踐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5).
[4]劉娟,張在金,郭曉翠.新時代高校基層黨建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探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11).
[5]蓋守雙,王曉艷.新時代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品牌化建設路徑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5).
[6]方鳳玲,黃紹華,毛霞.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品牌建設的實踐理路[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2).
收稿日期:2023-10-07
基金項目:2023年河北省高校黨建研究(省級)課題“大釗精神融入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品牌化創新路徑研究”(GXDJ2023B341)
作者簡介:王雪超,講師,碩士,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張婉璐,講師,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劉麗紅,副教授,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