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當前快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已成為數學教育的重要目標。而初中數學中“三會”(即會觀察、會思考、會表達)的落實,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文章基于新課標的背景,深入探討了落實“三會”的必要性,包括順應時代需求、提高數學應用能力以及深化教學改革等多個方面。同時,文章還系統分析了具體的落實路徑,例如將數學知識融入生活實際、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強化課堂互動以及優化評價機制等,旨在為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和培養創新人才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指導。
【關鍵詞】 初中數學;新課標;數學素養;核心素養;育人價值
初中數學的“三會”(即會觀察、會思考、會表達)要求是新課標背景下提出的核心教學理念,它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數學思維能力和數學表達能力,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這一理念的提出,標志著數學教育從單純注重知識傳授向更加注重能力培養的重大轉變,對增強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落實“三會”的必要性
(一)順應時代需求,奠定核心素養基礎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初中數學“三會”教學理念的落實尤為重要。它不僅是順應時代需求的必然選擇,更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助力他們更好適應未來社會變革的堅實基石。通過強化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使他們具備更強的問題解決、邏輯推理和創新能力,從而更從容地應對未來社會的挑戰與機遇。在此過程中,教師需注重學生數學知識的積累與實際應用能力的雙重培養,同時關注他們科學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形成,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二)提升數學應用能力,解決實際問題
落實“三會”教學理念,對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具有顯著作用。它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數學知識的實際價值,還能培養他們將抽象數學概念應用于現實生活的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教師能引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認識到數學與現實的緊密聯系,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同時,通過培養數學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能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問題解決策略,并學會運用數學方法分析和處理復雜問題,提高邏輯推理和創新思維能力,以及準確表達數學思想、有效溝通數學觀點的能力。這種全面的能力培養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水平,還能增強他們在考試中面對復雜問題時的信心和解決問題的效率。
(三)推動教學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落實初中數學“三會”教學理念,是深化教學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途徑。它不僅能推動數學教學方式的創新,還能促進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學目標的優化。通過實施“三會”教學,教師能夠轉變傳統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思維方式的發展,實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在此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積極轉變,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這不僅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為培養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創新型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二、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落實“三會”的路徑
■
(一)融入生活實際,培養數學觀察能力
教師在落實初中數學“三會”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認識到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通過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培養其敏銳的數學觀察能力,從而深化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應用,這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他們建立起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在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精心選擇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實例和情境,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具象化,使學生能夠在熟悉的環境中發現數學元素,并逐步建立起數學模型,從而實現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鍛煉,這種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培養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直覺和洞察力,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主動發現數學問題,并嘗試用數學方法解決這些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提高數學應用能力,還能逐步形成數學思維習慣,為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例如,在教學“畫軸對稱圖形”這一內容時,教師應特別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通過讓學生觀察教室內的物品,如黑板、窗戶、課桌等,發現其中蘊含的軸對稱特征,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為后續的理論學習奠定基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軸對稱的概念,還能培養他們用數學眼光觀察世界的能力。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創新性的教學環節,即讓學生拍攝公園的對稱景物,如建筑物的立面、花壇的布局、樹木的倒影等,然后在課堂上展示和分析這些照片,引導學生運用數學語言描述所觀察到的對稱現象,并嘗試用數學方法解釋這些對稱圖形的形成原理,從而深化對軸對稱概念的理解,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數學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這種將數學觀察融入生活實際的教學方法,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世界的緊密聯系,還學會了用數學眼光觀察世界的能力,為今后學習更復雜的數學概念和解決實際問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有助于培養其數學核心素養和創新思維。
(二)開展探究活動,鍛煉數學思維能力
教師在實施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數學“三會”時,應當充分認識到開展探究活動對鍛煉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通過精心設計和組織各種形式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問題的探索和解決過程,從而培養他們的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這不僅能夠深化學生對數學概念和方法的理解,還能夠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設計探究活動時,教師需要注重選擇具有挑戰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創設有利于學生思考和探索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思維方法,如類比、歸納、演繹等,去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驗證結論,并在此過程中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教師還應當重視探究過程中學生的交流與合作,通過組織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形式,促進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和互動,從而激發更多的思維火花,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表達能力,這有助于提高數學學習的效果,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這一內容時,應特別注重設計探究性的教學活動,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培養他們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設計一個創新性的探究活動,即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調查學校周邊不同商店的同類商品價格,收集數據并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組模型,然后通過解方程組來分析和比較不同商店的價格策略,最終得出最優購買方案,這種將實際問題與數學模型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他們的數據收集、分析和處理能力。在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復雜的實際問題簡化為數學模型,如何選擇合適的變量和建立方程,如何解釋數學解與實際情況的關系等關鍵問題。這種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理解,還培養了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三)強化課堂互動,提升數學表達能力
教師在落實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數學“三會”時,應當充分認識到強化課堂互動對提升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重要性,通過精心設計和組織各種形式的課堂互動活動,如小組討論、同伴互評、數學辯論等,為學生創造豐富的數學交流機會,引導他們運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同時傾聽和理解他人的觀點,從而培養他們的數學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在組織課堂互動時,教師需要注重創設開放、包容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引導他們學會尊重和欣賞不同的觀點,通過思維的碰撞和交流,深化對數學概念和方法的理解,提高數學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教師還應當重視培養學生使用多種數學表達方式的能力,如口頭表達、書面表達、圖形表達、符號表達等,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情境和目的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并在表達過程中注重邏輯性、準確性和簡潔性,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為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等腰三角形”這一內容時,教師應特別注重通過強化課堂互動來提升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可以采用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即“數學概念辯論賽”,通過讓學生分組辯論等腰三角形的定義和性質,培養他們運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提高他們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首先將全班學生分為正方和反方兩組,正方負責論證“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這一性質,反方則需要提出質疑和反例,通過這種對抗性的討論,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促使他們深入思考等腰三角形的本質特征。在辯論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使用規范的數學語言,如“如果……那么……”“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等邏輯表達,同時鼓勵他們運用圖形、符號等多種方式來支持自己的論點。這種多元化的表達不僅豐富了課堂交流的內容,還培養了學生全面的數學表達能力。
(四)優化評價機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師在落實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數學“三會”要求時,應當充分認識到優化評價機制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通過構建多元化、過程性和發展性的評價體系,全面評估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數學思維能力和數學表達能力,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的進步和成長,這能夠為教師提供更全面、客觀的教學反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自主性。在設計評價機制時,教師需要注重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通過多種評價方式,如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探究報告、實踐活動等,全面考查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進步,并根據評價結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教師還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同伴互評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來,這不僅能夠培養他們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維,還能促進他們更深入地理解數學學習的目標和標準,從而更好地規劃和改進自己的學習。
例如,在教學“勾股定理”這一內容時,應特別注重優化評價機制。可以設計一種創新性的綜合評價方案,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探究過程和最終成果,全面評估學生在“三會”方面的表現和進步,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首先設計一個基于實際問題的探究任務,要求學生利用勾股定理解決校園內的一個實際測量問題,如測量旗桿的高度或計算兩棟建筑之間的距離,通過這種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任務,考查了學生對勾股定理的理解和應用能力,評估了他們的數學觀察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包括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通過讓學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來,培養他們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維,促進他們對勾股定理更深入的理解和應用。
三、結語
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落實“三會”教學理念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高數學應用能力和深化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融入生活實際、開展探究活動、強化課堂互動和優化評價機制等策略,教師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未來,教師應進一步探索“三會”教學在不同數學內容和不同學習階段的具體實施方法,以及如何將“三會”理念與現代教育技術有機結合,推動初中數學教育的創新發展。
■ 參考文獻:■
[1] 任穎. “三會”視角下初中數學單元教學設計研究[D]. 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23.
[2] 劉偉苗,姜尚鵬. “三會”視角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以“比較線段的長短”教學為例[J]. 初中數學教與學,2024(05):8-10+44.
[3] 曹一鳴,湯牧文. 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設計與實施中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J]. 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23(04):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