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醫護患協同合作模式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21年7月~2023年12月醫院收治的9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醫護患協同合作模式進行干預,比較兩組心理狀態、應對方式、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結果 觀察組干預后心理狀態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應對方式各項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自護能力和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基于醫護患協同合作模式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心理狀態和應對方式,提高患者自護能力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原發性高血壓;醫護患協同合作模式;心理狀態;自護能力;應對方式
原發性高血壓為常見慢性病,隨著病情進展可損害心臟、腎臟、腦等重要器官,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長期服用降壓藥是現階段控制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減少并發癥的常用治療手段,然而部分患者對該疾病認知不足,加之長期服藥帶來的心理負擔,其心理狀態和應對方式常欠佳,導致自護能力下降,直接影響治療效果。[2]。因此,臨床需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用藥依從性,從而保障血壓控制效果。醫護患協同合作模式通過多方協作,提升患者參與度,為原發性高血壓護理提供新的思路[3~4]。本研究旨在探討醫護患協同合作模式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7月~2023年12月醫院收治的9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54~79歲,平均年齡(64.12±7.55)歲;病程3~13年,平均病程(7.85±2.10)年;體重指數17~29 kg/m2,平均體重指數(23.11±3.55)kg/m2;觀察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52~79歲,平均(64.03±7.20)歲;病程3~14年,平均病程(7.91±1.87)年;體重指數17~31 kg/m2,平均體重指數(23.17±3.10)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滿足原發性高血壓的診斷標準[5];患者知情并自愿簽署同意書;意識和精神狀態良好,溝通順暢。排除標準:存在高血壓嚴重并發癥;存在惡性腫瘤;存在嚴重傳染性疾?。缓喜⑵渌难芗膊?。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干預
指導患者遵醫囑用藥;對患者進行原發性高血壓相關情況的健康宣教,包括病因、治療手段、預期效果和注意事項等;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撫,向其解釋原發性高血壓的可控制性,并列舉成功案例鼓勵患者,增強其治療信心;指導患者合理飲食,規范作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持續跟蹤護理3個月。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醫護患協同合作模式進行干預
(1)由1名專科醫生、2名護理人員和患者建立醫護患協同合作小組后開展工作,單組患者數量應控制在5例以內。(2)通過體格檢查、詢問病史掌握患者的基本情況;根據其家庭經濟狀況、合理用藥時間等因素,制定個性化的用藥方案;盡可能選用長效制劑、復方制劑等容易提升患者用藥依從性的降壓藥;邀請患者和家屬參與病情評估和用藥方式的選擇,提高其對重點關注問題的認知度。(3)醫護聯合查房,引導患者自訴個人病情與內心顧慮,醫、護、患三方人員共同商討病情,提高患者對自身病情的認知和參與度。(4)住院期間的護理:每周對患者進行1次健康宣教,內容涵蓋原發性高血壓的誘因、治療手段及如何規避原發性高血壓并發癥等;出院后,每月隨訪1次,持續3個月跟蹤血壓的控制情況。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心理狀態:干預前后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進行評估,分值越低表明患者心理狀態越好。(2)比較兩組應對方式情況:干預前后采用醫學應對方式問卷(MCMQ)進行評估,包括回避、屈服和面對3個維度,回避、屈服分值越低,面對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應對方式越好。(3)比較兩組自護能力:干預前后采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評估,包括自我概念、自護知識、技能和責任感4個維度,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自護能力越強。(4)比較兩組生活質量:干預前后,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簡表(WHOQOL-BREF)評估,包括環境、社會、生理、心理4個維度,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HAMA和HAMD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后HAMA和HAMD評分均較干預前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MCMQ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后MCMQ各項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改善,且觀察組回避、屈服評分低于對照組,面對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ESCA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后ESCA各項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
2.4 兩組WHOQOL-BREF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后WHOQOL-BREF各項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升高,且觀察組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醫護患協同合作模式通過將患者納入護理體系,加強醫、護、患之間的溝通協作,旨在提升患者的參與感和自我效能,從而改善其應對方式,提高其自護能力[6~8]。該護理模式被廣泛應用于臨床疾病護理中,并獲得良好的臨床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心理狀態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應對方式各項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自護能力和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與稅文運等[9~10]研究結果相似。表明該模式在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醫護患協同合作模式要求醫護團隊建立醫護患協作小組并進行針對性培訓和考核,提升組員專業水平,確保護理質量;邀請患者及家屬參與到病情評估和用藥方案的選擇中,提高患者參與感,使其對病情和治療方案有更清晰地了解,從而減輕心理負擔,提高應對疾病的積極性。此外,醫護人員聯合查房,共同為患者答疑解惑,有效消除患者內心疑慮,防止長期積聚的懈怠情緒影響機體狀態,使患者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11~12]。定期開展健康教育并指導患者自行測量血壓,持續監測血壓控制效果,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自護能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基于醫護患協同合作模式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心理狀態和應對方式,提高患者自護能力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新蘭,吳慶榮.耳穴艾灸綜合干預護理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護理效果及血壓、血脂、生活質量的影響[J].四川中醫,2018,36(3):214-216.
[2]江小玲.PDCA循環法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焦慮抑郁情緒、自我效能的影響[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8,24(3):342-344.
[3]孫娟麗,陳廷廷.醫護患協同合作模式預防泌尿外科腹腔鏡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效果[J].血栓與止血學,2022,28(3):714-715.
[4]徐英,侯霽芯,莊雪平,等.醫護患協同模式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心血管事件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1,37(3):190-196.
[5]《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9,19(1):1-44.
[6]范艷梅,馬海霞,武芬,等.系統護理干預對高血壓伴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適應狀況及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8,35(1):134-137.
[7]萬芝,林媛珍,胡映波,等.醫護患協同合作模式在預防泌尿外科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20,33(15):132-133.
[8]俞麗亞.醫護患協同合作模式在骨傷科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9,27(6):147-148.
[9]稅文運,孫晴宏,鄒文軍,等.醫護患協同合作模式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和血壓控制的影響[J].成都醫學院學報,2020,15(2):263-265.
[10]劉梅,賀振銀,王榮英,等.醫護患陪共同決策模式對簡易門診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8,39(4):608-611.
[11]黎黎,汪豐,彭麗麗,等.醫共體協作健康管理對農村高血壓患者血壓及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22,37(5):87-90.
[12]萬小惠,邵申申,張萍,等.??漆t聯體模式對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現代預防醫學,2020,47(18):3353-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