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的正向思維容易受到認知水平以及生活經驗等因素限制,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參與小組合作時遇到問題無法及時解決,這就要求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轉變正向思維方式,反其道而行之,在逆向思維的基礎上進行深度思考。新課標對初中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需要教師轉變教學思路,從學生的思維水平和審美能力出發,將逆向教學設計與單元整體教學理念進行深度融合,同時依據教材和核心素養恰當地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呈現多元化、智慧型的美術課堂教學,以此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單元教學;初中美術;逆向教學設計
逆向思維,又稱為求異思維,逆向教學思維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想象力的主要教學方式之一。傳統教學以“問題———答案”為主要模式,由問題正向推出答案,而逆向思維通過對答案的反向思考來加深知識的學習,形成“答案———問題”的思維模式。在新課改的不斷推動下,采用逆向教學,教學針對性更強,能夠直擊學情。將“逆向教學設計”應用于初中美術單元整體教學中,以“評價在先,教學設計在后”為理念,根據評價結果來精心設置“教”與“學”的目標,從而優化學科教學設計。
“逆向教學設計”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基于對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情況的了解做出評估標準,通過評估標準為學生設計相應活動內容和任務,其過程為“預判學習結果———掌握科學的評估標準———開展具體教學任務———獲得深度學習體驗”,進而達到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逆向教學設計具有鮮明的“先評后教”特征,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充分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針對學情合理設置教學目標;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構建系統化的情境開展教學;教師根據評估結果作為設置具體活動任務的依據。在教學中運用逆向思維,可以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進而增強學科單元整體的教學實效。
(一)過程性
由于在逆向教學設計中以評價為核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過程性學習,逐步提高學生的理解、接受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在教學中,初中美術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經驗、學習方式和學習結果設置教學內容。此外,在進行任務設計時,活動任務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以反向推導的角度,對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的各方面進行具體的、有脈絡的梳理,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關注“最近發展”趨勢,從整體單元教學出發設計單元核心任務,以單元任務助推學生進行系統學習,激發學生自主參與探究的興趣,有效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
(二)層次性
跟傳統順向型的課時教學“由始至終”的教學方式不同,逆向教學設計是“由終至始”,根據對學生的評價標準來完成的一種反向教學方式。以結果追溯前因,逆向教學設計有著鮮明的層次化特色,以“執果溯因”開展逆向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層次都是學生自主探究的階梯之路。此外,逆向教學的層次性這一獨特之處,也為初中美術教師提供了具體化、實踐化的支持路徑,在此路徑下結合美術單元教學,以此開展層層推進,螺旋式上升的教學內容,最終挖掘學生的審美潛能,培養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
初中美術教師可以根據美術的教學內容來設置不同的單元主題,在單元主題的基礎上設計清晰的單元目標和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以單元式教學向學生講解多樣化知識,潛意識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并且結合逆向設計教學將美術課程的教學情境設置為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引導學生對美術知識進行深度學習,以此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1]。以人教版美術八年級下冊《移步換景別有洞天———中國古典園林欣賞》為例,將逆向教學與單元教學相結合,進行如下教學設計:
(一)以“大觀念”為統整,逆向設計單元主題
主題單元的教學名稱應該根據單元的核心素養確定,在“大觀念”的統整之下,圍繞主題進行美術教學。“大觀念”是主題單元的核心與靈魂,是具有統攝作用的原則、觀點和結論。此外,初中美術教師在單元主題教學中,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學生的學習行為。所以,在與逆向教學設計相結合時,美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活動合理設置單元主題,選擇貼合學生認知實際的學習任務開展美術教學。
教師依據教材內容把握本課的本質特征:本課主要通過欣賞中國古典園林,讓學生了解古典園林的設計理念,學會用藝術的方式表達心中所思所想,提升自身表達能力。中國古典園林有著濃厚的文化傳統和鮮明的歷史特色,尤以江南園林最為著名。但是在對學生的調查中了解到,學生對園林知識了解匱乏,觀賞園林也只是走馬觀花,沒有對園林有具體深刻的印象。因此,筆者思考如何讓學生產生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學習興趣、描繪心目中的園林等。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展示蘇州園林圖片以及蘇州園林介紹的小視頻,學生在大致了解園林的元素、建筑特征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中國古典園林凝聚著先民的勞動智慧,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那么同學們心目中的園林是什么樣子的呢?由此引出單元主題“我心目中的園林”。
(二)構建單元架構,逆向設計主題任務單
教師在根據逆向教學設置單元主題的基礎上,可以開發主題任務單為學生甄選靈活而具體的學習任務(見表1),以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設置符合學生需求的美術教學內容和學習脈絡,教師所設計的任務單不能與教材知識點脫節,應兼具實用性與趣味性,同時需要以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合理搭建單元教學架構,在開展美術教學時,應該由淺入深梳理課程脈絡,為之后的美術教學活動和表現性評價打下良好的基礎。
園林是古人心目中的山水圣地,古典園林蘊含了古人寄情山水,熱愛自然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教師可以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在科技發展如此迅速的今天,被信息化包圍的我們,是否也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園地”?它是什么樣的?進而在美術課堂學習中教師根據逆向設計創設問題情境,通過三個引導性問題入手:1.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的區別是什么?2.為什么用“無聲的詩,立體的畫”來形容古典園林?3.我們心目中的園林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呢?引導學生設計出心目中的園林。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理解中國古典園林的內涵,能夠運用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在創作中表達美。在單元教學結構上,具體的任務活動設置可以依據主題任務單進行靈活運用。
(三)逆向設計評價表,開展全過程評價
教師在設計表現性評價表時,首先應該確定評價要點。教師開展評價的過程中應該與教學目標一致,以表現性評價為主;其次要基于學生的認知經驗和學習結果,制定可評可測的靈活性評價表。在開展課堂教學中,學生根據學習任務進行自主探究,基于評價要點開展自測。在“我心目中的園林”單元課程中,教師可以遵循“教—學—評”一體化原則開展過程性和表現性評價,緊緊圍繞預期的學習目標,科學地設計教學評價維度,選擇評價方式[2]。評價學生對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理念,最終達到美術核心素養的落實(見表2)。
將初中美術單元教學與逆向教學設計相結合,以“教—學—評”一體化來開展美術課堂教學,將零散的美術知識進行串聯,幫助學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明白自己要學什么、怎么學、學成什么樣,讓學生學會學習,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同時,將逆向教學思維滲透進單元主題,以此構建完整的教學體系,能夠更好地開展美術教學,促進初中美術課堂走向多元化,提高美術課堂質量。
參考文獻:
[1] 穆春.淺談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習任務單的設計與應用:以《有創意的字》教學為例[J].試題與研究,2022(20).
[2] \"霍如靜.以始為終: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逆向教學設計[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3(7).
編輯/陸鶴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