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用層遞式教學,就是從學生的基礎入手,先進行基礎知識的儲備與練習,隨后再教授寫作方法與技巧,循序漸進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小學語文教師要立足學生的寫作水平,積極開展層遞式寫作教學:運用微課創設趣味寫作情境;引導學生積累好詞、好句、佳作;融入生活化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取材;開展趣味寫作訓練,引導學生自主選題立意。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層遞式;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楊迎喜(1976—),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流順鎮中心小學。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很多學生的語文成績不佳就是因為作文得分不高。究其原因,部分小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甚至對其持有抵觸情緒,一提起作文就感到無從下筆。同時由于學生缺乏前期的積累,詞匯量不足、感悟能力欠缺、寫作技巧掌握不扎實,也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寫作水平,這又進一步打擊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層遞式教學模式就是針對這一問題而引入的教學模式,它從學生的基礎入手,注重寫作前期的詞匯積累、材料搜集以及寫作技巧的學習,最終實現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
一、小學生寫作的現狀
(一)小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不高
很多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是布置一個題目,提出一些寫作要求,就讓學生開始寫作,而學生毫無頭緒,也沒有興趣寫作。在有限的寫作時間內,學生僅僅是東拼西湊完成一篇文章,修辭手法的應用、思想情感的表達都不夠理想,其寫作質量可想而知。
此外,部分語文教師教學方法過于細致,對學生寫作的創新也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學生的一些創新性想法甚至被教師認為是錯誤的。這樣就很容易在班級內出現千篇一律的問題,最普遍的問題體現在文章結構上,“總—分—總”幾乎是所有學生都采用的模式。這樣的模式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的思維也受到了禁錮,不利于其思想與情感的表達。
(二)小學生詞匯量匱乏,難以準確表達思想情感
一篇優秀的作文首先應當做到語句通順、敘事完整,其次則要有較為精美準確的詞匯來表達思想與情感,要想做到這些,就需要學生日積月累。但是從目前學生寫作的現狀來看,一些學生的作文中詞匯量嚴重匱乏,甚至還存在搭配不當的情況,如“和藹的歌聲”等;成語使用錯誤,如“學校在組織開展校園歌手大賽,同學們在津津樂道地看表演”中“津津樂道”使用不當;關聯詞使用錯誤;在不恰當的位置運用了一些修辭手法;等等。這些情況在小學生的作文中屢見不鮮,使得學生難以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情感與思想[1]。部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將自己能想到的一切詞匯生搬硬套地應用在寫作中,導致其寫出來的文章毫無章法,同時也缺乏真情實感。
(三)小學生缺乏對生活的深層感悟,作文未見真情實感
小學生年齡較小,在學習與生活中很少會留心觀察與感悟,在課堂上出現無事可寫的情況就不足為奇了。即便一些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將一件事情完整地敘述出來,但大部分也類似于流水賬,缺乏真情實感。雖然閱讀是學生積累詞匯、學習寫作手法的重要途徑,但當前小學生學習壓力大,除了課堂學習,很多學生還要參加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學生沒有大量時間閱讀課外讀物,還受到自身閱歷的限制,導致其缺乏生活感悟,自身對事物的看法沒有情感,書寫出來的文章自然蒼白。部分小學生把作文當作學習任務來完成,是為完成教師的“命令”而非對生活或學習中的一些事情有所感悟,并有感而發。這樣被動完成任務的模式,導致部分小學生的寫作不真實,脫離了生活實際,在虛構的事物中自然難以表達出真情實感。此外,語文教師的寫作教學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采用的固定化的教學模式,其產物也必然是程式化寫作。學生往往是根據流程按部就班地寫作,如在寫某個人物時,首先第一段必然是交代人物關系,刻畫人物的五官,其次再寫人物故事。這樣寫出來的文章也未必表達的就是學生自己的觀點,而且部分學生在作文選刊上摘抄,導致文章生硬,沒有深刻的主題與思想[2]。
(四)小學生寫作的技巧還有待提升
要想完成一篇優秀的文章不但要求學生敘事完整,還要求學生掌握一定寫作技巧,在謀篇布局、遣詞造句上能做到恰到好處,準確表達自己情感。但是目前部分學生寫作僅僅能達到基本的要求,即按照題目的要求通順流暢地敘事,還難以做到立意新穎、結構完整。雖然部分學生能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但是運用的修辭手法過于陳舊,如提到小鳥的叫聲就是“小鳥在唱歌”,描寫小花就是“小花在微笑”。文章寫作無論從立意、結構還是具體的語句表達上都不夠新穎,難以達到較高的水平。
二、層遞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優勢
(一)更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和思維特點
層遞式教學模式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體現出明顯的層次性,體現在難易程度不同的寫作主題、層層遞進的寫作素材,有利于引導小學生由淺到深地分析寫作主題、寫作素材,鼓勵他們自主立意、挑選寫作素材,降低寫作難度,消除他們對寫作的畏難情緒,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同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層遞式教學模式傳授寫作技巧,從基礎的作文立意、寫作框架、寫作素材整合等角度入手,引導學生把生活體驗、家庭趣事等融入作文中,讓他們的作文更加接地氣,激發他們的寫作靈感,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二)更能激發小學生的寫作興趣
小學生生活閱歷較少,理性思維還處在發展階段,寫作內容和手法都比較稚嫩,難免會出現跑題的問題,這也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層遞式作文教學模式有利于發散學生思維,其從較為簡單的寫作主題入手,引導學生根據主題自主搜集素材、融入好詞好句,消除他們對寫作的畏難情緒,再逐步過渡到較為復雜的寫作主題中。教學中還可以為學生出示一些優秀范文,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幫助他們明確作文立意,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逐步讓他們愛上寫作,提高作文教學質量。
(三)更能促進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篇優秀作文不僅具備了優美的語言、縝密的邏輯思維以及巧妙的布局,還蘊含了真摯的情感和人生哲理,可以激發讀者情感共鳴。作文考驗的是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教師可以通過寫作主題分析、材料組合和語言運用等開展寫作教學,進一步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發展,讓他們把積累的好詞好句融入自己的作文中,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要鼓勵學生在作文中引用古詩詞、寓言故事和諺語等,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和思維能力,全面提高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
三、如何利用層遞式教學模式優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一)培養寫作興趣,減少抵觸情緒
要想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效果,首先要培養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減少其對寫作的抵觸情緒。層遞式教學模式從學生實際認識水平出發,由易到難逐層遞進,一點點解決寫作中的問題,逐漸讓學生不再受到寫作困擾而愛上寫作。
第一,在布置寫作任務時,教師應注意題目的開放性及其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能結合學習或生活自由地發揮。例如,教師可以布置“我最喜愛的小動物”“愉快的周末”“我愛做家務”等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寫作任務,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表達的欲望。
第二,用成功的喜悅來激發學生寫作的動力。部分學生對寫作有抵觸情緒,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寫作的自信,認為自己寫出來的文章水平不足,擔心教師的批評。為了增強學生的自信,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布置一些簡單的任務,且在學生完成之后要客觀評價,注意不要吝嗇表揚的話語[3]。即便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不夠精彩,教師也可以從一個詞語、一句話或是一個修辭手法的應用中看到學生的優點,鼓勵學生繼續努力。這樣才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寫作中,并逐漸降低對寫作的抵觸情緒,逐步提升寫作水平。
(二)日積月累,增加寫作詞匯與材料量
寫作是一種厚積薄發式的學習活動,想要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寫作水平是難以實現的。字、詞、句是作文的基本單位,想要成就一篇優秀作文,學生就要注重在日常的學習中進行好詞、好句的積累,逐漸實現從量變到質變。
寫作詞匯與材料的積累實際正是層遞式教學模式的第二步,這一環節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進行規劃,以保證有序開展。具體而言就是按照字、詞、句、段、篇的順序一點點地積累寫作素材,這樣學生在真正的寫作中才不會因為詞匯與材料的不足而限制了自己的發揮。小學一、二年級屬于低年級段,此時還沒有真正涉及寫作,僅有一些與寫作相關的內容(看圖寫話),其學習重點在于字詞積累。教師要注意在課文講解的過程中,除了講解必要的生字,還要從中標記出一些好詞、成語等讓學生記憶與積累,鼓勵學生用這些詞語造句,在話題討論的過程中應用這些生字、生詞,加強對字詞的應用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在小學三、四年級時,古詩詞的內容增多,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也有所增強,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朗讀與背誦古詩詞,將古詩詞中的好詞、好句標記出來,對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例如,在學習《江雪》時,“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一經典詩句要背誦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其描寫的場景與用意。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拓寬自身視野,了解更多的故事,學習他人的寫作方式,遇到好詞、好句摘抄下來,打好寫作基礎。
(三)培養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在對寫作產生了興趣,同時還積累了一定的好詞、好句以及寫作材料的基礎上,就可以實施層遞式教學的第三步——情感升華。小學作文寫作中都會出現一個同樣的要求即“寫出真情實感”,學生不但要完整敘述一件事,更要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與情感,提升文章內涵。文章要想有真情實感,就要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從多個角度來思考與分析問題,在經歷了某一件事后要總結自己的感悟[4]。實際上,很多學生并非沒有感悟,而是缺乏總結,事物帶給自己的感觸總是一瞬而過,沒有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為此,教師就可以在課前設置三分鐘演講,要求學生說說自己對某一件事的感悟。這樣學生才會留心生活中的事物,從而在寫作中準確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例如,在講解《北京的春節》一課后,筆者開展讀寫結合訓練,以“家鄉的春節”為題,要求學生介紹家鄉春節習俗、特色美食等,引導他們積極了解家鄉民俗、美食文化,讓他們把對家鄉的熱愛融入創作中,寫出真情實感。有的學生選取了家鄉年夜飯美食、大年初一祭祖的習俗,還介紹了春節假期期間的廟會,如舞龍舞獅、武術表演。生活化主題寫作可以引導學生把生活和寫作緊密銜接起來,引導他們把生活體驗、生活趣事和民俗習慣等融入寫作中,讓他們走出“流水賬”的怪圈,提高作文可讀性和邏輯性。
(四)提升寫作技巧
學生在積累了詞匯與材料后,還需要形成一定的寫作技巧,如此才能使得一篇文章不單單是敘事與抒情,還能給讀者以美的享受[5]。這也是層遞式教學的第四步,即提升寫作技巧,這一內容的教授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實施:第一,題目的設計與立意。題目是一篇文章核心思想的濃縮,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題目能吸引讀者的目光,則說明這篇文章成功了一半。教師要引導學生采用一些新穎的題目,如在以親情為主題寫作時,不要再寫“我的媽媽”“我最愛的母親”這些陳舊的題目。“虎媽趣事”“火辣老媽二三事”“搞笑老爸與萌娃”等題目,既新穎有趣又奠定了文章基調,能吸引讀者眼球,不失為良好選擇。第二,練習修辭手法的應用,提升文章的整體水平。實際上,修辭手法在小學低年級段就有所涉及,也讓學生進行了造句練習,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技能。這一階段就是要求學生將其應用在寫作中,結合具體需求來采用比喻、擬人或是排比的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與個性,給文章增彩。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層遞式教學模式,從學生的興趣培養、詞匯積累、寫作技能著手,讓學生一點點地學習與掌握,由易到難,由簡及繁,逐步提升學生的寫作思維與能力,進而解決寫作這一教學難題,提升學生的實際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趙家祥.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分析[J].好日子,2019(10):184.
梁梅霞.層遞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3(14):46-49.
王文娣.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初探[J].語文課內外,2020(9):154.
黃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的應用[J].新課程,2020(18):127.
楊立華.探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的應用[J].新課程,2020(1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