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強調義務教育課程應遵循“加強課程綜合,注重關聯”的基本原則,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是指向這一原則的教學方式。在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中,教師要以英語學科為依托,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融合其他學科的知識與內容,借助同主題多學科的學習促進學生對主題知識的理解、掌握以及在生活中的靈活正確運用,從而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從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的設計流程方面入手,探究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設計與實施對策。
關鍵詞: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
作者簡介:鄭華(1979—),女,山東省鄒平市教學研究室。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中明確要求在每門課程的總課時中專門規劃出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注重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提出體現了新課標關注課程綜合化和實踐化改革的新導向。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是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手段,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為此,小學英語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在學生能力培養和學習興趣激發方面下足功夫,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英語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一、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的意義
圖1 跨學科主題教學示意
跨學科主題學習是指為培養跨學科素養而整合兩種及以上學科內容進行學習的主題教學活動安排,具有綜合性、實踐性、探究性、開放性、操作性等特點[1]。小學英語教學目標為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這四方面是相互滲透、融合互動、協同發展的。跨學科主題教學模式具體見圖1。
基于圖示教學邏輯,結合教學實際,可以發現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多方面價值。第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有重要的影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某一學科知識感興趣時,就會主動去探索,實現自主發展。跨學科主題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提升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學習興趣,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2]。第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應用知識,并擴大知識視野。跨學科主題教學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其他學科知識,形成跨學科知識體系,更好地將語言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進行整合應用,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中,學生涉獵廣泛,能夠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提高綜合能力,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二、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設計的流程
(一)深入分析,確定教學主題
在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握好教學目標,同時注重教材內容的拓展。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需要以教材為載體,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細致分析,找到英語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之間的契合點,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與年齡特點,確定跨學科教學主題。首先,教師需要明確教材文本的教學重點。例如,在教學“My favourite season”時,教師可根據教材文本主題、體裁,綜合語文、美術等學科知識,確定跨學科教學主題為“This is my favourite season”。其次,教師需要充分了解與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比如:學生掌握了多少相關主題的詞匯和語言結構?學生是否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基礎?學生是否能夠熟練運用詞匯進行表達?由此,教師才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順利開展教學[3]。最后,教師需要考慮教學資源與師資力量。要確保小學英語教師具有一定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要考慮現有教學資源,以制訂可行的跨學科教學計劃。
(二)精選內容,設計統整架構
教學內容的選擇是主題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前提,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能力的培養有關鍵作用。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從中提取出價值高、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容。同時,教師要對各學科知識進行整合,形成有機結合的統整架構,為主題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例如,在教授“In a nature park”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結合該單元主題“nature park”,引入自然公園的植被、動物、生態圈、環境保護等方面內容,其中包含英語、語文、科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點。在跨學科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學習相關題材的古詩、撰寫介紹自然公園的作文、嘗試合理規劃公園布局、講解保護自然環境的必要性等,綜合認識“nature park”。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最終實現學科之間的有效融合[4]。
(三)規劃活動,落實整體教學
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積極開展課前、課中、課后活動,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會學科之間的聯系和融合,通過實踐提升綜合能力。
例如,在教學“Shopping”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和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在進行購物活動時,學生可以扮演售貨員、顧客等角色,通過模擬真實的購物場景來感受不同職業的特點,進行對話練習,體會英語語言知識的實用性和生活性。教師也可以設計趣味單詞聽寫比賽、書面作業等,將跨學科學習活動貫穿教學全程,以此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四)多元評價,關注全面發展
在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在評價方式上,可以采取自評、互評和師評的方式,通過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獲得進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品質。在評價內容上,可以從學生的思維品格、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并積極利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充分發揮評價對學生的激勵和導向作用。
三、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實施
(一)創設真實情境,豐富教學活動
在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引入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語言知識,提高教學效率。再以“Shopping”一課為例,教師在設計角色扮演活動時,可以結合數學加減法知識,融入物品的價格等內容,提升活動的真實性,真正將教學活動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同時,可以啟發學生自主創編對話,將重點句型、單詞遷移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做到學以致用。這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語言知識,加深學生對各學科知識點的印象,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二)挖掘學科資源,注重知識遷移
在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挖掘學科的育人資源,落實素質教育,提升教學質量。同時,要通過整合不同學科知識和內容來設計教學活動,可以將美術、音樂和語文等學科知識融入其中,豐富課堂活動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授“My home”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用英語介紹家鄉的主題活動,鼓勵學生結合傳統文化知識,融入語文學科中的文化元素。以鄒平市為例,可以介紹當地的飲食文化,如青陽炒雞、臺子火燒等;介紹當地的歷史文化,包括范公祠、丁公遺址等;介紹當地的自然風光,如春天的櫻花山、萬畝杏園,夏天的鶴伴山等。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對家鄉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的了解,培養學生對家鄉傳統文化的熱愛。
(三)注重學思結合,把握育人導向
小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塑造和個性發展的重要時期,小學英語教師要將課堂教學與學生成長結合起來,從思想層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思結合,把握育人導向,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成長;要將英語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從跨學科主題教學的視角出發,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讓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提高語言交際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還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語言交流的魅力和價值,讓學生在跨文化交流中提升文化意識。小學英語教師要從根本上轉變教學觀念和模式,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對跨學科主題教學進行有效設計和實施,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進行語言輸入和輸出,為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5]。
(四)設計綜合作業,解決實際問題
作業不僅可以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習內容和實際情況,以單元或主題為依托,設計綜合作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通過自己動手、動腦來解決問題,提高綜合素養。
例如,在教學“My weekend plan”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Create weekend plans”這一綜合作業,讓學生制訂自己的周末計劃,可以和親朋好友出游,也可以居家。出游計劃包含“When” “Where”“What”“Who”“How”,要考慮天氣、交通、游玩的攻略等內容,統籌設計出行方案。居家生活計劃要考慮學習、鍛煉、娛樂等方面的合理安排,確保勞逸結合。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還能讓他們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鍛煉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落實多樣評價,積極反饋改進
教師要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充分發揮評價對教學活動的反饋作用。在對跨學科主題教學進行評價時,可以采用學生自評、互評以及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其中,自評要求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學習內容,對自身的學習表現進行評價,以促進學生自我提高;互評主要指學生從多個角度出發,同伴之間相互評價,交流思想,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注重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等方面納入評價范圍,真正落實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目標要求,全面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
結語
在英語教學中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能夠促進教學一體化、知識系統化,打破傳統英語學科教學僅關注語言知識學習的局限,使英語語言知識和不同學科知識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融合,從而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結構,改善思維方式,提高創新能力,發現、探索、融合運用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6]。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深入分析文本,充分了解學情,制訂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目標,通過創設真實情境、挖掘學科資源、注重學思結合、設計綜合作業、落實多樣評價,將英語學習與其他學科知識相融合,幫助學生形成圍繞文本主題意義的多學科結構化知識體系,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充分發揮英語學科的獨特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吳剛平.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意義與設計思路[J].課程·教材·教法,2022,42(9):53-55.
高雯.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設計實踐與分析[J].校園英語,2023(52):82-84.
王彩虹.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設計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23.
劉蓓.基于跨學科主題的項目式教學活動設計與實踐研究:以小學信息科技為例[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23.
丁聰.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設計與實施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23.
張玉濱.高中跨學科教學的本位價值與實施路徑[J].中小學管理,2018(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