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強調育人為本,描繪了育人藍圖,增強了思想性,系統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機融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元素,為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向學生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閱讀教學過程注重語文學科知識的傳授與學生的健康成長相結合,做到小學語文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實現對小學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觀念的啟蒙教育。文章以《品讀神話故事 做文化傳承人》大單元作業設計的實施為例,推動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與思政育人目標相融合,成就智育與德育同根共生的高品質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思政教育
“神話,永久的魅力,人類童年時代飛騰的幻想。”作為古代文學的一部分,神話故事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不僅在文學園地里閃耀著奪目的光彩,還深受學生的喜愛。部編教材四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為神話故事單元,單元要素之一為“感受神話中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為激發學生品讀神話故事的興趣,感受古今中外神話故事的無窮魅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設計作業時,教師以“讀、說、畫、寫”為重點,設計了巧繪讀書卡及趣味講神話故事兩個環節,引領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感悟神話故事的奇妙色彩。
一、主線引領,落實語文要素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內核”之一是文化傳承與理解。為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神話的興趣,引導學生感受神話故事的魅力,我們著眼于單元整體,精心設計《讀神話故事 做文化傳承人》主題特色作業,實現基礎達標、能力鞏固、素養提升等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本單元作業設計從單元統整、能力進階、主題整合三大角度出發,指導學生基于真實的情境任務進行單元作業練習,逐步提升閱讀與表達能力。同時,根據《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一書對認知過程中知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六個層次的劃分和闡述,我們將基礎性作業分為積累知識類、閱讀感悟類、應用表達類和拓展實踐類,確定本單元基礎性作業目標。
二、把握核心,創新作業設計
在“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需要注重作業質量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校四年級語文備課組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結合“神話故事”單元特點,設計了豐富、有趣的實效性作業。學生各取所好,完成相關的閱讀實踐作業,在多感結合中加深了神話故事的閱讀理解。
(一)創設情境,落實閱讀表達
“雙減”政策實施前的語文積累知識類作業常常以相對單一、機械的抄抄背背為主。這樣的作業消磨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對學生系統梳理字詞句以及學習運用字詞句并無多大成效。因此,我們嘗試通過創新積累性作業的設計,實現“授人以漁”,教會學生知識積累的方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這才是積累類知識學習的最佳捷徑,也是這類作業的最佳使命。教師創設相關情境:同學們,本單元學習了“神話故事”,我們將開啟奇妙的神話之旅,旅途中處處是驚喜。同學們要結合課堂中學到的故事內容去發現驚喜之后的奧秘,一路闖關,最終收獲“傳承文化經典”的稱號。
1. 書香作伴讀神話。首先是“聽”:同學們,那飛騰的幻想世界里,蘊藏著一個個怎樣的故事呢?走進神話世界,觸摸文字,了解內容。可以借助“學習強國APP”,收聽喜歡的神話故事。可以借助學校圖書館或家中資源,讀《中外神話故事》《中國古代神話》《古希臘神話故事》等。然后是“梳理故事內容”:相信大家課外讀過不少神話故事,都有哪些呢?請把這些神話故事的題目記錄下來。在這些神話故事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個呢?請你先通過圖表,圍繞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梳理故事的主要內容,再借助圖表把這個故事說清楚,還可以與同學分享這個故事。
2. 思維導圖解神話。同一個神話故事,不同的人讀后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疑問和思考。運用思維導圖厘清人物關系、繪制故事情節、思考讀后疑問等,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呈現出學生的獨特閱讀體驗,進行了一次靈感與實踐的碰撞。
3. 繪聲繪色講神話。神話故事的情節往往曲折動人,令人蕩氣回腸,久久難忘。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中外經典神話故事,分享給同學,爭當“神話故事傳講人”。故事對于學生來說,總是充滿著吸引力,分享時故事講得精彩動人,觀眾們也聽得如癡如醉。
4. 妙筆生花寫神話。為了減輕學生的畏難情緒,降低作業難度,提高作業質量,依據本單元的習作《我和×××過一天》設計了《神奇之旅一日游》作業。這份《神奇之旅一日游》作業,將書面表達的框架以圖表形式給學生搭建完畢,學生可以根據這份作業構思出習作的點,然后將多個點形成線,最終形成面,實現有梯度的作業模式,助力學生化難為簡,落實“雙減”政策背景下基礎性困難作業的減量提質。具體操作:故事有時盡,遺韻更無窮。神話故事天馬行空的想象、瑰麗奇特的情節、超常能力的人物深深吸引著同學們,故事讀完仍意猶未盡。選擇自己喜愛的神話人物(如孫悟空、嫦娥、楊戩、哪吒等),并和他們過上一天,發生有趣的故事。走近他們,與神話人物成為朋友,自由暢想,與神話人物共赴一段奇妙的旅程。
(二)學科融合,落實實踐活動
本次大單元作業設計活動的展開,具有深刻的學習意義。整個活動的開展以學生協作探究為主,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與傳統的語文單一的、機械的基本作業有著質的區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質疑、討論和實踐,通過整合、應用以及聯系已有的知識與經驗,解決現實生活中復雜的問題,推動多維能力的發展。
如在語文課上,學生感受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能完整地復述故事,策劃、演繹神話故事情景劇,并展開想象創編故事。神話故事內容豐富,想象奇特,獨具魅力。那一個個鮮活神奇的人物形象更是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神話人物,通過班會課上進行故事小報展示,學生相互學習、相互欣賞,共同領略神話的神奇魅力。在美術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美術課上利用手中的畫筆,畫出了自己最喜歡的神話人物,讓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展現出多姿多彩的神話世界。在親近神話的過程中感受神奇,一張張圖文并茂的手繪小報和人物名片展現在學生眼前。在信息技術課上,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上網搜集資料,并錄制神話故事視頻,完成后期制作。他們分組合作,通過查找資料、創作表演等方式,培養解決問題、審辯思維、溝通交流及創新能力。
這份作業就像航海途中的指南針,學生在閱讀神話故事書時,不僅有了方向,而且能留下閱讀和思考的痕跡;不僅是課外拓展閱讀,而且不斷錘煉語文能力,習得語文要素,最終為學生達成語文核心素養打好扎實的基礎。
中華五千年文明,留下了許多經典故事,這些故事代代相傳,彰顯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濃縮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智慧。走進中國神話故事,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感受智慧、善良、勇敢的力量。相信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學生能常讀經典,讓傳統文化代代相傳。
[*本文系廣州市番禺區教育科研“十四五”規劃課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融合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