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重點探討深度學習理念在初中化學大單元教學中的應用及其意義。教學實踐表明,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化學大單元教學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培養他們的主動探究能力和創新思考能力。該教學模式為初中化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促進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深度理解與靈活應用,是培養具備較高化學素養學生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深度學習;大單元教學;初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 " "G633.8 " "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4)29-0062-03
在當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下,深度學習已成為教育領域的熱點話題。深度學習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究、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這與初中化學大單元教學的目標不謀而合。為了進一步探索深度學習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本文將對深度學習理念下的初中化學大單元教學進行深入探究,以期找到一種更加高效、更具啟發性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一、大單元教學概述
(一)概念
大單元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科知識體系和核心概念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它將教學內容劃分為若干個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大單元,通過整合教材資源,重新組織教學內容,進而實現高效、系統的教學。每個大單元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并圍繞核心概念展開,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學科知識。
(二)價值
大單元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和深入理解,還能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通過大單元教學,學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此外,大單元教學還能促進教師的教學創新和專業成長,提升教學效果,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特點
1.整體性。大單元教學注重知識的整體性,將相關的、有內在聯系的知識點整合在一個大單元中進行教學。這種方式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2.系統性。大單元教學具有系統性,每個大單元都圍繞一個核心主題或概念展開,教學內容層層遞進,由淺入深。教師會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系統地安排教學內容,確保學生能夠逐步深入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
3.靈活性。大單元教學還具有很強的靈活性。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和學生的特點,靈活調整大單元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同時,學生也可依據自身學業狀況與個人喜好,選擇恰當的學習方式與進度。這種自主性學習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主動性,進而增強其自學及獨立探索的能力。
二、大單元教學與深度學習之間存在的關系
深度學習推崇系統化的學習模式,這與大單元教學理念相契合。大單元教學以核心概念、綜合性實驗任務和化學實驗情境為框架,設計具有邏輯連貫性的學習活動,已成為推動學生進行深入探究的有效教學手段。
首先,大單元教學從全局出發,以整體的視角來規劃和串聯各部分化學知識,在幫助學生構建條理清晰的化學知識體系方面表現突出。其次,大單元教學將化學理論與實驗操作緊密結合,真正踐行了“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理念,能夠深化學生對化學知識點的領悟。最后,在促進學生深度應用和遷移化學知識方面,大單元教學發揮著關鍵作用。它所倡導的結構化知識和情境化學習,不僅有助于學生將化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還能促進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知識的應用與創新是深度學習的最終目標,也是大單元教學的核心所在。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科學探究思維至關重要。
三、基于深度學習的大單元教學實施路徑
為實現深度學習,大單元教學應以核心主題為紐帶,將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和技能有機地整合成一個系統的整體。其要素包括:構建大單元整體教學思路,明確具體的大單元及課時學習目標,設置與主題緊密相關的科學探究任務,構建全面有效的教學評估體系。下面以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自然界的水”中的課題1“愛護水資源”為例,探討如何從大單元的視角出發,進行化學課程的教學設計。
(一)綜合教學內容,構建大單元整體教學思路
為了實現深度學習,在大單元教學設計中,教師應當以教材為基石,嚴格遵循課程標準,并深入挖掘教材深層次的內涵。為了避免陷入片面、零散的教學陷阱,教師需要從“如何教”的技術層面,上升到“為何教”的理念高度。這意味著,教師不應僅僅停留在知識點的灌輸上,而要著眼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教師要從大單元的整體思路出發,去剖析教材、挖掘大單元主題中的科學精神,并建立大單元內部以及大單元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而構建出一個以學生科學素養提升為核心的大單元整體教學策略。這樣的策略旨在實現知識與能力的雙重培養,引導學生走向深度學習,實現全面發展。
“自然界的水”這一綜合性單元,以水資源作為核心主題,通過精心設計的四個課題,深入而系統地展現了水資源的重要性、必要的保護措施、有效的凈化方法、水的科學組成以及與水資源相關的豐富化學知識。這四個課題既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形成了一個環環相扣、邏輯嚴密的完整體系,從而能讓學生從多個維度對水這一生命之源進行全面的認識和深入的探討。
大單元教學策略的實施,特別是以知識與能力的雙重培養為核心的教學策略,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對水資源全面、系統且深入的認識。在這樣的教學框架下,學生不僅能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更能培養自身的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環保意識等素養和能力。這些素養和能力將伴隨他們一生。這種全面而系統的教學方法,與僅僅停留在單一課題層面的教學方式相比,具有更高的教育價值和更深遠的社會意義。
(二)以目標為導向,設定單元課時學習任務
為了實現深度學習,大單元教學鼓勵教師深入思考“教育的真正目的”,并引領學生反思“學習的本質意義”。教師需要明確預設學生在課程結束后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這要求教師對學生的真實狀況有充分的了解,并針對學生的實際需求,精心設計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的學習任務。在大單元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教師應規劃出既明確又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著重思考如何有效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創新思維以及環境保護意識。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學習探究過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和領會單元主題的核心價值,從而實現深度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筆者以學生的實際狀況為出發點,以目標為導向,反向思考本節課的預期學習目標:學生應掌握的核心知識和關鍵技能有哪些?學生應參與哪些實踐活動?教師應采用何種方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題內容?教師需要選取哪些教學資源來輔助教學?學生已掌握哪些與主題相關的知識?學生將在哪些方面得到提升?教師對本節課的教學效果有何期待?等等。這是教師進行教學準備的重要步驟,是教師逆向思維的過程,是教師設定學生學習目標的途徑。
根據大單元教學的思路,筆者進一步設計了第一課時的學習任務:1.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掌握并實踐節水措施,理解全球范圍內水資源保護的共同目標,并積極傳播環保理念。2.在觀察實驗、分析數據、團隊協作、實踐應用等科學探究活動中領悟水資源的寶貴之處,逐步培養對環境問題的敏銳感知和良好的環境保護習慣。3.拓展學習水的凈化方法,能夠區分不同的凈化技術,加深對水資源循環利用的了解,并嘗試提出創新性的水資源保護方案。
筆者以大單元為視野,并融入科學素養的培育要求,所設計的本課學習任務更貼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具有高度的實用性。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在多樣化的科學探究活動中領悟到水資源保護的關鍵性,增強環保意識,在探索、實踐、創新中全面提升綜合素養,實現深度學習。
(三)基于實際問題,設置大單元科學探究任務
為了實現深度學習,實踐性學習不應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應基于實際問題進行探索。在大單元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精心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作為引領學生進入真實科學探索的橋梁。通過將單元核心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單元挑戰,并進一步分解為若干個小挑戰,即學生需要親身實踐和研究的小任務,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推動他們進行實踐性學習。這種以現實挑戰為驅動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更能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從而實現深度學習。
筆者依據課時目標,以單元核心概念為導向,設定了本節課的主要挑戰任務:如何通過各種方法和技術來保護和節約水資源。在引入部分,筆者構建了這樣的場景:假設我們身處一個水資源緊缺的地區,作為當地的水資源管理顧問,在考察了當地的水資源狀況后,需要提出保護水資源和節水的措施及建議。學生進入角色中,體驗水資源管理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接著,筆者以四個子任務為指引,規劃了本節課的教學活動(詳見表1)。
注:以上教學活動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完善,以確保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和應對每個子任務,最終達成課時目標。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持,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合作探究。
為實現深度學習,教師結合實際情境,設計了一系列相互關聯的小任務。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逐步解決這些小任務,提升自身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小組合作探討并展示水資源保護和節約策略,進一步鞏固和應用所學知識,實現了深度學習。
(四)科學多元評價,構建全面有效的教學評估體系
為實現深度學習,大單元教學設計需融合教、學、評三個環節,以明確的教學目標為導向,注重學生參與度、學習效果及核心素養的提升。筆者以學生為中心,圍繞教學目標規劃課程,并基于學生活動表現進行即時評價,以確保評價的時效性和連續性。同時,設計綜合探究活動,讓學生分析水質數據、提出改善措施并進行模擬操作,旨在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推動深度學習。
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深入學習和對比分析,全面掌握了水質改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運用這些知識,自主設計和實施水質改善方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發揮創造力,提出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同時,通過實施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包括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評,教學成效得到了顯著提升。學生的實踐成果不僅充分展現了他們對本課核心知識點的深刻理解和熟練應用,更體現了他們在深度學習過程中核心素養的實質性提升。
全面而有效的教學評價應立足于整個教學單元,深度融合總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在堅守核心素養培育方向的同時,我們以評價為驅動力,推動學生的學習進步。其中,特別強調對實踐成果的評價,并以此來檢驗學生深度學習的成效。同時,我們還堅持多元評價主體的教學原則,確保教、學、評三者的高度一致性。這種多元化、全方位的評價體系,旨在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實現其全方位的發展。
綜上所述,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化學大單元教學探究,不僅有效提升了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更培養了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通過整合大單元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以及利用深度學習策略,我們為學生打造了一個更加寬廣、深入、系統的化學學習平臺。展望未來,這種教學模式將會持續推動初中化學教育的革新與發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 " 參 " 考 " 文 " 獻 " ]
[1] "楊宇翔.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化學單元教學實施探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21(14):27-29.
[2] "陶良玉.單元教學模式下開展高中化學深度學習的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23(11):76-78.
(責任編輯 羅 "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