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軌合一”培養模式通過整合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可提高醫學人才的培養效率。然而,專業學位研究生更注重臨床思維和技能的培訓,導致科研能力相對薄弱。本文以臨床專業碩士研究生為例,詳細分析當前規培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的現狀,并在“雙軌合一”培養模式的框架下,提出提升科研能力的具體方案,包括研究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文獻檢索與閱讀、加強統計學培訓與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培訓及具體方案,旨在為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養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和思路。
[關鍵詞]"雙軌合一;科研能力;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
[中圖分類號]"R192.3""""""[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4.30.020
本科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在繼續醫學教育中有2條主要途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前者旨在加強臨床醫療工作的基本理論和技能訓練,后者則側重于臨床技能與科研能力的培訓。傳統上,這兩種教育模式是分開進行的。然而,這種分離模式在資源利用和教育效率方面存在顯著不足。為解決這一問題,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等7部門發布的《關于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雙軌合一”的新模式[1]。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整合2種獨立的培養方式,解決傳統醫學教育中資源浪費的問題,提高住院醫師的培養效率。然而,在實際實施過程中,“雙軌合一”培養模式也存在一定不足。在臨床實踐中,臨床專業研究生更重視臨床思維和技能的培養,而對科研能力的培養往往重視不夠,這導致其在規范化培訓結束后科研能力普遍不足,從而直接影響其未來成為獨立科研人員的潛力[2]。此外,有限的教育資源和不均衡的教學質量可導致學生接受的科研訓練質量參差不齊,進一步加劇其科研能力不足的問題。因此,有必要根據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具體要求,重新定位具有雙重任務的學生,確保在強化臨床技能訓練的同時,也能提高其科研能力。本文以“雙軌合一”模式下普通外科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為例,具體分析目前規培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的現狀,并結合實踐探討新模式下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案,旨在為現階段及未來的醫學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提供有益的思考與建議。
1""科研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科研能力是在科學研究領域進行探索、實驗、分析和創新的綜合能力。它包括對專業知識的深入理解與應用、研究設計與執行、數據分析與解釋、問題診斷與解決、創新思維與方法論的運用、學術交流與寫作、項目管理與團隊合作等關鍵技能[3]。科研能力使研究人員能夠系統地提出問題,設計和執行實驗以驗證假設,分析數據,得出科學結論,并有效地將研究成果傳達給學術界和公眾。擁有科研能力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區別于普通臨床住院醫師的重要特征[4]。因此,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科研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是提高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質量的重要手段[5]。在碩士研究生培養階段,通過加強科研能力的訓練,有助于提升其職業競爭力。
2""當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現狀
“雙軌合一”的培養模式通過緊密結合理論學習和實踐技能訓練,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特別是科研能力[6]。然而,普通外科專業碩士研究生在此模式下的科研能力培養現狀仍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普通外科專業碩士研究生多為剛剛完成本科學習的應屆畢業生,其在本科期間因專注于研究生入學考試常忽視臨床實踐培訓,導致在專業知識掌握、臨床技能和經驗積累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對普通外科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了解較為有限。在這種情況下,研究生必須在有限時間內強化臨床技能培訓,以彌補在本科階段臨床技能訓練的不足,這無形中壓縮其科研訓練的時間[7]。其次,研究生在臨床輪轉規范化培訓期間,通常是科室的一線主力,承擔著管理患者、書寫病歷和臨床值班等工作,繁重的工作任務進一步擠壓其進行科研工作的時間[8]。目前,對研究生科研論文這一直接反映科研能力的載體要求相對較低,沒有要求達到發表標準,只要通過論文盲審就可參加畢業答辯,在繁重的臨床工作壓力下,為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科研課題,研究生往往傾向于選擇一些簡單易完成的課題以滿足畢業要求[9]。此外,部分導師由于各種原因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重視不足,未能對研究生進行全面、系統、完整的科研能力培訓,導致研究生在科研思維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從而影響其未來的科研工作能力[10-11]。最后,承擔研究生教學與管理的部門對培養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視程度有所減弱。徐昊等[12]對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學習的北京大學醫學部2017級43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碩士研究生25名,博士研究生18名)的調查結果顯示,仍有較大比例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未接受過系統的科研能力培養,導致其沒有任何科研成果產出。
綜上,可以看出在“雙軌合一”培養模式下,普通外科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養仍需進一步改進,以確保學生在畢業時不僅具備臨床技能,還能在科研領域中有所建樹。
3""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措施
為解決普通外科專業碩士研究生在“雙軌合一”培養模式下科研能力不足的問題,必須采取綜合性措施,重點是構建一個全面的科研教育體系。
3.1""導師在思想上充分重視
導師在思想上要充分重視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尤其是研究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在研究生入學后,導師應結合自身研究領域和研究生的具體情況,盡早為其確定科研方向。實踐表明科研方向確定得越早,越有助于研究生提前進行有針對性的文獻檢索,明確具體課題,并完成綜述撰寫。導師應親自指導研究生查閱文獻、撰寫綜述,并及早制定研究方案和收集臨床數據,在此過程中,導師應發揮主導作用[13]。
3.2""發揮培訓基地教學秘書的作用
培訓基地教學秘書是規培研究生的直接責任人,應每兩周組織召開一次研究生組會,了解其研究進展和課題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必要時邀請導師參與并指導。教學秘書還應為每屆新生舉辦基礎科研方法講座,包括利用各種數據庫進行文獻檢索、統計學基礎知識和臨床常用統計學方法、如何撰寫科技論文等,指導研究生提升其科研能力。
3.3""全體研究生分層次管理
在對所有研究生統一進行科研培訓的基礎上,應針對不同年級的研究生進行差異化指導,并充分利用高年資研究生入學早、經過前期培訓后有一定基礎的優勢,倡導高年資研究生發揮“傳、幫、帶”作用,推動不同年級研究生在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中相互交流和學習,激發其主動性和積極性。
3.4""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教學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包括網絡教學、網絡視頻和線上會議,學習文獻檢索及統計學基礎知識,鼓勵研究生利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專業文獻,了解最新科研進展,在閱讀專業文獻的過程中學習科技論文寫作,同時,應善于利用AI大語言模型,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4""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措施
4.1""科研創新思維的培養
科研創新思維包括科研思維、實驗設計和論文撰寫。通過指導研究生探討風險因素與特定疾病的關聯,激發其主動思考和探索,以培養其選題和思維能力。在此過程中,要求研究生積極主動檢索文獻,撰寫綜述,進行實驗設計,完成開題報告,驗證假設并撰寫論文。在此過程中重點在于將科研與臨床緊密結合,引導研究生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用科學思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如通過分析某些臨床因素與特定疾病的關系,使研究生學會從實際病例中凝練科學問題,設計實驗驗證假設,進行數據收集和分析,并最終撰寫論文。這一系列步驟不僅可強化其科研能力,還可將科研成果應用于臨床實踐中,提高醫療水平。通過系統的訓練和指導,研究生不僅可掌握科研方法,還可提高解決實際臨床問題的能力。
4.2""文獻檢索與閱讀能力的培養
文獻檢索是科學研究的前提與基礎[14]。新入學的研究生必須學習文獻檢索課程,深入了解中英文文獻數據庫的功能特點和檢索技巧。對檢索到的文獻,首先閱讀綜述,在閱讀綜述的基礎上檢索本領域高質量的論著進行精讀,奠定一定基礎后再閱讀英文文獻。由于國內大多數研究生的母語并非英語,閱讀英文文獻有一定困難,初次閱讀英文文獻時可先讀英文摘要,篩選出有價值的文獻,對高質量的英文文獻進行精讀,以提高閱讀文獻的效率。文獻閱讀需特別關注本領域的國內核心期刊及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的臨床研究論文,并認真閱讀和理解相關指南,掌握最新研究動態,完成文獻綜述。通過系統的文獻檢索和管理,研究生可更有效地掌握相關研究成果,為后續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4.3""加強統計學理論學習與實踐
統計學是臨床醫學研究中必須掌握的“利器”[4]。要想得出可靠的結論,必須采用正確的統計學方法。應引導研究生通過網絡視頻和專業書籍進行學習,使其能夠初步掌握正確的統計學方法,在研究中準確應用,確保統計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此外,研究生應熟練掌握常用統計學軟件,如SPSS、R或SAS,并能根據具體研究需求選擇適當的統計分析方法。通過系統的統計學培訓,研究生不僅能夠提高數據分析能力,還能為其臨床研究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提升科研工作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4.4""加強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培訓
科技論文寫作能力是合格研究生必備的基本功之一[15]。在本科階段,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培養往往缺失,因此在研究生階段,必須加強這方面的培養。研究生應通過閱讀大量文獻,從形式上熟練掌握論文撰寫方法,建立邏輯清晰、嚴謹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礎上,導師和培訓基地教學秘書應有針對性地講解科技論文的寫作規范和要點。科技論文的各部分都必須規范撰寫,不僅要重視正文內容,還需關注標題、摘要、結論和參考文獻等部分。標題應簡潔明了,體現論文的核心問題;摘要要簡明扼要;實驗方法和結果的撰寫要詳細準確;結論需突出研究結果的重要性和創新性,參考文獻的引用格式需嚴格遵循規范。所撰寫的論文必須密切圍繞自身研究展開,突出創新點,并明確指出不足之處。圖表在科技論文中占有重要位置,制作精良的圖表是論文成功的關鍵。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除文獻檢索和閱讀能力外,制作圖表的能力也是重要的一環。研究生學習期間,應逐步培養科技論文寫作能力,通過系統訓練和實踐,提高其研究能力和學術素養,逐步增強科學文獻寫作能力,并做好科研誠信教育,最終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
綜上,擁有較強的科研能力是臨床研究生與本科生的根本區別。兼備科研能力的醫學人才,不僅能夠提高自身競爭力,還能解決臨床中亟待突破的問題,促進醫學發展[16]。而在“雙軌合一”培養模式下經過科研強化訓練的醫學研究生畢業后不僅能勝任臨床工作,還能在臨床工作中善于發現未能解決的臨床問題,并通過科學研究加以解決,為醫學領域帶來更多創新和進步。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 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關于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EB/OL]."[2013-12-31]."http://www.nhc.gov.cn/qjjys/wslgf/201401/"032c8cdf2eb64a369cca4f9b76e8b059.shtml.
[2] 楊潔,"解龍昌,"張晉湘,"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科研能力的同質化培養[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6):"50–52.
[3] 龐才雙,"侯清濤,"吳婧,"等."破“五唯”背景下醫學研究生科研能力培育成果評價的改革實踐——以拔尖人才培育項目為例[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24,"23(2):"191–194.
[4] 劉穎斌,"董平,"束翌俊,"等.重視外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員科研能力培養[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22,"42(1):"47–50.
[5] 查旭東,"彭滸,"紀振華,"等."\"雙軌合一\"模式下醫學專業型碩士科研能力的培養[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2,"14(7):"133–136.
[6] 陶禹,"王振軍,"韓加剛."雙軌合一模式下研究生科研素質的培養[J]."中國病案,"2022,"23(1):"88–90.
[7] 黃式義,"傅強,"吳英智,"等."雙軌合一模式下醫學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3(2):"72–75.
[8] 黃蕾,"胡予,"靳令經,"等."醫教協同背景下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的調查與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9,"39(4):"247–251.
[9] 鞠學紅,"李偉,"姜廣東,"等."\"四證合一\"要求下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建設[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0(5):"128–129.
[10] 張巍,"何文."雙軌合一模式下超聲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問題探討[J]."醫學教育管理,"2024,"10(2):"255–258.
[11] 趙紅雲,"袁飛,"吳婧,"等."以“雙重協同能力”創新為基礎的消化內科研究生培養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23,"22(4):"504–507.
[12] 徐昊,"魯繼紅,"于巖巖."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現狀與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9,"39(6):"446–449.
[13] 彭希,"王亮."神經內科學術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探索[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9,"18(2):"144–148.
[14] 張淵,"劉雪梅,"方惠."醫學信息素養課程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與探索[J]."創新教育研究,"2024,"12(1):"137–142.
[15] 劉芳,"張麗彬,"周嘉誠,"等."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生論文寫作課程教改探索[J]."教育進展,"2023,"13(12):"10598–10602.
[16] 付瑤,"姜冠潮,"徐濤,"等."八年制醫學生臨床階段科研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9,"39(4):"241–245.
(收稿日期:2024–06–16)
(修回日期: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