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早發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特點及影響其發病的危險因素。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于江門市新會區人民醫院收治的182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患者發病年齡(男性lt;55歲,女性lt;65歲)分為早發冠心病組(80例)與非早發冠心病組(102例)。統計兩組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特點;分析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并進行單因素與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早發冠心病的影響因素。結果 早發冠心病組患者心肌梗死、單支病變發生率均高于非早發冠心病組,SYNTAX積分低于非早發冠心病組;冠心病早發組中有吸煙史、冠心病家族史、合并高血壓、BMIgt;23.9 kg/m2、熬夜、合并高血壓患者占比均高于非冠心病早發組,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高于非冠心病早發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吸煙史、冠心病家族史、合并高血壓、BMIgt;23.9 kg/m2、熬夜、hs-CRP水平高均為影響早發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均Plt;0.05)。結論 早發冠心病冠狀動脈病變主要以單支病變為主,且冠脈病變復雜程度輕微,多見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同時吸煙史、冠心病家族史、合并高血壓、BMIgt;23.9 kg/m2、熬夜、hs-CRP水平高均為影響早發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后續臨床工作中可對具有上述因素的人群給予相關防治措施,降低早發冠心病的發生風險。
【關鍵詞】冠心病 ; 早發 ; 冠脈病變 ; 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16.0118.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6.038
冠心病是一種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嚴重心血管疾病,該疾病會導致冠狀動脈管腔狹窄或閉塞,進一步影響心肌的氧氣和血液供應,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心肌缺氧、缺血及壞死。早發冠心病作為冠心病的一種特殊類型,特指在男性小于55歲、女性小于65歲的人群中發生的冠心病,此類患者起病急促,常常缺乏明顯的預兆,且預后情況多不理想[1]。早發冠心病不僅僅是一個單一的病癥,其往往是一系列心血管危險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該疾病患者動脈硬化斑塊中的纖維含量少,泡沫細胞多,故斑塊的韌性較低,易造成斑塊破裂,引發血栓,對患者生命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且早發冠心病患者相對非早發患者而言,癥狀不明顯,起病急,常以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為主要臨床癥狀,又以急性心肌梗死多見,患者病死率較高[2],因此,準確識別早發冠心病的臨床特征,并及時給予正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故本研究旨在探討早發冠心病患者的冠脈病變特點及影響其發病的危險因素,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于江門市新會區人民醫院收治的182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患者發病年齡(男性lt;55歲,女性lt;65歲)分為早發冠心病組(80例)與非早發冠心病組(102例)。診斷標準:符合《內科學(第9版)》 [3]中關于冠心病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⑴與上述診斷標準相符;⑵經心電圖或生化指標確診;⑶經冠脈造影明確病變部位。排除標準:⑴合并其他心臟疾?。虎颇惓;蚧顒有猿鲅?;⑶既往有心臟移植史;⑷由于其他疾病所致胸痛。本研究經江門市新會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方法 ⑴影像學檢查:患者取平臥位,于腕部或股部進行局麻,麻醉生效后自橈動脈或股動脈將造影導管送至冠狀動脈開口,加壓注射造影劑,于心血管成像系統(GE Medical Systems SCS,型號:lnnova 3100-IQ)透視下觀察冠狀動脈形態,確定病變支數,并根據病變位置、嚴重程度、分叉、鈣化等通過計算機程序計算SYNTAX積分[4][0~22分(低危);23~32分(中危);≥33分(高危)],評估冠狀動脈病變情況。⑵收集患者臨床資料,包括心肌梗死發生情況、性別、有無吸煙史、有無冠心病家族史、有無高血壓、有無糖尿病、BMI、有無熬夜等;取研究對象空腹靜脈血6 mL,以3 000 r/min轉速,離心10 min后,取上層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桂林優利特醫療電子有限公司,型號:日立7600)檢測脂代謝指標[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尿酸、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
1.3 觀察指標 ⑴冠脈病變特點:比較兩組患者冠脈病變特點,包括心肌梗死、單支病變、SYNTAX積分。⑵單因素分析: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并進行單因素分析。⑶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以發生早發冠心病作為因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篩選發生早發冠心病的影響因素。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均使用S-W法檢驗證實服從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早發冠心病發生的影響因素。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特點比較 早發冠心病組患者心肌梗死、單支病變發生率均高于非早發冠心病組;SYNTAX積分低于非早發冠心病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早發冠心病發生的單因素分析 冠心病早發組中有吸煙史、冠心病家族史、合并高血壓、BMIgt;23.9 kg/m2、熬夜、合并高血壓患者占比及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早發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影響早發冠心病發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發生早發冠心病作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自變量賦值情況見表3。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吸煙史、冠心病家族史、BMIgt;23.9 kg/m2、熬夜、hs-CRP水平高、合并高血壓均為早發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效應值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3 討論
早發冠心病是冠心病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被定義為冠心病發生時男性患者lt;55歲,女性患者lt;65歲,其起病較急、無先兆、預后較差,不僅會對患者造成嚴重影響,也會對患者家庭及社會經濟造成打擊,而如何早期認識并發現早發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并針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進行預防,從而將疾病危害最小化則一直是臨床研究重點之一。
本研究通過對早發冠心病患者的臨床冠脈病變特點進行比較可發現,早發冠心病冠脈病變主要以單支病變為主,且SYNTAX積分較低,其冠脈病變復雜程度輕微,且多見心肌梗死型冠心病,與曹波等[5]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似,進一步佐證了本研究所調查的早發冠心病患者冠脈病變特點的可靠性。這一研究結果同表明,早發冠心病與非早發冠心病在冠脈病變復雜程度上存在有一定差異,非早發冠心病患者冠脈病變復雜程度更為嚴重,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非早發冠心病患者年齡較大,多合并多種慢性疾病及危險因素,且病程相對較長所致,相關因素會促進冠心病病情進一步發展,導致冠脈病變逐漸發展為復雜病變,且存在有較多的側支循環。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還顯示,吸煙史、冠心病家族史、合并高血壓、BMIgt;23.9 kg/m2、熬夜、hs-CRP水平高均為早發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為,煙草中所含尼古丁可增加心臟負荷與心肌耗氧量,從而導致動脈壁、心肌缺氧,并可刺激心臟傳導系統,誘發不同類型的心律失常,并可影響脂質代謝。此外,由于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親和力相較于氧氣更高,因而在吸煙時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進行結合后會形成大量的碳合血紅蛋白,降低氧合血紅蛋白數量,導致動脈壁缺氧水腫,更方便脂質滲入混濁,從而增加動脈粥樣硬化風險;且吸煙還可誘發冠狀動脈痙攣,減緩冠脈血流量,血流量降低會增加血液黏稠度,進而引發心肌缺氧甚至導致心肌梗死,故吸煙者早發冠心病風險相對更高[6]??稍谥車鐓^開展戒煙控煙的健康宣教,并定期開展講座、科普等活動,定期宣傳吸煙危害,并可利用微信號或APP等互聯網技術開拓宣傳渠道,增強社區人群對于煙草危害健康的認知,從而降低吸煙頻率或徹底戒煙,以預防早期冠心病發生。
冠心病并非遺傳疾病,但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主要是由于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致,而動脈粥樣硬化在家族中同樣具有聚集發生傾向,同時由于同一家族中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與飲食結構相似,而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也會間接影響其他家庭成員。且由于冠心病的發生與多個基因的相互作用有關,這些基因的突變會增加冠心病發生風險,而冠心病家族史則會導致個體攜帶相關基因突變的風險增加,而在遺傳、環境等多種內外因素下,具有冠心病家族史群體早發冠心病風險也顯著增加[7]。對于冠心病家族史患者則可定期體檢,或以基因檢測發現冠心病高危因子,同時做好高危人群健康宣教活動,通過控制冠心病高危因素以預防疾病發生。
高血壓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這是由于高血壓本身便會對血管造成一定損傷,而血管內皮損傷后易發生動脈硬化斑塊,且高血壓會對血管中層平滑肌造成機械性損傷,亦是血管硬化的危險因素之一,兩相疊加,更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因而合并高血壓者冠心病早發風險相對更高[8]。針對高血壓患者,一方面可調整飲食,限制飲食中的膽固醇、飽和脂肪酸、食鹽及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另一方面,可加強體育鍛煉,促進血液循環,同時可進行藥物治療,以控制血壓水平,降低冠心病發生風險。
BMIgt;23.9 kg/m2偏向于超重范圍,超重者脂肪細胞的數量相對更多且體積更大,而體內脂肪過多會增加循環血容量,增加心臟負荷,且高BMI人群一般鍛煉需求不高,易導致冠狀動脈側支循環削弱或不足,降低心臟代償能力,因而高BMI人群其早發冠心病風險相對更高[9]。熬夜是現下青年群體常見不良生活習慣,而長期熬夜會打破人體正常生物節律,導致體內各臟器功能失調,影響機體恢復休整的同時還會紊亂內分泌,以致激素分泌失衡,興奮交感神經,增快心率的同時也增加了心肌的耗氧量;同時熬夜還會影響人體脂類代謝情況,加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冠狀動脈狹窄可能,因而熬夜群體早發冠心病發生風險相對更高[10]。而針對高體質量及熬夜者則可為其制定營養食譜、運動計劃,督促其健康飲食,定期運動并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并可與家屬溝通,通過家庭飲食及生活節奏改變以逐漸更正其不良飲食與生活習慣。
hs-CRP是一種典型的、敏感的炎癥因子,也是冠心病敏感指標,其是冠心病患者病情惡化及發生心梗危險的一個獨立預測因子,hs-CRP水平升高時炎癥反應強烈,會增加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脂質泡沫細胞含量,易導致斑塊破裂,造成心肌梗死,因此早發冠心病風險較大[11]。針對高hs-CRP者則可聯動社區服務機構加強疾病監管,并可輔以抗血小板藥物、他汀類藥物及抗炎藥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流情況,減輕炎癥反應,并可接受社區監督,采取健康生活方式,以減少炎癥反應,預防或抑制疾病進展。
綜上,早發冠心病冠脈病變主要以單支病變為主,且冠脈病變復雜程度輕微,多見心肌梗死型冠心??;同時,吸煙史、冠心病家族史、BMIgt;23.9 kg/m2、熬夜、高hs-CRP水平為早發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后續工作中可根據以上所得內容及結果盡早確診并給予相關干預措施,進而降低早發冠心病發生風險。
參考文獻
劉澤巖, 劉勵軍, 程景林, 等. 早發冠心病臨床評估的新危險因素研究現狀概述[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20, 18(15): 2434-2438.
李嬌, 張柳, 張盼. 早發冠心病患者病例特征及其發病因素分析[J]. 華南預防醫學, 2022, 48(9): 1062-1065.
葛均波, 徐永健, 王辰. 內科學[M]. 9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8: 218.
蔣建平, 陳紅, 李吉祥, 等. SYNTAX積分與冠心病患者并發腦梗死的關系研究[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21, 29(1): 36-40.
曹波, 周香. 中老年早發冠心病的臨床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9, 39(24): 5923-5926.
張妍妍, 曹曦, 羅敏, 等. 早發冠心病患者血清鋅a2糖蛋白、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水平與血脂的關系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21, 21(8): 1521-1524, 1473.
趙莉, 白延平. 早發冠心病的冠脈特征及危險因素分析[J]. 貴州醫藥, 2021, 45(11): 1723-1725.
王海明, 邵鈞捷, 周晶晶, 等. 早發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特征及發病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2022, 20(2): 154-160.
張晶芳,曾圓圓,趙靜,等.早發冠心病危險因素及中醫體質類型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 2023, 32(8): 1368-1372.
王海明, 邵鈞捷, 周晶晶, 等. 早發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特征及發病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2022, 20(2): 154-160.
牛少林. 早發冠心病臨床危險因素分析及其與預后的相關性探討[J]. 系統醫學, 2021, 6(9): 63-65,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