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課程思政到專業思政,是立德樹人落地實施的新要求。專業思政統籌規劃育人主體、育人目標和育人內容,以會計專業為例,專業思政育人路徑可從凝練專業思政核心素養著手,創新課程話語體系,創設課程生態環境,構建復合評價體系,實現育人的一體化設計和整體性推進。探索構建以校企雙主體為主導,以三教改革為支撐,以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技能競賽、第二課堂活動為載體的“雙主體三支撐四載體”的會計專業思政育人模式。
關鍵詞:課程思政;專業思政;會計專業;育人模式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7.057
0"引言
2018年專業思政概念的首次提出,對立德樹人的落地實施提出了新的要求,由課程層面拓展至更寬的教育空間和更全的教育環節。2020年,教育部頒布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提出,高等職業學校應以專業分類以及課程設置情況不同而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2022年,思政一體化建設更是上升至黨的最高層面,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是經濟高質量發展技術技能人才供給的關鍵途徑,厘清會計專業從課程思政到專業思政育人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構建高職會計專業思政育人模式,探究落地路徑,是提升會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舉措。
1"會計專業從課程思政到專業思政育人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近年來,課程思政改革取得了豐碩成果。然而,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一方面,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單打獨斗,缺乏頂層設計,存在重復性和尚未涉及的盲區;另一方面,不同專業的“課程思政”方案和思政要素雷同,未能體現各個專業特色以及專業課程的特點。撒花式的專業課程思政暴露出專業課的思政元素重復融入或者遺漏、融入方式簡單粗暴、融入環節單一等問題。隨著課程思政持續深化,統籌協調專業課程之間的思政教育,凝練專業思政的特色,從專業層面系統推進課程群思政亟待解決。
專業思政以系統全面為原則,對專業建設進行頂層構筑,統籌規劃專業育人主體、育人目標和育人內容,從而實現課程思政建設目標優質達成。
1.1"專業思政育人主體的組織性和協作性
以專業為最小單元組織和協調課程群思政育人,一方面能系統調配多元育人主體,學院管理人員、專業課教師和思政課教師三方協作,形成課程點、專業線和學科面三位一體、多元協同育人的機制,跳出各專業課程思政各自為政的尷尬境地。另一方面整合專業教學資源,聚合課程群思政素材和育人渠道,為專業課程群系統育人提供優良的土壤。
1.2"專業思政育人目標的統一性與一致性
從課程思政目標上升至專業思政目標,課程在專業的宏觀框架里搭建專業層面的思政目標。一方面,通過專業思政目標將撒花式的課程思政目標進行規則管理,剔除重復、冗余的部分,形成專業目標清晰、教學體系完備的專業課程群,將課程思政體系和專業思政育人目標兩者緊密結合。另一方面,專業思政目標為課程的思政育人提供了明確的方向指引,暢通課程群相互溝通協調的機制,力爭課程思政目標與專業發展二者的協調性,有效避免課程思政單打獨斗時目標的散點化和盲目性、融入方式生硬導致的“貼標簽”“育樹不育根”等現象。
1.3"專業思政育人內容的連貫性和遞進性
專業思政在學院和專業負責人的組織與管理下進行通盤考慮,在育人內容上能避免重復和遺漏,確保將彌散在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實訓實踐課等不同類型課程中的課程思政點進行連接組合。另外,依據專業課程的特點,兼顧各種類型課程間的異同,提供有針對性和豐富的德育教學資源,拓寬德育落地渠道的多樣性和趣味性,避免千篇一律、簡單機械無趣的價值塑造與引導。
2"會計專業從課程思政到專業思政的育人路徑
在厘清專業思政和課程思政之間的邏輯關系后,會計專業的專業思政育人路徑可從凝練專業思政核心素養著手,創新課程話語體系,創設課程生態環境,構建復合評價體系,實現專業思政育人的一體化設計和整體性推進(如圖1所示)。
2.1"凝練會計專業思政目標,構建思政核心素養體系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經濟學、管理學、法學類專業思政總體目標為:幫助學生了解相關專業和行業領域的國家戰略、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實踐、關注現實問題,培育學生經世濟民、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的職業素養。結合會計專業特點和企業人才需求,對接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將目標分解為4維15點核心素養,四位一體,形成會計專業思政核心素養體系。該體系包括政治素養(政治認同、四個自信、法治意識)、家國情懷(愛國主義、責任擔當、投身實踐、樂于奉獻)、專業使命(終身學習、自主創新、批判質疑、參與管理)和職業操守(愛崗敬業、誠信為本、強化服務、技術運用)等4個維度。
2.2"重構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統籌推進專業思政建設
基于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核心素養理論框架,通過核心素養與各類課程的深度融合,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實踐類課程,重塑專業課程體系結構與內容,創新各類課程話語體系,實現各類課程體系對核心素養的蘊含滲透、聚集貫之和迭代演化,實現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的耦合育人、協同發展。如納稅實務課程具有實踐性時效性強、關乎國家、企業及個人實際利益等特點,可突出核心素養中愛國主義和法治意識;審計基礎課程具有查錯糾錯的特點,可體現批判質疑和誠信為本;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課程突出終身學習和職業操守等。
2.3"推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創設思政生態教學環境
思政元素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包含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環境等。如會計專業為新生開設專業導論課程,進行專業入學教育,舉辦名師講堂、企業參觀等系列活動,服務于核心素養中的愛崗敬業、責任擔當;課堂教學中采用案例分析、啟發式主題研討、情景模擬等多元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成為思政的傳播者。
2.4"多維多元評估思政實施成效,構建復合型評價體系
探索構建課程思政多元主體參與、多種形式的考核評價體系,包含日常的形成性考評和期末的終結性考評。平時通過“學生自評—組員互評—教師評價”,形成思政評價分數;期末通過理論測試、技能實操、第二課堂活動參與和完成情況,由任課教師、輔導員、企業導師對其核心素養進行評價。
3"會計專業專業思政育人模式構建
會計專業實現專業思政邏輯的轉變后,遵循職業教育教學規律,聚焦財經商貿大類的人才需求,進一步強化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合作機制,校企二元齊頭并進協同育人;著眼于三教改革的支撐和抓手作用,構筑“課堂—實踐—技能—二課”四大思政載體,構建出“雙主體三支撐四載體”的會計專業思政育人模式(如圖2所示)。
3.1"校企雙主體育人,協同推進人才培養
促進企業與學校深度合作,為學生提供貼近實際和實用的知識和技能,實現雙主體協同育人。通過校企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共定人才培養方案、互聘師資、開展產學研合作等多種渠道,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完善的合作機制和制度保障,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加強溝通和協調,確保校企合作的通暢運行。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挖掘企業真實項目、行業工匠等課程思政資源,有機融入專業課程和教學環節,加強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流,提高校企合作效率。校企雙方協同推進人才培養,共培德才兼備的財經商貿人才。
3.2"深化三教改革,為專業思政保駕護航
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支撐課程思政貫徹執行的關鍵所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以師德師風為基石,打造一支德才兼備的教師團隊,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深厚、實踐經驗豐富、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突出,樹立高職稱、高學歷、經驗型教師的典范和榜樣,弘揚老帶新的優良風范。教材建設方面,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課程內容,開發教學實訓課程、生產實踐課程、跨專業實踐課、教學實習課程和畢業實踐課程等“五類”課程,開展項目化課程改造,開發活頁式教材,服務項目化教學。教法改革方面,推進“崗課賽證”融通機制,以師帶徒促進崗位技能訓練,加強校企合作,建立校中企和企中校,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研,促成1+X課證融通,實現全方位綜合育人。
3.3"教學載體與思想陣地共進退,同頻育人
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技能競賽、第二課堂活動作為專業教學的渠道,培養學生的“才”,同時也是專業思政育人的載體,培育學生的“德”。會計專業以課堂教學為主載體,輔以實訓技能實踐教學環節,旨在通過技能實現勞動教育,鍛造學生的職業素養;構建三級技能競賽通道,縱向打通“校—省—國”競賽機制,貫通學生競賽生涯,磨礪學生一絲不茍的競賽品質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學生社團為抓手,開展“學黨史、知國情、明真理”的各種形式校園活動,將思政元素引入第二課堂,達到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三全育人”目的。
參考文獻
[1]范智軍.高職院校旅游專業“專業思政”育人模式的重點、難點與路徑[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08):147149.
[2]黎玲.從“課程思政”到“專業思政”:高職旅游類專業育人路徑與模式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22,(03):9095.
[3]尹夏楠,孫妍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2,44(S1):127129.
[4]楚國清,王勇.“課程思政”到“專業思政”的四重邏輯[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20(01):18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