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際民航競爭格局的加速演化,我國民航事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正經歷著深刻而復雜的變化,迫切需要民航交通類院校結合自身的發展狀況,肩負起培養適應建設民航強國需求的復合型機場工程人才的重任。因此,以長安大學機場工程專業為例,對機場工程系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索創新,從而更好地助力我國民航事業發展。
關鍵詞:民航強國;高等教育;創新改革;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民航強國戰略下機場工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創新與實踐”(編號:SGH23Y2294);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教育科學研究課題重點項目“城市軌道工程人才產教融合培養體系研究”(編號:JT2022ZD007)
作者簡介:趙曉康(1987— ),男,長安大學公路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民航機場工程科研與教育;張久鵬(1983— ),男,長安大學公路學院副院長,教授,民航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研究方向為民航機場工程科研與教育;裴建中(1976— ),男,長安大學公路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交通運輸生態鋪面科研與教育。
近年,我國民航事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錨定新時代“民航強國”戰略目標,按照“十四五”時期民航工作總體思路,堅守安全發展底線和智慧民航建設主線,以綠色化、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發展為導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質量效益、產業協同,加快構建更為安全、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現代民航體系,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為實現由單一民航運輸強國向多領域“民航強國”跨越奠定堅實基礎。中國民航局在《“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中指出,民航要把握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契機,強化科技自立自強和創新引領,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積極應對資源環境約束,加快推進民航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因此,課題組在政策與行業發展的雙重需求背景下,分析當前長安大學機場工程系的人才培養現狀,并參考其他民航類高校的培養理念,提出符合長安大學發展特色的人才優化路徑,為機場工程專業乃至其他相關專業的本科教學體系構建提供參考。
一、“民航強國”時代對人才的新需求
中國民航局發布的《“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中國民航業的未來發展繪制了宏偉藍圖?!兑巹潯分赋觯?023年至2025年將是中國民航業的增長期和釋放期,這一時期的重點工作將聚焦于擴大國內市場和恢復國際市場兩方面。預計到2025年,旅客運輸量將達到9.3億人次,實現17.2%的復合增速。此外,中國有望在2035年前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民航運輸國家。在民航業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國也面臨著民航交通類人才的嚴重短缺,對民航交通類人才的專業能力和人文素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勢下的民航交通類本科教育同樣面臨著挑戰,長安大學機場工程系針對當前人才培養與社會現實、學習行為和未來發展脫節的問題,對現有的課程體系進行重構,對課程內容進行更新,探索適合機場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工程-案例-項目”驅動的民航交通人才培養模式。
二、構建以“工程-案例-項目”為特點的教學模式
(一)構建綜合性課程體系
針對當前人才培養與社會現實脫節的問題,課題組提出以項目群為牽引的綜合性課程體系改革方案。該方案旨在通過充分融合第一課堂、第二課堂以及創新創業實踐教學資源,實現線上課堂與線下課堂的有機融合,推動翻轉課堂和校企協同的共同發展。同時,融入現代工程發展理念和工程教育方法,全方位、多角度推動教學改革,使課程體系呈現出“真、新、多”的特點。其中,“真”就是選取真實的工程項目案例,“新”就是采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多”就是案例樣本要豐富多樣。此外,全面更新教學內容,將工程理念、前沿科技知識、能力訓練及方法有機融入教學中。在教學大綱中創新性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全壽命過程協同理念、系統與可靠性設計理念以及人與自然(工程與環境)和諧發展理念,并將這些理念貫穿案例庫建設、知識體系架構、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等各個環節。
(二)探索“工程-案例-項目”教學模式
首先,針對當前人才培養與學習行為脫節的問題,課題組開創了學生參與重大工程教育的先例,實施了“工程-案例-項目”三位一體的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以國內外典型的機場工程為藍本,圍繞案例教學需求,提煉出背景、框架、設計、施工、創新、問題等工程核心要素和關鍵信息,打造場景模擬、工程設計、創新設計、理論基礎、工藝方案、未來方案、假設性設計等教學模塊,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實際工程、便于教學組織。同時,在現場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以及創新創業競賽等環節中,創造性地與國內重點機場工程建設項目尋求合作。其次,積極推動實施校企雙師計劃,邀請教學名師和學術專家來校進行學術交流,拉近與專家名師的距離,幫助學生了解學科前沿動態,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同時,聘請優秀企業代表擔任校外導師,建立完善的校外導師管理機制,確保教學質量。校外導師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參與學生的畢業設計全過程,而校內導師則負責學生的項目實踐指導。通過這種校內外導師協同指導的方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拓展教學的深度與廣度。最后,開展重大機場工程實踐計劃,實現“真題真做”“真人指導”,讓學生直面企業生產建設中的實際問題。通過與用人單位深度融合,構建高仿真的教學工程實踐環境,建立能力貫通式、多層次遞進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外業與內業相結合的工程設計與數字化仿真多階段實踐,提升學生的綜合工程理念和解決復雜機場工程問題的能力。
(三)形成教學組織新體系
首先,改革課程的知識組織和邏輯結構體系。摒棄傳統的以知識點基本概念導入、相關理論基礎分析、工程實例驗證為主的教學內容邏輯架構,提出以直觀形象的工程背景導入、真實鮮活的工程實際案例深化、知識點概念及理論強化的新邏輯架構,形成反向、閉環、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式教學模式。其次,構建新型開放式教學模式。考慮到機場工程問題的復雜性和非精準性,以“剝筍式”的工程問題探究為主線,師生共同參與研討,引入真實工程案例,進行階段性的知識總結,確保教學實效性。再次,建立以民航專業理論課程為基礎、以實踐課程為主體的教學體系。采用模塊化的課程設計,形成“理論+實踐類課程”“專業主干課程+工程應用課程”的課程結構,構建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交融的綜合性課程體系。此外,還融入全壽命周期、工程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等現代工程理念,對知識進行系統重構與整合,構建知識邏輯和問題創新相結合的機場工程類本科人才培養體系。最后,重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體系架構。通過開展分組討論,培養學生的領導力、團隊協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在課中,采用多元化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課后作業也不再局限于固定回答,而是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三、長安大學機場工程專業本科教學成效
立足西部、輻射全國,長安大學機場工程系始終以服務國家民航發展戰略為己任,圍繞建設“平安”“智慧”機場的基本要求,重點開展機場總體規劃、機場道基道面等應用基礎理論研究,攻克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同時,積極承擔機場建設工程咨詢和技術服務工作。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機場工程系培養了一批高素質技術管理人才,產出了一批科技創新成果,不僅有效支撐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等重大工程項目,更在“民航強國”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中作出積極貢獻。
構建“工程-案例-項目”的創新型教學模式,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還能使原本枯燥的課堂教學變得實用、有趣,打造沉浸式的學習體驗。通過構建綜合型的課程體系,有助于建立本科課程教學保障體系,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實現高等院校創新型、實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目標,為我國民航事業穩定、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孟斌,路娜,張黎,等.民航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以“民航概論”課程為例[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4).
[2]田薇,張超,張曉化,等.“大思政”視域下民航人才多維立體化培養路徑研究[J].大學,2023(22).
[3]劉莎,何小微.民航院?!罢n程思政”育人體系建設研究:以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為例[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23(4).
[4]楊團團.“一帶一路”背景下民航院校人才培養的機制創新問題[J].中阿科技論壇(中英文),2022(10).
[5]黃朝陽,孫寶忠,劉夏慧,等.基于“知識型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索:以民航復材實驗班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53).
[6]汪迎春.“產教融合、工學交替”理念下的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實踐[J].西部素質教育,2017(17).
責編:勉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