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比較研究和聚類分析,在“CNKI”以“課程思政”“高校”“外語”“日語”為主題搜索2018—2022年文獻,從數量、作者、期刊、內容等方面,利用CiteSpace軟件對其進行可視化分析,制作關鍵詞、時間以及突現詞圖譜,直觀呈現課程思政融入高校日語專業課程的演進過程和研究熱點,揭示研究主題的發展動向。通過與非外語專業、非日語專業課程思政研究情況對比,總結目前高校日語專業課程思政的不足之處,并提出建議,從而為相關教學和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校;日語;信息可視化;圖譜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8.024
新時代高校實施課程思政不僅能夠滿足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要求,有助于確保社會主義大學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還能夠通過強化非思想政治類課程的價值引領功能,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有助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020年6月15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出席會議并作報告指出,要讓課程思政建設在全國高校掀起一陣新的潮流。
1"研究數量
基于CNKI收錄的論文,利用Citespace"軟件,以“課程思政”“高校”“外語”“日語”為主題詞,搜索到2018年至2021年日語專業課程思政論文共計135篇,其各年文獻數量如下(圖1)。
由圖1可見,2018至2021年日語論文數量呈逐年遞增態勢,其中,由于課程思政理念剛剛興起,2018年相關論文數量較少。2020年起課程思政建設在全國高校掀起一陣新的潮流,故2021年論文數量增長最為明顯,但近年間,高校日語專業課程思政相關論文數量不過百篇有余,實屬單薄。每年也不過幾篇到幾十篇不等,研究熱情稍顯不足。
2"研究者
對搜索到的2018年至2021年135篇日語專業課程思政論文的作者進行分析,按照發表論文數量由高到低排序后繪圖如圖2。
通過圖2可知,近年,發表日語專業課程思政相關論文最多者為李琳,該作者為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其次為鄭曦和金玉,兩位作者分別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和渤海大學講師。其余發表兩篇論文的作者于曉玲為大連工業大學外語學院副院長;王若楠為哈爾濱理工大學;徐淑丹為廣州大學講師;代小艷、劉萍、安蓉均為咸陽師范學院講師;肖冬娟為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日語專業課程思政的研究者職稱普遍較低,尚未發現教授對此問題的研究成果,這對課程思政的理論化進展不利。從研究機構來看,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桂林理工大學、大連工業大學、渤海大學、廣州大學、咸陽師范學院等為發文量較多機構,以上高校均非“211”“985”院校,可見,課程思政研究在此類院校被重視程度較高。
3"期刊情況
對搜索到的2018—2021年135篇日語專業課程思政論文所發表期刊進行分類與分析,發文數量繪圖如圖3。
由圖3可見,按論文發表數量排名前五的期刊名稱分別為《教育教學論壇》(6篇)、《福建茶葉》(5篇)、《大學(研究版)》(5篇)、《現代職業教育》(5篇)、《科教文匯》(4篇)。這些期刊均非核心類期刊,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了高校日語專業課程思政研究所達到的水平仍遠遠不夠。
4"研究內容和焦點
為準確把握課程思政的研究動態,為相關研究和教學工作提供參考,從關鍵詞、時間和突現詞三方面制作科學知識圖譜,對135篇日語專業課程思政研究成果進行統計分析,直觀展示當前日語專業課程思政的研究現狀和發展動向。利用CiteSpace軟件對數據進行時間分段處理時,設置時間間隔的值為1,即選擇每一年為一個時間間隔,以便具體掌握近幾年高校日語專業課程思政研究現狀,有利于辨識演進的關鍵節點和發展動態。在“Node"Types(節點類型)”面板中選擇“Keyword(關鍵詞)”進行“Visualize(可視化)”分析,篩選掉出現頻率較小的關鍵詞,進而得出日語課程思政研究關鍵詞網絡圖譜(圖4)。
圖4的圖譜中圓形節點由內到外的顏色表示從2018—2022年相對應關鍵詞的活躍年份。圖4中,除“課程思政”外,“日語教學”和“文化自信”為近年日語課程思政研究的兩大關鍵詞。一方面可以說,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開展日語教學時,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滲透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說,在日語教學中應推進文化自信的構建,努力探索日語語言教學中融入文化自信的教學設計方案,合理地把思政教育與日語教學相融合。即教師應該承擔起提升學生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重擔。通過以上分析發現,日語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與研究更加地具體化、細致化。在高校日語課程思政研究關鍵詞網絡圖譜的基礎上繼續利用CiteSpace軟件進行聚類,聚類方式選擇“LLR”,進而運行出時間圖譜,同時設置“Cluster"Explorer(聚類閾值)”為7,運行得到日語專業課程思政研究關鍵詞聚類時間圖譜(圖5)。
從圖5的時間圖譜可知,關于日語專業課程思政的研究,“課程思政”與“文化自信”為兩大關鍵詞,其次分別依次為日語專業、思政元素、日語教學、實踐和日語課程。因此,可知該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學實踐方面。另外,圖譜中“課程思政”這一關鍵詞與其他關鍵詞相比,強度較弱,日語專業課程思政研究仍不夠系統化,創新性也有待加強。
在關鍵詞聚類時間圖譜的基礎上運行得出,日語專業課程思政研究文獻在2018—2022年的五年時間內被引用關鍵詞中突現詞的相關圖譜,即日語專業課程思政研究文獻被引突現詞圖譜(圖6)。
圖6"日語專業課程思政文獻被引突現詞圖譜
從圖6可見,“文化自信”再次成為高頻率突現詞,可以推知“文化自信”理念在日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和研究中貫穿始終的事實。另外,日語寫作、日語泛讀、日本概況這三門課程作為突現詞出現,且均集中于2019年和2020年,說明近兩年來,日語專業課程思政研究多關注于針對具體課程的微觀研究,進而可以預測,未來的相關研究多半仍會圍繞“教學實踐”和“文化自信”為主進行考察。立足教學、根植文化當然是日語專業課程教學研究的關鍵,但對于其理論研究和宏觀把握相對欠缺,課程思政如果變成泛泛之學,將不利于長久發展。
根據圖譜分析和研究發現,我國高校日語專業課程思政研究主要集中于實施路徑和教學改革方面,今后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明確課程思政的概念,理清課程思政與育人、立德樹人之間的關系。此外,高校日語專業教師與英語專業教師相比,數量較少,關注課程思政研究者更為少見,且普遍職稱較低,所在研究機構多為普通高校,發表期刊也多為普刊。因此,與其他專業相比,高校日語專業課程思政研究在廣度和深度上仍需要進一步拓展,在系統性和實踐性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在今后的教學和研究中,應注重對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具體實踐與總結推廣。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N].人民日報,20161210.
[2]陳蓓.論“課程思政”理念下的《基礎日語》教學設計[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34):156157.
[3]黃海珍.高校日語專業課程思政改革實施路徑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22,43(16):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