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研究揚州市城區養老現狀基本情況,為養老市場發展提供線索,對揚州市主城區60周歲及以上的80位老年人進行抽樣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揚州市城區老年人的生活來源主要為退休金,養老形式主要為居家養老,養老首先考慮的因素主要為經濟承受能力,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面臨的困境主要為日常生活無人照料,大部分老年人需要醫療保健服務,養老服務補貼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養老機構數量不能滿足需求。鑒于此,需要政府及社會加快城市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提高養老服務人員數量及質量,探索新型養老服務模式,提升老年人自我照料能力。
關鍵詞:城區養老現狀;調研分析;應對策略;揚州市
中圖分類號:D669.6"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20-0111-04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國家對于養老問題更加重視,民政部提出“9073”養老模式: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區的支持進行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進行養老,即我國絕大多數的老年人需要居家養老和依托社區的支持進行養老[1]。然而,隨著老人身體機能的退化,即使是熟悉的環境也會出現諸多的不便,加上需要他人照顧等因素,老年人對于入住養老機構養老的需求將逐步增加[2]。揚州市作為江蘇省的重要城市,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口結構的變化,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城區養老問題日益凸顯。如何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需求,提高養老服務質量,成為揚州市政府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揚州市早于1986年就步入了老齡化社會,是全國最早步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之一,比全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提前了13年。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約124.23萬人,占戶籍人口比例達到27.11%。其中,8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約18.03萬人,比例達到14.78%,10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475人,老齡人口占比排全國第12位,呈現出比較明顯的老齡化、高齡化趨勢[3]。為解決揚州市養老現狀問題,本課題從揚州市養老質量為切入口進行調查,從而進一步分析揚州市養老現狀。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調研對象
揚州市主城區(廣陵、邗江、江都區)60周歲及以上的80位老年人。其中男性占比62.5%,女性占比37.5%。
(二)調研方法
采用了與調研對象面對面問卷訪談的方式進行了調研。主要調研了老年人的生活來源、養老形式、選擇養老形式的考慮因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境、最需要的養老服務、對目前養老質量的滿意度、對目前養老服務市場存在問題的看法等方面。
二、結果
本次調研共發放8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6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77.5%。
(一)老年人養老基本情況
1.老年人的生活來源:退休金(70.97%)、積蓄存款投資收入(54.83%)、子女供養(32.26%)、勞動收入(9.68%)、最低生活保障補助(8.06%)。
2.老年人的養老形式:居家養老(74.19%)、機構養老(17.74%)、依托社區養老(8.06%)。
3.選擇養老形式的考慮因素:經濟承受能力(88.71%)、身體健康狀況(66.13%)、生活習慣(48.39%)、家庭意見(45.16%)。
4.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面臨的困境:日常生活無人照料(74.19%)、娛樂活動少(59.68%)、經濟壓力大(51.61%)、住房困難(9.68%)。
(二)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看法和建議
1.老年人需要的養老服務:醫療保健服務(95.16%)、生活起居照顧服務(74.19%)、文體活動服務(54.84%)、助行服務(38.71%)、心理咨詢服務(24.19%)。
2.對自己目前養老質量的滿意度:基本滿意(61.29%)、不滿意(38.71%)。
3.對目前養老服務市場存在問題的看法:養老服務補貼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80.65%)、養老機構數量不能滿足需求(56.45%)、公共養老設施配套不到位(46.77%)。
三、討論
本研究通過抽樣調查揚州市主城區60歲以上老人的生活來源、養老形式、選擇養老形式的考慮因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境、最需要的養老服務、對目前養老質量的滿意度、對目前養老服務市場存在問題的看法這7個方面,發現了大部分老年人日常生活無人照料、養老服務不足、經濟來源缺乏穩定支持、養老機構未能滿足老年人需求等情況。基于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以下應對策略。
(一)加快城市養老服務機構建設
隨著人口老齡化、高齡化加速,老年病常發、易發、多發,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增多。同時,家庭養老功能逐步弱化(家庭常住青壯年減少、空巢老人增多,失能半失能老人治療護理問題難以解決),因此養老資源需求在逐步增加[4]。根據民政部提出的“9073”模式,揚州市的124.23萬名老年人中需要到養老機構進行養老的共有37 269人,但全市養老機構床位僅23 403張,問卷調研結果顯示,超過半數老年人認為養老機構數量不能滿足需求,接近半數老年人認為公共養老設施配套不到位。由此可見,供需關系非常緊張,養老資源的供不應求是目前一大問題。建設城市養老服務機構,可提供安全、舒適、便利的養老環境,滿足老人在生活照料、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完善城市養老服務體系,不僅能減輕家庭養老負擔、緩解矛盾、促進和諧穩定,而且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形成養老產業鏈,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因此,建議各級政府相關部門應重視目前城市養老資源匱乏的問題,促進醫養融合發展。可采取激勵的模式,如激勵民辦養老機構發展、建立新養老機構;創辦養老與醫療雙向合作的形式、成立老年康復中心等;加快推動養老服務市場與政府結合、強化協同養老事業與產業發展、促進形成養老服務多層次供給格局。建立健全養老服務機構監管機制確保合規運營。同時,定期對養老服務機構進行評估,及時整改問題,不斷提升服務質量。
(二)提高城市養老服務人員數量及質量
揚州市早已重視養老服務人員的數量和質量問題。經過多年深耕,揚州市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僅2022年就有5 200余人獲得養老護理員等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證書,但對于124.23萬老年人來說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城市養老服務人員數量難以提升也有職業吸引力低和工作壓力大的原因,主要表現在該工作主要是照顧老人的身體和心理需求,較為辛苦且存在薪酬待遇可能較低,以及需要應對突發緊急情況等。政府部門可以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養老服務機構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和職業發展空間,通過宣傳教育、媒體報道等方式,宣傳養老服務工作的意義所在,提高社會對養老服務人員的認可和尊重,增強從業人員的職業自豪感。
隨著城市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加劇的總體趨勢,城市對于養老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現有服務人員的數量仍是難以滿足,養老服務行業將面臨巨大的挑戰,但同時也是遇到了重大的契機[5]。養老服務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目前存在部分從業人員缺乏相關培訓和教育的情況,導致養老服務的質量不高[6]。從養老服務人才角度來說,一方面,面對龐大的服務群體,養老服務人才尤其是護理人員的數量明顯不足;另一方面,面對人們對于高質量養老服務的需求逐步提高,也為人才培育尤其是專業的養老護理員培訓帶來了蓬勃生機,形成了一種“銀發市場”。養老服務業的人力資源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7],更是目前制約揚州市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養老服務人員相關的教育和培訓,提高從事養老服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政府部門可與相關企業合作,引進先進的智能技術手段,優化養老服務工作和技能學習流程,提高養老服務人員工作效率和知識技能學習質量。例如,利用信息技術賦能實現養老智能化管理與知識技能學習。
應鼓勵相關醫療人員和醫學院畢業學生等積極參與到養老服務志愿活動中來,為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的養老護理服務人員提供線下志愿教學,緩解服務人員不足問題。志愿者也可以提供陪伴、照顧、文體活動等方面的支持,減輕服務人員的工作負擔。同時,政府部門可與高校、職業培訓機構開展合作,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課程和培訓班等,培養出更多的專業人員,逐步提升養老服務的整體水平,以滿足持續增長的需求。
(三)政府探索新型養老服務模式
新型養老服務模式是指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以多元化、個性化、專業化為特點,集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養老服務體系。這一模式的出現,對于解決傳統養老服務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1.新型養老服務模式能夠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需求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逐漸下降,對養老服務的需求日益多樣。新型養老服務模式通過個性化、專業化服務,能夠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精神文化等多方面需求。
2.有助于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傳統模式往往存在服務質量不高、服務內容單一等問題,新型模式注重服務的專業化、精細化,通過引入先進醫療技術、康復設備和管理理念來提升養老服務整體質量。
3.能夠促進養老產業創新發展
社會和科技的進步使養老產業正逐漸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政府通過探索新型養老服務模式,可以推動其創新發展,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面對城市老齡化嚴重和老年人口快速增加的情況,目前,揚州市政府通過了多種方式促進醫養融合發展[8]。例如,建立社區與醫療團隊“合作服務”的形式,為居家和社區養老的老年人提供相關的醫療保健等服務;創辦了養老與醫療的“雙向融合”形式,如公辦的社會福利中心與東方醫院共同合作成立了頤和養老康復中心;探索“互聯網+”智慧養老服務,如借助遠程醫療、健康監測等技術,為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便捷的醫療保健服務;推行“家庭病床”上門服務,由社區醫生上門為有需求的居家和社區養老的老年人提供專業醫療服務。實施的這些措施對于提高老人生活質量、緩解家庭養老壓力有一定幫助。然而,揚州市在養老方面仍面臨著不少的挑戰[9],如城市養老服務機構匱乏并且分布不均、專業人才缺乏等。因此,需要政府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持,公私合作,協同發展,培養更多的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確保服務人員的數量和質量,形成更加完善的服務模式以促進城市養老行業可持續化發展。
(四)提升老年人自我照料能力
通過調研發現,揚州市大部分老人得到的養老照料不足,除了加強政府和社會力量的投入之外,提升老年人的自我照料能力也有助于他們保持健康、自主的生活狀態,還能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1.加強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
健康教育是提高老年人自我照料能力的基石,通過普及健康知識,讓老年人了解如何預防疾病、合理膳食、科學鍛煉,從而提高他們的健康素養[10,11]。政府和社區應組織定期的健康講座、義診活動,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健康咨詢服務。此外,媒體也應加大宣傳力度,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渠道,普及老年人健康知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
2.培養老年人獨立生活能力
獨立生活能力是老年人自我照料的關鍵[12,13]。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可獨立完成做飯、洗衣、打掃衛生等家務勞動。此外,他們還應學會使用現代化的生活設備,如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等,以便更好地融入現代社會。家庭成員和社區工作者應給予老年人充分的關愛與支持,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提高生活質量。
3.加強心理關愛,提升老年人自我認知
心理健康對老年人的自我照料能力具有重要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可能會面臨孤獨、抑郁等心理問題。因此,家庭成員和社會各界應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為他們提供心理關愛與支持。同時,老年人也應學會自我調節情緒,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通過參加興趣小組、參與志愿活動等,豐富自己的老年生活,提高自我認知,從而增強自我照料能力。
4.推廣智慧養老,助力老年人自我照料
隨著科技的發展,智慧養老逐漸成為提高老年人自我照料能力的重要手段[14,15]。通過引入智能家居設備、健康監測設備等技術手段,老年人可以更加方便地照顧自己的生活。例如,智能家居設備可以幫助老年人實現遠程控制家電、監測居住環境等功能,提高生活便利性;健康監測設備則可以實時監測老年人的生理指標,及時發現健康問題,為他們提供及時的醫療支持。因此,政府和社會應加大對智慧養老的投入,推廣相關技術和設備,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自我照料方式。
5.構建支持網絡,形成社會合力提高老年人的自我照料能力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加大對老年人自我照料能力的支持力度。同時,社區、家庭、醫療機構等也應積極參與到這一過程中來,形成支持網絡,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與幫助。此外,還應鼓勵社會各界關注老年人的需求與困境,共同為他們的晚年生活貢獻力量。
四、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揚州城區養老現狀調研,分析了當前存在的挑戰,以及從加快推進建設城市養老服務機構、提高城市養老服務人員數量及質量、政府探索新型養老服務模式、提升老年人自我照料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解決方案,為提升揚州市城區養老服務水平,促進其他城市養老服務發展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 "胡湛.探索新時代居家養老新模式[J].人民論壇,2024(3):64-68.
[2]" "于慧.多層次多樣化滿足養老需求[N].長春日報,2024-02-26(6).
[3]" "劉愛萍.揚州市構建人才高地助推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J].中國社會工作,2023(23):21.
[4]" "孔凡飛,韓慧瑩.社會工作視域下緩解機構半失能老人照護不足問題的研究:以S市W養老機構為例[J].商業經濟,2024(3):142-144,178.
[5]" "彭青云,張俊玲,洪煥森.我國智慧養老產業政策梳理、應用場景、面臨挑戰及其對策[J].智能社會研究,2023,2(4):37-54.
[6]" "白聯締,張偉英,宋舒,等.養老機構專職陪護人員營養素養對失能老人照護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23,21(5):84-87.
[7]" "張思鋒,張澤滈.中國養老服務的人力資源困境與智能養老選擇[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43(6):152-163.
[8]" "龔燕.積極探索政府職能定位,發揮養老資源效用最大化:以揚州市為例[J].就業與保障,2021(20):35-36.
[9]" "張麗.揚州市江都區社區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21.
[10]" "劉暄葳.中外老年教育發展現狀比較與啟示[J].江西開放大學學報,2024,26(1):15-22.
[11]" "金卉.社區健康教育何以影響健康:基于我國老年流動人口的分析[J].浙江社會科學,2023(11):82-92,157-158.
[12]" "龐亞惠.開封市老年人群對醫養結合養老機構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23,35(21):1-4.
[13]" "馬燕娥,劉川.農村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影響因素的Logistic分析[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38(5):70-74,79.
[14]" "姜瑩,牟月.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遼寧省實施智慧醫養服務有效路徑分析[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4(1):1-6.
[15]" "羅濤,蒲瑞嫦.區域醫聯體模式下智慧養老精準服務研究[J].秦智,2024(3):37-39.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lderly Care in Urban Areas of Yangzhou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FENG Yang, LU Zhihua, BAO Yixiao, XU Dingwen
(Medical School,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Yangzhou 225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basic situation of elderly care in the urban area of Yangzhou and provide clu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derly care market, a sampl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80 elderly people aged 60 and above in the main urban area of Yangzhou.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source of livelihood for elderly people in the urban area of Yangzhou City is retirement pensions, and the main form of elderly care is home-based care. The first factor considered in elderly care is economic affordability.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elderly people in their daily lives are mainly the lack of care, and most of them need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The subsidy policy for elderly care services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and the number of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cannot meet the demand. In view of this,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elderly care service institutions, improve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lderly care service personnel, explore new models of elderly care services, and enhance the self-care ability of the elderly.
Key words: Current situation of elderly care in urban areas; Research and analysis; Coping strategies; Yangzhou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