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是新時代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人才培養重任,也是推動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方向,對于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面臨創新創業校園文化融入不足、創新創業教育資源不平衡、缺乏創新創業實踐機會和支持平臺以及創新創業能力評估和認證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本文提出了塑造創新創業校園文化、整合教育資源、搭建實踐平臺和完善認證體系的具體路徑,切實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路徑;校園文化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9052(2024)08-0159-03
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新時代背景下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以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不僅是高校參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和時代使命,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涵。高校應積極探索如何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學校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和培養方案提供依據,這對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新時代大學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價值蘊含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該規劃綱要指出,要通過創業實踐、實習等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實踐,提高他們的創新創業素養和能力。在個人層面,具備創新創業能力可提高大學生畢業后的職業競爭力,增強就業機會和自主創業的能力;在社會層面,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可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社會進步和轉型。另外在當前社會,隨著國內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市場競爭激烈,在這種情況下,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是緩解就業壓力的有效方法[1]。
二、新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問題審視
(一)創新創業校園文化融入不足
創新創業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可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趣,提升創新創業能力。但目前在高校中呈現出了創新創業校園文化融入不足的問題,導致創新創業能力提升不顯著。第一,創新創業校園文化融入不足表現為校園的創新創業氛圍不濃厚,有的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在校園文化中未注重創新創業氛圍的營造,組織創新創業活動存在單一化、邊緣化等現象,第二課堂開發不足,在校園內沒有積極開展相關創新創業活動,例如創新創業培訓、創新創業比賽、主題講座等活動,學生感受不到豐富的創新創業校園文化活動,使得學生對于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意識淡薄。第二,創新創業校園文化融入不足的一個表現是創新創業教育的低效性。許多學校在創新創業課堂教育中側重于傳授理論知識,學生只是被要求記住和理解課本上的知識,對參與創新創業校園文化活動感觸不深,導致他們無法通過投身實踐來提升自身創新創業能力。
(二)創新創業教育資源不平衡
創新創業教育資源不平衡會使得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受到局限。現階段,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力量整體表現出專業知識能力扎實、但創新創業教育能力相對薄弱的現象[2]。一方面,高校的創新創業教師多由學校行政人員或輔導員擔任,缺乏系統化的創新創業知識,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內容進行深化的能力有所欠缺,難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另一方面,創業教育課程相對不完善,在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和評價體系等方面較為固定,缺乏靈活性和開放性,這使得創新創業教育很難得到有效推進和整合,無法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提供全面的創新創業資源和實踐機會[3]。同時在不同高校中,創新創業教育的資源分配存在差異。高水平的綜合性大學通常擁有更豐富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支持體系,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然而,一些普通高校由于資源有限,無法提供同樣豐富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包括師資力量薄弱、創業基金難以提供和創業基地建設較少等,這就限制了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
(三)缺乏創新創業實踐機會和支持平臺
有的高校針對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升面臨缺乏創新創業實踐機會和支持平臺的困境。第一,傳統的教育模式側重于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缺乏對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培養和支持,學生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因此學生缺乏創新創業實踐機會。第二,傳統的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也難以滿足創新創業實踐的需求,因此需要改變教育方式和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來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第三,部分高校人才培養方案方向決定了實踐機會的稀缺性。例如有的醫學院校與相關醫療機構的合作不夠緊密,使得學生難以獲得真實醫療項目的參與機會,學生往往只能在學校內進行模擬實驗或虛擬項目,這限制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培養。第四,創新創業支持平臺不完善限制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有效性,缺乏健全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創新創業實踐方面的資源相對匱乏,例如缺乏專門的孵化器、創業基地或實驗室等創新創業資源。
(四)創新創業能力評估和認證體系不完善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創新創業能力評估和認證體系的不完善,使得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不能準確評估,進而影響了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實時跟蹤和有效培養。首先,創新創業能力評估和認證體系需要考量其專業特殊性。現有評估體系不具備專業針對性,不同專業在創新創業方面的背景和目標與其他學科存在差異,導致評估結果不準確,因此需要開發更全面準確的個性化評估方法來精準評價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有效性。另外目前大多數評估指標缺乏多樣性,過于側重學術研究成果,而忽視了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中的創新思維、團隊協作和市場競爭等實際應用能力。創新創業能力評估和認證體系需增加實際應用環節,注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考察他們在實踐中的表現和成果,這樣可以更全面地評估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進而有針對性提出改進措施。
三、新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路徑研究
(一)塑造創新創業校園文化,激發學習潛能
豐富創新創業校園文化活動是有效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4]。第一,校園文化活動要注重創新創業元素的融入,例如舉辦創業大賽、創業沙龍和創新設計展覽等主題活動,通過展示創新創業的成功案例和成果,引導學生對創業的興趣和熱情。學科競賽作為一種重要的途徑,在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方面起著重要的積極作用[5]。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社團或俱樂部,提供資源和支持,讓學生能夠在團隊中參與實際的創新創業項目,以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校園文化,進而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第二,高校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應以教育的根本理念為出發點,通過引領和示范作用加強對學生思想的引導,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創業培養氛圍。作為學生的教育引導者之一,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教師要以身作則,積極踐行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相關創新創業校園文化活動,培養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舉辦創新創業校園活動需建立完善的獎勵機制,這對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有著顯著的激勵作用。可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獎勵計劃等,對表現出色的學生給予認可和激勵。同時,廣泛宣傳典型案例,塑造優秀創新創業校園文化,讓更多學生了解優秀的創新創業經驗,激發更多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
(二)整合教育資源,促進學生創新創業
整合教育資源,健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設置,完善人才培養體系以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高校應調整資源分配,給予創新創業教育更高的優先級,增加在這一領域的資金、設備和人力資源投入。根據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規律調整課程設置,制定詳細的教育計劃和教學大綱,讓學生系統性學習創新創業知識和技能[6]。其次,有的高校開設有醫、工、理、文多個學科,學校應合理利用多學科優勢,整合學科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科交叉和實踐機會。例如,醫學院與工程學院合作開展醫療器械的設計與優化項目、與管理學院合作開展企業健康管理的創新項目等。
制定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計劃以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7]。通過公開招聘、內部選拔等方式選拔具有創新創業能力和教學能力的教師。同時,建立有效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和導師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教育,激勵措施可以包括獎勵制度、職稱晉升和崗位評價等,并建立定期的師資評估機制,對教師和導師的創新創業能力和教學質量進行評估,以不斷改進師資隊伍建設工作[8]。創新創業師資隊伍還應建立創新創業導師制度,對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和支持。邀請成功的創業者、醫療專家和相關專業人士擔任導師,幫助學生厘清創新創業思路和方法,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建立高校友好合作幫扶機制,有助于促進不同高校之間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的共享與交流。這種友好合作幫扶機制能夠借鑒其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經驗指導,結合不同高校的實際情況,可以有效縮短本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進程,完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有效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三)搭建實踐平臺,支持學生創新創業實踐
首先,針對大學生實踐機會稀缺性和時間緊張的問題,高校可以探索靈活的學業安排方式,例如調整課程安排和實驗時間,合理安排學生的專業實踐和理論學習,為學生騰出更多時間參與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第二,積極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孵化平臺,為學生提供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空間、設備和資源支持等[9]。在創新創業實踐孵化平臺中,可以設立申請和評審流程,選擇優秀的創新創業項目進行扶持和支持。同時,在該平臺上提供導師和專業人士的指導和支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為未來領域的發展注入更多活力和創新力量。第三,加強學校與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增加創新創業實踐機會以提升創新創業能力。例如與相關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參與實踐項目的機會,深入了解專業領域的需求和挑戰,提供創新創業項目和資源支持,推動科研成果應用到實際中。最后,建立校友網絡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資源支持。校友可以為學生提供行業內的就業機會、實踐經驗和人脈資源,甚至資助創業項目和提供合作機會。校友網絡的建設將促進學生與成功創業的校友交流合作,借鑒其經驗,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完善認證體系,確保創新創業能力評估有效
建立創新創業能力評估和認證體系有助于全面準確地評估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跟蹤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實效,有針對性地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第一,完善評估指標體系,將在實踐中的不同類型成果納入評估范圍,這些實踐成果的檢驗評估對于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至關重要。將學生參與科研項目作為評估指標之一,評估其在科研創新方面的表現,同時學術研究論文的發表情況也可作為參考,但不應成為評估的唯一標準。綜合考慮學生的學術成果和實踐能力,注重多元化指標的考量,定量與定性指標并重,以確保評估結果全面準確。第二,不同專業學生需設計個性化的創新創業能力評估方法,要充分考慮專業特長、實踐經驗等因素。可以結合學校的實踐教學,使用案例分析、項目報告和綜合評估等方式進行綜合考查,例如通過個性化的案例分析評估學生在解決不同專業問題時的創新能力和思維。同時,在構建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認證標準時,需注重某些領域的特殊性,例如師范生在教育實踐中展現的創新、人文關懷和合規意識等能力。第三,在評估和認證體系中應增加實踐應用環節,注重考查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成果和實際應用能力,可以要求學生提交創新創業項目報告、實踐經驗總結等作品,以展現他們在實際場景中的創新能力和成果。同時建立與行業合作的平臺,為學生提供實踐項目和導師支持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參與實際創新項目并展示自身的創新能力,這樣的學習環境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結語
新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人才培養重任,也是推動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方向,對于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高校應當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塑造創新創業校園文化、整合教育資源、搭建實踐平臺和完善認證體系等途徑切實提升加強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丁放.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4,37(01):24-25+28.
[2]薛潔,張衛峰.新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與實踐[J].品位·經典,2023(24):126-128.
[3]王飛,姜福順.醫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校園文化共建的策略研究[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23,44(02):111-112.DOI:10.13845/j.cnki.issn1673-2995.2023.02.005.
[4]吳智文.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融合研究[J].高教學刊,2022,8(11):48-51.DOI:10.19980/j.CN23-1593/G4.2022.11.012.
[5]馬青青,陳海紅.以學科競賽為驅動著力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3,39(10):113-115.
[6]王文熙.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業觀的引導與教育[J].現代交際,2019(01):129-130.
[7]劉德康,吳旺宗,劉慶軍.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探析[J].人才資源開發,2021(08):51-53. DOI:10.19424/j.cnki.41-1372/d.2021.08.024.
[8]翟月寒,張鳳娜,黃明睿.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探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5(19):193-198.
[9]龐志康.創新創業教育視角下職業院校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19):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