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保險行業是國家金融體系的重要支柱之一。當前,保險行業正處于轉型攻堅期,部分基層保險公司仍存在財務風險防控意識不強、防范水平不高等問題。以C保險公司為研究對象,運用AHP構建基層保險公司的財務風險控制評價指標體系,對評價指標進行打分,并根據評價結果提出針對性建議,以促使基層保險公司樹立財務風險防控意識,推動保險行業規范經營和穩健發展。
關鍵詞:層次分析法;財務風險控制;評價指標體系;基層保險公司
0" 引言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完善金融體制,優化金融服務,防范化解風險,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保險行業是國家金融體系的重要支柱之一,目前正處于轉型攻堅期,市場秩序有待進一步規范。近年來,保險公司因財務數據不真實而被行政處罰的事件屢見不鮮。因此,改善保險行業環境、加強保險行業財務風險控制勢在必行。
我國保險公司的設立形式通常是在注冊地設立總部,在各省市依層級設置分公司、中心支公司、支公司、營業部或營銷服務部等分支機構。當前,保險公司總部層面基本能夠很好地守住財務風險底線,糾正和查處財經違紀違法行為。但基層分支公司在接受監管檢查時,往往被發現存在數據造假、編制虛假財務報表、虛列費用等違規行為。對基層保險公司開展財務風險評價及監督,能夠促使其樹立良好的財務風險意識,推動保險行業規范經營和穩健發展。
1" 財務風險評價思路及案例公司簡介
1.1" 財務風險評價思路
評價基層保險公司財務風險狀況,不能簡單地通過風險控制是“有效”或“無效”來定性判斷,因為定性評價方式會受到評判人員的主觀影響,使結果產生一定偏差。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以下簡稱“AHP”)就是一種根據決策者的經驗和知識將相關要素構建成比較矩陣,進而開展對比分析并做出決策的方法[1]。在開展基層保險公司財務風險評價時,首先,通過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確定財務風險評價體系中各層級的每項評價指標;其次,運用AHP構造兩兩對比的判斷矩陣,計算得到指標體系中各項因素的權重占比;再次,對每一單項評價指標的風險控制表現,由上級財務主管部門負責該項工作的財務人員進行獨立考評,得到單項分數,再乘以權重,計算得出每家基層保險公司的財務風險控制得分;最后,對其評價應用的結果進行分析并提出優化建議。整個案例研究的財務風險控制評價思路見圖1。
1.2" 案例公司簡介
C保險公司是我國大型財產保險公司,保費規模居行業中上水平,具有保險行業的典型代表性。C保險公司在全國設立39家分公司,營業網點覆蓋各地。其中,在地級市設立的中心支公司,是其最基層的會計獨立核算機構。本文以C保險公司下轄的17家市級中心支公司為研究對象,建立評價指標模型,并對研究對象分別打分、賦值,得到各公司的財務風險評價分數,并據此分析各家公司的財務風險控制有效性,提出針對性建議。
2" 基于AHP的案例模型建立
2.1" 建立評價指標模型
運用德爾菲法,邀請研究對象上級公司中10位具備10年以上保險行業工作經驗的財務專家,反復確認意見,最終構建以“財務風險控制”為目標層(T),以“資金風險控制”“會計風險控制”“預算風險控制”“稅務風險控制”“信用風險控制”為準則層(R),以細分“賬戶結算規范性”等16項因子為指標層(I)的C保險公司財務風險控制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C保險公司財務風險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具體內容為:在保險資金風險控制方面,主要評價資金收支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風險,分別設置“賬戶結算規范性”“印鑒保管及使用”“虛做保費到款確認”“銀行票據風險”4項評價指標;在會計風險控制方面,主要評價會計核算及會計檔案管理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設置“會計科目核算錯誤”“分險類核算錯誤”“會計檔案缺失”“會計科目余額異常”4項評價指標;在預算風險控制方面,考慮到“預算科目竄用”“超預算使用”“預算異常調整”等行為可能存在不規范性,進而導致財務預算風險,因此分別設置這3項指標;在稅務風險控制方面,主要評價“發票使用及保管”“稅款申報”兩項;在信用風險控制方面,主要考慮存在到期的應收或應付事項,交易對方未能及時履行而產生的信用風險,且存在于“應收應付款項”“逾期應收保費”“未攤回共保賠款”當中,據此分別設置3項評價指標。
2.2" 構造判斷矩陣
將準則層(R)各項因素的風險控制水平以定量描述方式進行反映,通過兩兩因素相互比較,采用9分位重要性評價尺度,即用數字1~9及其倒數作為評價尺度,反映兩項因素的相對重要性[2]。邀請上級公司負責相關工作的財務專家對準則層(R)、指標層(I)的影響因子進行兩兩比較,構建判斷矩陣。
2.2.1" 準則層的判斷矩陣
在“財務風險控制”評價中,比較“資金風險控制”等5個準則層因素的重要性。綜合財務專家意見后,認為5項因素的重要性大致按“資金風險控制”“稅務風險控制”“會計風險控制”“預算風險控制”“信用風險控制”的順序降低。構建準則層(R)的判斷矩陣
A=13526
1/31314
1/51/311/52
1/215171/61/41/21/71
2.2.2" 指標層的判斷矩陣
同理,比較指標層(I)各項因素在評價準則層(R)中各項風險控制目標中的重要性,分別形成5個判斷矩陣
A1=121/61/41/211/41/36412431/21
A2=13251/311/22
1/22141/51/21/41
A3=11/333151/31/51
A4=11/331
A5=11/61/361431/41
2.3" 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
利用特征根法和隨機性檢驗指標CR,來檢驗上述判斷矩陣的一致性。計算得到,準則層(R)的判斷矩陣最大特征根λmax=5.133 8,歸一化的特征向量W→={0.421,0.197,0.072,0.264,0.046}T,即權重向量。對三階及以上的兩兩比較矩陣還需做一致性檢驗,計算矩陣的一致性指標CI和一致性比率CR。模型如下
CI=λmax-nn-1
CR=CIRI
式中,RI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通過查表可得。
準則層(R)判斷矩陣的CR=0.029 86。當CR<0.1時,一般就認為判斷矩陣的不一致程度在容許范圍之內,對應的特征向量可作為相應的權重向量。
同理,指標層(I)各項因素在準則層(R)影響下的比較矩陣,都可計算出最大特征根λmax及對應的特征向量W→(即權重向量),并進行一致性檢驗,得到一致性指標CI和一致性比率CR,見表2。
由于計算得到的每項CR均小于0.1,說明指標層(I)對準則層(R)的5個判斷矩陣都通過一致性檢驗,對應的特征向量可作為權重向量。
2.4" 組合的一致性檢驗
接著進行組合結果的一致性檢驗。利用以下加權計算公式
CR=∑5i=1aiCIi∑5i=1aiRIi
式中,ai為準則層(R)5項要素的權重。得到組合的CR=0.040 8<0.1,因此整體組合也通過了一致性檢驗,說明由此方式計算出的權數是合理的。最終得到財務風險控制評價指標體系及各項因素權重,見表3。
3" 財務風險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應用
根據上述財務風險控制評價指標體系,對C保險公司下轄17家基層中心支公司的財務風險控制水平開展評價。
3.1" 設置風險控制等級
為評價公司各項財務風險控制水平的高低,此處將主觀感受進行量化表達,將明細指標評價分為5個等級,建立評價集:P={P1,P2,P3,P4,P5}。其中,P1表示該項風險控制表現“很有效”;P2表示該項風險控制“比較有效”;P3表示該項風險控制“基本正常”;P4表示該項風險控制“比較弱”;P5表示該項風險控制“基本失效”。對評價集分別賦值:P1=100(分);P2=80(分);P3=60(分);P4=40(分);P5=20(分)。
3.2" 對基層保險公司開展評價
每一單項評價指標的風險控制表現,由上級財務主管部門負責該項工作的財務人員進行獨立考評,相應選擇評價集P中的一項作為對該基層公司的評價結果。收集整理后,得到各公司的每項指標分數。指標得分再乘以該指標在全局中的權重,最終得到該基層保險公司的財務風險控制評價總分數。各基層保險公司財務風險控制評價匯總得分情況見表4。
3.3" 評價結果分析及建議
3.3.1" 評價結果分析
綜合評價得分能夠反映一家基層保險公司的整體財務風險控制水平。從17家基層保險公司的得分情況看,總得分多集中在70~85分之間,平均值為77.71分,表明各基層保險公司財務風險控制水平較高,能夠起到一定的財務風險防范效果。但各家基層保險公司的風險控制水平存在一定差異,得分最高與最低的公司之間相差13分之多。
結合每家基層保險公司的分項指標情況,還可以做進一步分析。例如,機構10雖然總體得分不低,但在“稅務風險控制(R4)”方面僅得到19.8分。評分人認為,該機構有兩個月在稅務申報時存在不規范行為。而其稅務風險控制的兩項指標占比能達到26.4%,對于整體財務風險控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應予以重視。再如機構5,其在各大類風險控制中均沒有取得較好的評分,且在權重較高的“資金風險控制(R1)”和“稅務風險控制(R4)”方面劣勢明顯,值得進一步加以關注。
3.3.2" 財務風險控制建議
根據C保險公司建立的財務風險控制評價指標體系及其在基層保險公司中的應用情況,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完善財務制度細則,補齊制度短板。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流程和強化內部控制是保險公司財務風險管理的基礎。通過與上級財務管理部門溝通,得知部分基層保險公司雖然基本能夠按照公司財務制度開展財務工作,但是落實的廣度、深度、嚴格程度都不盡相同。應當進一步完善財務制度的管理實施細則,提出更加標準化的操作流程,通過補齊制度的短板,規范基層公司的會計處理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3]。
第二,全面排查財務風險點,規避和化解風險。財務風險評價體系涉及的工作范圍很廣,但多屬于日常操作性內容。雖然操作難度不大,但是易發生風險。而且,某些基層保險公司還有明知風險卻任其繼續存在的思想。基層保險公司應當進一步增強財務風險防范意識,通過全面排查日常工作中的財務風險點,盡可能將風險充分暴露。只有這樣,才能針對性地規范財務操作流程,制定風險防控措施,形成有效的落實機制,把風險扼殺在萌芽階段。
第三,提升資金結算規范性,全面防范資金風險。資金風險在整體財務風險評價體系中的權重最高,占據絕對重要的地位。“虛做保費到款確認”這種導致未達賬項異常的重大風險事項雖然鮮有發生,但是個別基層保險公司賬戶資金結算審批不規范的事項卻時有出現。基層保險公司應當規范各類資金的審批流程,完善審核節點,確保相關重大款項的收支掛賬都有專人追蹤,保障資金安全。
第四,轉變風險控制思路,變“被動接受”為“主動開展”。當前,財務風險管理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基層保險公司在努力做風控,但工作體系化水平低,瑣碎而零散,且與公司經營管理活動結合程度低,未掌握相應的技術、方法和工具。所以,基層保險公司要推動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由事后報告向事前預防和事中監控轉變,強化財務風險管理工作與經營管理的結合[4];同時,用好大數據,應用“互聯網+監督”的形式,由虛向實,做好財務工作的嚴格把關與風險控制。
第五,加強財務風險管理培訓,增強財務人員風險管理意識。當前,基層保險公司人員流動性大,且專業能力參差不齊,崗位認同感低。而具備專業財務知識和經驗的人才年齡偏大,財務梯隊存在斷檔。基層保險公司應當加強財務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宣導和培訓,尤其應當規范及糾正基礎財務操作行為,以增強財務人員的財務管理意識和財務風險防范能力[5]。
4" 結語
保險行業本就是經營風險的領域,基層保險公司更容易存在財務合規為業務增長讓路、內部控制給業務不規范放行等問題。衡量財務風險大小,都是基于基層保險公司可支配資源進行的。財務人員有限、財務工作側重基礎操作的基層保險公司,不具備足夠強大的防風險能力。基層保險公司只有完善整體財務風險管理體系,推動財務風險管理工作順利落地,才能提升對財務風險的認識和防范能力,保證保險行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曹婷婷,葛永波.區域性銀行數字銀行建設現狀及路徑研究:基于AHP-模糊綜合評價法的評估[J].征信,2022,40(8):79-86.
[2]于小珂,代飛.數智化時代制造業企業管理會計人才評價體系構建[J].財務管理研究,2023(7):157-161.
[3]龍志,陳湘州.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模型的構建與檢驗[J].財會月刊,2023,44(24):54-61.
[4]梁娜.保險公司財務管理風險分析及應對策略研究[J].財會學習,2023(19):11-13.
[5]攸楊.關于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思考[J].財務與會計,2023(12):63.
收稿日期:2024-01-28
作者簡介:
楊文靜,女,1990年生,碩士研究生,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企業財務、內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