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2021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數智化會計碩士人才培養綜合改革研究”(2021SJGLX240Y);2022年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財務會計類課程研究性教學模式研究”(2022SYJXLX044);202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數智時代下的教育變革與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轉型研究”(2024SJGLX0121)。
摘要:新財經是對傳統財經學科的交叉、融合和創新發展,研究性教學模式有利于新財經教育目標的達成。財務共享理論與實務課程注重新技術賦能、學科交叉融合及實踐應用性,其特征符合新財經課程要求。基于此,以財務共享理論和實務課程為例,運用P-MASE模型構建研究性教學模式,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3個方面探索研究性教學模式,為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培養提供方法和路徑。
關鍵詞:新財經;教學改革;財務共享;研究性教學模式
0" 引言
新文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等8個學科門類,占全部學科門類的2/3[1]。2020年11月,教育部發布的《新文科建設宣言》描繪了新文科建設的“施工圖”,提出要推進學科交叉融合,提升專業內涵。新財經是新文科建設分類推進的內在要求[2-3]。本科高校已呈現出“無校不財經”的發展趨勢[4]。新財經是新文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財經是對傳統財經學科的交叉、融合和創新發展。雖然新財經的內涵還未達成共識,但其新技術賦能、學科交叉融合、注重實踐應用性等特征得到廣泛認同。
研究性教學是我國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性教學是科研與教學統一的有效途徑,只有二者緊密結合,才能培養出高水平的創造性人才。2013年12月,財政部印發《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提出企業集團應當探索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會計工作集中,逐步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FSSC)。2014年10月,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2021年11月,財政部發布的《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強調,積極推動會計工作數字化轉型。2021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將有力地推動企業管理工作數字化轉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2年)》顯示,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45.5萬億元,占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9.8%,年均增速達15.9%。2021年,我國產業數字化規模達37.18萬億元,占數字經濟的比重為81.7%。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是研究性教學側重于數字人才培養的動因,數字經濟與研究性教學的內在關聯性是驅動教學改革的前提。
財務共享理論與實務課程符合新財經課程要求,需要借助相關新技術,如OCR(光學字符識別)電子影像技術、財務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技術、區塊鏈技術等,有利于促進新產業和新經濟高質量發展。該課程可以很好地體現研究性教學模式成效。
1" 研究性教學模式構建
19世紀初,德國教育家洪堡最早提出“教學與科研相統一”的辦學思想。19世紀末20世紀初,教育家杜威提出“做中學”“問題學習法”,是面向問題解決的研究性教學的前身。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國紛紛出臺政策和各項改革措施,發展研究性教學。1998年,美國博耶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委員會推出《重建本科教育:美國研究型大學藍圖》,指出大學本科教學要與研究相結合。2001年,該委員會提出“建立以研究為基礎的教學模式”。研究性教學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促使學生形成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模式[5]。研究性教學既是一種教學理念,又是一種教學模式,還是一種教學方法。
1.1" 研究性教學模式構建理論
研究性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導向、以科研方法為支撐的教學方式。其理論基礎有:
(1)學生主體性理論。學生是研究性教學的主體,主要通過合作、交流等方式實現知識積累和能力提升。
(2)問題意識理論。研究性教學強調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問題研究促進知識發現和創新能力提升。
(3)案例教學理論。利用案例進行研究性教學,通過典型案例探究,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
(4)科學探究理論。強調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過程,通過設計實驗、收集數據、分析結果等實現知識和能力的提升。
(5)跨學科整合理論。研究性教學需要跨學科整合,將多學科知識融合,更好地解決問題和應對挑戰。
(6)教師引導理論。教師作為學生的合作伙伴和知識導師,引導和支持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形成創新思維。
1.2" 研究性教學模式構建原則
為保證教學效果和質量,開展研究性教學活動應該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問題導向原則。問題是學習的起點和落腳點,研究性教學教師需設定合適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探究和解決問題,積累相關知識和技能。
(2)學生主體性原則。研究性教學是在老師提供必要的引導和支持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中心和主角。
(3)合作學習原則。在研究性教學中,教師注重創設合作學習的環境和機會,學生在交流和協作中相互促進、相互學習,進而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
(4)多元評價原則。研究性教學應該選擇合適的評價方式,不僅注重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而且要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進而全面、客觀地對學習成果進行評價。
(5)應用導向原則。研究性教注重應用導向,通過將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1.3" 研究性教學模式構建思路
研究性教學模式的P-MASE(Problem-posing、Model-building、Application、Synthesis、Evaluation)模型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基本思路為:
(1)Problem-posing(問題提出)。教師通過設置開放性問題或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思考。
(2)Model-building(建模)。在問題提出基礎上,通過收集、整理和分析線索,構建知識模型,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問題的本質,同時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3)Application(應用)。將建立的模型應用到實際中,進行數據收集、處理和分析,提出解決方案并進行驗證。
(4)Synthesis(綜合)。逐步形成對問題的全面認識,將認識與已有的知識體系相融合,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應用。綜合過程可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和創新能力。
(5)Evaluation(評估)。在研究性教學的最后階段,對項目進行總結和成果評估,促進學生自我反思和提升。
P-MASE是一個循環模型,通過不斷反思和改進,達到研究性教學目的。
目前,研究性教學存在教學管理不完善、評價機制不合理、教師培訓不到位、課程與教材體系僵化、學生學業負擔重、依賴講授式教學、缺乏科學研究素養等問題。本文以財務共享理論和實務課程為例,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3個方面探討研究性教學模式的基本構建過程,根據研究性教學的P-MASE模型[6],通過引入問題、構建模型、科學應用、綜合認知和效果評估的研究性教學模式,探索課程建設中的研究性教學改革的實踐經驗,進而為構建研究性教學的教學理論和制度保障提供經驗借鑒。
2" 研究性教學模式實踐與探索——以財務共享理論與實務課程為例
新財經課程體系要按照“財經+N”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對原有課程設置進行深度改革,增加與新技術、新產業、新經濟相關的課程[7]。財務共享理論與實務課程符合新財經課程體系的相關特征。
2.1" 教學目標如何從理論講授型向綜合素質培養型轉變
教學不僅注重理論知識的掌握,而且關注能力提升及人文素養的協同,融入課程思政,促進學生創新能力與綜合素養全面發展。例如,在財務共享理論與實務課程教學過程中,當講授FSSC建設動因和戰略定位方面內容時,運用P-MASE模型,對主要戰略定位(加強集團管控、降低財務成本、挖掘數據價值、支持企業發展)進行研究性教學。
(1)引入問題。為什么建設FSSC?不同類型企業的戰略定位差別在哪里?
(2)構建模型。什么樣的企業適合建立FSSC?不同性質和規模的企業對戰略定位的要求有哪些不同?
(3)科學應用。梳理有關數字化轉型的政策背景,并根據行業分類、企業所在市場競爭狀況、企業性質等,討論FSSC的建設動因和戰略定位。
(4)綜合評估。在分析FSSC建設內外部環境的背景下,講授FSSC的4種戰略定位,了解其特征、內容和適用條件,讓學生領會到兩點。第一,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建設FSSC首要考慮因素是加強集團管控,更側重于管理職能。通過制定統一的制度流程、建立統一的管理信息系統,形成集團集中化和標準化的管理模式,整合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對集團下屬公司實施財務全程化、實時性監控,增強集團的綜合掌控能力,支撐集團公司的發展戰略。第二,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建設FSSC首要考慮因素是降本增效。通過對基礎性、事務性工作的集中,一名財務人員可處理幾家公司的相同崗位的業務,從而在業務量不變的同時減少人員,使得原來在不同的子公司完成的工作由一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完成,提高財務核算效率,降低原分散在各單位工作量的處理費用,節約人工成本。
(5)效果評價。根據權變管理理論,要根據組織所處的內外部條件,適時啟動FSSC建設,并針對不同的條件和階段尋求最合適的戰略定位排序及建設模式等。
2.2" 教學內容由傳統教育理念向OBE教育理念轉變
OBE(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強調目標導向、學生中心和持續改進。結合財務共享理論與實務課程中財務共享人員“三定”的教學內容,通過解決以下4個問題進行研究性教學的相關探索。
2.2.1" 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果是什么
明晰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組織架構,掌握共享模式下三角財務組織及職責劃分;根據“三定”方案測算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人員的需求并進行人員調整,領會FSSC建設的重要性和難點。
2.2.2" 為什么要讓學生取得這樣的學習成果
通過人員“三定”內容教學,讓學生從公司治理層面領會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加強集團管控、降本增效等的戰略定位及具體實施步驟,有助于學生畢業入職大型企業或組織時從更深層次理解并融入企業或組織的理架構和運營流程。
2.2.3" 如何有效地幫助學生取得這些學習成果
借用案例,讓學生虛擬仿真參與人員“三定”的核算與測定,了解人員“三定”中的難點和痛點。基于財務共享的財務組織向三角財務組織轉換后,要對相關崗位和職責進行調整,明確劃分戰略財務、
業務財務與共享財務職能的邊界,形成三角財務組織。
1.明晰FSSC職責
(1)戰略財務。集團財務部作為戰略財務,負責集團運營監控和決策支持,行使對下屬企業的財務管理職能,包括制定和監督財務會計政策、支撐集團投資決策、進行風險控制,以及對集團稅務籌劃、全面預算、成本進行統籌管理等管控型、專家型財務工作。
(2)業務財務。各業務板塊或業務單元的財務部作為業務財務參與業務全過程,作為業務前端合作伙伴及時發現經營問題,基于財務角度對業務過程進行支持和控制,承擔業財融合職責。其中,總部財務部受集團財務部領導,負責本公司及下屬分支機構一般財務監督、成本費用審核、總部納稅籌劃、經營財務分析與決策支持工作;分支機構財務部負責財務業務監督控制、決策支撐和高附加值的運營管控型及現場型財務工作。
(3)共享財務。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負責集團各公司及分支機構的會計基礎核算、費用、資金結算等規模型、重復性、可標準化處理的財務工作。共享財務要做到專業化、標準化、流程化、集約化。
2.FSSC人員“三定”
所謂人員“三定”,是指建立FSSC后,全集團財務人員的定責、定崗、定編。
(1)定責。將從事標準化工作的會計核算人員分離出來,調整到共享財務,將財務核算工作和財務管理工作分開,使會計核算工作集中后按專業崗位進行分工作業,實現由共享財務集中處理基礎性核算服務,有效控制成本與風險。
(2)定崗。集團財務部、原板塊及業務單位財務部的崗位中,如果職責保留,崗位就保留,否則將取消相應崗位,人員待轉崗。
(3)定編。崗位人員配置測算方法有業務分析法、對標評測法和數據測算法。業務分析法基于業務性質的特點,并結合現有管理人員及業務人員經驗進行分析評估,最終確定人員需求數量。對標評測法針對原先沒有崗位設置、無經驗值參考、無法進行數據測算的業務,選取其他單位的相近口徑業務進行對標估測。數據測算法又稱工時法,基于業務量和工作效率(人均業務量)的確定,核算人員需求數量。此方法適用于對能夠提取到可靠業務量,并能夠對單筆業務量所用時間進行測量的項目。
3.A集團人員“三定”測算
按照戰略財務、業務財務、共享財務的定義及標準,將A集團現有職責進行重新分類并定責定崗,為后期共享后企業組織結構重組做準備,見表1。
在定崗定責基礎上,根據業務分析法、對標評測法、數據測算法(工時法)等對集團財務部、公司財務部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進行定編測算,見表2、表3、表4。業務分析法:按經驗每崗位人數取1。對標評測法:當共享財務中業務人員為50人左右時,運營管理人員為5人。數據測算法:人員數=月工作量/人均業務量。A集團公司月工作量為調研所得,人均工作量為同行業標桿企業人均業務量。
根據人員“三定”測算,可以看出A集團原有財務人員165人(集團財務25人、公司財務140)。財務共享后,A集團需要122人(集團財務19人、業務財務51人、共享財務52人),節省人員43人。因工作職責和崗位變動需求,A集團需要有129人競聘上崗或轉崗。
4.財務共享組織優化后的價值體現
在財務共享理論和實務課程教學中,通過人員“三定”測算,讓學生切身感受到FSSC建設不只體現在人員節約上,還對企業文化重塑、企業流程再造、員工心理調整、新技能學習等方面產生影響,并讓學生體會到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變革前各部門進行充分溝通和規劃、變革中各部門通力配合、變革后穩定重塑。
2.2.4" 如何知道學生已經取得了這些學習成果
按照OBE“反向設計、正向實施”教育理念,通過理論講授、案例分享及實地參訪,讓學生提交階段性成果和最終成果。階段性成果為:以案例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結果為導向,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小組討論、分組課堂展示、實訓報告撰寫,掌握FSSC構建和運作的方方面面。最終成果為:根據案例企業情況,讓學生自己選擇一家已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企業進行正向實施,并形成最終課程論文。
2.3" 教學方法從傳統教學法向啟發式、探究式多元教學法轉變
研究性教學在實施中要根據講授課程特點和教學內容,綜合運營適當的教學方法[8]。鑒于財務共享理論和實務課程的特點,可采用虛擬仿真教學、案例討論、小組探究、翻轉課堂等啟發式教學方式。
1.虛擬仿真教學法
通過新道VBSE(虛擬商業社會環境)手工沙盤構建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將沙盤盤面提煉為“3區9要素”,具體包含戰略規劃區、流程規劃區、組織規劃區3個區域。在戰略規劃區完成FSSC戰略定位、FSSC模式、FSSC選址等要素的規劃與設計;在流程規劃區完成流程優化路徑、業務職責切分、首選流程優化設計(含制度與技術)等要素的規劃與設計;在組織規劃區完成組織架構、職責調整、人員“三定”等要素的規劃與設計。在財務共享理論和實務課程教學中,通過新道VBSE電子沙盤導入的財務共享服務企業的技術平臺、方法與案例實踐,依托虛擬仿真的財務共享服務工作場景,融入企業真實的工作任務。
2.案例討論法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模式有多種,如單中心模式、多中心模式、專業化中心模式、災備中心模式、聯邦模式等,通過分小組案例討論,讓學生對各模式的適應條件及優缺點有充分認知。單中心模式是一套作業系統、一個FSSC,內部組織按照先業務、后業態或地域設置,也可按照先業態或地域、后業務設置,如國家開發銀行、陜西移動通信公司、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有限公司、天瑞集團等即采取了這種模式。多中心模式是多套作業系統、多個FSSC,且FSSC相互間沒有關聯及協作關系;或者一套作業系統、多個FSSC,且FSSC相互間沒有關聯及協作關系,如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等即采取了這種模式。專業化中心模式指多中心模式下設專業化中心或單中心模式下設專業化分中心,如海爾集團、運通集團等即采取了這種模式。
3" 結語
2013年以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引導制度,如《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企業財務通則(公開征求意見稿)》《電子發票全流程電子化管理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修正草案)》等。這些制度指引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立和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和制度保障。
本文以財務共享理論和實務課程為例,基于P-MASE模型,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3個方面探討研究性教學模式的基本構建過程,指出教學目標要從理論講授型向綜合素質培養型轉變,教學內容要從傳統教育理念向OBE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方法要從傳統教學法向啟發式、探究式多元教學法轉變。
參考文獻
[1]樊麗明.“新文科”:時代需求與建設重點[J].中國大學教學,2020(5):4-8.
[2]董兆偉,柳天恩.“新財經”教育改革的思考與實踐:以河北經貿大學為例[J].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3):72-81,142.
[3]劉兵,劉培琪.基于新文科視角的新財經人才培養理念探析[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21(9):16-20.
[4]韋冬余.論高校研究性教學模式的基本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36(10):155-157.
[5]屈波,程哲,馬忠.基于自主性學習和研究性教學的本科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11(4):85-87.
[6]趙宏,高裴裴,梁賽.大學數據素養類融合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22(5):28-32.
[7]陳永國,李文哲,殷向暉.新財經的時代背景、重要使命和教育體系[J].大學教育,2023(1):56-58.
[8]董紅杰,謝香兵.數智化會計專業碩士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財會通訊,2022(15):171-176.
收稿日期:2024-01-16
作者簡介:
董紅杰,女,1978年生,博士研究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謝香兵,男,1979年生,博士研究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