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探究感覺統合理論下兒童早教玩具的應用方式。以感覺統合理論為基礎,深入探討兒童早教玩具與感覺統合間內在聯系,對比分析現有市場上感覺統合訓練玩具與早教玩具,總結早教玩具的設計原則,提出3個感覺統合原理下的早教玩具設計策略,設計出更加符合孩子娛樂方式和鍛煉需求的玩具。融合感覺統合理論研究進行早教玩具設計創新,為兒童在游戲過程中提供感覺統合能力訓練,為國內早期教育玩具市場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方案。
關鍵詞:感覺統合;感覺統合訓練;兒童早教;玩具設計;寓教于樂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4)20-0110-04
引言
隨著城市化發展和社交方式變化,兒童依賴電子產品提供的感官體驗,導致兒童注意力、感官能力、社交能力等逐漸失調,越來越多生活在一線城市的兒童出現了感覺統合障礙問題[1]。感覺統合指大腦處理和協調來自不同感官的信息的能力,牢固塑造兒童言行表達等各方面能力,對兒童的整體發展至關重要。早教玩具作為促進兒童早期發展的重要工具,理想的早教玩具對于促進兒童的感官、認知和社交能力發展具有顯著影響[2]。目前,市面已有的早教玩具種類繁多、體驗豐富,但未能充分考慮感覺統合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對于兒童在游戲玩耍過程中多感官體驗發展考慮不足;同時,缺乏相應合理有效的設計原則,以指導進行兒童早教玩具設計。因此,通過深入分析兒童感覺統合理論,評估現有早教玩具和感覺統合玩具,提出感覺統合視角下的早教玩具設計策略和設計方案,結合多感官互動和寓教于樂的方式,全面提升兒童的感覺統合能力,為兒童帶來了更豐富、更多元化的早教學習體驗。
一、感覺統合與早教活動
(一)感覺統合理論與感覺統合訓練
感覺統合理論(Sensory Integration)由美國南加州大學艾爾斯博士(Jean Ayres)于1972 年提出,探討大腦如何有效整合多種感覺信息,如前庭覺、觸覺、本體覺、視聽覺及嗅覺等多種感覺器官傳入的感覺信息,以形成協調的行為和學習基礎[3]。感覺統合理論認為,適當處理與整合感官感覺輸入是人類行為和學習的基礎,在特定階段活躍進行神經元聯接,提升大腦可塑性。然而,當這一系統無法正常運轉時,即稱之為感覺統合失調,其包括身體運動障礙、結構和空間知覺障礙、前庭平衡功能障礙、聽覺語言障礙及觸覺防御障礙[4]。感覺統合失調在兒童早期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協調性差以及社交能力欠缺等問題,該問題缺少及時干預情況下,將對兒童的學業和社交生活造成長期影響。感覺統合訓練基于此背景,通過特定訓練內容幫助兒童處理外部信息,增強神經系統和行為之間的協同作用,重新激發潛在的感覺體驗,從而提高其空間感知和自身肢體控制能力[5]。
感覺統合理論針對感覺處理過程進行詳細描述,為理解和干預兒童的行為和學習障礙提供了科學依據,其中感覺統合訓練能夠有效幫助兒童克服感統失調問題,同時為早期教育提供了寶貴的策略和方法。
(二)早教與感覺統合訓練的關系
早教是兒童啟蒙階段的重要教育環節,從嬰兒期至學前階段,涉及身體發育、社交技能、認知和語言能力的提升,感知和運動能力的培養,以及對環境和各學科領域的興趣引導[6]。感覺統合能力培養是兒童早期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7],體現于語言、感官、文化等內容,通過針對性的感覺統合訓練,預防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情況,為兒童能力發展提供牢固基礎。通過對比和梳理早教培養與感覺統合訓練關系圖,明確早教與感覺統合訓練關系,如圖1。
部分課程之間的相互涵蓋:如早教過程中兒童運動能力的發展,感覺統合訓練的前庭覺訓練和本體覺訓練存在關聯。反之,感覺統合訓練的觸覺訓練和視覺訓練中,也融入了早教的美術和科學探索。
培養目的之間的協同關系:感覺統合訓練注重感官整合和協調,早教更廣泛關注兒童全面發展,兩者協作共同保障了兒童全方位的成長。
教學方式的完善與補充:感覺統合訓練的互動與運動認知發展策略,為早教內容提供了豐富參考。如包頭市迎賓幼兒園將感統融入早教,通過“動物狂歡會”活動提升兒童的感知、成就感和自信[8]。
早教與感覺統合訓練緊密相連,二者相輔相成,具有充分的協調性和參考性,為早教玩具設計提供了重要思路。基于感覺統合理論,深入掌握早教與感覺統合的交匯點,同時以更系統的方式考慮兒童的感知協調能力,明確通過有趣的互動游戲,幫助兒童培養社交和情感技能,為早教玩具的設計提供了堅實的科學根據。
二、早教玩具和感覺統合訓練玩具探究
感覺統合訓練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往往需要搭配與之對應的訓練玩具,感覺統合玩具是能夠很好地促進兒童感覺系統發展和整合的特殊玩具,通過提供多樣化的感覺體驗,幫助兒童發展觸覺、視覺、聽覺等感覺能力[9]。早教玩具的設計理念以促進兒童認知發展、語言能力提升、情感表達以及社交能力技能的培養為核心。隨著科技的持續發展以及社會愈發認識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早教玩具的種類也日益豐富多樣。
(一)早教玩具和感覺統合訓練玩具對比
通過對市場的深入調研,整理并列舉了目前市場上流行的感覺統合玩具與早教玩具。重點探討在培養相同能力目標的前提下,感覺統合訓練玩具與早教玩具之間的設計和功能差異,并總結分析兩類玩具的不足之處,從中發現設計空缺,如表1。
針對早教玩具與感覺統合訓練玩具對比探究明確,對于兒童同一能力培養,其互動玩法上兩者各有裨益。感覺統合訓練玩具更注重玩具的功能性訓練,但娛樂元素方面略顯不足。相反,早教玩具強調互動的趣味性,從而缺少一定的訓練性能。盡管這兩類玩具在互動性和訓練性上各有側重,但也存在著一些共通的局限性:使用場所、使用群體限制,無法根據周圍環境、兒童個性需求等,針對玩法內容進行靈活調整;玩法單一,難以激發兒童長期保持積極且注意力集中的狀態;教育含義有限,未能在娛樂游戲中有效傳遞教育內。
基于感統訓練理論的早教玩具在設計過程中,明確兒童早教玩具設計分析,應遵循以下原則:“以人為本”原則,以兒童本身為設計出發點,充分考慮兒童的心理需求和喜好;功能趣味性原則,通過改變和調整玩具的玩法和難易程度,為兒童提供豐富、有趣的玩具體驗;個性化原則,根據不同兒童的需求和特點進行個性化設計,確保玩具能夠滿足不同情況的兒童的個性需求。
(二)感官統合原理下早教玩具設計目標
感覺統合視角下認為兒童訓練具有明確的目標,針對性培養兒童認知、運動、言表等能力[10],因而,對于感覺統合訓練玩具設計分析過程中,需要將其進行充分分析,以達成設計目標。通過對感覺統合訓練玩具與早教玩具進行對比和梳理,如圖2,明確其產品設計目標為認知能力培養、運動能力培養、言表能力培養。
1. 認知能力:認知能力是發展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基于感覺統合理論下的早教玩具在認知能力培養方面,主要通過多感官刺激和互動體現。如多孔穿線玩具,通過不同的孔洞組合穿線,創作圖案、形狀或講述故事,幫助兒童理解形狀和空間關系,從而對兒童的認知產生積極影響。早教玩具設計應包括多樣化的功能和玩法,以多維度的感官刺激來促進兒童的認知加工、培養和更新。
2. 運動能力:運動能力是關于身體協調性和運動技能。基于感覺統合理論下的早教玩具在運動能力培養方面,體現在各種需要肢體協調和精細動作的游戲和活動。如堆疊積木,根據顏色和形狀匹配堆疊起來,從而提高兒童精細動作、空間感知和手眼協調技能。早教玩具設計應著重于提供不同難度和類型的運動挑戰,從而幫助兒童在游戲中鍛煉和提升運動能力,促進身體協調性的發展。
3. 言表能力:言表能力指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基于感覺統合能力的早教玩具在言表能力方面,主要包括激發兒童語言表達欲望和交流興趣。如點讀故事機,通過用觸摸筆點按帶聲音的圖書來播放故事和互動,通過互動閱讀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聽覺學習。早教玩具設計應包括能夠激發兒童語言表達的功能和玩法,如通過故事講述、對話模擬等方式,幫助兒童在互動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其言語和社交能力的發展。
基于感覺統合原理的早教玩具設計,應結合感覺統合訓練玩具和早教玩具兩者特點,促進兒童在認知能力、運動能力、言表能力方面的發展。首先,早教玩具設計需考慮功能訓練方面,提供多感官刺激,促進兒童的感覺統合發展。其次,早教玩具設計應考慮富有互動性和可探索性,吸引兒童的興趣并激發探索欲望。
三、感覺統合原理下的早教玩具設計策略
基于前文對比分析早教玩具和感覺統合玩具的發展現狀,總結出相應的設計策略,包括促進認知能力發展策略、促進運動能力發展策略、促進言表能力發展策略。旨在確保感覺統合原理下的早教玩具能夠激發兒童的參與熱情,促進其社交互動與個性發展,幫助其積極進行體驗和探索。
1. 促進認知能力發展策略:對未知事物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早教玩具應當鼓勵兒童前往戶外,尋找有趣新奇的事物,在激發兒童好奇心和親近自然天性的同時,發展認知能力。基于實物的交互技術是兒童創新學習玩具中應用最廣泛的技術,此技術多應用于認知類學習活動[11]。mideer 顯微鏡探索套裝是一款專為兒童設計的顯微鏡工具,讓孩子親手探索和觀察微觀世界的奇妙之處,并通過手機記錄他們的科學發現與探索成果。基于感覺統合原理下的早教玩具可以通過操作實物過程,以圖像拍攝和記錄的方式幫助他們主動去認識和分辨新的事物,讓兒童在一個積極輕松的氛圍下主動探索和認知自然,如圖3。
2. 促進運動能力發展策略:面對出現運動協調問題的兒童時,可以通過戶外活動類游戲培養他們的運動能力、平衡能力和身體協調性等[12]。基于感覺統合原理下的早教玩具應當引導兒童與環境進行互動,完成奔跑、攀爬、搬運等動作,在運動和玩耍過程中提升兒童的運動能力發展。玩具可以結合聲音、燈光和觸覺反饋等機制,例如,通過聲音指令引導兒童進行特定的動作等。同時,玩具可以設計逐漸增加難度的任務和挑戰,鼓勵兒童不斷提升運動技能。例如,PlayPad 游戲墊作為一個多功能的互動平臺,能夠通過觸摸、感受和探索多種隱藏的驚喜來激發兒童的好奇心和精細運動技能。游戲墊上布滿了傳感器和LED 燈,這些傳感器和LED 燈由電池供電,揚聲器提供音頻反饋和指示。游戲墊搭配不同的光盤,家庭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和興趣進行個性化升級和定制,保持玩具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同時持續促進兒童的運動發展,如圖4。
3. 促進言表能力發展策略:兒童早教與感覺統合訓練內容中,都極為重視兒童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兒童對于富有情景性和敘事性的信息展示出更高的敏感度,易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促進他們主動探索和吸收啟蒙教育內容[13]。基于感覺統合理論下的早教玩具可以加入互動類和扮演類游戲的設計,幫助孩子通過演繹不同的角色來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和團隊意識。故事場景的帶入可使得以往單一的方式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參與感,讓產品本身變成幫助兒童融入集體的媒介。因此,在產品使用場景的構思中,除了要滿足兒童單獨訓練和游戲的要求,同時需要考慮多人互動游戲中如何更好地培養兒童的溝通技巧和社交自信。Banban 是一款為3 歲兒童設計的手搖投影儀,采用膠片造型,將內容做成連續圓形圖形,孩子可以循環播放,增加趣味性。家長引導孩子講解畫面,促進親子關系,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如圖5。
四、基于感覺統合原理下的早教玩具設計實踐
(一)設計方案展示
1. 玩具外觀設計:首先,整體造型采用圓潤的幾何形態,邊角處理光滑,提升方案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其次,方案考慮主要采用環保無毒的ABS 塑料,質感柔和且堅固耐用;同時,使用柔和的綠色、黃色和白色作為主色調,通過高對比度的配色方式,以增強視覺刺激和吸引力,符合兒童對色彩的認知特點。最后,設置合理的多功能按鍵布局,對于主要功能按鈕進行調整,易于兒童操作,提升兒童觸覺和操作體驗,如圖6。
2. 玩法流程:“PLANT”兒童認知相機玩法流程包含植物探索、標本制作、投影觀看3 部分,如圖7。首先,玩法1 為植物探索,要求兒童尋找目標植物,使用相機拍攝后,相機自動識別拍攝的植物種類,并通過語音播報提供該植物的相關信息。植物探索玩法通過吸引兒童探究植物,了解和學習不同植物知識點,拓展和提升兒童對于不同植物的認知和興趣。其次,玩法2 為制作標本,通過采集植物不同類型的葉片放入相機,相機將利用過塑原理壓縮葉片,制作成精美的植物標本卡片。標本制作過程中,兒童通過采集、區分、操作相機等步驟,在不同環境下充分運用和協調身體不同部分,提升兒童身體的協調、運動、控制等能力。最后,玩法3 為投影觀看,兒童將打印好的標本卡片插入設備播放口,設備將自動檢測標本卡片,并投影和展示植物標本的相關內容;同時兒童在標本投影過程中,能夠分享和講述自己的采集過程、采集體驗等內容,引導兒童主動表達和思考,激發兒童的興趣和樂趣。“PLANT”兒童認知相機設計方案3 種玩法,能夠以系統化的互動體驗,幫助兒童在感知、動手和表達方面全面發展,培養和提升兒童感覺統合能力。
(二)培養認知能力模塊設計
認知能力培養方面,“PLANT”兒童認知相機通過萬物識別功能和語音播報功能,激發和吸引兒童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幫助兒童理解和學習周圍的世界,如圖8。兒童按下相機拍攝按鈕后,相機鏡頭能夠精準識別各種植物,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在相機觸摸屏,幫助兒童通過觸摸屏查看詳細信息和互動學習。同時,相機通過播報喇叭孔,提供詳細語音介紹,為兒童提供視覺和聽覺等多感官體驗。萬物識別功能和語音播報功能為兒童提供植物信息介紹,擴展兒童植物知識和信息,幫助兒童學習和理解不同的事物,輔助和促進兒童大腦發育;同時,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提升兒童認知能力,激發兒童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培養運動能力模塊設計
運動能力培養方面,“PLANT”兒童認知相機通過任務驅動功能和即時反饋功能,鼓勵兒童主動參與戶外活動,促進身體協調發展。相機能夠根據周圍不同環境和季節,設計或推薦難度等級遞增的標本采集任務。采集植物過程中,兒童需要采集指定的植物,進行奔跑、搜集、攀爬、搬運等對應動作,完成相應的采集任務。采集任務完成后,相機將發出相應的聲音和燈光信號對兒童進行引導和鼓勵;同時兒童能夠打開相機后蓋,將植物放入對應的標本制作卡槽,制作出相應的植物塑封標本。針對運動能力培養,考慮通過具有挑戰性、指向性的玩具玩法,全面鍛煉兒童身體能力和協調能力;同時,在采集和制作標本的過程中,兒童能夠提升精細操作技能,發展手眼協調能力。即時反饋功能能過增強兒童的自信心和參與感,有效促進他們更積極地參與戶外活動。“PLANT”兒童認知相機通過有趣而富有挑戰性的設計,顯著提升兒童的運動能力,激發兒童對大自然的興趣和探索的熱情,如圖9。
(四)培養言表能力模塊設計
言表能力培養方面,“PLANT”兒童認知相機通過標本投影功能和社交分享功能,引導兒童進行分享和表達,幫助兒童增強語言表達和社交能力,如圖10。植物標本制作完成后,兒童能夠將其插入相機標本卡槽,相機進行自動識別并投射標本圖像,與家庭成員和朋友們投影自己的采集成果,共同探討有趣的植物觀察和現象。同時,“PLANT”兒童認知相機支持藍牙連接,能夠將拍攝內容分享至其他設備,提供便捷的分享方式和渠道。兒童還可以借助標本上圖案和文字,對植物標本進行標注或描繪,為身邊的小伙伴講解采集標本的特點和采集過程中的趣事。在植物標本分享和探討過程中,兒童積極進行語言組織和表達,與家人和同齡人建立更多互動,有效增強兒童的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培養兒童的社交能力,并且通過獲得他人的認可和鼓勵,有效提升兒童的自信心和滿足感。
結語
早教玩具作為一種寓教于樂的工具,能夠明顯提升兒童的認知能力、運動能力、言表能力發展。針對感覺統合理論與早教活動進行探究梳理,對比較分析感覺統合訓練玩具與傳統早教玩具,明確兩者在設計和應用方面的共性與差異,并由此明確早教玩具設計的基本原則,進一步提出感覺統合視角下早教玩具設計策略。以“PLANT”兒童認知相機設計實踐為例,全面促進兒童的認知、運動和言表能力發展。研究以感覺統合視角,探究兒童早教玩具的設計新思路,推動兒童早教玩具設計的進一步探索和創新。
參考文獻
[1]武懿,柳曉琳,白金劍. 錦州市7~12歲學齡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現代預防醫學,2017,44(01):84-88.
[2]陳文雯,賈晨馳,陳虹屹,等. 基于多模態感官體驗的學前兒童感統玩教具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 . 2024 ;45 (20) :160-173.
[3]黃晨,孔勉,張月華,等. 兒童感覺統合及感覺統合失調[J]. 現代臨床醫學,2019,45(02):145-148.
[4]呂艷芬.. 兒童感覺統合與感覺統合失調概述[J]. 亞太傳統醫藥,2008:150-151.
[5]王夢花,楊麗華,溫朋飛. 感覺統合失調及感覺統合訓練的研究現狀[J]. 肇慶學院學報,2017,38(02):64-68.
[6]劉玉娟. 嬰幼兒早期教育參與情況及其對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J]. 學前教育研究,2014,(12):23-28.
[7]Yiwei Ma,Ronghui Gong.. Design and Analysis of Children’s Sensory Integration Toys based on"FAST Method[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stic Design,Communication and Engineering"Science in 2021,2021:726-733.
[8]王愛芝,劉賀威,魏云霞. 開展感覺統合訓練,促進幼兒全面發展[J]. 學前教育研究,2007(10):45-46.
[9]王毅,王笑顏,牛晶,等. 幼兒感統體驗下的智能玩偶交互設計研究[J]. 設計,2021,34(19):76-79.
[10]楊鑫悅,于宏達,于晶. 感覺統合訓練干預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效果的Meta分析[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2,30(09):228-232.
[11]查思雨,孫小晴,張怡,等. 人機交互視角下兒童智能創新學習玩具研究[J]. 包裝工程,2024,45(10):127-140,167.
[12]陳敏,錢君,張蕾,等. 感覺統合失調兒童的運動協調能力及行為表現[J]. 江蘇醫藥,2018,44(04):375-37
[13]劉洋,姜維忠. 基于感性教育的學齡前兒童早教APP數字內容設計[J]. 設計,2020,33(23):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