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 issn.1672-0407.2024.23.013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技術的發展,企業資金規模進一步擴大,相關管控措施的建立健全,是保證其資金安全的重要基礎。通過采取相關措施落實集團企業的資金結算風險防范,強化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管理工作,能夠保證在資金規模擴大的同時進一步改進財務管理工作,為集團企業實現健康良性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基礎。文章論述財務共享模式下集團企業資金結算風險防范措施,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指導借鑒。
[關鍵詞]財務共享;集團企業;資金結算;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志碼:A
資金流的正常運行是保證企業良好發展方向的重要基礎,也是集團企業發展的生命線,不僅體現了集團企業的整體運營高度,更能反映出其總體發展戰略的制定是否合理。實際的資金結算水準影響著相關企業的利潤空間,因此財務管理中的資金結算風險防范工作至關重要。財務人員應科學防范結算過程中的潛在風險,保證企業整體利潤空間的進一步擴大,為集團企業營業規模化發展提供資金基礎。
1 財務共享模式下集團企業資金結算風險主要成因
在財務共享模式下,集團企業內部多個部門無法實現經營利潤的統一,相關管理工作的開展需經過多級驗證,資金結算存在一定困難。隨著經營規模的逐漸擴大,資金結算不準確等問題日益顯現,給集團企業發展帶來風險。因此,針對財務共享模式的弊端,采取規范化管理措施,對于提高集團企業的資金結算水準、促進資金規模進一步成型具有重要意義。在集團企業發展過程中,資金管理風險的成因主要包括內部不規范借貸及信息管理模式落后兩種。一般情況下,財務部門加強內部借貸的管理及完善資金劃分制度,是進行資金結算風險管控的直觀措施。
其一,內部借貸不規范,主要體現在資金結算中心未成立商業銀行的管理模式,仍舊停留在舊模式下,內部結算體系未對貸款條件進行細致劃分。并且申報流程由借款單位主導,財務部門僅通過通報審批部門即可實現相關步驟驗證。相比之下,商業銀行管理模式更多強調外部監督及內部嚴格的管理措施,事前檢查和事后審批流程復雜,實現借貸需通過多級確認,且對于貸款本息和后期還款同樣進行精細化跟蹤。而采取舊模式的集團資金管理,其內部容易出現借貸管理的不規范問題,甚至出現不計后果式騙取資金的情況,導致各級部門貸款額度、還款時間缺乏有效管理,個別部門從集團資金庫中套取大量現金流,大大增加集團還款壓力,項目經營資金不足,造成大量的不良信貸[1]。
其二,集團管理模式成立后,財務管理內容主要通過對所屬公司進行限額管理,即超過一定額度后將超額部分的資金轉入資金結算部門,進行整體結算,所屬公司僅通過程序申報,無需進行具體的轉賬手續。但是,集團各企業的財務管理部門不在同一城市,相應的統計手段若存在信息管理不全面的問題,就容易出現資金流管理不全面等情況。采用原有的信息溝通制度無法及時有效地開展規模化結算,給財務管理工作帶來挑戰,集團企業資金結算風險進一步擴大。
2 財務共享模式下集團企業資金結算風險防范措施
2.1 加強內部資金管控
針對集團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內部管理不完善風險,需進行內部資金管控措施,加強部門的管理權限,提升資金結算管理水平。
2.1.1 資金流管理
立足企業自身發展實際需求,需先完善自身流程管理模式,建立符合管理工作標準的資金流管控措施,保證資金整體管理的標準化。通過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強化資金流向調查管理制度,綜合財務管理部門的權限,減少集團貸款的不明確流向。增加集團的軟硬件建設,強化賬目核對水準,通過業務的不斷擴展,實現具體業務類型與資金結算的充分結合,確保后期進行貸款項目核對時,數據與實際吻合,確保資金結算正確率的最大化。此外,在進行資金的流向調查時,通過增加財務管理部門的權限,進行相關部門審批流程及相應人員標準的界定,嚴格按照管理規范進行預算規劃及責任告知,減少企業對集團貸款額度的不負責現象。同時,各級企業應嚴格按照資金結算的管控要求進行借貸,通過強化其管理部門責任意識,保證各級資金結算過程的規范化,進一步落實職責劃分。
2.1.2 財務人員權限管理
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在集團企業資金結算過程中不言而喻,其中企業出現的資金結算風險主要體現在財務管理部門責任意識不強方面,因此需加強對財務人員的權限管理。
企業需落實崗位責任監督制度,細化財務工作每一環節的具體職責,并落實“一崗一人”的責任制度,即除相應的重要崗位外,嚴格落實具體崗位具體人員的職責制度。強調每個環節的責任意識,對相應工作環節出現串崗的情況零容忍,嚴格處罰。財務人員的任用需將工作經驗作為主要考慮因素。在開展集團總體的資金結算工作時,重視選人、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在實際工作中切實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素質、風險防控管理意識,通過增強財務人員的總體素養,實現集團資金結算水平的提升。
2.1.3 強化內部審計制度
集團企業資金結算風險的不可預測性,要求內部審計工作應當做到每日、每時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如通過每日晨會等方式強調風險預防工作的重要性。
集團管理部門應當以自身意識的提高為導向,尋找集團整體定位,確認發展的總方向,并保持內部審計部門的專業性、獨立性。通過每日結算賬目信息管理部門審計,強化資金結算的合理性。鑒于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在業務總結方面直接向董事會成員負責,直接確定后期集團審計的總體規劃,通過精細化收集各下屬企業公司的財務數據,制定審計總體計劃,經董事會成員會議討論后,直接進行資金結算,減少下屬公司參與的不合理性。此外,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整合,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參考優秀的財務資金結算案例開展風險評估工作,以報告形式匯總潛在風險及待解決的重要部分,為集團管理部門提供重要的參考信息,這對于其制定具體措施起著關鍵性作用[2]。
2.2 強化外部監督職能
盡管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能夠體現集團的總體導向,但仍存在一定的漏洞。對此,需針對財務審計的具體環節,規范風險評估工作,進而實現其外部的監督職能。
其一,針對集團內部的金融管理,國家出臺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對集團下屬企業公司的行為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規范,為集團的投資者建立了良好的融資環境。因此,相應的下屬企業應當加強自身責任意識的建立,積極配合相應的管理規范,及時發現審計過程中的財務漏洞及不正當財務行為,并從集團利益出發制定具體措施,規定更加完善的融資借貸條件,建立同集團的信息溝通橋梁。同時,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規定,將外部的法律監督、專業審計機構及集團內部監督相結合,并通過定期回顧的方式,強化財務審計管理,切實提高集團企業資金結算水平。
其二,集團內部審計工作量大的特點,決定了其審計步驟的多樣性及復雜性,僅僅通過內部審計環節難以實現全方位保障。因此,借助相應外部審計機構及風險評估機構的參與,進一步加強審計工作的規范性,對提高資金結算能力具有積極影響。集團企業應當重視外部審計的重要性,并將資金結算所需的下屬企業具體財務數據提供給外部審計機構,嚴格遵守相應流程,做到積極配合,確保充分發揮外部審計的有效性。同時,借助外部審計的全面性,進一步檢查內部審計環境中財務人員的專業性、資金結算流程的合理性及固定資產的預算工作。此外,集團企業的管理部門應當認識到,強調審計工作的公開透明,可有效提升集團企業的信譽,為集團的融資條件建設提供有利條件。
2.3 技術手段風險管控
在財務共享模式下,相應的信息條件得到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升了對工作質量的要求,使相應的審計工作更加直觀。因此,通過技術手段進行資金結算風險管控,可有效提升審計工作效率。
2.3.1 財務共享平臺
財務共享平臺即集團下屬企業的財務工作的連接平臺,對財務信息的及時溝通具有積極影響,結合集團所屬公司具體情況及集團未來發展的總綱要,選擇合適的財務共享平臺,有利于實現在整合審計資源的過程中對各種財務工作信息的及時更新,并借助互聯網技術的及時有效性,減少信息反饋中的時間延誤,提升管理部門決策效率。隨著財務共享平臺的構建,集團企業各級部門的財務結算工作更加集中,財務核算工作更加便捷,各級公司的借貸情況反饋更加準確及時,更好地發揮了集團的監督職能。同時,在實現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加強了對資金結算中關鍵節點的有效控制,有效降低了財務風險[3]。
此外,借助信息平臺建立各級企業的定期反饋制度,促進了信息溝通整體流程的優化,將內部監督同公司的績效考核相聯系,強化了內部監督工作的整體效用。
2.3.2 數據保護措施
在集團發展過程中,同行業中的不同企業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這時就需要采取信息數據的安全防護措施。針對資金結算過程中的信息化,集團企業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安全防護措施,統一升級各級企業部門中的財務管理軟件,確保軟件系統運行過程中資金數據備份及定期匯總工作的及時進行。財務部門應當建立一定的數據拷貝約束機制,即進行數據只讀性的處理,只有通過相應的董事會成員權限,才能實現數據的復制,財務工作人員無權進行數據拷貝。同時,制定數據的緊急恢復措施,避免由于數據的高度集權管理導致丟失,根據財務數據的總體性特征進行加密處理,密碼權限同樣掌握在董事會成員手中,落實安全管理的界限劃分,強調安全意識。
2.3.3 建立風險預警系統
實現財務風險的有效預防即建立風險預警系統,充分考慮過往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情況,借助大數據技術分析財務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信息,并通過實時監控進行財務風險的有效預警。資金流動的過程不可避免地涉及財務管理、效率提升等關鍵性的資金指標變化,建立風險監控制度可實現實時監測,提升集團企業的風險預防能力。
其一,安排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監督,對市場變化過程中下屬企業的借貸情況變化實行動態監控,并要求其總結資金結算報告,出現超出限額的借貸須及時反饋,強化技術監督、專人監督機制。借助大數據信息跟蹤技術及上述提到的財務共享平臺,將財務管理系統同資金結算系統結合起來,實現對資金借貸、還款情況的超前分析。
其二,在資金支出過程中,核對支出賬戶與收款賬戶,確保動態數據同賬戶信息實現實時吻合,充分體現資金的分配支付情況,對資金使用全過程進行透明化監督。同時,定期更新財務信息管理平臺,最大化其信息服務職能,管理人員應及時檢查資金預警情況,彌補技術監督人員在專業性上的不足。
2.4 優化結算體系
在集團企業傳統結算過程中,由于分公司的職責不同,以及責任意識參差不齊,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可能對財務管理工作產生影響。因此,應當通過優化結算流程,提升資金結算的合理性。
其一,根據實際需要,實現多元化的銀行選擇。隨著金融市場大環境的改變,非國有銀行對相關企業的需求量增加,多家銀行為爭奪相關的融資對象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因此,集團企業在選擇融資對象時,需充分結合自身子公司之間的實際借貸情況及相關銀行的融資水平進行綜合考量。在集團企業擴大規模的過程中,由于不同行業間的借貸情況存在差異,應結合業務需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比如商業投資性質的子公司可進行招商銀行的融資,房地產相近業務則進行建設銀行的融資,確保資金結算的專業性。
其二,強化資本運營,減輕資金結算中心的預算壓力。管理部門應當認識到存量資本中存在一定的閑置,并且這對下屬公司的融資調動來說具有利用價值。對此,應當結合利率等情況投入使用,確保資金利用效率穩定。做好相關項目的調查跟蹤,保證優勢項目的資金流動正常運行,必要時將劣勢項目的資金進行轉移,優先考慮優勢項目的健康良性發展。同時,管理部門需將企業重組工作落到實處,通過合并相近項目的資金,實現項目合作,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減輕資金結算壓力,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率。
2.5 強化責任監督措施
意識影響人的行為,對此,可通過強化意識實現人行為的改觀。具體到資金結算風險工作防控中,加強財務人員的責任意識,是端正風險管控技術人員及結算人員工作態度的關鍵。
結算工作的開展應當將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作為重點,通過日常晨會確定財務工作的重要性,加強財務人員的責任意識。管理部門人員應當以身作則,通過日常行為習慣逐漸引領各級員工增強責任意識。建立健全責任落實制度,將資金結算不同子公司、不同工作環節的人員責任落到實處,通過財務主管、二級監督員及預算員之間相互監督的模式,實現三級工作責任的加強。
3 結語
隨著國民經濟穩步增長,企業的融資環境相較以往有了實質性的改變,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但企業在集合過程中形成較大規模的集團模式,致使財務管理工作存在一定漏洞,給實現生產規模同集體利益的相對增長帶來困難。因此,結合資金結算實際情況開展財務風險預防工作,是保證集團企業經濟生產目標實現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李科儀. 財務共享模式下集團企業資金結算風險防范[J]. 財會學習,2024(6):23-25.
[2]蔣智亮. 基于風險防范的國有企業資金管理策略探討[J]. 時代金融,2023(12):22-24.
[3]鐘慧娜. 國有企業集團資金風險管控模式探析[J]. 財會學習,2022,(20):139-141.
[作者簡介]呂香凝,女,遼寧鞍山人,中國三冶集團有限公司,中級會計師,本科,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