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背景下,小學信息技術課堂面臨全新轉變。依托互聯網打造新型課堂,能引導學生感知時代的進步,向課堂引進優質的教學資源,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使用意識,豐富課程內容。基于此,本文以提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為目標,以互聯網技術為課堂設計的背景,遵循生活化、開放性等新型課堂構建要求,淺談“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小學信息技術創設新型課堂的重要意義、應然要求和有效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信息技術;新型課堂
“互聯網+”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將“互聯網+”與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相結合,能更新課堂教學工具和資源,豐富學生人機互動形式,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信息技術學習體驗。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更具先進性、更符合時代育人需求的新型課堂,以實現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育的進步和課程品質的提升。
一、構建小學信息技術新型課堂的重要意義
(一)引導學生感應時代進步,培養實用意識
依托互聯網技術創設小學信息技術新型課堂,對于學生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首先,互聯網中蘊含著豐富的時代信息和生活資源,能為學生開闊視野,使學生通過探究互聯網中的教育資源來感知時代的進步,更新對信息技術發展水平的認知。學生能在此背景下深度了解學習信息技術、掌握信息技術工具的重要性,認識到課時所學的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進而增強實用意識,以應用的眼光看待信息技術學科,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這對于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意識、情感、認知的培養均有積極意義。
(二)引進優質生活教學資源,豐富課程內容
從課程建設的角度出發,以“互聯網+”作為新型課堂的搭建視域,設計新型課堂,能為課堂拓展高品質、貼合課時主題的生活化教學資源,達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理解能力等教育目的。首先,互聯網中的優質學習資源具有鮮明的生活特征,能反映生活現象、滲透信息技術常識,從而達到豐富課程內容的效果;其次,生活化優質教育資源能加強課內理論知識與課外實際應用的聯系,以生活化信息調動學生生活經驗,促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熟悉感和認同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課堂理解力。課程內容的轉變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構建小學信息技術新型課堂的應然要求
(一)生活化要求,選材需具有現實意義
信息技術是取材于生活需要、最終應用于人類社會、服務于生活的學科,與生活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依托“互聯網+”教育背景創設小學信息技術新型課堂,教師需注意遵循生活化要求,為信息技術教學賦予生活屬性。教師可以將“生活化”體現在課堂選材中,從互聯網中選擇展現真實生活風貌的拓展內容植入課堂,使課堂教學更具現實意義。如此設計,能使新型課堂與時俱進,體現其時代性和先進性。
(二)開放性要求,任務需展現個性特征
在“互聯網+”背景下,遵循開放性要求創設小學信息技術新型課堂,教師可以著重關注課堂學習任務的開放性,創設開放式任務完成要求,使學生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充分發散思維,展示個性,為任務實踐成果賦予鮮明的個性特征。教師可以在規范學生任務操作的必要項目的同時,弱化對學生創作主題、成果功能與用途的干預,鼓勵學生通過實踐作品來展示審美,彰顯個性。學生能在個性實踐與創作的過程中萌生學習興趣,關注作品、任務成果的實用價值和審美功能,使實踐任務更貼合實際生活需求。
三、構建小學信息技術新型課堂的有效策略
(一)引入新型理念,明確課堂教學目標
“互聯網+”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帶來的首要變化在于教學理念的變革。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領域的深入探索,傳統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理念亟需改良、優化。需教師革故鼎新,從“互聯網+”獲取優質教育信息,引入先進的學科教育理念,并辯證性地與傳統教學理念的優勢之處相結合,形成根據教學實效、更貼合學情需要的教學理念。適用于小學信息技術新型課堂的教學理念包含智慧課堂理念、建構主義教學理念等。相較于傳統教學理念,先進教育理念更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師還需基于教育理念,依托課程標準,明確新型課堂的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與學生發展需要相結合,為新型課程建設做好前瞻性準備[1]。
例如,在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小學信息科技四年級上冊“感受信息社會”教學活動中,愛是可以為學生本課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初步感受“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作用于社會的多元方式,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開發和利用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應用價值,從而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學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本課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智慧課堂的教學理念,以智能工具為輔助,以啟迪學生智慧為教學的重要目標。基于此理念,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如下具體的教學目標:
1.信息意識目標:了解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多種應用,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敏感度和認知度。
2.計算思維目標:通過具體的生活案例,啟發學生感知信息技術在解決問題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初步的計算思維。
3.數字化學習與創新目標:引導學生探究互聯網+中的新型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啟發學生發揮創新精神,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4.信息社會責任目標:培養學生正確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使其在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捷的同時,啟發學生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兩面性,養成合理使用、積極傳播正能量的良好習慣。
上述教學目標對教學的啟發性做出具體要求。基于智慧課堂教學理念,教師能創設新型課堂目標,為新型課堂計劃的實施提供前提條件。
(二)引入新型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利用“互聯網+”創設新型課堂,可以為學生引進優質教育資源,以先進的教育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適用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資源包含多媒體教學素材(演示文稿、微課程視頻、圖文信息、生活新聞、社會案例等)。多元教學資源能在課堂教學多個環節中各司其職,協同配合,起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作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具有實時性、多樣性和趣味性特點,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切實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引入拓展資源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篩選與課程內容密切相關的資源,以確保教學內容的連貫性和完整性[2]。
以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小學信息科技四年級上冊“學會輸入字符和漢字”課程設計為例,本課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在正確位置輸入字符和漢字的能力。為確保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可以為學生引進如下“互聯網+”的新型資源:
1.演示文稿:制作一份關于輸入字符和漢字的操作步驟演示文稿,利用演示文稿啟發學生,向學生提出問題:這個演示文稿的文字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并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和學習如何輸入字符和漢字。
2.微課程視頻:預先從“互聯網+”資源中優選一段關于輸入字符和漢字的操作技巧微課程視頻,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關鍵知識點。
3.生活新聞:挑選一篇與輸入法相關的新聞,如“深耕語音輸入12載:訊飛輸入法走向萬物智能新世界”,讓學生了解輸入法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
引入新型教學資源,能豐富新型課堂的教學內容,加強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的聯系,為學生學習本課知識予以啟示。
(三)引入新型工具,活化課堂互動形式
在新型課堂的創設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新型教學工具,以此活化課堂的教學互動形式,培養學生課堂參與興趣。適用于新型課堂的教學工具包含:多元軟件、APP、網站、教師制作的教學輔助程序等。在引進新型互動工具時,教師需注意教學工具與課時主題、與教學環節的適配性,需結合主觀教學思路和教學環節的設計意圖,有選擇地引入教學工具。同時,教師還需注意整體課堂中新型工具的出現次數和應用方式,使局部教學設計為整體課堂服務。學生能在新型課堂活動中養成與先進學習工具實時互動的良好習慣,通過新型課堂了解信息技術在學習過程中的應用途徑和多元渠道,在課后時段個性化地選擇并探究學習渠道,形成信息技術應用意識。如此設計新型課堂,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和積極性[3]。
例如,在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小學信息科技四年級上冊“認識畫圖程序”教學活動中,本課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初步認識畫圖程序,使學生具備運用畫圖程序繪制簡單圖形的能力。在本課時導學環節,為使學生感受到畫圖程序在生活中的多元化用途,感受畫圖工具在現實生活中的先進發展水平,教師可以為新型課堂引入Midjourney AI軟件,結合學生提出的畫面設想輸入關鍵詞和形容式語段,一鍵生成美麗圖案。學生能從中感受AI的藝術繪畫價值,感受信息技術在繪畫藝術領域的神奇之處;在實踐探究環節,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CAD迷你畫圖軟件,請學生打開軟件,熟悉繪畫工具,嘗試運用繪畫工具繪制圖片。在總結環節,教師則可以為學生提供花世界軟件,打開優秀作品展示區域,向學生展示信息技術繪畫與人類繪畫技術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學生能通過對優秀作品的鑒賞,了解到信息技術對藝術創作的作用。通過新工具的引進,學生能采用觀察討論、實踐操作、應用體驗等方式與教師、與信息技術進行互動,活化課堂教學的互動形式。
(四)引入新型任務,優創課堂實踐成果
在新型課堂引入優質教學理念、教學資源和教學工具后,教師的教學過程能獲得有利輔助,得以流暢、順利地進行。在此背景下,學生能初步掌握課堂教學內容和必要掌握的實操技能。在此背景下,教師可以結合“互聯網+”背景,為學生引入新型課堂學習任務,請學生結合本課時所學完成預設的情境問題,創設個性化實踐創作成果。教師在引入新型任務的過程中,需注意任務是否具備獨創性、開放性和實踐性特征,其任務內容是否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則可以保護學生獨創性思維,鼓勵學生創作中展示個性、融入巧思,使課堂實踐成果呈現出鮮明的個性化特征。教師還可以在學生完成實踐操作后,對學生的操作技能、操作步驟、信息技術審美意識和任務作品、成果的最終呈現效果加以多元評價,點評學生的創作亮點,培養學生學習自信心和創作成就感。久而久之,學生能形成對信息技術的探究興趣,在課后時段積極投入到多元信息技術的探索活動中。在新型課堂引入新型任務,有助于優化課堂教學的實踐成果,提升課堂教學質量[4]。
以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小學信息科技四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我是計算機小畫家”課程設計為例,本課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掌握多元畫圖程序的應用方法,能運用多元畫圖程序繪制直線和曲線、多種幾何圖形,能運用套索工具復制粘貼局部圖形繪制圖像,并對圖形進行簡單的修飾。在課堂成果驗收環節,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實踐創作任務,以檢驗學生單元學習效果。教師結合信息技術畫圖工具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場景,設計具有現實意義的開放性實踐任務如下所示:“請學生借助畫圖工具,從零開始設計一個牛奶商品的外包裝。”在任務教學環節,教師向學生提出任務要求:1.圖片繪制需圖文并茂,并簡短文字簡述設計理念、靈感來源和功能。2.圖片繪制需色彩豐富,用彩色顏料工具裝飾商品外包裝,使之更具審美價值和應用意義。3.圖片繪制需應用到復制工具。
此外,教師將弱化對學生設計內容的包裝類型、所用的畫圖工具、繪制思路與創作理念的指導和要求。為學生保留更多個性化創作空間。在實踐創作環節,學生能結合所學知識,嘗試使用多種繪畫軟件或工具(如:PS、AI等)進行創意繪畫實踐,鞏固與內化多種畫圖工具的掌握能力。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操作情況,及時給予學生技術指導和鼓勵。在任務完成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作品展示和交流,讓學生在分享過程中收獲成就感,提升自信心。通過開放式新型任務設計,學生能將課堂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背景下,構建小學信息技術新型課堂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優先教學資源,培養學生實用意識。教師要遵循生活化要求和開放性要求,在課程設計中引入新理念、新資源、新工具、新任務、新評價,以此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創設符合時代育人需求的小學信息技術新型課堂。
作者單位:甘延玲 蘭州新區上川鎮福彩小學
參考文獻
[1]李輝.基于創客教育理念的小學信息技術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蘇教版六年級“家園安全衛士——智能安防報警”教學為例[J].中小學電教,2023,(09):94-96.
[2]鄭向.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3,(08):83.
[3]侯豐.互聯網背景下提升農村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效果的思考[J].成才,2023,(12):67-69.
[4]范君.“互聯網+”背景下小學信息技術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2,(06):49-51.
[5]黃瓊,謝偉強.移動設備在小學信息技術分層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信息技術,2021(03):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