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數學學科的趣味性,引導學生積極體驗,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享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愛上數學,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
【關鍵詞】趣味性 體驗樂趣 激發興趣 數學課堂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睌祵W具有較強的抽象性,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處理不當,會使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如何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數學,使他們能在數學學習中享受學習的過程,體驗學習的樂趣呢?筆者認為應充分挖掘蘊含在數學學科中的趣味資源,讓學生覺得數學不再是冰冷的、枯燥的、乏味的,而是充滿生機的、富有魅力的,是一門好玩的學科,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那么,教師應如何讓學生切身體會“數學好玩”,從而激起學好數學的欲望呢?以下筆者從自身的教學實踐總結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創設富有情趣的情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教學情境是聯系生活現實與數學邏輯之間的重要橋梁,好的教學情境能夠將抽象的、凝固的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具體的、學生容易感知的知識內容,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富有情趣的教學情境,將學生置身于美妙無比的數學世界里,使他們充分感受數學的趣味性,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下“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教師可以設計豬八戒分西瓜的故事情境:“一天,孫悟空買回一個大西瓜,為了公平起見,孫悟空將西瓜平均分成4份,師徒四人每人分得西瓜的[14]。然而豬八戒卻不樂意了,說自己食量大,只分到[14]太少了,應多分一些,纏著孫悟空重新分西瓜。孫悟空只好將西瓜重新平均分成20份,給了豬八戒5份,豬八戒拿了5份西瓜后心滿意足地笑了。”此時,教師提問:“豬八戒真的多分到了嗎,為什么?”引導學生通過畫圖比較,發現原來分到西瓜的[14]和現在分到西瓜的[520]是一樣多的。通過該情境,學生體會到豬八戒的憨,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為進一步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在玩中樂、樂中學,樂此不疲。有這樣富有情趣的故事情境作保障,使學生的數學學習空前高漲。
二、引入數學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好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科學設計數學游戲,將數學學習內容巧妙地融入到游戲中,讓學生在游戲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借助有趣的數學游戲,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而且有利于學生直觀地認識數學知識,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下“2、5、3的倍數”時,當學生理解了2、5、3的倍數特征后,在練習鞏固階段可將2、5、3的倍數寫在卡片上,再準備3個分別貼有2、5、3的數字的郵箱,讓學生將2、5、3倍數的卡片分別投到各自的郵箱中,看誰投得又準又快。學生想在游戲中獲勝,就必須先正確理解和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征。由于引入游戲,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心理,使數學學習不再乏味。讓學生在游戲中玩,在玩中學習,有利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學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現代教學手段在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形象、直觀、現實的學習背景和學習材料,可以彌補常規教學手段單調、平淡、聲像不能合一、信息量小等缺憾,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學生直觀認識數學知識。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認識事物往往需要依托直觀手段,再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功能,將靜態的知識設計成動態的、可感知、能觸摸的內容,讓學生覺得有趣,進而更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六上“圓的周長”時,利用課件設計兩個小精靈拿著繩子,用繞繩的方法量出圓周長的精美動畫,以及小精靈用滾圓的方法找到圓周長的逼真動畫場景,讓學生直觀地認識了周長,明確了圓周長的概念。通過課件演示,把直徑與周長進行比較,發現圓的周長正好是三條直徑的長度多一些,從而明確周長與直徑的倍數關系,找到求圓周長的方法。這樣的動畫演示形象、直觀、有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識的探究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聯系生活實際,提高運用知識能力
華羅庚說:“人們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币寣W生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教師一定要善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學數學,讓學生明確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且應用于生活,它不是一門神秘難懂的學科,而是一門有用、有趣的學科。教師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引導學生探尋、感悟。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六上“比的應用”相關內容后,可帶領學生到操場量旗桿的高度。在實際操作中,學生感到困惑,旗桿不能放倒,怎么量呢?此時,讓學生聯系所學的比的知識進行討論探究,學生發現:同時同地,桿越高,影子就越長,桿高和影長成正比例。他們量出一位同學的身高和影長,再量出旗桿的影長后,應用正比例的知識輕松地算出了旗桿的高度。在對生活的實際應用中,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數學是有趣的、好玩的。
五、講究教學藝術,體驗數學的魅力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能夠促進學生更加投入于數學學習中。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組織教學,營造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對數學產生親近感,從而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體驗數學魅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下“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時,即使教師多次強調分數化成小數,要用分子除以分母,可學生還是經常會出現用分母除以分子的錯誤。筆者是這樣引導的:“將分子比作兒子,分母比作母親,如果母親帶著年幼的孩子外出,不巧在路上碰到大雨,而此時正好有一座只能容納一個人避雨的屋檐,誰會在小房子里避雨?”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是兒子。當筆者問他們為什么時,學生說母親愛兒子,不可能把年幼的兒子放著淋雨,母愛是偉大的。筆者追問學生:“那分子和分母哪個應“ ”的里面?”學生不約而同地說分子。通過形象的比喻,不用教師再三強調,來自于學生真情實感的例子,讓學生在感同身受的同時,輕松地掌握分數化小數的計算方法。這樣的學習,避免了呆板的說教,學生不再覺得數學難學、抽象,而會覺得有趣、生動、親切,更有利于學生深入數學的學習,從而喜歡上數學。
總而言之,讓數學變得更加好玩的終極目標就是讓學生愛學、樂學、會學。讓我們多花一些時間去研讀教材,充分挖掘出數學魅力,精心設計出好的教學方法,努力讓數學課堂充滿生機,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平市蘆芝小學 責任編輯:宋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