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可豐富教學內容和創新教學形式,同時拓展了教師和學生的視野,并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更為理想。基于此,本文探討了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語文教學中的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智慧課堂;信息技術
一、引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使信息技術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提升教學效率并打造智慧課堂,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優勢,并進行深入且全面地學習與了解,充分掌握使用各種信息化教學工具的使用方法,將其與語文教學進行有效融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學語文智慧課堂的含義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小學語文智慧課堂應運而生,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過智能教學平臺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為學生打造了一個充滿智慧的學習環境。
在課前,學生可以借助于智能平臺學習教師提前制作的微課,以及教師上傳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習資料。學生預習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得到直接的反饋。這種方式不僅便于學生自主開展新知識的預習,也能使教師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方便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學習目標。
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智能教學平臺,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偏好和預習情況等來設計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還可以借助實時監測功能了解學生的討論和溝通情況,并進行有針對性地引導,使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得到提升。這一過程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其創新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可以有效利用智慧教育平臺,對學生的語文知識掌握情況進行細致了解,進而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來制定相應的復習計劃,并搭配適合的復習資料。這種個性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確保學生實現個性化的學習,使其學習效果得到顯著提升。
三、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打造智慧課堂,將會使課堂教學活動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以形象化思維為主,更易于理解直觀、形象的教學內容。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恰當應用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網絡等手段展現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視頻、圖片等生動、形象的內容,能夠輕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的學習動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豐富教學手段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述方式,教學手段相對單一,教學形式較為呆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便于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網絡資源等,不僅能夠豐富教學手段,也會使學生對語文知識擁有更直觀和深入的了解,使教學效率得以提升。
(三)拓展教學資源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資源主要來源于教材和有限的教輔資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方便教師利用網絡平臺、數字圖書館等搜索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素材,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能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增長知識量。
(四)促進師生互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提高教學效果,就需要有意識地開展師生互動。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應用,為師生互動提供了更多的方式和途徑。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回答,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果。
(五)個性化教學
每個學生情況各不相同,會有不同的學習特點和需求。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語文教學,有助于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和特點,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計劃,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從而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現有基礎上得到提升。
四、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教師需要對信息技術有正確認知
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有清晰的定位。信息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與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教學方式。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將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發揮各自的優勢。為了實現此目標,教師需要具備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包括對計算機、網絡、多媒體等技術的了解和應用,以及掌握各種教學軟件和工具的使用。只有在充分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情況下,教師才能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需要適度,并不是越多越好。過度使用信息技術可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學生的思考與探究,進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況,科學、合理地選擇和使用信息技術。
除了要加強對信息技術的了解和應用能力外,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和正確使用信息技術,使學生可以順利開展預習、搜索相關學習資料、開展學習活動。這樣的方式,使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提升的同時,也使其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培養,從而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自我學習和提升。
(二)利用信息技術降低教學內容難度
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可以使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選擇與之相關的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并在課堂教學時借助教室內的多媒體設備進行播放,使學生形象化地理解抽象的語文知識,從而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這種動態化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幫助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比如,在開展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的教學時,如果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僅需要使用粉筆在黑板上書寫,還需要進行口頭解釋,會花費很多時間,效果還不一定理想。而教師把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在教學生認識課文中的生字時,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搜索“烏鴉”“找”“放”“進”“高”等生字在甲骨文中的對應字形及其在各個朝代的字形演變的素材,接著,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把這些內容制作成符合小學生審美需求的課件,使其對于抽象化文字擁有形象化的理解。如“烏”這個字,甲骨文中的字形像一只鳥,沒有眼睛,教師可以把這個字形做成動畫效果,通過展示烏鴉的形象和“烏”字的字形演變,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這個字的含義,并且將生字的筆畫、結構、讀音以及意義等內容都進行標注。課堂教學時,教師只需要輕點鼠標,課件就會自動展示生字的形成、筆畫、讀音和意義。這種方式不僅簡化了教師的教學過程,也有效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便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效果得到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使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有助于學習難度的降低,不過教師不能過度依賴信息技術,而忽略了傳統教學方式的價值。只有將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方式有機結合,才能打造質量較高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內容,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創設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1.提高認識字詞的能力
教師可以有效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利用智能教學系統進行生字的語音識別,并進行跟讀練習。這種方式在激發小學生興趣的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
2.培養閱讀理解能力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經歷較為有限,對于使用抽象化的文字所描寫的文學作品理解存在難度。鑒于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課文中的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課文的意境和情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想象力、思維能力等得到培養。
比如,在教授《鳥的天堂》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模擬出“鳥的天堂”這一場景。在虛擬場景中,學生仿佛置身于茂盛的大榕樹下,聆聽鳥兒的叫聲,感受大自然的美妙。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中描寫的場景和蘊含的情感,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想象力。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和互動教學軟件,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理解訓練,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反饋進行有針對性地練習。這種方式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
3.提升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是難度較大的工作。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通常會組織各種演講、討論活動或者是寫作比賽等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信息化教學背景下,要想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培養,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搜集一些符合學生喜好且有趣的演講視頻,并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便于其觀察、學習別人的語言表達技巧。在此基礎上,設定各種主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線上討論,與其他學生一起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通過互動交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階段文字表達能力培養的難點是,學生不知道如何使用恰當的文字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資料,并利用智能教學系統為學生設計個性化的寫作任務,讓學生利用在線寫作平臺進行寫作訓練。這些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拓展寫作思路。寫作平臺可以及時給予反饋,有助于學生掌握寫作技巧。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化平臺開展寫作比賽,用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大家擁有展示自己的平臺,在增強學生自信心的同時,也會促進文字其表達能力的提升。
(四)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的一大要求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的培養。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索能力有著較大難度,教師不能抱著一蹴而就的想法,而是需要通過不斷努力,實現對學生的良好培養。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相信學生的潛能,并創造一切條件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被動接受知識,缺乏獨立思考的機會,而在語文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機會。
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利用多媒體課件和教學軟件,教師可以展示具有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小組討論,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自主思考的習慣,并促進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
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方式,利用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指導,便于為學生定制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并及時進行反饋,有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自主學習。
最后,教師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反思是學習的重要環節,通過反思可以幫助學生總結學習經驗和方法,提高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電子文檔或思維導圖等工具,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心得體會,組織學生進行學習交流和分享,便于大家互相學習和借鑒。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應用可降低教學難度,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可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使學生的識字認字、閱讀理解、表達能力得到提升,并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實現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作者單位:田海蘭 昌樂縣寶都街道小學
參考文獻
[1]陳妍.小學低年級語文高效課堂構建思考——以智慧課堂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49):214-215.
[2]鄧銘茜.“互聯網+”背景下語文智慧自主課堂的創設與實施[J].中國新通信,2022,24(19):191-193.
[3]黃周月.清風蓮韻馨香四溢——“雙減”視角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提升策略[J].亞太教育,2022,(14):16-19.
[4]南東平.“互聯網+”多媒體信息技術下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2,24(11):173-175.
[5]邢軍紅.指向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智慧課堂閱讀教學策略解析[J].數據,2022,(04):174-176.
[6]張崇苗.慧閱讀,智語文——“互聯網+”時代小學語文智慧閱讀教學[J].中國新通信,2021,23(11):202-203.
[7]肖美娟.利用“IRS”構建小學語文智慧課堂——以《青蛙賣泥塘》一課為例[J].內江科技,2020,41(12):146-147.
[8]林愛珠.依托統編教材,建構口語交際“體驗式板塊教學”模型——對小學語文智慧課堂口語交際教學方法的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04):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