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閱讀教學中,找準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的融合點,是進行創意表達的先決條件。教學時,教師可以從主要標點、課文插圖、課文留白、文本細節、求異思維等方面深入閱讀,從而提高學生創意表達的能力。
【關鍵詞】 文學閱讀 創意表達 融合點
語文課標提煉了六個學習任務群,其中“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以教材內容為基點,把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語言形式的運用巧妙地結合起來,彼此交融,相因相生。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尋找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的融合點,適時開展訓練。這種融合點往往選材角度小、內容簡短、貼近實際,能融閱讀與表達為一體,達到以閱讀促表達、以表達促閱讀的效果,具有較強的實時性和實效性。
那如何進行有效的由讀向寫呢?筆者認為必須關注學生的學段特點,找準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的融合點,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去寫。下面,筆者就如何找準融合點談一些實踐經驗。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句子中的省略號、冒號、感嘆號等耐人尋味,我們可以抓住這些標點,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拓寬想象,進行擴寫。
在教學三年級下冊《陶罐和鐵罐》一文時,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我確實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展逘庌q說,‘我們生來就是盛東西的,并不是來互相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就比你差。再說……’”讀完這段話,不難發現,其中的省略號蘊含著很多陶罐未說出的話。教學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抓住這個省略號,展開豐富的想象,如:陶罐聽完鐵罐的話還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引導學生抓住陶罐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進行具體的描寫。學生抓住一些主要標點,在一些看似“無”的留白之處,寫出極其豐富的“有”。通過這樣的練筆,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陶罐與鐵罐的特點以及品質。
如四年級上冊《普羅米修斯》第2自然段,講普羅米修斯“盜取”火種帶回人間,“自從有了火,人類就開始用它燒熟食物,驅寒取暖,并用火來驅趕危害人類安全的猛獸……”,我們可以抓住這個省略號設計小練筆:想象人類得到火種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學生的思維火花被點燃,寫出了豐富的內容。這樣的創意擴寫使課文內容更加具體,也更能突出人物形象。
課文中的插圖大都描繪了課文的內容,起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深化文章中心的作用。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插圖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撥動學生的情弦,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盡情地表達。
如教學四年級上冊《陀螺》一課時,教師根據課文插圖,設計了這樣一個小練筆:“仔細觀察課文中第二幅插圖,想象‘我’和小伙伴進行比賽的過程,注意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體會人物的心情。這幅插圖十分生動,既展示了兩人比賽時的動作、表情,也展示了旁邊觀眾的反應。如果同學們再合理想象一下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等,肯定會非常生動?!彪S后,有學生這樣寫道:
我們倆用抽繩卷好陀螺,猛地一甩,陀螺便在地上使勁旋轉起來。一眼看去,對方的陀螺有我的兩個那么大,是個十足的大個子,看起來耀武揚威的。我看著我靈活無比的小陀螺,心里想:我的小寶貝,你可一定要爭口氣,戰勝那個大個子??!
我拿起抽繩不斷抽打著陀螺,它在我的努力下似乎充滿了斗志,挺著胸向大個子攻去。邊上的小伙伴拍著手為我的陀螺加油。只聽“砰”的一聲,兩只陀螺撞在了一起,電光石火之間,對方的陀螺轟然倒下,而我的陀螺趔趄了一下,又頑強而穩定地旋轉起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捧起它狠狠地親了一口。
這樣的創意表達,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而且很好地訓練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凸顯了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留白指的是文中想說卻又沒說完的或結尾戛然而止的地方,這些地方往往蘊藏著很大的訓練空間。對課文的留白之處,我們可以巧妙地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補白”。恰當的“補白”不僅可以拓展文本內涵,實現“用教材教”,而且可以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能力。學生進行“補白”的過程,既是學生由感悟和品味語言文字向情感表達轉化的過程,又是學生與文本、作者產生共鳴的過程。在與文本自由對話的過程中,學生能充分享受自主創造的快樂,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如教學三年級下冊《火燒云》一課,作者在描寫火燒云的形狀變化時,大多采用了相同的結構:是什么—什么樣子—怎么變化的。在學習這幾段內容時,筆者先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閱讀總結出作者的寫法,接著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最后出示練習:“火燒云的變化千姿百態,大家想一想,天空中的火燒云還會有怎樣的變化?模仿課文說一說?!币驗橛辛饲懊骈喿x的加持,學生的想象非常豐富,有的說:“天空出現了一只可愛的綿羊,它正低頭吃著草原上的青草。突然,天邊又出現了一只惡狼,張開大嘴撲向綿羊,可還沒撲過去,惡狼就發生了變化,像是見到獵人似的,拼命地逃竄起來,不一會兒,就消失不見了?!边€有的學生把火燒云想象成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和場景,讀來生動有趣。抓住留白創意表達,訓練了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想象能力,達到了發展智力與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
語文課標提出:“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愛、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這里提到了細節描寫,教師教學時,可以在教材中挖掘類似的語言模塊,在學生充分閱讀理解課文之后,尋找模塊規律,遷移練筆。
如教學五年級上冊《將相和》時,教師讓學生抓住藺相如看到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舉璧質問這一環節,寫一寫藺相如當時的想法。這個選題看似很小,但通過思考,卻可以挖掘出藺相如豐富的思想過程。學生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先寫藺相如思考獻與不獻的情況對比,進而產生兩難的矛盾心理,隨后寫藺相如如何堅定不獻的想法,準備玉石俱焚。一位學生的小練筆如下:
大王叫我用璧換城,我如果完不成任務,就辜負了大王的期望。但明眼人都能看出,秦王根本就無意拿出十五座城和我換璧,他只是想把和氏璧騙到手而已。我不能眼睜睜地受他欺騙,最終一無所獲。我一定要想個辦法,先保住和氏璧,直到換城成功才能交付。既然秦王如此喜愛和氏璧,我就冒死來個“玉石俱焚”,看看你秦王還敢不敢輕舉妄動。
這樣一段心理活動的描寫,既突出了藺相如臨危不懼、機智勇敢的特點,又凸顯了他一心為國、視死如歸的精神品質。
再如教學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時,有位教師是這樣設計的:
1.“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跑出去時,“我”的動作、表情、語言、心理活動是怎樣的?跑出去時,“我”頭腦中閃現了哪些回憶?
2.“我”曾經也有過鼻子一酸的經歷。請選擇其一,寫一個完整的片段。
這樣的設計,細化了“我”跑出去時鮮活的生活場景,有利于學生進行細節描寫,而細節描寫恰恰是小學生習作中的難點。抓住文本細節使閱讀教學與習作訓練有機結合,既讓習作方法指導無痕,又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說:“世界上任何一件事都可能有一百種做法?!痹谡Z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大膽求異,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課文給我們提供了引導學生展開求異思維的好機會。
《曹沖稱象》一課,教師可這樣引導學生:你有比曹沖更方便的方法嗎?有的學生就大膽提出,可以讓士兵站到船上,這要比搬石頭方便多了。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拓展閱讀《撈鐵?!?,提問:懷丙和尚用兩只大船撈起了鐵牛,如果這件事發生在現在,你還有別的更科學、更省力的辦法嗎?這樣,就充分挖掘出了這些蘊含著創意表達的關鍵點,使求異思維真正成為課堂教學中讀寫結合的亮點。
總之,在進行創意表達時,首先,我們要選準“讀”與“寫”的融合點;其次,要注重片段構思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的“寫”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正如語文教育家于漪老師所說:“文章不僅要言之有物,有充實的內容;而且要言之有理,有令人信服的道理,開人心竅的思想;還要言之有序,按照一定的規律連綴?!薄?/p>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昆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