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書寫能力體現著一個人的文化素養,也是語文學科的學習基本功之一。注重書寫能力的鍛煉,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思想品格和文化水平,對其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從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書寫能力的重要性入手,簡述書寫能力提升的要點,從思想層面、興趣層面、審美層面和訓練層面提出相關策略,旨在為小學語文教師提升學生的書寫能力提供參考,使書寫能力提升成為語文教學的重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書寫能力;提升策略
漢字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又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漢字是教學內容的基本構成,注重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使其懂寫字、會寫字,有助于提高其語文學習能力,培養其文化傳承意識。小學是學生能力培養與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書寫能力,既能夠鍛煉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技能,又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化認知水平,發揮語文學科在能力培養、文化傳承等方面的作用。為此,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探究科學的指導策略,提升學生的書寫能力。
一、提升學生書寫能力的重要性
1. 深化學生認識
俗話說“字如其人”,漢字書寫水平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品性、能力和文化素養。小學是學生打好學習基礎的重要時期,教師要以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書寫意識為前提進行書寫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的書寫能力,深化其對漢字書寫的認識。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識字、寫字,還要引導其如何寫好漢字。這樣能夠提升學生書寫的美觀度,深化其對漢字的認識。
2. 陶冶學生情操
文人墨客常將書法練習作為閑情雅致,通過練字享受創造美和欣賞美的過程,而提升學生的書寫能力,同樣能夠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通過欣賞漢字的筆畫、結構,學生能夠體會漢字的美感,有助于激發書寫興趣,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進一步感受漢字的獨特魅力,在書寫中磨煉品性,在練字中提升修養,既練字,又練人。
二、提升學生書寫能力的要點
1. 坐姿指導
良好的書寫要以正確的坐姿為前提。在書寫指導活動中,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坐姿,要求學生挺直脊背、端正坐姿,鍛煉學生的自控力,使其打下扎實的書寫基礎。
2. 執筆糾正
漢字書寫在執筆方面有特定的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執筆方式,避免其養成手指屈卷、執筆過低、抓抱筆桿等不良習慣,影響書寫能力的提升。
3. 筆畫掌握
掌握正確的漢字筆畫順序是提升書寫能力的重要一環,書寫要求筆畫順序正確和筆畫規范。教師要重視學生容易出現的連筆、筆順有誤、書寫不規范等問題,這既能夠提升學生的書寫能力,又能夠磨煉學生的心性。
三、提升學生書寫能力的策略
1. 正確認識漢字,理解書寫意義
漢字既是人們記錄信息和表達情感的載體,又具有實用性和交際性的特點。提升學生的書寫能力需要教師從思想上引領學生認識漢字書寫的重要性。教師需培養學生對書寫形成正確認識,使其從“會寫字”到“寫好字”,發揮漢字書寫的重要指導作用。
例如,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二年級上冊《葡萄溝》這篇課文主要圍繞新疆吐魯番的葡萄溝盛產葡萄的情況,以及維吾爾族人民摘葡萄、制作葡萄干的內容展開描寫。課文中運用了許多表示動作的漢字,如“摘”“修”“釘”“掛”等,教師可以從漢字及其對應的含義切入,使學生認識到正確使用漢字的重要性,培養正確的書寫觀念。在學生閱讀“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一句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摘’這個字是什么意思?用語言或者動作描述一下。”有的學生做出了“摘東西”的動作,教師追問:“這個動作與漢字之間有什么樣的關聯?”由此,教師進行如下講解:“摘”的偏旁為提手旁,意為摘的動作需要用手完成,這便是動作與漢字含義的對應關系。類似的,課文中“修”的偏旁為單人旁,意為修這個動作需要人來完成;“釘”在名詞解釋中是“釘子”的含義,而釘子是由鐵制成的,這與“釘”字的金字旁也有著對應關系。這樣,教師讓學生認識到正確書寫漢字能夠準確表達漢字的含義,為培養學生的良好書寫習慣、認識到書寫的重要性奠定了思想基礎。
2. 回顧漢字歷史,激發書寫興趣
漢字是漢語的書寫文字,但是部分學生并不了解漢字的起源和發展歷程,導致在其認知體系中,漢字僅僅是用于表達的工具,難以對漢字書寫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漢字的歷史和演變,體會漢字獨特的藝術風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特定的漢字,講述其演變過程,使學生跨越時間維度,感受漢字的深厚文化底蘊,激發其書寫興趣。
例如,在教學教材二年級下冊《神州謠》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文中的生字向學生介紹漢字的起源和演變過程,使學生感受漢字的形態美,激發其書寫漢字的興趣。以課文中“山川美,可入畫”一句中的“山”字為例,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搜索相關教學資源,向學生展示“山”字在不同時期、不同字體中的形態變化,既能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山”字最初的字形設計思路,又能使其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即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等。在此過程中,學生了解到“山”字以象征“山峰并立的形狀”為字形初始結構,經過不斷地演變最終形成了現代“山”字的形態,字形和字態趨近于完整,由此對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搜集相關資料,探究課文中“川”“入”“長”“大”等漢字的演變過程,使其感受漢字的魅力,為實施書寫教學創造良好的條件。
3. 展示優秀作品,欣賞漢字美學
書寫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過程,部分學生初次接觸漢字書寫時會感到枯燥,需要教師引領其感受書寫帶來的獨特體驗。小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夠認識到漢字的美學價值,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優秀的書法作品,使其直觀感受“規范書寫”和“隨意書寫”之間的差別,從而對漢字書寫產生興趣,積極參與書寫訓練活動,提升書寫能力。
例如,教材三年級上冊《望洞庭》這首詩出自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之手,劉禹錫不僅有“詩豪”之稱,在書法領域也頗有造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劉禹錫在書法方面的事跡和經歷,展示劉禹錫的書法作品圖片,以直觀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寫好漢字”的重要性。課上,教師可以將劉禹錫的《韓信廟》《和令狐相公別牡丹》《竹枝》等書法作品作為拓展內容呈現給學生,與學生一同欣賞,品味漢字之美。教師也可以進行相關的補充,劉禹錫曾提出書法是“六博之上,文學之下”的觀點,書法在當時是文人知識階層的一種“雅玩”,能夠表現出個人人生觀、價值觀的一種藝術形式,體現文人墨客的學問、才情和思想。教師可以聯系古今,提出“在現代社會,當看到某些人能寫得一手好字時,這些人通常給我們留下什么樣的印象?”這一問題,使學生在欣賞劉禹錫書法作品的過程中,能透過漢字感受到其豪邁不羈的個性,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書寫觀感,在思考“寫好字”意義的同時,領略漢字獨有的美。
4. 抓好基礎訓練,掌握書寫要求
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要以掌握漢字的書寫技巧為基礎。漢字屬于方塊字,多為合體字形式,其主要有獨體字、偏旁部首與獨體字結合兩種結構,學生需要掌握漢字的結構特點,以便在實際書寫中控制好漢字各部分結構的位置、大小關系、書寫順序和具體筆畫等,這不僅是書寫漢字的關鍵,還是書寫能力提升的必要途徑。在初期指導學生書寫漢字時,教師要重視結構、筆順等基礎訓練,引導學生從“會寫”到“寫好”再到“寫快”。
例如,教材三年級下冊《燕子》這篇課文中的“趕集”“聚攏”“稻田”“蕩漾”“休憩”等詞語是本課學習的重點,教師可以在指導學生正確讀寫這些詞語的過程中,對漢字結構的書寫方法進行細致教學,旨在引導學生掌握漢字的正確書寫方法,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在教學“趕集”一詞的書寫方法時,教師先按照筆畫順序寫出該詞,引導學生觀察“趕”字由哪些結構組成。學生雖然能夠正確回答“趕”字由“走”和“干”組成,但是在實際書寫中往往控制不好各結構的位置、大小關系。教師要著重講解漢字的書寫要求。“趕”字應該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書寫,先寫“走”,再寫“干”。在筆畫的書寫順序中,要依據先橫后豎的要求進行書寫。示范過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思考“聚攏”“稻田”等詞語的書寫方式,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提升其書寫能力。
5. 開展訓練活動,提升書寫能力
在書寫指導中,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通過組織豐富的書寫能力訓練活動,使學生獲得沉浸式、多樣化的書寫體驗,在活動中磨煉個人意志,提升思想品格。書寫訓練活動的設計要契合學生的興趣特點,教師要發揮引導和激勵作用,使學生通過科學訓練實現學以致用,既能夠提升學生的書寫能力,又能夠讓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例如,在教學教材四年級下冊《囊螢夜讀》這篇文言文時,教師要在考慮學情和學生書寫能力水平的基礎上,基于學生的興趣點開展多樣化的書寫訓練活動,激發其書寫生字的興趣,降低生字書寫難度,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強化其對書寫技能的掌握,提升學生的書寫能力。教師可以以“記憶生字—學習寫法—磨煉技巧”為思路構建書寫訓練體系。從記憶生字的筆畫書寫順序入手,教師可以從課文中找出一些重點和難點生字,如胤、恭、勤、博、囊、盛、焉等,示范每個字的正確筆畫順序,并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記憶和練習。隨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書寫比賽,由各組學生派出代表隨機抽取生字進行書寫,正確書寫生字后按順序由下一名學生接力書寫。在規定時間內,率先完成所有生字書寫的小組獲勝。在這樣具有趣味性和競爭性的書寫比賽中,學生的書寫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在學生掌握課文中生字的寫法后,教師可以開展書法比賽,要求學生抄寫全文,注意字體的結構比例和整體書寫的工整度,使學生在掌握生字筆畫書寫順序的基礎上,以提升書寫的美觀度為方向,著重鍛煉書寫能力。比賽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書法評比,通過綜合評價將優秀書法作品進行展出,以供其他學生學習、借鑒。開展多樣化的書寫訓練活動能營造良好的書寫活動氛圍,讓學生獲得深刻的參與體驗,有助于提升書寫能力。
6. 布置課后作業,培養書寫習慣
書寫能力的提升與書寫習慣的培養密切相關。漢字書寫練習是持之以恒的過程,學生要不斷堅持練習,找到適合自己的書寫方法,逐漸形成自己的書寫風格。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中重視書寫教學活動的開展,還要組織學生進行課后書寫練習,通過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在多看、多練的過程中掌握規范的書寫方式,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實現提升書寫能力目標。
例如,在教學教材五年級上冊《己亥雜詩》這首詩時,教師可以結合本詩內容設計課后書寫作業,讓學生根據學習需求自由選擇作業,培養其書寫興趣,養成課后書寫習慣。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本詩中的“恃”“喑”“擻”“拘”“降”等生字作為書寫訓練內容,按照筆畫順序將生字寫在田字格上,強化其對生字書寫要求的記憶,逐步培養正確的書寫習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抄寫全詩,并將古詩的翻譯內容寫在詩句下方;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養成課后寫古詩字帖的習慣,或搜集其他詩詞作為抄寫對象,在練習中積累生字、生詞,鍛煉書寫能力。教師要重視作業檢查工作,以筆畫順序是否正確,偏旁部首的位置、大小是否合適,書寫是否工整、美觀等為評價標準,對學生的書寫作業進行評價,給予針對性建議,指導學生總結書寫問題,改正不良書寫習慣,循序漸進地培養其良好的書寫意識。
綜上所述,無論從能力層面、思想層面還是文化層面,提升學生的書寫能力都十分必要。教師要注重在思想上引領學生,端正其漢字書寫態度,使其認識到“會寫漢字”和“寫好漢字”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制訂多樣化的指導方案,從書寫興趣培養的角度入手,帶領學生欣賞優秀書法作品,感受漢字之美;教師可以從能力提升的角度入手,開展多種形式的訓練活動,以實踐鍛煉為主,完善整體指導流程;從書寫習慣入手,重視細節指導,規范書寫方式,培養學生的良好書寫習慣,切實提升學生的書寫能力。
參考文獻:
[1]任達芬. 淺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規范書寫能力的策略[J]. 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7):135-137.
[2]李宏斌. 小學生漢字規范書寫能力提升對策[J].基礎教育論壇(上半月),2023(4):47-48.